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決:派出所違法!律師起訴派出所不予查詢公民個人信息

2021-03-03 法律診所

法律諮詢或案件委託律師:13676232829(微信同號)

來源:法律實務講座,轉自:法律讀品,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律師是否有權到派出所調閱當事人的個人信息(身份證號和戶籍地址),如果派出所拒絕調閱,如何維權呢?

原告吳■■訴稱

在■■遺產糾紛一案中,原告作為高■臣、高■媛、高■清、高■坤的委託代理人,因故需要調查高■顯、高■全、張■的個人信息

2018年10月16日,原告在和平區瀋水灣派出所向工作人員提供了介紹信、律師證原件、委託人委託書,請求被告協助調查。

工作人員當場口頭回復被告沒有向單位、個人提供他人信息的義務,並且只有法院有權調查公民個人信息。

然後原告分別向和平區分局督察部門及和平區申控部門撥打投訴電話,取得的口頭回復均是律師不得查詢公民個人信息。

原告認為,被告從實體上構成行政不作為。

根據《律師法》第35條2款規定:律師自行調取證據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的法律事務有關的個人信息。

除此之外,北京市、山東省公安廳等多地下發了相關文件來保護律師調取個人信息的權利。

被告拒絕協助原告調查個人信息,嚴重違反了國家法律規定,侵害了原告的實體權利,屬於行政不作為。

綜上所述,被告的行為將不僅侵害原告的權利,也將侵害處理類似問題的律師的權利,以及律師代理的相關當事人的權利。

特此提出行政訴訟,請求:

1、依法判令被告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協助原告調取高■顯、高■全、張■的個人信息;

2、依法判令被告賠償因其行政不作為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10000元;

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瀋水灣派出所辯稱

原告吳某某在其行政起訴書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三十五條二款規定:律師自行調取證據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的法律事務有關的個人信息。

《律師法》第三十五條二款原文如下: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的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該法條明確規定律師的行為為調查取證,並且內容為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公民信息不是其所承辦法律事務的證據等有關情況,且該法條規定的是律師的權利,並未規定被調取單位及個人的義務。

原告吳某某在陳述法條時故意將該法條內容纂改為調取公民信息,適用法律不當

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7)10號)第一條對公民信息的解釋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第二條,第三條第二款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部規章有關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公民信息」保護已被列為刑法調節範圍,我單位無權將個人信息洩露給他人。

原告稱北京市、山東省公安廳等多地下發了相關文件保護律師調取個人信息的權利,經被告在公安網查詢,其所述文件系上述地司法部門與公安機關協商出臺的方便律師辦案的內部文件規定,且調取內容僅為個人身份信息摘要,並非「公民信息」,且被告所屬公安部門沒有此類文件出臺,外省公安機關文件無法調整被告公安業務。

原告要求判令被告賠償其經濟損失10000元的要求,首先,該內容不在行政訴訟內容之內;其次,其末能舉證該損失是其未賺取到代理費造成的損失,還是其被代理人經濟糾紛造成的損失,其未賺到代理費系其在審查接受代理時,未能充分預估所接受委託業務造成的,不能將此損失轉嫁給公安機關,其被代理人經濟糾紛造成的損失,系由其被代理人經濟活動中的疏忽大意,沒有留下糾紛方身份信息造成的,更不能將個人的疏忽大意造成的損失轉嫁給為人民服務的公安機關。

綜上所述,被告拒絕為原告吳某某調取「公民信息」,適用法律正確,請法院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

原告系遼寧某律師事務所律師。2018年10月16日,原告持律師調查專用介紹信、律師證、授權委託書,向被告瀋水灣派出所工作人員查詢高■■、高■■、張■的個人信息。被告工作人員拒絕了原告的查詢申請。

原告於同年11月6日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履行協助原告調取高■■、高■■、張■的個人信息的法定職責,並賠償因其行政不作為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10,000元。

原審法院認為,根據《戶口登記條例》第三條的規定,被告作為區級公安機關的派出機構,主管其轄區內戶口登記工作。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被告拒絕向原告提供公民信息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律師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受委託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的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受委託律師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的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本案中,被告提出公民信息不是原告所承辦法律事務的有關情況的主張。

原審法院認為,公民信息是指以電子或其他方式記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的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等。

