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教育部印發《2019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通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語文、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全部使用部編統一教材。
我國中小學教材一直以來都是「一綱多本」,各地使用的教材可能都不一樣。但從2017年就已經開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年級實行了三科部編教材,今年三科部編教材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而高中三科部編教材統一也在進行中。意味著今年秋季開學,義務教育階段三科教材「一綱多本」宣告結束,而所有中小學教材統一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
近年來,國家對小長初、中考、高考都在實施大的改革,今年6月份國家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到:「2020年的高考、中考將擴大考試範圍,小學知識也是必考內容,最大限度地提升全體學生的廣泛閱讀水平。」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來臨。
從新高考對語文的要求看,閱讀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哲學、科技等各方面的內容都有,包羅萬象;卷面字數增加到近一萬字,需要學生們大大提高閱讀速度。
也就是說現在語文考試已經遠遠超出了語文教學的水平,學生只看教材,別說高考,初中生應付中考都不可能了。
此次部編語文教材,個人認為其重要的意義在於弘揚主流價值觀,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而考試則是指引學生學習的指揮棒,考試與教材相輔相成。
從教材內容看,新的部編語文教材的變化主要有:一是課文數量減少,如初中七年級原來是30篇課文,現在每一冊減為24篇,但要知道減少課文,可不是減少教學內容,為的就是增加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等的分量;二是傳統文化篇目增加,初中古詩文選篇佔所有選篇的51.7%,經典課文的回歸,為的就是守住我們源遠流長的民族的歷史,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感情;三是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四是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從學生學習能力上看,新編教材重點突出學生的閱讀能力,落實名著導讀。對於家長而言,要做的就是要徹底改變現在對孩子的教育觀點和方式,從小就得讓孩子進行大量的閱讀,閱讀也將成為學習一切學科的最重要的基礎。
我可能肯定地說,未來的孩子是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作為家長再不注意孩子閱讀,你的孩子就會被這個時代狠狠地拋棄。
為了落實《意見》精神,指導中小學生科學地開展課外閱讀,為此專家們根據以後的語文考試改革,向廣大中學生們推薦了中高考必讀必考經典書目,希望同學們和家長們能珍藏下來,全理安排課外閱讀時間,用心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更為在語文考試中考出好成績。
今天發出第一彈小學階段必讀經典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