「70歲生第一個孩子」,看似荒誕的故事背後,充滿了人性之光

2020-12-20 騰訊網

文|好孕姐

你覺得女性最晚生育年齡是多少?如果是70歲生子,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或許有人會說,嚇唬人呢吧,70歲生子,就算能生出來可怎麼養呦,誰會沒事想那些。但實際上,有部日劇就「70歲開始生孩子」展開了想像,別說,撇去那些雞毛蒜皮的家常,還充滿了人性之光。

▲70歲生孩子,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日劇《70歲生第一個孩子》裡,男女主人公朝一和夕子兩人,在夕子去找舊情人解開心結後,關係更親密了,也因此有了「回春」之說,不久之後,夕子查出懷孕了。

跟年輕小夫妻得知懷孕後的驚喜不同,朝一的第一反應是「難以置信」,接下來又覺得妻子是不是「老年痴呆」了。在反覆查看驗孕棒和檢查結果後,朝一才確認,自己在退休5年後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孩子。他,要當爸爸了。

作為一個超高齡爸爸,朝一和不少甩手掌柜型的爸爸不同,他會起來給寶寶衝奶粉、換尿不溼,陪娃玩耍、帶娃打防疫針。雖然一開始也會因笨手笨腳被妻子責罵,但朝一的「做爸爸」之旅還是逐漸步入正軌。而且他發現,除了那些日常瑣碎外,有孩子帶給他更多意想不到的變化。

從社恐變得喜歡和人交流探討

朝一之前屬於典型的宅男、社恐型人格。平時除了上下班,幾乎不和別人交流,也不喜歡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但有了孩子後,一切變得不一樣。

他會和同樣抱著孩子的年輕爸爸們一起討論帶娃感受,甚至會主動和樓下便利店的員工打招呼,要知道之前他在那家便利店買了20多年東西,還從來沒有和店員有過什麼交流呢。

不少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生了孩子後自己也會被挾裹著改變了什麼,尤其是媽媽更明顯。

「為母則剛」是最明顯的一個表現。

從前連個毛毛蟲都還害怕的嬌滴滴女孩,當媽後能對著蟲子眼睛都不眨一下,還能淡定地用手拎著扔掉,就是為了不嚇到寶寶。還有更多媽媽,學生時代上課就瞌睡、從來不看書,娃出生後為了孩子,輔食餵養、育兒心理要看一大堆,孩子學什麼自己就看什麼,硬生生給自己學成了「專家」。

這就是愛產生的力量。

對生活也有了更深感悟

朝一沒有孩子時,因為退休無事可做,也不必為衣食發愁,覺得生活了無生趣,只是活著而已。但有了孩子後,一切都不一樣。

首先他覺得自己又年輕了,心理上的疲憊和對生活的應付一掃而光,甚至他還琢磨著怎樣能掙更多錢。

其次他對自己的身體也更在意了,開始鍛鍊、運動,為的是能陪孩子更長時間。

更重要的是,因為孩子,他對人生有了留戀,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眷戀。

▲70歲生孩子,有沒有可能性?

有人會說,70歲懷孕生子,太假了,也只有電視劇能編得出來。但事實上,這個年齡懷孕的機率並不是沒有。19年初,67歲的田女士懷孕生子的事情不是被曝出來上了新聞嗎?而且他們還是自然受孕。

