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滸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印度及犍陀羅雕刻藝術

2020-12-22 樂藝會

東京國立博物館印度犍陀羅雕刻藝術

朱滸分享

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1.4萬餘平方米,約有11萬件收藏品,其中國寶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託保管的文物。

「東洋館」是1968年開放的新館,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東南亞藝術、中國藝術、朝鮮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展出日本以外的東方各國各地區的藝術品和考古遺物。

印度犍陀羅雕刻

古代印度,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等創出種類繁多的神像並通過雕刻形式發展變化,其中心造型是以佛教的始祖釋尊(釋迦牟尼)為首的佛像。佛像是釋尊涅磐約500年後於一世紀中葉分別在犍陀羅和馬圖拉開始製作的。犍陀羅的佛像受希臘的西方文化影響顯著,面部輪廓雕刻凹凸明顯並具寫實性。馬圖拉的佛像以印度自古以來的傳統樣式為主流,富有朝氣的表情、豐滿的體態為其特徵。

請欣賞古代印度多彩的雕刻造型。

相關焦點

  • 古印度佛像識別指南:「犍陀羅」「秣菟羅」什麼意思
    亞歷山大大帝雖然沒有完全徵服古印度,但給古印度帶來了希臘/羅馬樣式的雕刻藝術。公元1世紀,當時古印度的統治者迦膩色迦大力推行佛教,仿照希臘雕塑的樣式製作佛造像,產生了犍陀羅藝術風格。
  • 蘇州展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講述「佛陀的一生」
    犍陀羅是古典時代人類文明的熔爐,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臘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這裡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獨一無二的犍陀羅文明。4月27日,「佛陀的一生」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展在蘇州高新區文體中心寒山美術館正式開幕。
  •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唐代 8世紀 寶慶寺如來三尊佛龕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1872年創建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擁有40多個展廳,藏品總量超過唐代 8世紀 天龍山石窟第21窟如來像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1968年正式開放,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藝術
  • 犍陀螺雕刻藝術特點
    犍陀螺是一個古代地理名詞,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之喀布爾和堪達哈爾以東一帶地區,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佛教在這一地區得到傳播和發展,並汲取了來自古希臘和羅馬的雕刻藝術風格,產生了極具影響世界性的犍陀螺藝術。
  • 沙龍|孫英剛、趙豔、何平:重新思考犍陀羅文明的意義
    7月20日下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邀請浙江大學教授孫英剛,青海民族大學副教授趙豔,收藏家、獨立學者何平在北京單向空間愛琴海店舉行了一場學術沙龍,主題為「絲綢之路上的藝術明珠——犍陀羅」。最近幾年,三位學者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犍陀羅地區,對歷史上這一地區的文化藝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在全球傳播史上,犍陀羅文明對中國佛教有怎樣的作用?
    犍陀羅為何在佛教的傳播史中如此重要?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嗎?7月24日,在單向空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舉辦的《佛傳與圖像:釋迦牟尼神話》新書發布會上,此書的作者、青海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趙豔、《犍陀羅文明史》的兩位作者孫英剛和何平,與大家聊了聊犍陀羅藝術與佛教的歷史。
  • 談印度藝術——為印度藝術及手工藝術品而作
    另一處大塔在巴爾胡陀,業已殘毀,它的石欄殘餘建築,現保存在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中。這些雕刻中表現著傳說的故事,表現著動物和植物;雕刻的手法,精巧而有寫實的基礎。展覽圖片的五號和二十五號,便是山奇雕刻的例子。孔雀王朝所留下的藝術成績,至今已經二千二百年,並不因年代的悠久而減少它的光彩,它是印度的也是世界人民的瑰寶。
  • 東京「國立博物館」——歷史和文化的對話
    東京「國立博物館」——歷史和文化的對話我喜歡參觀博物館。每到一個城市,必不可少的就是去參觀當地的博物館,那些神奇的歷史故事和精美的文物和藝術品讓我著迷。所以,這次我來到了東京國立博物館,來感受一下異國的歷史故事和文物。
