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廢英」與「保英」之說,筆者認為應先了解英語的歷史和地位
截至目前,英語乃世界上使用最廣的一門語言,由於近代英帝國有著眾多的海外殖民地,雖然二戰後,許多殖民地脫離英國,但至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如我國的香港、亞洲印度、新加坡等。
因此,客觀來說,英語仍是世界第一語言,英語的國際地位不可否認。這主要得益於,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的殖民擴張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殖民地開展的殖民教育,使得英語成為一門「世界通用語言」,這為英語的國際地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同時,漢語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門語言,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孔子學院等的影響,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漸走到世界舞臺中央,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渴望了解中國、學習漢語。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漢語將會與英語「平起平坐」,成為「第一語言」
就目前而言,我國仍然始終堅持著對外開放的政策,我國與國際展開的交流越來越密切,需要用到英語的地方越來越多,也急需大量的學習和熟練掌握英語的人才。
因此在此情形下,上升到國家層面,我國國民仍需要繼續堅持學英語,學英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向外傳播中華文化,傳達中國聲音,讓更多的外國友人正確的了解中國,看待中國。打破某些西方政治家對中國的污衊和「陰謀論」;
就個人層面而言,學習英語可以幫助你更好的了解外國文化,更好的走出去,睜眼看世界,開闊你的視野。
當今我國不是那個曾經堅持「閉關鎖國」腐敗的清朝政府,而是一個堅持對外開放的泱泱大國,學習英語就是一種接納外國、學習外國,同時傳播自己的一種途徑和方式。
當然,如今有許多的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對此有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見,如新東方集團的CEO俞敏洪認為:「應強調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這是我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同時也有學者持相反的態度,如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認為:「應該廢棄英語,英語浪費了中國學生的太多的時間,而最終也並沒有用到太多的地方,減輕學生負擔,要廢棄英語。要有民族自信心,對本民族語言充滿自信」
在此,筆者引用一個例子,阿里巴巴前任董事長馬雲,他曾經是一個英語老師,他的創業經歷想必很多人都已詳細了解,如果他沒有學習英語,哪來的海博翻譯社,哪來的夜校老師,哪來的在西湖旁與外國人交流,也就不會認識澳大利亞友人,同時他也不會去前往美國,更不會接觸新興的網際網路,那麼後來的阿里帝國也就是一紙空談、痴人說夢了。
在國際化潮流的背景下,英語已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一項生存技能,並不是說沒有英語不懂英語,就活不下去,而是說英語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綜上,小編我的觀點就是目前「廢英」根本不可能實現。也許未來的某時,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話時,「廢英」與「保英」之說也就不復存在了。
不過那是另一回事兒了,留給後人去談吧。喜歡就點個關注吧,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