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實施情況
2016年3月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實施以來,通過建設學校官方微信、微博、開設微課、拍攝 微視等,依託「四微一平臺」的融合建設,形成合力,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佔領網際網路傳輸的制高點,鞏固校園文化陣地,不斷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形成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的創新網絡體系,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
1.微信:開設了三大專題、四大專欄,打造手機端陣地
三大專題: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推出了「國學研讀」、「校園正能量」、「我的微故事」三大微信專題,實時動態更新了欄目內容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發布了主題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邊的校園故事等內容,從身邊的學生老師找故事,樹榜樣,持續營造學校良好氛圍。 四大專欄: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微信主頁面推出了「校園家園」母專欄,設立了: 「校友風採」、「輔導員」、「班主任」、「教師」四個子專欄,從四個方面全方位鋪展廣度,通過「校友風採錄」系列報導,報導了學校優秀畢業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高鐵工匠謝光明,高鐵工匠盛金龍、陳士華、劉鵬、劉少傑等一批「大國工匠」。通過「身邊的榜樣」系列報導,報導了輔導員黃娟、曾偉仁、謝昕燁、沈鐵敏以及張翠英、朱興榮、劉碩、劉洋等老師的平凡而又先進的事跡,在校內樹立榜樣,弘揚正能量,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形成良好學風、教風。
學校官方微信號以圖文微信、微視的形式,通過圖片、影視和原創文字,以生動接地氣的形式及時推送了校園的正能量,2018 年發文 233 篇,2019 年至今發文 152 篇,內容從學校到國家,從學生到老師,豐富性強,涵蓋面廣,實現了長時間持續性的互動,有利於引導輿論,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2.微博:打造「師生互動樂園」的校園微博平臺
學校宣傳統戰部成立了大學生記者團,團內設立了新媒體部、攝影部、採編部、網宣部、辦公室五個部門,以老師帶學生的形式,運營學校的新媒體微信、微博,專門負責微信、微博各類信息的發布;學校微博自開通以來至今,總訂閱人數為 4167 人,學校官方微博關注校園生活身邊的點滴,同時也關注國家政策與最新先進思想,引導積極的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微博專門設立了教師風採專欄板塊,該版塊發布了高校教師的先進事跡、執教風採以及個人感想,轉發名人經典語句,通過新型的方式直接與本校學生或網友交流,開闢屬於老師們的一方信息化「舞臺」。同時發布了各種貼心的生活提示及文明倡導,緊跟時代新潮流,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新思想。微博通過文字、圖片、小視頻等多種形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宣傳,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
3.微課: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微課品牌
在校園網、職教大學城空間設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微課
欄目。如言意文老師主持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
《基礎課》)微課課程團隊緊跟時代步伐,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抓手,積極推動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體驗為核心的課程理念與信息化課程教學深度融合,課程建設體系呈現出以下特色:
一是精準把握課程性質的「三個定位」,注重課程體系的整體性和邏輯性。《基礎課》是高職院校三門思政必修課中的基礎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黨的意識形態教育的核心課程,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主導課程。 課程團隊根據該課程的性質及目標定位,進行科學教學設計。
二是凸顯本課程體系建構的「三化」原則和特點。即在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上,堅持科學化、系統化和專題化原則,精選優化教學內容,實施專題教學;在教學體系轉化為價值體系上,即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堅持生活化教學語言、時代化教學案例、信息化教學手段; 在價值體系轉化為學生行為體系上,堅持實踐化、形象化、互動化原則,強化實踐體驗教學;在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體系和課程重難點把握上,高度注重高職思政理論課課程體系之間的整體性和三門課程之間的協調性。
三是課程體系建設牢牢把握「三個重點」。立足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課程建設根本目標;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弘揚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核心任務。
