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領導力」專欄】為什麼太聰明的人難做企業家?

2020-12-14 第一財經

多年前我在媒體工作,當時採訪過大量的企業家與外資企業高管。時間長了,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若要做智商測試,企業家普遍沒有外企高管聰明,思維能力也遜色於他們。

這讓我產生一種錯覺,企業家不夠聰明,卻能夠創業成功,看來創業並不難,如果是我去做,一定會比那些企業家成功。

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俞正聲當時感慨「上海為什麼出不了馬雲」,浦東新區政府因此打算做點兒什麼,於是發起了一個「創新領導力精英計劃」的項目,旨在培養企業家的創新領導力,我就興衝衝地去操盤做這個事情了。

這個項目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它是政府支持的內部創業,二是有一家投資機構提供了啟動基金,這兩個優勢意味著它不是白手起家的自主創業,對我來說,壓力也沒有那麼大。

一想到要「在上海培養下一個馬雲」,我就很興奮,也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去組建團隊和拓展業務。

遺憾的是,一年之後,這個項目不了了之。經受重大挫折的我,終於明白創業沒那麼容易,企業家的「不那麼聰明」也許是有道理的,我開始反思:這個項目是如何失敗的?能從中學到什麼經驗教訓?

經驗和教訓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修正了我之前的那個看法,那就是聰明未必能確保創業成功,有時候對聰明運用不當,反而會成為一種劣勢。那些看上去不是那麼聰明的企業家,倒未必是他們真的不夠聰明,而是他們在長期的創業歷練過程中,學會了收斂了鋒芒,而以寬厚和德性示人,這樣反而是大智慧。

我們通常說一個人聰明,往往是從智商層面來說的。一個聰明人往往有以下表現:思維敏捷、出口成章、擅長邏輯思維、對數字非常在行……對於一個主要依靠個人能力的專業人士而言,比如編輯記者、諮詢顧問、律師和會計師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優秀的職業技能。經常有人說情商比智商重要,其實高情商的人往往也是高智商的,但高智商的人未必高情商,這也是很多專業人士欠缺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的優勢換一種角度有可能變成劣勢。比如說,邏輯思維強的人往往對情感的感知力偏弱,對數字過於敏感的人往往缺少想像力,思維過于敏捷的人往往缺乏做事情的堅韌執著,戰略思維能力很強的人往往缺乏把事情落地的耐心,專業上精益求精的人往往缺少對其他人的包容。當然,智商足夠出類拔萃但情商很低的人也有獲得成功的,但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還是要同時拼智商和情商的,在企業經營中情商確實更重要一些。

每個人都有路徑依賴。一個太聰明的人往往習慣於發揮自己的長處,有時候甚至把聰明當做目標本身。彼得•德魯克曾經對前來拜訪的吉姆•柯林斯說:很多聰明人之所以一事無成,就在於他們往往把聰明當做目標,而忘記了聰明是為目標服務的。企業家對事物的目標感更強,他們也更加執著和堅韌,而專業人士更容易把專業本身當做目標,而這些人則更容易被那些有事物目標感的人所利用。

以《西遊記》裡的唐僧團隊為例,唐僧手無縛雞之力,為什麼能駕馭能力比他更強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呢?原因很簡單,他有向西天取經的使命感,而且為了這個使命有百折不繞的信念,而且他有強大的社會關係,得到了各方的支持,萬一孫悟空不聽話,他還能念緊箍咒。劉邦團隊和劉備團隊也都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要去那裡,而且知道找到怎樣的人通行,因此更有可能成功。

再以曾國藩為例,他自己都承認自己天資平庸,年輕時脾氣也很不好,打仗也是屢戰屢敗。不過他最厲害的是把「修身齊家治國」的功夫修煉到家了,每天都在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有什麼缺點需要改進,還有一種「打落牙齒和血吞」的霸蠻之氣。如果只是一次性博弈的話,曾國藩其實是比較吃虧的,但他的本事就在於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下笨功夫,終於修煉成了晚清重臣和一代大儒。

經營企業其實是一個駕馭風險的過程,因為中間充滿了模糊和不確定性,很多事情不全是靠理性判斷來堅持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信念和忍耐力。這個時候一個人如果太過聰明,往往會對當下的利益得失過於看重,一旦遇到一點挫折就去想別的可能性,反而會讓自己無法堅持。就像哲學家柏林說的那樣:狐狸知道很多道理,刺蝟只知道一個道理。那些能把事情辦成的人,往往需要一些狐狸的前瞻思維,更需要刺蝟的堅韌執著,太聰明的人往往在各種選擇中不知所從。