本案原告申請調查時,向被告提供了調查專用介紹信、律師證、授權委託書等材料,能夠證明原告作為律師,接受委託人的委託,並經律師事務所的指派,向被告調查其受委託案件的被起訴人的個人信息,屬於調查與其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故對被告提出的該主張,不予支持。

關於被告提出公民信息保護已被列為刑法調節範圍,被告無權將個人信息洩露給他人的主張。

原審法院認為,依法向有關單位或個人提供公民信息,不屬於洩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被告不能以此為由拒絕為申請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若獲得公民信息的有關單位或個人將公民個人信息洩露給他人,應自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對被告提出的該主張,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告提供了調查所需證明材料,向被告申請調查公民信息,符合法律規定。

被告拒絕為原告提供公民信息的行為,屬於行政不作為。

故原審法院對原告要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對於原告提出的賠償請求,因被告的不作為行為可以糾正,原告主張的經濟損失目前沒有實際發生,且與被告的不作為行為也不具有因果關係,故原告的賠償請求無事實及法律依據,不予支持。

依照《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原審法院判決:

一、被告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瀋水灣派出所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對原告申請調查高■■、高■■、張■的個人信息履行法定職責;

二、駁回原告的賠償請求。

訴訟費50元,由被告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瀋水灣派出所承擔。

法院: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19)遼01行終743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瀋水灣派出所

法定代表人:徐寶偉,該派出所所長。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吳某某,遼寧某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瀋水灣派出所(以下簡稱瀋水灣派出所)因不履行協助調查法定職責一案,不服瀋陽市瀋河區人民法院(2018)遼0103行初460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瀋水灣派出所上訴稱,原審適用法律為《律師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該法條明確規定律師的行為為調查取證,內容為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公民信息屬於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不屬於證據及事務相關,且該法條規定的是律師的權利,並未規定被調取單位及個人的義務。

被上訴人調取的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故還需要法院相關調查手續。

請求本院撤銷一審判決,判令被上訴人承擔訴訟費。

吳某某提交答辯狀辯稱,被上訴人向上訴人調查其受委託案件的當事人的個人信息,屬於調查與其承辦案件法律事務有關的信息,被上訴人以律師身份申請調取公民個人信息,不屬於行政法中公民申請政府信息公開行為。

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適當,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本院認為,《律師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受委託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的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本案中,被上訴人申請調查時,向上訴人提供了調查專用介紹信、律師證、授權委託書等材料,能夠證明原告作為律師,接受委託人的委託,並經律師事務所的指派,向上訴人調查其受委託案件的被起訴人的人口信息,屬於調查與其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上訴人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應向被上訴人提供包括被查詢人的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址、公民身份號碼等信息。

關於上訴人提出向被上訴人提供公民人口信息屬於洩露公民個人信息的問題。

本院認為,上訴人依《律師法》的規定,向符合條件的律師提供與其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公民人口信息的行為,不屬於洩露公民個人信息。

上訴人在查詢時可以告知查詢律師應承擔的責任及義務。被上訴人對所查詢的公民人口信息應當依法合理使用於所承辦的法律事務,不得洩露有關人員的隱私,否則應自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綜上,原審法院判決上訴人對被上訴人的申請履行法定職責並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原審判決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訴訟費50元,由上訴人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瀋水灣派出所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最終在於業餘時間如何利用。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愛因斯坦。別人上班8個小時,你上班也8個小時,你怎麼能比別人更優秀、更專業?那就需要我們利用業務時間來學習和充電!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顆學習的心,卻苦於不知道從哪裡學習,那麼——

