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學故事———做好自己,無愧於心

2020-08-25 心理諮詢師劉曉秋

說起教育教學故事,我理解為那些在教學中或在教育過程中發生的感人故事。

可是做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和一位心理健康教師,首先要有足夠的正能量,這是最低的標準,所以對部分教師來說感人的故事,在我這是常態。

如果要說的話,我就說說人人皆知的張X 豪的故事。

從我畢業開始上班那天起,我就擔任班主任和英語教學工作。

從教若干年,從沒被家長和學生「挑戰」過。這或許是他們眼中的我很「厲害」,不敢惹。

但在我心中認為,凡事實實在在,客觀,用心,即使做得不如人意,也無愧於心。

那我們現在來說說張X 豪 。

我從五年級代他們的心理健康課,發現這個孩子是別人眼中不好惹的學生。

隨便頂撞老師,和同學打架,他的家長也不配合學校管理。

當時我就想從教這麼多年,做心理諮詢也有十多個年頭,這樣的學生見得多了,也不是什麼大事。

有一次上課時他不遵守紀律,當時我個人的情緒也不是很好,以往的溫柔,諮詢師的理念,個人素質全光了。

我反倒向他下了「戰帖」。這是從教以來犯的大忌。

當時我的語氣、表情、聲音、氣勢足以讓人窒息。

我的本性完全得到了「綻放」。「綻放」的根本不是一位令人崇拜的心理諮詢師和一位學生非常喜歡的心理教師的角色。

當時全班靜的地上掉根針都能聽得到。

可是就在我的意識馬上就變得清醒,但是還沒清醒的一瞬間,真的就是那麼一瞬間,張X 豪的情緒爆發了,他奪門而出,出去的時候還踹了兩腳班級的門,隨後在走廊就開始破口大罵。

當時我的心已經恢復平靜,也恢復了理智。對待當時張X豪奪門而出也能保持淡定。

就在這短短的一分鐘內就聽到走廊張世寬主任聞聲快速出來解決問題,我很感謝世寬主任能及時的出來,否則局面會很尷尬。

但是我當時真的HOLD住了。我想靜靜的去觀察下面會發生什麼事兒。因為這是最理智的選擇。

畢竟是小孩子,面對主任,他怒氣也慢慢的少了許多。

當世寬主任把張X豪送到班主任的辦公室時,理性告訴我:「劉曉秋,你作為心理諮詢師、心理健康教師,本身是應該幫到問題學生的,怎能在受傷的學生傷口上再撒上一把鹽。

另外,這樣的問題學生本身就會讓校領導和班主任頭疼了,大家還指望你能助他們一臂之力呢」。

這時的我愧疚感油然而生,及時止損是當下最應該幹的事兒。

此時下課鈴聲響了,我飛速的跑到孩子呆的地方———班主任辦公室,當時張老師讓孩子跟我道歉的同時,自己也跟我表示了歉意,說她沒有管理好學生。

事實真的如此嗎?最大的問題是作為心理健康教師,竟然失控了。

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愧疚,去後悔,因為我是專業的諮詢師,每一步都要專業,對自己的問題處理更要專業。

我走到張X豪身邊,摸著他的後背說:「老師理解你,老師理解你,老師今天情緒過於激動了」。然後轉向他的班主任說「張老師這件事情就交給我自己處理吧,就讓張X豪回去上課吧」。

當張X豪轉身出門後,我又跟班主任說:「這事就讓我自己處理吧,你在事後也不要再批評他了,這孩子成長的背後一定有隱情。我沒有幫到你們,反倒給你們添了不少麻煩,對不起了」。

這是我最真實的想法,也是最真誠的歉意。

事後,我通過好多渠道了解的張X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離異,跟著父親生活,父親是做防水的,孩子經常沒人管。

當我了解到這些時,我的內心有一種像針扎了一下,還有一種酸酸的感覺。

我不知道當時的感覺是不是一個好的諮詢師應該有的。

因為我的大師級的老師們教會我們凡事要淡定,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如如不動等等。

可我就是「動」了,或許是作為一個母親的心痛吧。

張X豪從小就沒有媽媽的陪伴,這孩子一定經歷過很多的孤獨、無助、思念、希望、無奈等等。

從那以後,我時常就到班級看一看他。給他班上心理健康課時,都及時的關注他。紀律稍有好轉,我就表揚他。

漸漸的,我似乎走進了孩子的心中。他跟我說心裡話,有困難及時向我求助。

每次看到他時,他的眼神中似乎透露出了「希望」。

這個原本叛逆抵抗,看似無情無義,沒有規矩,沒有修養,淨給別人添亂,讓人頭痛的張X豪變了,最起碼在我眼中發生了質的改變。

可就算在我眼中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在學生、教師眼中似乎沒有那麼大的變化。我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怎麼說,只要盡心盡力就好。