四是探索建構凸顯教學方法的改進創新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的「三平臺、三課堂」的混合式實踐教學模式。即:成功創建了立體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訓平臺、多元化社會實踐平臺、多樣化信息媒體平臺,打造了理論課堂、實踐課堂和網絡課堂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思政課堂,實現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強力推進思 政課教學的信息化、實踐化、生態化改革,提高了高職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內涵建設水平。
學校在網絡教學平臺開設了《音樂鑑賞》、《書法鑑賞》、《軍事理論》等微課選修課程。目前,學校在線的網絡微課課程已經達到56 門。同時,學校還開展了線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四講」競賽,各參賽選手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結合對應演講內容,通過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大批愛崗敬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一個個激動人心、開天闢地的歷史事件,言語之間流露出選手們對榜樣的崇敬、對祖國和學校的祝福以及對黨的赤誠之心,使現場每個人都從中汲取了內在的能量、追尋了初心的光芒,感受了榜樣們的家國情懷和進取奉獻的祟高精神。
4.微視:小小微電影,傳播真善美
開展了大學生公益廣告大賽活動,其中包含有微視頻和微電影比賽,號召各二級學院拍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主題微電影,通過主題引領、本色呈現,挖掘師生先進典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 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出來。
學生積極參與了微電影比賽,製作了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微視頻,視頻依託微信、官網等方式進行了展示傳播,促進了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深入人心。
5.教育陽光服務平臺:陽光服務,正面引導
學校教育陽光服務平臺將政策信息(諮詢)、信息公開、決策服務、教育收費、 「三公」經費使用、人才引進、師資培訓、職稱評聘、招生就業、轉專業、學生獎助貸、招投標、物資採購、資產管理、基建與維修、教務考務與學籍管理、師德師風、各類評優評先、重大培訓項目管理、重點項目管理、科研管理與經費使用、黨員培養與發展、信訪接待、投訴受理等師生關心關注的 28 項服務事項納入服務範圍。
2018年共處理各類服務事項 6413 件(如物業維修、各類諮詢等), 主動、高效地為師生提供了便利,維護了校園穩定。教育陽光服務平臺的辦事效率比較高。有 48%的事項是在 24 小時內辦結,有 31%的事項是在 72 小時內辦結,滿意率 100%。一方面及時、妥善地為學生解決負面輿論,一方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面引導,以實現在解決諸多校園問題的同時,加強建立校園師生的陽光心態。
二、項目的特色與創新
項目實施平臺新穎潮流。微信、微博,是當代師生流行常用的社交,微課、微視、陽光服務平臺也都藉助於手機的便利性,方便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實施平臺都比較新穎。從高職院校網絡文化建設的角度看,本項目將新媒體整合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具有針對性和創新性。
研究系統性強。本項目研究是放在高職院校網絡文化建設這個大的系統下進行研究,對於大系統中影響小系統的方方面面因素也進行考慮,因此研究成果更加符合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律。
便於借鑑和推廣。在首批國家示範高職院校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實踐與驗證,探索四微一平臺在高職院校實施的方法與途徑,具有典型意義,所取得的成果能較好的發揮示範與引領作用,也能為其也高職院校借鑑和推廣。
三、項目取得的工作成效與成果
(1)學校充分發揮了官方微信、微博、校園網等平臺作用,開設了「身邊的榜樣」、「校友風採錄」、「感恩故事」等系列欄目, 並多次應用 H5 技術,除每天圖文推送外,官方微信還開通了繳費查詢等諸多功能,如單招報名、繳費,準考證下載,錄取通知書查詢等。官微主頁面合理設置了「校園服務、掌上查詢、校園家園」三個主菜單,如「校園家園」網頁設有「校友風採、輔導員、班主任、教師、國學研讀」5 個欄目,這些欄目的設立大大增強了官微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在價值引領、文化傳承、風採展示、服務師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官方微信擁有粉絲 5 萬餘人,微博擁有粉絲近 5 千人,直接受益學生約 1 萬人以上。據「中國青年報」官方微信綜合指標(WCI)排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官方微信在周排行上多次居於榜單前十。2016 年榮獲中國職業院校新媒體五十強之優勝院校,位居全國第 14 名;榮獲 2016 年全省高校優秀官方微信;另外學校連續三年在全省教育新聞宣傳工作綜合考評中獲評一類等次,學校微信公眾號連續兩年獲得最具影響力自辦媒體榮譽稱號。
