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大概要穿越到大約5億年前去,當然這個時間不是很準確。不過,或許穿越太遠了,那個時候,我們美麗的藍色星球還不存在,只有一個新生的星球——太陽,太陽四周塵埃環繞,而這個時候地球都還沒有成型。
快進下時間,我們可以知道在重力的推動下,塵埃都變成了細小的石子,很難想像複雜如星球,竟然僅由塵埃和巖石構成。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內,在重力的拉動下,這些巖石合成了一個形態——地球。
地球是繞太陽自轉了100多個星球之一。但是在45億4000萬年前,它看起來更像地獄而非生物的家園,因為地表溫度超過了1200攝氏度,球上沒有氧氣,僅有二氧化碳,氮氣以及水蒸氣。而且非常熱,毒氣很重,稍微靠近幾秒鐘之內,我們便會感到窒息,化為灰燼。此時地球上充滿了沸騰的巖漿,基本上無任何固體表面,有的只是無邊無盡的熔巖之海。
這時候,一顆名為忒伊亞的年輕行星,靜止駛向地球,如火星般大小,行駛速度將近每秒15千米,比子彈的速度還要快20倍,這顆行星的重力衝擊著地球的表面,衝擊波蔓延著地球的四中,數萬億巖屑濺向太空,場面的壯觀就好像兩個星球都融成的液體。
僅僅是1000年的時間內,重力開始施展魔力,將這些巖屑變成了一圈環繞地球的紅色的炎熱的巖石帶,這個巖石帶,衍生出了一顆新的群體,球體寬度超過3000千米,而這正是月球的誕生,那時候月球距離我們僅兩萬兩千米,而不是四十萬千米,比現在的月球要近得多。
太陽升起,站在冷卻的地球上,退出後3小時便是日落了,但是呢,太陽的出現也讓地球的自轉加速,以至於白天只有6小時長。時光飛逝,然而地球卻發展得依舊很緩慢。
要了解地球的形成,我們得再快進數百萬年。
可以知道的是在那個時候,有一陣流星落下,39億年前太陽系的形成,漸出了大量巖屑,使我們遭受影響,如果你仔細去了解流星裡的結構,你會發現裡面有一些奇怪的晶體,他們看起來就像是食言的顆粒一樣,就是炸薯條上面撒的那種食鹽。
這些晶體裡面的有小滴的水,似乎是這些致命的流星內包含了地球上生命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是每個流星裡面僅含有少量的水,當然是不夠用的,但是,流星轟炸地球超過了2000萬年,使地球滋生了大量的水,水資源在地球的路面上堆積,地核仍然熾熱,但地表已冷卻至70到80度左右了,而這個溫度足以形成地殼。
在未來,我們渴口時喝的就是這裡的水,每個海洋裡的每一口水,每個水坑,每滴水都有數10億的歷史。
水蘊藏在流星裡長途跋涉數百萬千米才能夠達到地球,這是一場多麼漫長的旅行啊,但是它不早不晚就這樣恰恰的出現了,這是一個很幸運的過程,難道不是嗎?
作者:冷之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