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
計算能力,就是指數學上的歸納和轉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複雜的數學表達式或數字通過數學方法轉換為我們可以理解的數學式子的能力。計算能力是孩子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
《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樣化,避免程式化的機械計算和敘述算理」。
小學的孩子們正處於一個童心豐富、思維發散以及想像力豐富的階段。他們喜歡新奇的、有趣的事物。枯燥的內容會讓他們很快失去興趣,而數學計算能力的學習正是枯燥的。
如何提升孩子小學數學計算能力便成了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事情。在輔導了孩子5年多的數學計算之後,我也終於找到了幫助孩子提升數學計算能力的竅門,現在將這些年的輔導經驗分享給正在看這篇文的你。
家長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數學學習的問題,讓孩子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快樂,並在這一趣味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數學思考方式。
數學是多姿多彩的,家長需注意教育輔導方法。
數學的計算部分內容也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心理等特點等,將計算難度以及順序等進行適合的排列的。
如:一年級的孩子多數可以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另外還有的可以做到100以內比較簡單的加減法。
家長需要了解小學各個年級的數學計算的重難點,和關鍵的學習知識點,由此可以針對性的給孩子輔導,也可以帶領孩子更有效的提高數學計算能力。
小學階段,計算題演算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運用什麼樣的數學概念、運算定律法則等,所以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礎數學概念、法則、公式等是正確計算的前提。
在正確計算的基礎上,多做題,勤總結可以很快提升數學計算能力。
如果孩子如果到了高年級,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因此在輔導過程中切不可急於求成,而應幫孩子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使得他們做題時能靈活運用。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孩子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計算的時候要讓孩子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算的習慣。
第一先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
第二想一想用什麼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注意什麼,計算先後等;
第三步進行計算;
第四步進行演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另外,在這個基礎上,孩子在運算過程中需要有規範的書寫格式來表達計算方法和計算步驟,以便於更好的查找錯寫漏寫的數字和運算符號。
在跟孩子講述和理解計算法則的時候,儘量讓他們在探索和練習中了解計算過程和算法。另外,家長可以用實物演示幫助孩子們理解這些內容。
算法的理解是數學計算的重要環節。
如果孩子的個位數加減法的口算能力不達標,那將會直接地影響到今後多位數加減法的學習。
家長可以依據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口算題。讓孩子去嘗試口算。口算也是生活中一項基本技能,對孩子的數感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現在教育的方式使得口算慢慢變得雞肋,教之無味,棄之不能。但是口算的重要性是不能忽略的。口算和筆算相結合的學習有助於提升孩子對數字更敏感,更容易培養數學計算的能力。
小學數學試題中涉及到數學計算的內容約佔85%以上。所以,提高孩子的教學計算能力,也將會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