只要女性不絕經,卵泡能正常產出卵子,男方小蝌蚪質量也正常,輸luan管通暢,自然受孕就可能發生,60歲以上懷孕也就只是奇聞而絕非不可能了。

【話題討論:60多歲懷孕還把孩子生下來,你贊同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備孕、孕產護理、寶寶健康、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70歲生第一個孩子》,國產劇都不敢想
    弔詭的是,人家竟然是到了70歲才開始生第一個孩子。what?!不管事情你信不信,這部劇絕對是好劇。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它——《70歲生第一個孩子》70才、初めて産みますセブンティウイザン本劇的男主角,常看日劇的應該很眼熟。
  • 70歲生第一個孩子,還有日本不能拍的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河馬哥萬萬沒想到,67歲的婦女竟然也能順利產子!別不信。這是真實發生的。而且是全國首例。因為隨著孩子的到來,這對夫妻的人生必定是夢幻且現實,破碎也完整——《70歲生第一個孩子》《70歲生第一個孩子》改編自漫畫《70歲的夢》,於2020年4月在日本進行首播。
  • 話劇《截胡》爆笑開演,看他們如何在荒誕搞笑中揭開人性的底色
    欲望,從來都是人心中最難以控制的一部分;貪婪,也總是在抉擇時激發出人性的陰暗面。人與貪婪欲望抗衡的故事,大多令人糾結痛苦、飽受煎熬。當現實與謊言交織、當痛苦與喜劇碰撞,巨大的反差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由太樂(北京)戲劇文化公司傾力打造的荒誕喜劇《截胡》在北京二七劇場火爆上演。
  • 奇幻電影故事的故事:講述了三個王國的王室成員的荒誕故事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旨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奇幻電影故事的故事:講述了三個王國的王室成員的荒誕故事!影片穿插講述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佔有和嫉妒。王后一心想有個孩子。
  • 荒誕背後的諷刺——評電影《走著瞧》的主題意蘊
    荒誕背後的諷刺一評電影《走著瞧》的主題意蘊文革話題一直是電影導演們念念不忘的熱門題材,李大為的《走著瞧》又是一部拿「文革」開刀的電影,但該片卻並未一味地誇揚沉重的社會氣氛,也並未「為了荒誕而荒誕」,而是打造了一出「人驢大戰」的荒誕喜劇,暗含那一時代的荒誕特徵,進而有荒誕背後問觀眾陳示其沉重的涵容。
  • 70歲老夫妻生下第一個孩子:因為會死,所以要生下來!
    最近看了一部日劇《70歲生第一個孩子》,4月5日首播,只有8集,目前已經更完,豆瓣評分從開播時的7.5分,一路飆升到8.4分。情節設置確實略顯荒誕,但這部意在「勸人生孩子」的政府宣傳片,反而可能讓更多人「恐婚恐育」!
  • 70歲生下第一個孩子:早生孩子還是晚生孩子,結果都怎麼樣了
    69歲第一次懷孕,你會留下TA嗎關於生育的話題,我前不久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日劇《70歲生下第一個孩子》,改編自漫畫《70歲的夢》,於2020年4月在日本首播。雖然故事很簡單,但卻深深地讓人感受到了現實的無奈和扎心。
  • 明朝奇案「婆婆玷汙兒媳」,荒誕故事告訴我們,永遠不要試圖考驗人性!
    但奇葩的背後,卻是對人性的深刻思考。 看一下故事就知道啦!這個奇案發生的時間是明朝的萬曆年。據記載,當時有一戶家大業大的富商之家,兒子是經商的,一年四季經常在外奔波,很少能回家。 但好在他的妻子很賢惠,丈夫在外面經商養家,妻子就在家裡照顧老人,把家務事打理得井井有條。按照我們的看法,這個富商家庭應該很幸福,丈夫主外經商,妻子主內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
  • 「吃軟飯」的王小波,用直白坦蕩的性描寫,鞭笞荒誕的現實和人性
    上世紀60-70年代,「上山下鄉」的號召響遍大江南北,全國湧現出將近1700萬中學生,積極踴躍參與這場長達十年的知青運動。而這期間,天真爛漫的城市少年和廣袤無垠的農村生活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誕生了一批批以這段生活經歷為藍本的知青小說。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所講述的也是這段時期的故事。
  • 朱一旦的「荒誕世界」
    有人將《一條勞力士的回家路》奉為朱一旦的封神之作,認為它將朱一旦視頻的針砭時弊、黑色幽默、荒誕現實等風格發揮到了極致。 就地取材,緊跟時事熱點,用誇張的戲劇表現形式諷刺口罩諷刺國民劣根性,深刻的主題揭露了人性的醜陋一面。《一條勞力士的回家路》堪稱一出活生生的現實主義力作,同時不乏黑色幽默。 之所以說《一條勞力士的回家路》是朱一旦「荒誕世界」的一部分,是因為早在朱一旦成名之初,就構建了一個濃縮現實關係又有藝術加工的「荒誕世界」。
  • 《大驚小怪》系列:獨樹一幟的荒誕詩繪本,異域風情的樸素留白
