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2009年10月28日報導 「最近,在中國首次擔任主賓國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德國某些媒體對中國進行了比較嚴厲的責難。其實,這些記者對中國並不太了解,但他們總希望把自己打扮成老師的模樣。這種做法不僅中國人不能接受,我們德國人也是不能接受的!」
陪同德國前總理施洛德來漢出席「德中同行」活動的來賓中,有一位聲名顯赫的學者型高官——蜚聲全球的德國歌德學院秘書長漢斯-格奧爾格·克諾普博士。25日,克諾普博士在向本報介紹自己對德中文化交流見解時,特別以發生在法蘭克福書展上這一媒體現象為例說:「我同意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洪波先生的觀點:中國人奉行『三人行必有吾師』,而西方有些人則習慣『三人行我必為師』。」
克諾普博士指出:「吳大使準確揭示了一個道德價值:西方人不應動輒好為人師。出現這種現象,表明德中兩國加強交流和溝通十分必要。而『德中同行』活動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寬容對待文化的差異性。」
克諾普博士所執掌的德國歌德學院,是長期活躍在世界舞臺的文化交流傳播機構,現在80個國家擁有144所分院、3000多名員工。克諾普博士從1974年開始在歌德學院總院工作,2005年8月成為掌門人。
這位外表儒雅沉靜的資深文化外交官還是一位對中國傳統戲劇頗為在行的戲劇專家。從上世紀90年代起,克諾普博士就與中國戲劇界多次開展深度合作,不斷將中國傳統戲曲和著名演員介紹到德國。他不僅對「梅蘭芳」、「馬連良」等中國名角的姓名脫口而出,還對包括漢劇在內的中國地方戲曲耳熟能詳。難怪他還擁有另一個頭銜——上海戲劇學院名譽教授。
克諾普認為:「西方文化傳統習慣將世界文化分為三個等級,高端在歐洲,中端在非洲,低端在中國和印度。其實,這種劃分是陳舊的『以歐洲為中心』觀念作祟。今天的西方人,對中國文化了解非常有限。歌德學院的重要使命,就是促進世界各國文化的交融和溝通。我們在中國舉辦『德中同行』活動,並正在用德、中、英三種文字編印世界文化指南讀物,都是為了推動各國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