  • 訪談︱孫英剛: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嗎?
    儘管歷史上的釋迦牟尼很可能從來沒有到過犍陀羅,但很多佛本生故事發生的地點被放在犍陀羅——釋迦牟尼的前世似乎是將犍陀羅作為重要的修行地點。這些佛本生故事在印度本土並不流傳,卻是犍陀羅佛教藝術的重要主題。而且故事發生的地點,也明確記載為犍陀羅地區,比如快目王施眼的故事、屍毗王割肉貿鴿的故事、摩訶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月光王施頭的故事(尤其流傳於塔克西拉)、慈力王本生故事、蘇摩蛇本生故事,等等。
  • 阿富汗金王冠、犍陀羅佛造像,192件(組)文物在長沙博物館...
    隨著一輛白色卡車的到來,長沙博物館再次成為全城焦點。6月9日,歷經12個小時,裝載著192件(組)絲路文物的卡車緩緩駛入長沙博物館。在這裡,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文物珍品,將陪伴長沙市民走過2020年的夏天。
  • 東京國立博物館西域古埃及古伊朗掠影:九州銅人分享
    東京國立博物館西域古埃及古伊朗掠影九州銅人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1.4萬餘平方米,約有這裡展出中國·朝鮮半島·東南亞·西域·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工藝美術品和考古文物。地下1樓有TNM&TOPPAN博物館劇場,分館設有餐廳。本館由建築設計師谷口吉郎設計,於1968年竣工使用。
  • 日本最高藝術殿堂: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最高藝術殿堂:東京國立博物館
  • 日本旅遊攻略: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
    東京國立博物館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日語:東京國立博物館、Tōkyō Kokuritsu Hakubutsukan,英語:Tokyo National Museum)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頂級國家博物館,包括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 中文國際期刊《絲路藝術》創刊,聚焦絲路藝術考古、圖像研究
    《絲路藝術》創刊號:從中國遙望犍陀羅醞釀一年多的《絲路藝術》期刊此次亮相,受到了熱切的關注。《絲路藝術》(Serindia)是與絲綢之路藝術相關的藝術研究學刊、國際性中文季刊,旨在搭建絲路藝術考古、圖像研究、藝術交流與文化史研究的平臺。「這是一個促進中亞、印度、歐洲、中國交流,增進絲路文化血脈融合的新的學術平臺。」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木質彩繪舍利盒,出土新疆庫車蘇巴什佛寺遺址,為大谷光瑞探險隊在20世紀初在新疆的收集品之一。1902年、1908年、1910年,大谷光瑞先後三次組織考察隊,到中國的西北地區以及中亞、犍陀羅(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印度等地探險考察,他的收集品主要藏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韓國首爾博物館和中國旅順博物館,且以旅順博物館保存數量最為豐富。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
    近期,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該系列的第九篇,我們推出的是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器篇:九州銅人分享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篇九州銅人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東洋館」是1968年開放的新館,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東南亞藝術、中國藝術、朝鮮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展出日本以外的東方各國各地區的藝術品和考古遺物。
  • 櫻花時節,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呈現賞櫻名作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東京國立博物館獲悉,從明天起至5月20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在今年博物館花園開放的同時,展示館藏的以櫻花為特色的藝術品,這預示著一年一度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賞櫻活動正式開始。無獨有偶,位於東京中央區的山種美術館也正在舉辦《櫻花、櫻花、櫻花2018》特展,展出東山魁夷等藝術家創作的《春靜》《夜櫻》等館藏作品。
  • 莫斯科國立東方藝術博物館館藏: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綻放
    位於莫斯科的國立東方藝術博物館藏有來自這些地區的珍貴史料,展示了絲綢之路在各個方面的意義和作用。  絲綢之路上的佛教文化  佛教是絲綢之路沿線形成文化與藝術統一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印度佛教僧侶早在公元1世紀初就來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