    這位印度媽媽想要挑選具備這樣兩點的童書:一是具有印度風格、表現印度文化的童書;二是激發4-8歲孩子閱讀興趣的,極具韻律感的童書。結果呢,她自己創作了一本。阿努什卡不是第一個為自己的孩子寫書的媽媽,實際上,許多優秀的童書都來自於一顆想為孩子做點什麼的心。
  • 《柳林風聲》:荒誕感,你認為的不可理喻卻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從最早把這本書引入中國的著名作家周作人開始,幾乎所有的書評都在強調它典雅細緻、優美流暢的文筆,還有整個故事情節中傳遞出的溫暖、善良與友愛。但我卻想談談我眼中這本書的寶貴之處——「荒誕感」。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的父母在給孩子讀這本書時,總會偏愛善良、乖巧的鼴鼠,也會對精明能幹、包容友愛的河鼠大加讚賞。
  • 卡夫卡《城堡》中荒誕意識的價值
    1.藝術價值《城堡》是用荒誕的框架中包含著細節的真實,用故事的荒誕可笑,來真實地反應社會,來表現變形異化的人生。城堡內部的混亂和特有的導向式操作在卡夫卡的特意營造之下,人與人之間的不合理和扭曲的關係,矛盾和不符合邏輯事情的發展都成為一種可能性,這是現實的悲哀和人性的異化.運用象徵主義的筆調進行藝術創作,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從權力的象徵、荒誕世界、作者寫照、專家拯救、覓津探路等五個方面,對《城堡》的象徵意義進行初步的探索。
  • 《七十歲生第一個孩子》這部日劇告訴我們幸福家庭的模樣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童行學院(ID:tongxingplan)童行學院是為了3-12歲孩子提供系統性通識教育的課外學院,致力於成為兒童通識教育的引領者。本文看點:這部劇看似荒誕,卻說的是最現實的事,描寫的是最貼合父母們經歷的心理。
  • 【丟勒-祈福之手背後的故事】
    自1815年開始,德國每年都會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阿爾布雷特·丟勒節」 他的藝術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廣泛收藏 但是丟勒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還要數繪製於1508年的素描名作 《祈禱之手
  • 《馴兔記》:荒誕的童話故事背後,隱藏著「服從權威」的魔咒現實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幼升小,也是講一個有獨特思維的孩子在學校一步步被"馴化"的過程。主角是一個名叫皮皮魯的7歲男孩,他在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後,就發現了這裡的不對勁。並且整個班的孩子都長出兔頭為傲,甚至長出兔頭的人會欺負和嘲笑沒有長出兔頭的孩子。整個故事的脈絡就是圍繞"權威壓制"、"應試馴服"的話題講述下去,令人汗毛瞬間立起。
  • 《冒牌上尉》:19歲少年逃兵的劊子手生涯,極權主義下的人性拷問
    而這所謂「傳奇」的背後,卻是令人脊背發涼的累累白骨與極權主義下對人性的抹殺。影片整體使用黑白色調,二戰場景,讓該片有了天然肅殺之氣,但影片的故事可以脫離戰爭背景和戰爭片的框架,而變成一道穿越時間,可以問向歷史,也可以指向未來的讖語。
  • 奧斯卡提名動畫《村莊》:荒誕寓言式人性,道德墓園的集體無意識
    《村莊》無疑是一部荒誕寓言式人性悲劇,描摹了身處道德墓園的集體無意識。本文將從人性透視和現實隱喻兩個角度,賞析這部奧斯卡提名動畫短片的藝術魅力。一、人性透視:人物塑造融合「七宗罪」,引申出奧古斯丁的「原罪」理論;英國特色的環球劇場樣建築,隱喻 「福柯監獄」;人性陰暗面迸發交織1、人物塑造融合西方宗教色彩,「七宗罪」背後是奧古斯丁「原罪」理論這部英國短片的人物塑造技巧融合了很多西方宗教色彩,最明顯的就是天主教「七宗罪」:傲慢、嫉妒、憤怒、懶惰、慳吝、淫慾和饕餮。
  • 這10本荒誕小說,讓你在荒誕之餘看到真實
    鬼才王小波的筆鋒犀利,句句荒誕卻又真實,絕對是兼具笑料跟思考的作品。假如人生活在一種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會把這種痛苦看作幸福。人在二十五歲時,什麼事情都想幹,但是往往一事無成。本書通過描寫主人公格裡高爾一夜之間從正常人變成甲蟲並最終被家庭和社會所遺棄的故事,揭示了現代人情感淡漠的社會現象以及蛻變已化為非人的深刻主題。卡夫卡的作品大多採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洞悉人世的荒謬、虛無與矛盾,揭示人性的脆弱、絕望與無力。 卡夫卡被譽為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在世界文壇上引起了巨大的迴響與高度的評價,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卡夫卡熱」。
  • 周末侃影丨《一齣好戲》:荒誕背後的現實寓言
    影片巧妙地將荒誕放置於現實的背景板下,而在旁觀者看來,這齣「好戲」恍如一部簡化了的人類發展史,又像是在展示我們或熟悉、或陌生的社會眾生相。走不出人性的束縛,就難以走出這座孤島。影片中多次出現善惡雜念的交錯往復,又在不知不覺中回歸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