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約逼近的美國危機:假消息泛濫與社交媒體失控

2021-01-11 財新

  【財新網】(專欄作家 文森特·詹森)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總統試圖以各種不同的理由,為他最近否決一項重要的軍事資助法案辯護。其中最令人驚訝的理由,是辯稱該法案沒有取消社交媒體公司到現在依然享有的法律保護。 正如許多參與成功投票推翻總統否決的國會眾議員和參議員所指出的,軍事資助法案與社交媒體無關。 然而,重要的是要了解川普在抱怨什麼,儘管他很快就要離開白宮。

  1996年《美國通信禮儀法案》(America’s 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 of 1996)第230條規定:「交互式計算機服務的供應商或用戶不應被視為另一信息內容供應者所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發布者或演講者。」 這句枯燥拗口的技術性話語意味著,谷歌、雅虎、臉書和其他社交媒體公司,對於其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虛假聲明,完全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印度媒體盤點2016年本國社交媒體十大假新聞 多涉及貨幣
    據《參考消息》12月29日報導,印度媒體(IndiaSpend.com)盤點了2016年印度社交平臺上流傳最廣的十大假新聞,稱2016年的印度,從貨幣到食鹽,沒有多少東西能逃脫假新聞的勢力範圍。謠言在WhatsApp和其他社交平臺上傳播,甚至進入主流媒體,以至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印度聯邦儲備銀行(RBI)這樣的機構也不得不介入,澄清事實。
  • 後資訊時代,社交媒體巨頭都在忙著打擊假新聞
    這是蘋果首次明確對目前愈發泛濫的「假新聞」的公開說法。眾所周知,在過去不久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無論是希拉蕊的龐大技術陣容加持還是川普的「Twitter 治國」,都對輿論的走向產生了很大影響。社交媒體是如何改變我們的想法的?
  • 2018年度詞彙出爐 「假消息」再上榜
    【文/觀察者網 郭肖】自2016年美國大選以來,「假新聞」一詞就變成了一個全球媒體關注的熱點。當年,《牛津辭典》將「後真相」(post-truth)評為年度詞彙,2017年,《柯林斯英語詞典》將「假新聞」(fake news)列為年度熱詞。
  • 亞美尼亞社交媒體傳言總理帕希尼揚將辭職 發言人回應:假消息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亞美尼亞社交媒體傳言總理帕希尼揚將辭職,發言人:假消息帕希尼揚亞美尼亞社交媒體Telegram13日晚傳言,該國總理帕希尼揚將辭職。據俄羅斯衛星通信社14日報導,亞美尼亞總理髮言人表示:「Telegram上關於帕希尼揚辭職的內容是假消息。」14日早些時候,亞美尼亞反對派封堵了該國首都的一些道路交叉口,他們對於總理處理納卡衝突的方式感到憤怒,要求帕希尼揚及其政府辭職。此前,反對派計劃提名亞美尼亞第一副總理和前國防部長瓦茲根·馬努基揚為亞美尼亞臨時政府領導人。
  • 疫情假新聞多到泛濫!美社交媒體忍無可忍發出宣戰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日報導,社交網站推特宣稱,將為與疫情相關的誤導性推文添加「假新聞」標籤和警告信息。推特公司發言人稱,標籤將適用於包括政府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用戶,此前發布的貼文也不例外。
  • 美媒:假消息比病毒傳播得更快 社交媒體力阻謊言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月3日報導,對於具有誤導性的帖子,美國的社交媒體基本上採取了不幹涉的態度。因此,臉書此舉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美國國會議員呼籲社交媒體採取更多措施,以阻止此類假消息傳播。
  • 美國疫情失控,最新研究表明保守派媒體錯誤信息加劇疫情傳播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月28日17時,美國確診病例為2,510,323例,這個數字令人震驚。美國新冠疫情為何如此失控?專家們對此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錯誤信息可能導致疫情加重。
  • 在假新聞泛濫的今天,Google要在部分搜索結果中加入事實審查
    現在,網際網路上每天每分鐘有數以千計的新文章被發表出來,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虛假新聞泛濫的時代。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就在上周五,Google 就給它的部分搜索結果添加了事實審查功能。這項功能旨在通過展示發布商和網站創建的內容來幫助人們找到有用的信息。
  • ...多家美國媒體和不少美國網友表達了對美國疫情失控的擔憂,並...
    美媒:美國疫情死亡人數屢破紀錄讓人「麻木」 但最黑暗時刻仍未到來;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過去7天美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5天超過2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也正逼近30萬例。美國媒體《今日美國》評論說,美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二戰期間美國戰鬥死亡的總人數。對此,多家美國媒體和不少美國網友表達了對美國疫情失控的擔憂,並批評美國政府抗擊疫情不力。
