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假新聞多到泛濫!美社交媒體忍無可忍發出宣戰

2020-12-13 紅星深度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日報導,社交網站推特宣稱,將為與疫情相關的誤導性推文添加「假新聞」標籤和警告信息。

推特公司發言人稱,標籤將適用於包括政府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用戶,此前發布的貼文也不例外。至於哪些內容上會被「貼上標籤」,推特公司表示公司內部的「信任與安全小組」將會與外部專家合作,共同進行協商後決定。

推特公司表示,網站將特別針對持陰謀論的視頻「Plandemic」及相關貼文上添加「不安全連結」的警告信息。發言人稱:「我們已採取措施,防止包括『Plandemic』在內的陰謀論視頻在搜索欄裡出現。」推特正在將#PlagueOfCorruption和#Plandemicmovie等標籤從搜索和趨勢中屏蔽。

Youtube等社交媒體刪除了《Plandemic》這部偽紀錄片,澄清其宣揚的疫情信息不正確。圖據網絡

報導稱,除推特外,此前也有其他美國社交媒體向「虛假信息疫情」宣戰。臉書和YouTube等網站上個月表示,將刪除網站上與「新冠病毒肺炎陰謀論」相關的視頻。YouTube網站稱,除了刪除已有的「Plandemic」陰謀論視頻,用戶重新上傳後也會一律刪除。

臉書是在內部團隊對相關貼文進行「評價」後,對涉及疫情的不實信息進行「屏蔽」,這些不實信息包括對衛生專家建議的否定和虛假治療方案。今年3月,臉書網站曾對4000萬個有關新冠病毒肺炎的帖子添加「警告」標籤,95%的用戶在看到提醒後沒有點開相關內容。

美國社交媒體沃茨阿普(WhatsApp)公司也宣布,將限制用戶轉發信息的次數,以減少關聯新冠疫情的信息傳播,特別是虛假信息傳播。

民調:虛假信息主要來自社交媒體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民意調查專業機構蓋洛普公司的調查顯示,78%的美國人認為在此次疫情中,最嚴重的問題是「虛假信息」。他們認為,有關新冠肺炎的錯誤信息助長了公眾的恐懼心理和混亂情緒。

另外,70%的受訪者表示,社交媒體是這些「虛假信息」的主要來源,而「人們對病毒相關『虛假信息』的恐懼是不分黨派的」。調查結果還顯示,與世衛組織(WHO)的建議、政府應對方案相關的「信息疫情」(Infordemic,指因過多的信息反而導致人們難以發現值得信任的權威信息)正在蔓延。

報導還稱,在今年11月美國大選到來之際,由於擔心這些「虛假信息」可能會被利用,美國相關監管機關及政府正在對社交網站用戶群體進行調查。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羅天 實習生 付航宇

