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冷少農曾被母親罵不忠不孝 多年後家國矛盾終解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烈士冷少農曾被母親罵不忠不孝 多年後家國矛盾終解

2019-05-14 15:59:22來源:大眾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9年05月14日 15:59 來源:大眾網

參與互動 

  大眾網娛樂 本周三(5月15日)21:20 ,江西衛視2019年大型季播人文節目《跨越時空的回信》第三期將動情播出。繼第一期「選擇」、第二期「黎明之前」兩大主題之後,第三期節目迎來了「離家」主題。烽火年代,許多愛國先烈身負特殊使命,他們為報國而離家,不知歸期。有些人,甚至生死未卜。本期節目中,將通過兩封特殊的家信,去了解烈士「離家」背後的故事。

  烈士冷少農一紙可抵百萬兵 與母親矛盾未解成終生遺憾

  烈士冷少農作為共和國早期最傑出紅色特工之一,在當時,他的一紙情報可抵擋百萬雄兵,也是他的情報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然而,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紅色特工,與家人之間卻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究竟是什麼樣的矛盾讓母親指責其「不忠不孝,忘恩負義」?戰火年代的家國矛盾,在冷家母子身上得到深刻體現。多年之後,母親哭訴「錯怪老二了,是誤會是誤會」又為哪般?

  冷少農烈士之孫冷啟中登上江西衛視《跨越時空的回信》的舞臺,他用一封時隔87年的回信,串聯起祖輩之間溝通的橋梁。冷啟中一句代太奶奶向冷少農解釋的話,也讓現場觀眾忍不住淚流滿面。他在信中還將向冷少農烈士傳達哪些太奶奶不為人知的思念故事?他又會怎樣跟爺爺匯報如今的國家形式?更多溫情時刻,敬請期待。

  南僑機工用鮮血鑄就忠魂 後人用行動呼喚忠烈回家

  南僑機工是中國抗戰時期的一個特殊群體,在中國接收國際救援物資通道生死存亡之際,3000多名青年華僑報名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平均年齡不到23歲的他們,承擔了1939年—1942年抗戰期間90%的國際物資運輸任務。25歲的南洋望族白雪嬌也是南僑機工隊的一名成員,當年是什麼讓這位弱女子有勇氣承擔起如此重任?她在離別家書中立下怎樣的救國決心?

  南僑機工林福來後代林曉昌含淚講述那場戰爭,講到父親三年時間埋葬百名戰友的經歷,他用一滴汽油一滴血來形容這份悲痛。林曉昌生動再現林福來生前對戰友的牽念,他能遵循父親心願順利完成對南僑機工的告慰?80年後,南僑機工的後輩們又用怎樣的方式呼喚烈士回家?

  本周三(5月15日)21:20,鎖定江西衛視《跨越時空的回信》再次翻開那段歷史,告慰離家的先烈,他們當年的離家牽掛,早已成國家記憶,被後代銘記、傳承!