當然不是說聰明人就沒辦法創業了。從概率層面來看,聰明人創業的成功概率自然要大於不聰明的人,但他們確實需要加強在信念和意志方面的修煉。

事實上,企業家需要同時培養自己兩種看似矛盾的能力,第一是「磨鋒」,也就是錘鍊自己的專業能力;第二是「藏鋒」,這則是作為一個組織者必備的技能,只有對別人有更多的包容,才可能凝聚和培養團隊,讓組織變大。

史蒂夫•賈伯斯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沒有創業過的人恐怕很難真正理解這句話。我願意把它翻譯為「好學如飢、謙卑若愚」,這更多是一種狀態,只有保持好奇心和謙卑感,才能不斷進步,從聰明到智慧。

(作者為智慧雲領導力發展機構創始人兼CEO,他致力於發展企業家領導力,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業精神和領導力的人?
    好的創始人、企業家就如同鑽石一樣,是在特殊地理和地質條件下才能生成的一種物質。 今天的文章,我們想來聊一聊:教育與企業成就之間的關係,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體系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業精神和領導力的人。
  • 後E企業家在西點軍校感悟領導力
    【歐洲版駐德國特約記者】導語:西點軍校是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其成長史幾乎就是美國的整個歷史。該校200多年來誕生了3700多名將軍以及大量的政治、經濟、工程、建築、商業、航空等領域的風雲人物,被公認為最成功的軍校之一。後E沃頓中國企業家全球科技金融項目的同學們曾走進西點軍校,從另外一個維度觀察和學習領導力。
  • 我們為什麼需要三元領導力?
    中國企業家任正非、美國企業家賈伯斯和馬斯克,這方面可以看得很清楚。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臨去世之前兩周,我帶著國發院EMBA和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多位成員訪問他。我記得很清楚,他40分鐘裡談的主題是「怎樣讓年輕人心中有夢想」,這也是他從2014年離開政府之後一直在做的事情。他的信條是:「你的夢想有多大,這個世界就有多大」。有學員問他,你有這麼大的成就是不是感覺很自豪?
  • 法國諾歐商學院《領導力與企業家精神》
    進入新的時代, 面對新的環境, 需要新時代的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 起源於法語單詞「entreprendre「。意為「承擔」。
  • 肖知興:共情是領導力的終極奧秘
    網際網路時代更要建立智慧型組織《中歐商業評論》(以下簡稱CBR):這本關於中國企業家領導力的書,名稱為什麼是「以熱愛戰勝恐懼」?肖知興:過去中國企業家圈裡,有很多恐懼驅動型企業家,他們因為出身寒微,企業做起來以後就開始自我迷失,自我膨脹,最後自我爆炸。像東星航空的蘭世立、湖南遠大公司的張躍,等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心理學素養相差很遠。西方人遇到難受的事情,有牧師、有神父、有心理醫生。
  • 楊壯+宮玉振:中西領導力的差異與融合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發現,西方領導者在很多的企業裡面真正成事、能夠持續往前走的人,實際上都是謙遜並有很強的內在力量的領軍人物。舉兩個例子。亞馬遜的貝佐斯,很謙遜,充滿熱情,追逐夢想,建立了影響世界的亞馬遜。他的人生哲學理念是「善良比聰明更難」,「選擇比天賦更重要」。對貝佐斯來講,聰明就是天賦,善良就是選擇。第二個謙虛領導者就是來自印度的現任微軟總裁納德拉。
  • 陳春花:企業家如何培養未來領導力
    未來領導力的五個維度為了探尋未來領導力,我選取了一批在新興產業和動蕩時代中保持強勁增長的企業,走訪了23家國內企業和10家海外企業,與這些企業的領袖和高管團隊做了深度交流和對話,最終形成了未來優秀領導者的畫像:他/她應當具備領袖氣質,能夠在巨變的環境下堅定價值選擇,篤定前行,開放而融合,自律又感受生活,充滿創意又腳踏實地
  • 為什麼說行業裡太聰明的人,發展往往還慢些?
    哲學家死之前終於明白,聰明的狐狸為什麼常常落不到好下場了,因為他們經常「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人往往忘記了高貴的頭顱也是由雙腳來帶動的,他們太自負太依賴於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動,比如他人。有首耳熟能詳的老歌叫「傻瓜力量大」,適當的「傻」如同恰到好處的「自卑」,那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
  • 全球第一的領導力培訓課程正式進入中國
    Maxwell)正式籤約,並取得麥克斯韋爾組織效能和領導力發展顧問諮詢與培訓課程的大中華區獨家代理權,涵蓋發展高潛力領袖、領導高效團隊與360度領導力等高端經理人系列培訓課程,此舉也意味著全球排名第一的領導力培訓課程正式進入中國。