編輯 張尋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相關焦點

  • 印度媒體盤點2016年本國社交媒體十大假新聞 多涉及貨幣
    據《參考消息》12月29日報導,印度媒體(IndiaSpend.com)盤點了2016年印度社交平臺上流傳最廣的十大假新聞,稱2016年的印度,從貨幣到食鹽,沒有多少東西能逃脫假新聞的勢力範圍。謠言在WhatsApp和其他社交平臺上傳播,甚至進入主流媒體,以至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印度聯邦儲備銀行(RBI)這樣的機構也不得不介入,澄清事實。
  • 後資訊時代,社交媒體巨頭都在忙著打擊假新聞
    不過,,除了單單對打擊虛假新聞這一方面的影響之外,意義更重大的或許是蘋果這一表態對整個行業和網際網路用戶所能帶來的引導作用。這是蘋果首次明確對目前愈發泛濫的「假新聞」的公開說法。眾所周知,在過去不久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無論是希拉蕊的龐大技術陣容加持還是川普的「Twitter 治國」,都對輿論的走向產生了很大影響。社交媒體是如何改變我們的想法的?
  • 假新聞泛濫 美大學生開始質疑所有新聞
    據調查,在參與此次調研的近6000名美國大學生中,近一半的人表示,他們對分辨社交媒體上的真實新聞和虛假新聞缺乏信心。36%的受訪者表示,誤傳的錯誤信息使他們減少了對媒體的信任。 利用社交網絡獲取新聞時的主要選擇 與當今許多年輕的新聞消費者一樣,幾乎所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學生(89%)每周都從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
  • 社交平臺假新聞的算法治理:邏輯、局限與協同治理模式
    [2]與此同時,57%的用戶認為社交平臺上的新聞不準確,[3]原因在於假新聞(fake news)泛濫,Facebook約佔虛假信息流量的五分之一。[4]在中國,近六成假新聞首發於微博。[5]雖然微信首發的假新聞數量不多,雖佔新媒體假新聞的7%,但因其封閉式傳播環境,自我糾錯能力弱,闢謠難度大。[6]諮詢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2年大多數發達國家用戶接觸的虛假信息將多於真實信息。
  • 在假新聞泛濫的今天,Google要在部分搜索結果中加入事實審查
    現在,網際網路上每天每分鐘有數以千計的新文章被發表出來,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虛假新聞泛濫的時代。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就在上周五,Google 就給它的部分搜索結果添加了事實審查功能。這項功能旨在通過展示發布商和網站創建的內容來幫助人們找到有用的信息。
  • 練就火眼金睛:Python助你一眼看穿社交媒體中的假新聞!
    越來越多的民眾意識到得採取行動打擊虛假內容。在社交媒體上閱讀新聞是一把雙刃劍。它成本低廉,容易獲取,人們可以與全球事務保持同步,與他人分享新聞,也分享他們的想法。然而,這種優勢常常被病毒式營銷所利用。比如儘管有些低質量新聞包含虛假事件,這些新聞還是會被傳播開來。
  • 練就火眼金睛:Python助你一眼看穿社交媒體中的假新聞
    2016年總統大選,和川普一起走上風口浪尖的是Facebook,假新聞一度成為了學界業界熱議的話題。這個社交媒體巨頭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批評,人們認為,Facebook拒絕審查核實其平臺上列出的新聞真實性這一做法危害性很大。它縱容了虛假新聞和具有誤導性信息的傳播,這為陰謀論提供了溫床。譬如,有傳言說俄羅斯影響了那次大選結果。
  • 「美國人喜歡看」:假新聞橫掃網絡,川普成最大贏家?
    從把當地的新聞故事改寫得更為有趣到越走越偏——開始編造當天的熱點話題,巴特是假新聞網站Southend News Network的一名假新聞生產者。用他的話來說,他編寫的虛假新聞每個月都會有超過200多萬的瀏覽量,其中一半的讀者會相信,另一半則會被所讀到的假消息逗樂。比如,他最近寫了一篇「瑞士三角巧克力的間距擴大,引發英國消費者不滿,英國決定攻打瑞士」。一些網友不疑有詐,數百人在社交圈上分享發布。
  • 社交媒體泛濫,從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和娛樂信息時很難辨別真實性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絡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便捷,新聞、生活或醫護治療的一些信息在社交媒體上可隨處查詢,近日國外研究發現,人們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瀏覽新聞和娛樂內容時,往往較少關注所看到內容的來源,這意味著他們很容易將諷刺或虛構內容誤認為真實新聞。
  • 從建築工人到職業寫手 美國「假新聞教父」的崛起與衰落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周逸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吳碩】美國總統川普對美國媒體的抨擊使「假新聞」成為熱詞。在社交媒體上,真正的「假新聞」生產實際存在著一條完整的「國際產業鏈」。此前媒體曾曝光,在距美國上萬公裡外的巴爾幹半島,存在著專門生產虛假政治信息的「新聞村」。而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7日報導,這些信息的主要來源正是美國本土一位被奉為「假新聞教父」的人物。