(2)學校開展多次微課大賽,並在校園網站有板塊宣傳,供學生在線或下載學習,每年都進行了一次以上的關於攝影攝像技術及後期剪輯技術的培訓,培養和教育了廣大師生的視頻錄製技術,提高了視頻剪輯能力,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理念,積累了優秀案例,實現了資源共享,提高了微課製作質量,引領了老師轉變教學觀念,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創辦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網絡微課大賽即開拓了另一項網絡微課品牌,引導了大學生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學校自 2014 年啟動教育陽光服務平臺以來,教育陽光服務
中心及各服務點共受理各類服務事項辦結率 100%,回復滿意率 100%, 大大暢通了師生群眾訴求的渠道,因工作成績突出,獲得 2014 年度
湖南省教育陽光服務建設先進單位。近幾年,教育陽光服務平臺通過
採取實體平臺與網絡平臺相結合的方式,並融校微信、校微博、校長信箱、信訪舉報等信息化媒介,為社會公眾提供「24 小時不下班」的優質在線服務,縮短了辦事時限和提高了辦事效率,進一步暢通師生群眾對教育的訴求渠道,優化教育行風,維護了校園穩定。
(4)提高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使家長滿意、企業滿意、社會滿意,為省內外高職院校提供了借鑑,帶動了全省高職院校的發展,更好地發揮了示範、輻射作用。另外也為推進國家發展提供了更多高素質高情操的人才支持,促進了教職工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提升,通過言傳身教給廣大學生,促進了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高職院校利用網絡新媒體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可參考和借鑑的模式,推進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特色發展。
四、學生及社會的反響
1.規範有序,校園和諧。學生對日常教育管理的滿意度每年都是達到 90%以上;每兩年開展一次機關工作作風建設調查,教職工對機關辦事效率的評價每次都是 86%以上。對申訴渠道暢通和接訪處理及時有效滿意度達 100%。近年來,校園內沒有發生一起學生非正常死亡案件,沒有發生過由於學校負主要責任的各種糾紛和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未出現重大群體性事件、領導幹部未發生違法違紀違規行為、教職工未發生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及參與邪教組織活動等問題。
2.德技雙馨,效果顯著。一是學生道德素質好。每年有 3500 多學生主動參加青年志願者活動,服務社區、慰問老人、祭掃烈士公墓, 學校所在的田心社區居民對此感嘆說:「真是打心底喜歡這些學生」。學生在省級以上各類職業技能競賽中屢屢摘金奪銀。通過對 70 餘家大中型企業開展的畢業生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認為學校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認真負責,責任心強,能吃苦耐勞,樂於敬業。二是就業情況好。學校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都在 95%以上, 高出湖南省同類院校平均水平 8 個以上百分點;學校成立各類訂單班73 個,訂單學生達 3050 人,比例已達到在校生的 30%以上;據麥可思公司調查,學校 2017 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競爭力各項指標均高出全國示範院校的平均水平,其中月薪高出示範院校平均水平 210元,畢業生對就業現狀滿意度高出示範院校平均值 5 個百分點。三是10招生入口旺。學校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應,雖不在省會城市,但考生報考踴躍,近五年,學校新生錄取線始終保持在全省前三甲,新生中有 50%以上的分數超過三本線。
3.榮譽頗豐,影響較廣。長期以來,我校堅持依法治校、依法興校、規範辦學,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省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學校牽頭組建湖南省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職教集團,被湖南省確定為「十二五」示範性職教集團建設單位,擁有 74 家成員單位;首創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建企業大學的成功案例。先後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範校」、「湖南省黨建工作先進高校」、「湖南省就業創業示範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第四屆黃炎培優秀學校獎」、「全國職教先進單位」等 40 多項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 在學校培養的前幾屆畢業學生中,郭俊同學捨己救人,被《光明日報》專題報導,並被湖南省教育廳授予「湖南省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李春霖同學面對癱瘓父親辭工創業盡孝,被《光明日報》、《鳳凰網》、《搜狐網》、《湖南在線》、《騰訊網》等幾十家媒體爭相報導;蔡凱元同學義務支教西藏,被《湖南日報》、《騰訊網》等各大媒體廣泛報導;郭國棟同學拾金不昧、千裡尋失主,被《中國教育報》專題報導;陳茗、李佳明、餘俊、周湧棋等同學路見不平挺身而出,勇擒小偷,等等。無數的優秀典型事例見證了學校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