  • 真正的領導力,是贏來的
    要想把人們帶往新的方向,你得具備領導力才行。 2.企業家就是領導者 人們往往會認為凡是企業家都是領導者,但事實並非如此。企業家們擅長的是發現機會和抓住機會。他們能夠看到潛在的需求,並且知道如何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同時實現盈利。 然而,並非所有企業家都善於跟人打交道。
  • 關於領導力、企業家精神、運動家風度、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看看楊斌怎麼說
    而因為有領導二字,普遍地被誤解為這是少數人的專屬。雖然,我們儘量用「領導者」而非領導或者領導人(兩個詞都更有居上位者的含義)來對應英文中的leader,但是當國內一些院校、機構把培養領導力作為目標之一提出來後,還是不免遭遇譏嘲,「淨想著培養當官的了」。誤讀之深,可見一斑。
  • 你是一個有領導力的領導嗎?莫讓「領導」只成為稱謂
    我相信不論是你做管理者還是程式設計師,都會選擇B,為什麼?其實這就是管理者和領導者的區別。可見,管理者更關注事如何做,而領導者更關注人如何帶,就像上面的例子,你如果選擇了A,雖然事情可能變相的解決了,但是人心卻失去了,所以你只是一個管理者。
  • 陳春花談領導力:我為什麼崇拜玄奘?
    領導力為何如此之重要?如何定位領導力?從哪些地方做領導力的自我造就?大學教育對領導力有什麼影響?完整筆記·領導力一、做女性領導者太難了在工作中,女性領導者會比男性領導者要多一個考量的維度:生活。她會關注到生活和工作的關係。
  • 應試教育是怎樣摧毀孩子的創業精神和領導力的?
    他們在正式教育體系中走到了專業技術的頂峰,也有一腔報國的熱情,卻往往因為在管理和領導力方面的缺陷,白白地浪費了很多大好機會。「他們自我感覺實在太良好了,很難吸引人才和凝聚團隊。」一個在該類企業擔任過很多年總經理的朋友告訴我。
  • 應試教育是如何摧毀孩子的創業精神和領導力的
    他們在正式教育體系中走到了專業技術的頂峰,也有一腔報國的熱情,卻往往因為在管理和領導力方面的缺陷,白白地浪費了很多大好機會。「他們自我感覺實在太良好了,很難吸引人才和凝聚團隊。」一個在該類企業擔任過很多年總經理的朋友告訴我。為什麼會有上述我講的這些情況?我的判斷是,與中國的應試教育傳統有關。
  • 「全面回憶」專欄:學會聰明的提問
    例如有同學在做代數式判斷時,會問:「老師,實數不就是正整數與負整數的合集嗎?這道題錯在哪裡了?」有耐心的老師會告訴他:「漏了0。」沒耐心的老師會讓他回去查一下初一上學期的數學課本,裡面寫得很清楚。這種提問的同學,是將老師當成了字典和硬碟,隨時供他查閱,但是考試的時候就沒有這種便利了,所以必要的時候,腦子中還是要記住最基本的知識,方便調用。
  • 你可以不當領導,但不能缺少領導力|楊壯·一刻演講
    很多人不在領導的位置,但他有巨大的領導力。有些人站在一個高位上,自己本身絲毫沒有領導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著名領導力專家。我想講領導力之前不得不講到世界的局勢,我經常用一張圖,我們叫複雜性,不確定性、多元性。我們今天的中國人,特別是在中國的年輕人中,通過手機,通過網絡可以看到、聽到、想到,我們這些人當時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所幾乎得不到的信息。因此我一直在想,如果在這種狀況之下,企業家面臨的環境是什麼環境?
  • 中歐商學院教授忻榕:人格魅力是領導力源泉
    企業家要如何面對這些挑戰?除了要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開闊視野之外,企業家作為管理者,還要增強自身的領導力。​領導力就是影響力,影響周圍的人,影響周圍的組織,影響整個企業。這種影響力來自於職位、專業和人格魅力,其中,人格魅力是最值得深度思考和磨練的,它是領導力的源泉。​從人格魅力方面講,企業的管理者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質——夢想、意願、激情、勇氣。
  • 詹姆斯·馬奇:水管、詩歌與領導力
    第一個決定是誰當你的父母。第二個決定是你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出生。第三個決定是你的性別是什麼。這些決定說明了絕大部分的差異。其他因素只是個體差別而已。 我們不太擅於預測誰將成為領導者。有許多研究在這方面做了努力,但是它們的結果各不相同。當我讀這些研究的時候,我說:我們無法判斷。
  • 領導力,就這8個字
    換個說法,你一個人成功也不叫領導力,你要帶著一群人成功才叫領導力。曾有人問一個美國總統:「你做了總統之後,做的比較難的事情是什麼?」他說:「就是我要在那些寫得很差的信件上簽字。」因為當總統了,就不能每份信都自己寫,很多時候都是別人替他寫好的,他看了覺得不滿意,但還是得籤字確認、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