  • 「美國人喜歡看」:假新聞橫掃網絡,川普成最大贏家?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導,在這座歐洲小城裡,像戈蘭那樣依靠編造假新聞,然後通過臉書(Facebook)等社交網站傳播賺取高額收入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和當地人平均月薪350歐元(約合2540元人民幣)相比,靠生產假新聞賺的錢是其十倍甚至數百倍。剛做了一個月的戈蘭說自己只賺了1800歐元,而他認識的一些人在美國大選前幾個月幾乎每天都能賺上數千歐元。
  • 引起美國嘻哈圈與社交媒體恐慌
    一條推特熱搜【趨勢】,震動了美國說唱圈在美國社交媒體推特上,一條名為 #RIP EMINEM的熱搜,翻譯過來大意為 安息 埃米納姆注意,這相當於美國「微博」的熱搜榜,且引起了當時所有社交媒體用戶恐慌8月19日早上,這條消息登上了米國著名嘻哈網站XXL,成為熱門第一其實這條上熱搜的話題是不存在的,由一名網友發了一條推特而誕生的「I have Killed eminem」我殺了埃米納姆我詳細地讀完了幾篇谷歌上的報導,證實這條消息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
  • 深度解讀,社交巨無霸Facebook如何塑造了美國媒體生態系統
    不過,再甜蜜的關係也會有摩擦,美國媒體和Facebook的「愛恨情仇」在不斷上演新戲碼。在ONA大會上,媒體人普遍的抱怨是Facebook頻繁調整算法,文章推薦規則不透明,導致流量忽高忽低,讓媒體無所適從;Facebook算法出現失誤,導致熱門文章頻頻出現推送假新聞的情況;後臺能提供給媒體分析的精細化數據不足,不利於媒體制定內容策略等等。
  • 疫情期間假消息滿天飛的背後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僑報記者高睿4月24日洛杉磯報導】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發繃緊了每個人的神經,包括美國華人在內的所有地球人都對「新冠病毒」幾個字特別敏感。
  • 美媒:社交媒體就是21世紀的菸草業嗎?
    參考消息1月10日報導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31日刊登了題為《社交媒體是21世紀的菸草業嗎?》的文章,作者為伊莉莎白·麥克布賴德,以下是文章摘要:社交媒體引發鍵康擔憂還記得「萬寶路男人」嗎?社交媒體讓人成癮(圖片來自美國《福布斯》英文網站)市場觀察網站援引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執行長雪莉·克拉默的話說:「社交媒體被稱作比菸酒更讓人上癮的東西。現在談到年輕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時候,不可能再忽視社交媒體。
  • 英媒:哈裡和梅根夫婦宣布棄用社交媒體
    此前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共擁有超過1000萬粉絲的哈裡和梅根,將拒絕讓社交媒體成為其在美國新「進步角色」的一部分。  據了解,這對夫婦因他們在社交媒體上遭遇的「仇恨」而感到失望。梅根曾談及她因網絡暴力而「幾乎無法生存」的經歷。  報導稱,薩塞克斯公爵夫婦的這項決定又一次明顯背離了王室生活,兩人一年前宣布放棄王室高級成員頭銜。
  • 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 美國政府治理亂象多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4日電綜述:美國政府治理呈現多重亂象  新華社記者鄧仙來 孫丁 徐劍梅  2020年美國大選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尖銳和最分裂的選舉之一,其膠著與反常所折射出的是過去4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美國政府的治理之亂。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經濟發展失衡正是治理之亂的幾個主要表現。
  • 社交平臺假新聞的算法治理:邏輯、局限與協同治理模式
    隨著平臺媒體(Platisher)的崛起,全球新聞消費逐漸轉向移動端,社交平臺已經成為用戶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在美國,10%至15%的新聞點擊量來自新聞網站,80%來自搜索和分享。[1]皮尤2018年的調查顯示,68%的美國成年人從社交媒體上獲得新聞。社交平臺正越來越實質性地成為人們接觸新聞的渠道、想像世界的方式和建構價值觀的來源。
  • 報紙落後了:更多的美國人從社交媒體上看新聞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社交媒體獲得新聞的美國人首次超過了從報紙上閱讀新聞的美國人。  調查顯示,更多的美國人現在從社交媒體網站獲得新聞,而不是從紙質報紙上獲得新聞。在2016年,紙質報紙仍然比社交媒體更受歡迎,但在去年,兩者的受歡迎程度大致相當。  接受該公司調查的美國成年人中,有20%的人說他們「經常」從社交媒體上獲得新聞,而16%的人「經常」是看報紙。這一結果是根據今年夏天對3425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皮尤說,調查對象「具全國代表性」。
  • 美國社交媒體一紙封殺令,掐斷全部苗頭
    據美國紐約時報與《政治》網報導,全球知名社交媒體YouTube於近日在其官網發表聲明指出,隨著確定各州大選結果的最後日子已過,多州重新計票仍認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勝,拜登已獲得足夠的選舉人票
  • 用微信獲取信息,阻礙華人融入美國社交圈?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我們選擇了什麼樣的媒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認識世界的角度。傳媒研究(xjbcmyj)今天推送的文章,講述了微信上的錯誤信息與不實消息如何深刻影響加州第一代美籍華裔融入當地生活的問題。文章略長,但值得一讀。一起命案,兩種解讀2016年2月15日凌晨,美國洛杉磯核桃市Walnut發生一起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