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如果你問人家最近的subway在哪裡,你很有可能會被帶到下面噢。
說好的地鐵呢?難道不應該是下面這樣嗎?
不要驚慌,如果你在紐約要找地鐵,你應該問人家最近的train在哪裡。很多小朋友可能不淡定了,train?火車?你確定沒有忽悠我?我很負責地告訴大家,沒錯,在紐約,我們都說train 1, train A 來指代地鐵1號線和地鐵A 線。你說subway人家會以為你是要吃飯呢。
突然間感覺自己學了很多年的假英語。
現在還有多少小朋友在進入初中之前沒有學過英語?很多家長心心念念地要上雙語幼兒園,要進國際學校,為的就是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所學校只要能有美國外教那就會讓家長們趨之若鶩。似乎只有早早地和美國外教學說英語才能讓我們說好英語。許多培訓機構各種強調雙語學習一定要趁早,更是無時無刻不在給家長們灌輸一口地道的美音有多重要。我們傳統的英語教育真的有問題嗎?
害怕犯錯不敢開口,學了十年還是啞巴英語
這真的是因為我們傳統的英語教學不好嗎?外教真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嗎?也許外教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人學了十年還是啞巴英語,其實只是因為不敢開口,生怕犯了錯誤。而英語老師們迫於升學考試的壓力,對學生確實會更嚴格,偶爾表現出的不耐煩也確實會傷到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導致他們更加不樂意開口。加之考試不要求口語,學生說與不說,老師們也就不那麼在意了,只要語法掌握了,能讀能寫就算達標。外教在這方面還真是不一樣,他們更關注地是學生是否能和他們交流,更多要求的就是學生一定要說出來。犯錯不可怕,這次錯了,下次改正過來就好了。我們說中文不也會念別字、用錯詞嗎?這有什麼大不了,可有人因為害怕自己講錯了中文而不開口的嗎?英語也就只是一個幫助人們相互交流了解的工具,和中文一樣,有什麼可緊張的呢?
過分苛求語法、追求單詞量,不會變通
記得有位老師曾經問過他的學生,會用英文說發酵粉嗎?不少人馬上翻出手機開始查單詞。老師接著又問了,去超市你沒帶手機的話怎麼買呢?很多人立馬傻眼了。老師問:你們不能用學過的單詞來表達嗎?在所有學生均表示如果不知道發酵粉這個單詞時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老師只是很輕鬆地說:我會去超市告訴他們我想買可以使麵包變大變蓬鬆的東西(I'd like something that can make bread bigger)。難道單詞量真的是阻礙我們和外國友人交流的原因嗎?四五歲的外國小朋友也不過幾千單詞量,他們又是如何和別人交流的呢?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很多事情是可以變通的。用最簡單的詞、最簡單的句子,完全可以表達我們的意思。為什麼一定要去追求長句、難句和那些高等詞彙呢?
盲目崇拜地道口語,嫌棄中式口音
很多人都以能說一口地道的美語為榮,每每聽到別人地道的口音就羨慕不已。殊不知盲目追求地道口音,會讓你把精力浪費在不必要的地方。只要不是從小就浸泡在地道英語環境下的小朋友,大多數長大了都不會擁有地道的口音。可是這又有什麼問題呢?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趙小蘭女士的父親——華人船王趙錫成老先生就曾說過,他感謝他的中國口音,正因為他的口音特別重,每當他講話的時候,其他人都必須非常認真地聽。老先生說,口音不是他的障礙,反而成了他的優勢。
其實只要勇敢地說出自己想說的就可以了,即便說的不對又有什麼關係?別忘了我們說英語是為了和人交流,交流的過程當中有些不理解有什麼可怕的?讓對方多說兩次怎麼啦?這樣講不通,換種方式連比帶劃的,猜也能猜出來是什麼意思吧?別忘了我們是在和人交流,不是在考試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