精選法律乾貨

掃碼點擊目錄

永久學習

抓緊時間

購買月會員更划算

200+門課程免費學習

獲取課程課件資料

贈送1000+合同範本

添加下方微信

長按識別加好友

相關焦點

  • 法院判決:派出所以洩露公民隱私為由拒絕律師依法查詢公民戶籍信息,屬於行政不作為!
    本院認為,上訴人依《律師法》的規定,向符合條件的律師提供與其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公民人口信息的行為,不屬於洩露公民個人信息。上訴人在查詢時可以告知查詢律師應承擔的責任及義務。2018年10月16日,原告持律師調查專用介紹信、律師證、授權委託書,向被告瀋水灣派出所工作人員查詢高XX、高XX、張X的個人信息。被告工作人員拒絕了原告的查詢申請。原告於同年11月6日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履行協助原告調取高XX、高XX、張X的個人信息的法定職責,並賠償因其行政不作為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10,000元。
  • 律師因案件需要可查公民十項戶籍信息 派出所有權拒絕嗎?
    在此前審結的一起行政訴訟中,瀋陽某派出所因拒絕向律師提供公民信息,被法院認定為行政不作為。但也有觀點認為,上述規定賦予律師的權限過大。案例:派出所拒絕向律師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屬於行政不作為根據《規範》,如果律師提供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要求,派出所應當予以受理,並當場反饋結果,交出相應的公民個人信息,不得以電子文檔、截圖、拍照等形式反饋查詢結果。
  • 派出所輔警離職後 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被判刑
    曾在派出所做輔警的劉某,離職不幹後,想到一個發財的歪主意:利用認識輔警和民警的便利,欺騙、收買在職輔警人員,讓他們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從中非法賺錢。劉某不僅自己犯罪,一名在職輔警也被他拖下水。近日,西山法院以劉某等人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被判刑。
  • 給福建公安廳點讚:律師可查詢全國公民戶籍信息!
    正文新規規定了律師查詢公民戶籍信息所需的材料,同時規定,律師可查詢福建省以外的公民個人戶籍信息
  • 僅根據警務平臺信息,派出所開違法犯罪記錄證明違法!
    2、原告在起訴前已經持有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撤銷案件決定書和刑事賠償決定書以及派出所的證明,幾份材料結合起來足以證明原告是否有犯罪前科,也即原告已經持有足以證明其無違法犯罪前科的證明材料,原告怠於向有關部門舉證,應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
  • 律師如何不到派出所就能調取戶籍信息?(南京)
    律師經常因代理起訴等訴訟事項需要查詢案件當事人戶口登記住址信息,調取戶籍(人口)信息就成了律師必備的「業務技能」。近年來,各省市公安機關都在對律師調取戶籍制度進行規範,並簡化相關操作流程。對於律師來說,及時了解戶籍調取的相關規定及變化至關重要,可以少跑腿,少花錢,多辦事,事半功倍;反之則多跑腿,多花時間,還未必能調取到,事倍功半。
  • 律師可以查詢公安戶籍信息嗎?
    二、《浙江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試行)》第八十一條規定:因承辦法律事務需要要求查詢有關公民戶口登記信息的,律師可以憑律師執業證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向戶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戶口管理部門申請查詢。
  • 民警查詢公民信息被判刑4年,查詢信息請免開尊口
    北京一派出所警長聶某利用密鑰權限,從公安系統內部網絡查詢公民個人犯罪記錄5萬餘條,後被查獲。近日,經兩級法院審理,聶某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輔警郭某因協助聶某實施犯罪,也獲刑一年半。因聶某持有公安數字證書,可以登錄公安內部系統進行犯罪記錄的查詢,董某便與其達成合意,由聶某提供董某所需的個人犯罪記錄信息,並收取相應報酬。從2014年起,兩人就通過郵件進行「業務往來」,聶某還為董某偽造了一份以派出所名義出具的合作證明。
  • 湖南省公安廳 湖南省司法廳 關於印發《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查詢 人口信息管理工作規定》的通知
    第二條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因承辦法律事務,需要查詢人口信息,包括查詢全國戶籍人口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公民身份號碼、戶籍地址等戶口登記信息,以及湖南省居住證信息,適用本規定。第三條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查詢的人口信息屬於戶籍人口信息的,由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或者戶籍人口所在地或者委託單位(委託人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縣市區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詢。