  • 報紙落後了:更多的美國人從社交媒體上看新聞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社交媒體獲得新聞的美國人首次超過了從報紙上閱讀新聞的美國人。  調查顯示,更多的美國人現在從社交媒體網站獲得新聞,而不是從紙質報紙上獲得新聞。皮尤研究中心說,電視仍然是獲取新聞的最受歡迎的渠道,但它的地位正在下降。新聞網站和電臺越來越受歡迎。在2016年,紙質報紙仍然比社交媒體更受歡迎,但在去年,兩者的受歡迎程度大致相當。
  • 疫情期間假消息滿天飛的背後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僑報記者高睿4月24日洛杉磯報導】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發繃緊了每個人的神經,包括美國華人在內的所有地球人都對「新冠病毒」幾個字特別敏感。
  • 美媒:假消息比病毒傳播得更快 社交媒體力阻謊言
    參考消息網2月6日報導美媒稱,假消息比冠狀病毒傳播得更快。當地時間2月3日臉書宣布將刪除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假消息。在出現了包含惡作劇、瘋狂的陰謀論和其它誤導性信息的帖子後,該社交網站採取了上述立場。紐約大學羅伯特·華格納公共服務研究生院的衛生管理學講師克麗絲特爾·賴利說:「自最初有報導稱中國武漢出現新型病毒以來,社交媒體就充斥著與此相關的假消息。」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生物醫學和健康信息學臨床助理教授桑凱特·沙阿說:「社交媒體平臺使信息消費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指數級增長。」
  • 隱約逼近的美國危機:假消息泛濫與社交媒體失控
    其中最令人驚訝的理由,是辯稱該法案沒有取消社交媒體公司到現在依然享有的法律保護。 正如許多參與成功投票推翻總統否決的國會眾議員和參議員所指出的,軍事資助法案與社交媒體無關。 然而,重要的是要了解川普在抱怨什麼,儘管他很快就要離開白宮。
  • 為了避免假新聞影響大選,新加坡找到了 Facebook
    Facebook 和「假新聞」的鬥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它針對新加坡地區推出了一個「假新聞」聲明功能。在包含虛假內容的文章底部,Facebook 會貼出聲明:「根據相關法律法規,Facebook 有必要告知,新加坡政府稱這篇文章中包含了虛假信息。」虛假信息泛濫的問題已經困擾 Facebook 多年,在新加坡政府的推動下,它似乎向前邁出了一步。
  • 川普「掀翻」CNN,與媒體樹敵得不償失
    美國總統川普指責媒體報導假新聞(圖片來源:鳳凰網)周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其推特中發布一段經過處理後的摔跤視頻,顯示他把一個頭部被CNN標識遮蓋的男子掀翻在地,並在隨後的公開場合和推文中表態不會讓「假新聞」得逞
  • 為什麼說疫情成了一次大眾媒體啟蒙運動?
    不論從事什麼行業的人們,都將從這一次疫情中學到很多。對近年來狂飆突進的內容產業來說,疫情的影響同樣堪稱深遠。但整體而言,非典時的謠言,沒有今天泛濫。今天的疫情謠言亂象背後,與新媒體變革有直接關係: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內容的生產從原來的中心化媒體變為社會化生產。
  • 美媒:社交媒體就是21世紀的菸草業嗎?
    或者尤爾·布林納,從墳墓裡發出呼聲,告誡人們不要吸菸(布林納去世前拍攝一部宣傳片,在片中說:現在我已經離開人世,就讓我告訴各位,不要吸菸——本網注)?最近,一些前臉書高管表示後悔自己在創建社交媒體產業中扮演的角色,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童年時熟悉的這些形象,大企業的持久影響力,以及涉及公共健康時是什麼扭轉了潮流。
  • 多家境外媒體連線總臺記者 聚焦中國抗擊疫情進展
    中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後,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境外多家主流電視臺等媒體,近日紛紛連線總臺記者和主播,對中國疫情的最新進展和中國政府的防控措施進行報導。  總臺俄語「熊貓工作室」的主播晶晶在俄羅斯社交媒體上頗受網友喜愛。1月27日,晶晶在俄社交媒體VK平臺上發布微視頻《我們一切都會好的》。她在視頻中表示:「雖然現在有確診的感染病例,但是整個局勢可控。我在這裡感謝俄羅斯朋友們的關注和關心。我們一定會戰勝病毒!」
  • 《新聞記者》發布去年十大假新聞:網絡虛假信息被媒體轉載
    一、2018年虛假新聞的基本特點經過2017年的「略顯沉寂」,2018年特別是下半年來的虛假新聞又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社交媒體在虛假新聞生產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很多網上的虛假信息被專業媒體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眾號直接轉載,以自身的公信力為之「背書」,以假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