相關焦點

  • 仙家八卦主播鐵嘴達:怒斥方丈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仙家八卦主播鐵嘴達:怒斥方丈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鐵嘴達昨晚直播首先澄清方丈所謂的那個「老弟」,(就是方丈前天直播嘲諷住小仙女隔壁的弟弟)是小仙女的叔伯弟弟,他爸爸和小仙女爸爸是親兄弟,洋姐和公司的人都知道!
  • 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東漢末年,徐庶是劉備帳下謀士,曹操為了得到徐庶,擄獲徐庶母親,仿照徐母筆記招攬徐庶,徐庶辭別劉備投奔曹操,見了母親得知被騙,徐母斥責兒子對劉備不忠憤而自殺。徐母自殺是《三國演義》藝術加工情節,代表一種觀點,孝親而不忠君並不是親人所期望的,反之,因為忠君而一時不能事親,並不能說就是不孝。
  • 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處死的原因真是不忠不孝?
    《乖,摸摸頭 》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處死的原因真是不忠不孝?跟隨小便一起研究 !這時母親端上來一盤香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讓孔融把它給分了。於是孔融就按照長幼順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比自己大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
  • 【閃光的初心】聽貴州烈士後人講述先輩故事 追尋初心力量
    冷少農,1900年生,貴州甕安人,黃埔軍校畢業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前往南京從事情報工作,潛伏在何應欽身邊。1932年6月被捕,犧牲於南京雨花臺。  主持人:在前期進行資料收集的時候,我們注意到,冷少農烈士曾經給家裡寫過一封長達14頁的書信,是什麼原因,會給家裡寫這麼長的一封信呢?  冷啟中:爺爺(冷少農)本科畢業後,有一份很體面的工作。1925年,聽說廣州的形勢很好,孫中山在那裡辦了黃埔軍校。
  • 臺灣作家:郭臺銘若拉下韓國瑜、助攻蔡英文,「不忠不孝不義」惡...
    臺灣自由作家洛杉基在臉譜網(Facebook)撰文表示,倘若郭臺銘參選而韓國瑜仍然當選,郭就落下「不忠、不孝」罵名;倘若因為郭臺銘的參選而拉下了韓國瑜,「助攻」蔡英文成功連任,郭就變成歷史罪人,「不忠、不孝、不義」惡名將如影隨形,相伴餘生。島內自由作家洛杉基在Facebook撰文提及,去年在國民黨尚未推出候選人前,他曾是力挺郭臺銘出來參選的支持者之一。
  • 十三歲以孝出名的孔融,為什麼被曹操羅列不忠不孝的罪名處死
    不過按史料的記載,至孝的孔融卻被冠以不孝的罪名,被曹操處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孔融的早期經歷《後漢書·孔融傳》記載,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這給孔融帶來比較多的資源。但是孔融能夠成為天下名士,更多還是緣於他個人的行跡。孔融兄弟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在四歲的時候,每次和兄弟吃梨都拿小梨。
  • 不孝不忠的面相,遇見這樣的人千萬不能結交!
    自古以來我們似乎對於一些不忠不孝之人都是極為唾棄的,而且也都清楚在不少人看來一些不孝之人通常都是那種極為邪惡之人,沒人喜歡。那麼不忠不孝的人面相是什麼特點?
  • 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此次上版陳列的一共有179位烈士,他們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其中絕大多數是共產黨人;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會身份,其中許多人出身富有家庭、受過良好教育;他們倒在與內外敵人鬥爭的最前線,其中大多數是被捕後英勇就義。圖為展覽館序廳的烈士英名牆。(攝/張洪)
  • 是淡泊名利的高潔隱士,還是不忠不孝的偽君子?——介子推
    如果一點口糧都沒有,那麼隨從們全都餓著,即便重耳是因為體質不好,比其他人暈得早一點,那麼其他的隨從肯定也是餓得走不動道才對啊,此時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餵給重耳吃,重耳是好起來了,其他的隨從還是餓著的啊,而且是從腿上割的肉,割完後,這不就又增加了一個傷員嘛。而且是腿上的傷,無法行走,不更拖慢了行程了嗎。
  • 不孝冷血的女兒!長春女子在高鐵車廂大罵母親!老人哭聲悽慘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是長輩含辛茹苦養大的,一把屎一把尿把一個嬰兒養大成人,這是要付出不少艱辛的,孩子在長大後,也應該贍養自己的父母,可是,世界上總有一些白眼狼,在父母老去的時候,嫌棄父母,不贍養老人,日前,在長春的一輛高鐵上,一名女子痛罵自己母親,老人在車廂裡悽涼地痛哭
  • 阿爾及利亞,百萬烈士之國
    【環球時報駐阿爾及利亞特約記者 呂可丁】在阿拉伯國家當中,位於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稱謂——「百萬烈士之國」。人們相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爾及利亞反法民族解放戰爭中,這個國家接近1/4的人口為爭取民族解放與獨立獻出了生命。
  • 清明追思,家國永念!上海市領導與各界群眾緬懷犧牲烈士、悼念逝世...
    清明追思,家國永念。今天,全國舉行哀悼活動,深切悼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今晨,全市下半旗誌哀。上午10時,防空警報鳴響,市領導李強、龔正、蔣卓慶、董雲虎、廖國勳等肅立默哀3分鐘,與各界群眾一起緬懷犧牲烈士、悼念逝世同胞。
  • 《安家》集人間大惡於一體,一身戾氣誰人消
    一部分靠白蓮花徐姑姑代表月亮審判了惡人從而得到釋放,另一部分則積攢了下來等待後續劇情解決,還有一部分,則只能靠觀眾自己釋放……現在來數一數劇中的大惡:一、不忠之人張乘乘(張萌 飾):作為徐姑姑的妻子,她對婚姻對愛情不忠,出軌小鮮肉,在被發現後美其名曰「激情犯錯
  •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有多少人忠孝兩不全?
    這兩個表和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列,被後世稱為「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若你沒哭,在這個評論家眼中,可就認為你屬於忠孝兩不全的人物了。之所以把這三篇古文排在一起,是因為,這幾篇古文都一樣的情感充沛,情感真摯。它們分別表述了君臣之情、骨肉親情以及家庭倫理之情。
  • 敘詭筆記|打雷怎麼成了「專治不孝特效藥」?
    但到了明朝後期,尤其是清代,雷電越來越成為專治不孝——尤其是不孝兒媳婦的「特效藥」。這裡面的原因非常複雜:一方面婆媳關係本來就不好相處,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難免磕磕碰碰,拌嘴吵架什麼的;另一方面,隨著封建禮教的不斷強化,認定「不孝」的標準越來越苛刻,連臉色不好看都可以視為忤逆,婆婆自恃有了靠山,有時故意刁難媳婦,造成婆媳矛盾動輒激化。
  • 部隊看望趙佔英母親,那位感動13億人的烈士母親
    「烈士用生命為我們換來和平,照顧好烈士的親人我們責無旁貸。」車剛發動,毛家明就對記者說,逢年過節走訪慰問軍烈屬,是嵩明縣多年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部隊看望趙佔英的母親這天毛家明要去慰問的,是趙佔英烈士的媽媽趙鬥蘭。趙鬥蘭今年89歲,有6個子女,趙佔英是老四。1984年,趙佔英在邊境作戰中光榮犧牲。
  • 哈裡違背曾祖母臨終遺願,為梅根放棄職責,背負不孝不忠的罵名!
    隨後,伊莉莎白還幫助喬治六世克服了口吃,並給予了他信心,為家人創造了一個溫暖的家。在1952年喬治六世去世以後,她又做了50年的太后。哈裡違背曾祖母臨終遺願,為梅根放棄職責,背負不孝不忠的罵名!英國人喜歡伊莉莎白王太后,她一直是最受歡迎的王室成員之一,因為她總是盡到自己的職責,不管發生什麼事。因此,伊莉莎白不會同意她的曾孫哈裡放棄一切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