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為你好!等你老了你就知道了。別人比你體質好,你能和別人比嗎?我就是生你沒坐好月子,現在落下渾身的毛病!以後這裡疼那裡不舒服,別跟我說,說多了好像在害你一樣!—— 坐月子之婆婆媽媽經典語錄
「坐月子」就是傳統觀念與科學思維的博弈,婆婆媽媽用過來人的經驗警告你:不好好坐月子,肯定要落下月子病!
什麼是月子病?
坐月子是我們中國傳統觀念下獨有的產物,準確地說,它其實是醫學上產褥期的俗稱。
只不過,醫學上的產褥期大概需要6周左右,而我們通常的坐月子只有30天左右。
「月子病」在大家的認知裡面,就是只要月子裡洗頭洗澡、吹風、吃涼的...就會腰酸腿疼、手腕痛、足跟痛...
可是,這些問題大多數是寶媽身體出現的某些生理性變化,並不能稱為疾病啊!
產褥期疾病也並不是指這些生理性變化,而是指在產褥期發生的,真正會對寶媽身體造成損傷的疾病,比如:產褥感染、晚期產後出血、產褥期抑鬱症等。
產褥感染
是指分娩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侵襲,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典型症狀:發熱、疼痛、異常惡露。
如何進行預防:保持外陰清潔;孕期如果存在陰道炎或者宮頸炎症時,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
晚期產後出血
分娩後24小時後,在產褥期內發生子宮大量出血,被稱為晚期產後出血。產後1-2周發病最為常見,有的會遲至產後2個月發病。
典型症狀:會出現少量或中等的陰道出血,有的人可能會出現大量出血,同時有血凝塊排出。患者會出現寒戰、低熱,且會因失血過多導致貧血或者失血性休克。
這種情況很少見,但是媽媽們也別放鬆警惕,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媽媽們要趕緊就醫。
產褥期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算是我們的老話題了,它是產褥期精神障礙很常見的一種類型,它是多因素導致的,很複雜。
一般預後都比較好,約70%患者會在1年內治癒,所以媽媽們如果發現自己的情緒不佳、心情沮喪,甚至焦慮、恐懼、失眠等,一定要及時去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
這種所謂的「月子病」,只是過來人基於以前的生活環境和醫療條件的經驗之談,並不成立。
現在,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醫學條件的提高,很多以前的禁忌現在根本用不上。
至於很多寶媽說自己產後確實會出現很多不適的症狀,大都是很正常的生理性變化。
產後常見的這幾種「疼痛」到底因為什麼?
01腰痛
這就是媽媽們最大的疑惑,為什麼產後坐月子甚至坐月子結束以後,我還會腰酸腿痛呢?
實際上,產褥期出現腰痛症狀很正常。
孕晚期,隨著子宮的增大,孕媽身體的重心會前移,這會導致孕媽脊柱腰段過度前凸、頸部前屈、雙肩下移。
如果長期保持這樣的姿勢,再加上重量的壓迫,腰部就會出現疼痛感。
同時,激素(尤其是鬆弛素)也會使骶髂關節、尾骨部位、恥骨聯合等鬆弛,繼而引發疼痛。
雖然已經卸貨了,但是被壓迫幾個月的脊柱不是說復原就能復原。產後腰痛其實就是孕期的後遺症,再加上月子期要照顧寶寶、頻繁夜起餵奶、哺乳姿勢不當,腰痛肯定是妥妥的。
■ 大多數的媽媽都會在產後一段時間內緩解,所以,媽媽們也不要過於心急。保持正確哺乳姿勢、儘量少彎腰、適當熱敷,都可以緩解腰痛。
02 手腕痛
產後很多媽媽都會出現手腕痛的情況,但這並不是因為碰了涼水,而是因為腱鞘炎或者腕管症候群。
腱鞘炎:手腕或者拇指疼痛,活動時會加重,有的媽媽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腫脹感和壓痛,有時候甚至連物品都抓不住。
腕管症候群:腕管正中神經受壓,可能會引起拇指、食指和中指感覺異常、感覺減退、疼痛或者麻木,這就是腕管症候群。孕期發生常因為妊娠相關的液體瀦留壓迫腕管中神經和激素影響所致。
產後手腕痛大部分也是因為孕期疼痛的遺留,一般情況下都會在產後數月內逐漸緩解,但進行母乳餵養的媽媽,症狀持續時間可能會更長一些,因為餵養時寶寶會壓迫媽媽的手腕。
■ 如果出現疼痛異常或者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況,媽媽還是需要就醫進行治療,像小劑量的阿司匹林、硫銼嘌呤等藥物都是可以在哺乳期使用的。
03 偏頭痛
頭痛是孕期和產後女性很常見的問題。
孕期偏頭痛與雌激素水平波動有關,大約60%-70%有偏頭痛史的女性會在妊娠過程中改善,有的媽媽可能會在產褥期復發。
有的媽媽可能是緊張性頭痛,其特點就是整個頭部有壓迫感或緊束感,時強時弱。
這種症狀多是因為心理應激造成的肌肉疼痛,而三叉神經血管神經系統和不穩定的血清素神經傳遞也可能會造成緊張性頭痛。
■通常通過熱敷、冰敷、按摩、休息、保持規律的睡眠習慣,都可以緩解緊張性頭痛。
04 足跟痛
妊娠女性足跟痛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未妊娠未經產的婦女。有研究發現,足跟痛往往呈現自限性。
很多媽媽都會在4個月內緩解,這可能與:體重增加、周圍韌帶鬆弛以及姿勢和腳踏壓力點的改變有關。
■穿合腳的鞋、休息時抬高腳部、按摩、拉伸訓練以及足浴都可以緩解疼痛。
05 牙疼、牙齒酸
孕期由於孕媽體內的雌激素和孕酮水平會急劇上升,而牙齦又會對女性體內的激素非常敏感,所以牙齦問題會特別多。
產後一段時間,在內分泌系統還未恢復到非孕狀態前,這種情況還會持續,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做好口腔的護理,避免細菌滋生造成口腔感染,比如牙齦炎、牙周炎等。
所以,不刷牙反而會造成牙酸,牙齒鬆動的情況。
看完這些,你應該能明白,這「月子病」大都是生理性的變化,一般產後都會自然緩解。
婆婆媽媽們的「月子病「之談,很多時候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她們經歷過的傷痛不想讓我們再經歷一遍,所以才會嚴令禁止,總的來說都源於對女兒的愛護。
但是科學坐月子的理念,寶媽們還得堅守!寶媽們要將注意力放在產褥感染、晚期產後出血、抑鬱症等,這些真正可能會威脅我們健康的產褥疾病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