從那以後,小張X豪和我的內心產生了共鳴,因為他跟我說現在他很開心。現在小張X豪上初中了,我不再教她心理健康課了。我們似乎也見不到了。

希望他在遇到困難時還會想起我。

因為諮詢師的角色很特別,似乎在旁人眼中跟我走的近的學生或是總上我辦公室的學生都是心理有問題,所以我就在我的辦公室靜靜的等著需要我的學生和老師來找我。

通過發生在張X豪和我之間的故事後,我感悟到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

在那以後,我不斷的學習,加強自身修養,及時調整情緒,讓自己的正能量增強,以便能更好的去幫助影響身邊的人,特別是我的學生。

做好自己,無愧於心。

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依然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加油!

相關焦點

  • 娓娓故事,涓涓育人——我的教學風格
    作為一名心理老師,我認為課堂是心育的主戰地,上好心理活動課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故事比較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徵,通過不同的故事,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在心理課堂上,我喜歡講故事,講自己的故事、學生的故事,也喜歡讓學生講故事。我逐漸形成了「娓娓故事,涓涓育人」的教學風格。
  • 做好教育的守護者,讓教育有溫度;做好教育的引領者,讓教學有高地!
    >2020年是風雨過後燦爛的一年,高考成績再度刷新歷史;2020年是乘風破浪,勇敢向前的一年,我們共同築夢,做好教育的守護者、引領者,讓教育有溫度,讓教學有高地。圖 | 學校嚴把疫情進校關圖 | 做好每日消殺工作02防洪抗災,確保教學在暑期洪災發生時,機關幹部主動下學校,和受洪災學校一起進行災後清淤工作,確保學校如期開學,學生按時上課。
  • 從心一的實例,談雙語兒童、雙語教學與雙語教育
    眼看心一幾近痛恨學中文,便及時放手,靜待時機,讓心一自由閱讀,隨性發展。小學期間,心一讀了大量的英文繪本、小說(心一隻讀自己所喜的題材,我建議她讀一點經典,未果),養成了濃厚的閱讀興趣,還愛上了英文創作,寫下大幾萬字的小說。她在英國兒童短篇小說大賽上獲獎,得益於小學的這段鋪墊。我由此得出兩個結論。一,閱讀本身,和閱讀興趣,比「讀什麼」,及「用什麼語言閱讀」更重要。
  • 我與324個教育案例的故事
    然而一旦動手整理案例,我意外地發現收來的「作業」水平參差不齊,能完整地講好一個故事,並能抓住重點進行分析與反思的案例不多,極個別學員在紙上只寫了「我沒有教育案例」幾個大字。這也許是對撰寫教育案例的目的與要求沒有理解所致。原以為教師們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撰寫千百字的教育案例或故事並不難,其實不然!
  • 教育部:做好教育教學銜接
    據新華社電(記者施雨岑)記者3月31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近日發出通知,對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進行部署,要求精心做好教育教學銜接,精準分析學情,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通知說,學校要對延期開學期間學生居家學習情況進行逐一摸底和診斷,精準分析學情,區別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科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切實做好教學銜接。沒有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應實施「零起點」教學;已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要認真進行串講複習,在確保每名學生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新課程教學。
  • 安陽縣白璧鎮西裴村朱桂桂家庭:孝親敬老,無愧於心
    孝親敬老,無愧於心朱桂桂,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但提起她,街坊鄰居都讚不絕口。她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和睦四鄰,可以說,她的家庭是一個孝親敬老的模範家庭。當別人誇獎她是好媳婦兒,好母親,好嫂子時,她總是笑笑,靦腆地說:「我只是在盡一個媳婦兒應當盡的責任。」走進朱桂桂的家庭,一家人溫馨和睦。
  • 【聚焦】今天,我想說說她們的故事......
    三尺講臺日復一日,披星戴月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今天小鹿給大家講講這兩個老師的故事今天我以一個班主任的身份站在這裡,我又有了新的方向,做一名魅力型班主任。我會用最真摯的「愛」和最真摯的「情」給我的學生,我會用積極的狀態去感染學生。我會告訴我的學生,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你的生命就會有怎樣的底氣。因為我相信,越努力越幸運。
  • 救死扶傷的排頭兵張西京:我無愧於醫生這個稱號
    來源標題:救死扶傷的排頭兵張西京:我無愧於醫生這個稱號 11月9日晚8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
  • 習近平: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 愛是教育的靈魂
    習近平在考察中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湧現一大批好老師。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 處事之道是赤誠,懷一顆熱情的心,做一些善良的事,無愧於己心
