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歷代的王朝來看,在皇家當中,最注重子孫教育的便是清朝了,所以清朝入關之後,幾乎每一位皇帝,都有著極為不錯的學問,康熙皇帝還曾經考中過「探花」。
到了晚清時代,這種著力培養子孫教育的風氣絲毫不減,所以清朝覆滅之後,那些滿清的一老一少,有能夠靠著自己的學問獲得不錯的社會地位,其中就有一位書法大師也是繪畫大師,他的楷書被譽為「近代第一」,他從4歲開始學書法,慈禧見到了他直誇他「神童」。
啟功先生曾經拜他為詩,並且說道:我再練10年,也趕不上他!
他就是書畫大師溥心畬。
竹慈紙已售6000多刀
100%好評·高性價比
99元10刀+送福字鬥方20副
點圖下單▼
清朝的鹹豐皇帝名叫「奕詝」,奕詝有個六弟就是恭親王奕訢,奕訢有個次子叫做載瀅,溥心畬乃是載瀅的兒子,溥心畬與末代皇帝溥儀乃是堂兄弟的關係。
溥心畬乃是上個世紀書壇的頂級畫家,與張大千齊名,甚至他的畫風比張大千更加傳統和經典。但世人不知的是,溥心畬的書法水平遠在他的繪畫之上,啟功先生就曾說過:
「心畬先生的書法功力,平心而論,比他畫法功力要深許多」。
作為清朝的皇室成員,溥心畬的書法也無可避免地受到了「館閣體」的影響,但他又能夠從館閣體的桎梏當中解脫出來,上追唐代柳公權,並且得到了柳體的精髓,成為了一代楷書宗師。
有許多對於書法了解不深的朋友,總會刻板的以為寫書法不能夠用「小筆寫大字」,其實溥心畬先生就是「小筆寫大字」的典範,但他的字卻有一種雍容華貴的氣息,絲毫沒有侷促之感。
溥心畬最喜歡成親王的書法,在幼年的時候,曾著力學習過自己的這位先祖的字,後來他憑藉自己絕高的文採和藝術敏感力,上追「二王」以及唐宋諸家,並且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在學問上,他能夠對於「經學」和「理學」深入堂奧,使得他的書法與繪畫都有一種明顯的「書卷氣」和高雅潔淨的特質,這一點要遠遠超越了張大千!
從書法上來看,溥心畬並沒有師承,但是他的書法卻極具感染力,作為一代收藏大家的他,能夠便覽歷代名家手跡,大大增加了他的眼界,形成了一種剛健遒美,秀逸有致的氣息。
溥心畬先生曾經說過一段極為經典的話,這段話對於學習書畫大有裨益,在此與諸君共勉:
書畫之道,經史為上,詩詞在後;畫,在字下,而字又以小字為上,凡必先悟而後得;由悟而生,往往工妙。
這段話不難理解,想要有超凡的書法境界,必須要具備傳統文化的根基,傳統文化是書法的「土壤」,「土壤」越肥沃,日後的成就也會越高!
溥心畬先生作為一代書畫大師,其成就的理路便是紮實的國學根基,而這也是當代書法人所最欠缺的一個方面!
竹慈紙已售6000多刀
100%好評·高性價比
99元10刀+送春聯鬥方20副
點圖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