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學書從臨帖開始,臨帖追求神似效果:
有人說寫字屬於 「童子功」 。此言差矣!學習不分老幼!寫字不就是書法嗎?否!書法不同於寫字。書法是藝術,而寫字則不是。學書法,天分要有三分,悟性佔到五分。餘下的兩分就是 「刻苦與勤奮」 了。學書法,應抱著 「陶冶性情,自我修為」 的心態。只有如此,方會 「有成而不驕,無功而不餒」 。還要排除雜念和幹擾。「 輕身靜心 」乃「讀帖」和「臨帖」的關鍵!心無雜念,思無邪念,筆墨之處自有一種豪放和正氣,寫出的字定會灑脫自如,端莊挺拔。
臨帖當然要追求「神似」,但也只有做到了「形似」,才能進一步求得「神似」。不通過「形似」這座橋,是斷然到不了「神似」的。「神似」所反映的,是字的內在的、本質的東西,是活的傳神點。在書法學習中,只能通過不斷地提高「形似」,才有可能達到「神似」。「神似」是「形似」量的積累。
古人云:「形無纖微之失,則神當自來矣。」這也就是說,為了求得「神似」,在書法臨寫中,必須經過長期的觀察琢磨,在形態的纖微處做到少失以致不失,這樣就能逐漸地趨於「神似」。宋代畫家文與可擅長畫竹。他不但畫出竹子的生動形態,而且能畫出竹子的神韻。他的體會就是「成竹在胸」。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有仔細觀察和刻苦練寫的精神。所謂「神來之筆」,必然是這二者的結果,決不可能從偶然中得來。
啟功生前親書常用字帖臨習課程一品鑑:
搞書法要一隻眼看著古代,一隻眼看著現代,使古今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畫不通書道,則畫無筆。作書不通畫理,則書無韻。氣表示生命力,韻表示節奏。氣要連,韻要斷,二者辯證地統一在一起。「雄強」要去「 狂 」,即去除霸悍。雄強的骨力若濟之於「蕭散」,便有韻致了。筆筆中鋒,處處實筆,則字無生氣,亦乏韻味,側鋒參與,飛白等虛鋒滲入,書法逸飛頓生。啟功書法特點介紹:
啟功書法延續了董其昌一脈,並上追唐人楷法,融入自己的學識和理解,其書法造詣極深,筆墨精到、線條簡練、結字、章法都十分得體。啟功書法由於結體比較平實,用筆相對單調,形式缺少變化,便於作偽者仿臨,有些人甚至仿冒到亂真的程度。然而,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作偽者由於不具備啟功先生的深厚文化學養,不論採取什麼現代手段,字裡行間仍可透出一些信息,看出一些漏著。
啟功書法包括楷書、行書、草書,因為啟功先生的楷書、行書、草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啟功體。當然,啟功體書法只是異彩紛呈的書法風格中的一種風格。不過,因為啟功體書法風格,既有深厚的傳統書法根基,又有很強的時代意識,更因為它表現出了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法藝術的大美,很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所以它比其它書法風格更加適合廣大的書法愛好者,乃至大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