  • 法院判決:派出所接警後,只有1名民警、2名輔警出警,程序不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公民和組織應當給予支持和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或者組織對人民警察的違法、違紀行為,有權向人民警察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察機關檢舉、控告。劉某如認為處警民警有違法行為,應當按照上述規定向人民警察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監察機關檢舉、控告。
  • 北京集體戶口被遷宜昌,離職者起訴公司和派出所索賠敗訴
    阜外派出所經審查,認為葛洲壩國際提供的申請材料符合法律規定,在遷往市外、郊縣登記簿上予以登記,在減少人口變動卡上註明遷移人信息,在常住戶口登記表上「何時何因遷往何地」一欄中註明「2016年8月14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號幹部調動」,為景天成辦理了相關戶口遷移手續。景天成不服戶口遷移行為,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稱阜外派出所所作註銷並遷出戶口行為違法。
  • 男子申請無犯罪記錄證明 派出所卻連開4份犯罪記錄
    7月12日消息,連雲港的朱某為了找工作,向派出所申請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但派出所開具的4份證明,都說他有犯罪記錄,朱某一怒將派出所告上法院。最終,法院判派出所開具的犯罪記錄證明違法。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朱某曾因涉嫌貪汙被羈押,但後來作撤案處理了,而派出所僅根據在警務平臺查詢的信息,沒做進一步了解,就開具了有犯罪記錄的證明。朱某為取得校車駕駛資格,於2015年和2016年先後多次向某縣派出所申請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
  • 男子找工作開無犯罪證明 派出所卻開4份犯罪證明
    最終,法院判派出所開具的犯罪記錄證明違法。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朱某曾因涉嫌貪汙被羈押,但後來作撤案處理了,而派出所僅根據在警務平臺查詢的信息,沒做進一步了解,就開具了有犯罪記錄的證明。  朱某為取得校車駕駛資格,於2015年和2016年先後多次向某縣派出所申請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
  • 不動產登記機構拒向律師提供「房產信息查詢服務」,違法!
    這份判決書針對各地房地產管理部門在接受律師查詢房屋登記信息時的各種神回復、拒絕說出了律師們的心裡話,明確認定房地產管理部門依據《房地產登記技術規程》拒絕為律師提供房屋登記信息查詢服務的行政行為違法。二原告於2018年2月23日2月26日,持法院出具的《受理案件通知書》、律師事務所介紹信、授權委託書、律師執業證,前往重慶市沙坪垻區不動產登記中心申請査詢對方當事人的房產信息。重慶市沙坪垻區不動產登記中心拒絕了原告的查詢申請。原告遂訴至法院,要求確認被告拒不履行原告申請查詢他人不動產登記信息的行為違法。
  • 男子找工作開「無犯罪證明」 派出所卻連開4份犯罪記錄證明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朱某曾因涉嫌貪汙被羈押,但後來作撤案處理了,而派出所僅根據在警務平臺查詢的信息,沒做進一步了解,就開具了有犯罪記錄的證明。朱某為取得校車駕駛資格,於2015年和2016年先後多次向某縣派出所申請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
  • 前妻偷偷把兒子姓改了,邵陽一男子將派出所告上法院,男子雖被判...
    在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劉先生將為兒子以出生登記方式辦理 " 小林 " 戶口的新寧縣森林公安局黃龍派出所訴至法院。 日前,新寧縣法院一審判決,確認派出所於 2014 年 5 月為小劉辦理的小林戶口違法。
  • 利用公安網查詢公民個人信息 五名男子被判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山東兩名輔警利用在派出所工作的便利,夥同他人登陸公安網查詢公民個人信息進行販賣,記者昨天從鳳臺縣人民法院了解到,李某等5人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至一年不等刑期,並處14萬至1.5萬元罰金。
  • 女律師當街遭猥褻,公安決定不予處罰,律師告公安勝訴
    警方認定陳某猥褻行為成立,但是「情節特別輕微」,遂做出不予處罰決定。林麗是一名職業律師,她認為陳某在「公共場所」猥褻屬「嚴重情節」,應被處十日以上拘留。與警方多次交涉無果後,她決定起訴西湖區公安分局,望其重新作出處罰決定。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於今年1月受理此案,並於5月11日不公開開庭審理。
  • ST 凱瑞信息披露違法 被判決賠償投資者損失
    10月12日,投資者維權案件再傳喜訊:濟南中院就ST凱瑞(002072)信息披露是否構成虛假陳述,違法行為的實施日、揭露日、基準日及基準價的認定、投資者損失的計算、損失與違法事實之間的因果關係等問題,進行詳細的審理之後,作出投資者勝訴的判決,ST凱瑞需賠償投資者損失。
  • 完善違法犯罪記錄查詢證明出具方式
    公安部等12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改進和規範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後,有的地方公安機關對於在刑事案件中依法收集、出具犯罪嫌疑人違法犯罪記錄情況出現了不同認識,有的不再為辦案單位出具違法犯罪記錄查詢證明,有的在出具形式上理解不一,導致產生使用障礙。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三方面完善犯罪嫌疑人違法犯罪記錄查詢證明出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