    為人之道是寬容,這世間沒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寬以待人,嚴於律己,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處事之道是赤誠,懷一顆熱情的心,做一些善良的事,無悔於他人,無愧於己心。02人與人之間,語言並不是唯一的溝通方式。一個善意眼神,一個陽光的微笑,一個忍讓的動作,也能讓人心生暖意。
  • 【我的家風故事10】阮美玲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就這樣工作著,不知不覺中,自己在教育生涯中已走了二十餘年,回憶這麼多年工作的點點滴滴,自己沒有做出過驚天動地的大舉措,但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認真走過的,無愧於任何一個孩子,無愧於每一位家長。
  • 班主任成長史:四季為師,無愧於心
    我把「拼三個春夏秋冬,博一個青春無悔」作為班訓,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勵感化他們。三年後的高考,我的學生不負重望,三人上本科線,這是學校自2005年以來無本科上線的突破,後來一直被作為典型教學案例。當然,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讓人省心。
  • 教育教學中如何體現教師的仁愛之心?
    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愛的傳播者。作為一名教師,要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校長放心、社會稱讚的好老師。
  • 鑄魂育人守初心之 師彩熠熠(四)|劉靜宜: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讓我意識到做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觀察,多動腦。我深深感受到引導學生得用「心」,會用「心」。即對學生有「愛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誠之心」,對班幹部有「放手之心」,與科任教師有「協作之心」,對家長有「熱情之心」,對自己培養「進取心」。有了這些「心」,班級就好管理了。
  •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做「四心」班主任——良心、愛心、耐心和...
    其實質就是要無愧於良心。在工作中更要講良心,在現實的工作中,我們不能搞攀比,更不能因為工資低、待遇低而影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因為教育是個良心事業,是一個教師的道德素養,是責任心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一種道德自律。 一位班主任無論你的教學理念多麼新穎,教學方法多麼靈活,如果不愛崗敬業,職業良心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愛崗敬業是每一個班主任首先做到的。
  • 做人,不求留芳千秋萬代,但願無愧於心
    人的一生在浩瀚的歷史中如滄海一粟,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正在創造新的歷史,若干年後,當我們要離開塵世的時候,感覺此生無愧於社會,無愧於人,無愧於己,足矣!
  • 李軍:教學小「故事」 教育大「文章」
    筆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李軍教學的三個小故事,或許能給同樣身為老師的我們以啟發。李軍在辦公室故事一:一本講義「軍軍老師的講義,都可以印成一本書!」數學院2016級本科生周博文告訴記者,數學院的同學們都知道,李軍上課從不「照本宣科」,都會以最利於學生理解的方式編寫講義。每上一堂課,就要寫一份講義。
  • 五代十二人從教 「教育世家」薪火相傳
    在「勤勤懇懇,憑心做事;兢兢業業,以德樹人」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樊紅星一家五代人中湧現出12位教師,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教育戰線,用責任與信念,演繹著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師的故事。,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爸爸從事這個行業,我爸爸非常敬業,經常晚上都是備課改作業,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
  • 人,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
    人生短短何必計較太多,有些事不必解釋,只要心中無愧於她人,事物是客觀的,滿意是相對的,不計較不等於糊塗,懂得放棄不等於傻,不說不等於啞巴,圓融不害於奸滑。鄭板橋通曉世事,難得糊塗好!看清一個人又何必去揭穿;討厭一個人又何必去翻臉。
  • 新起點,從心出發——福鼎市小學第一聯動片區新教師教學素養及崗位技能培訓
    首先福建省名校長培養對象、寧德市名校長—翁日爾校長和年輕的新教師們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從他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讀書」是窮孩子的唯一出路,從他的故事中我們更是看到了為師的重要性。翁校長語重心長地對新教師們提出了做「四有好老師」的要求,他堅信只要擁有一顆虔誠的熱愛之心對教育,用自己的努力澆灌個人成長,就能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