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媽媽露笑臉,雲中太陽放光芒;寶寶安全依附感的建立要這樣做

2020-12-20 沫沫的靜好歲月
圖片源自網絡

小長假,聚會就止不住的多。

幾個閨蜜好不容易湊在一起,話題當然是聊不完的多,而人至中年,除了彼此情比金堅的友誼,當然還忍不住要各自傾訴家中的「熊孩子」。知己知彼,彼此彼此,方知在「熊孩子」的路上,永遠沒有最熊,只有更熊,這才讓中年老母親心理徹底的釋放和解壓。

這次正好其中的一個閨蜜榮升為母親不久,她的牢騷和抱怨尤其的多。

要說也是,中年得子,倍感珍惜;再加上雙方的老人年齡都有些大了,力不從心,無法幫忙;所以自從有了寶寶之後,閨蜜就辭職當了全職媽媽。

閨蜜說,本以為帶孩子不過是「小菜一碟」,但真正做起來才知道其中的煎熬和辛苦。因為沒有人幫忙,她不得不一個人陀螺一般的從早忙到晚,連收拾一下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享受美好的精神生活就更是談不上了。

而她的先生本身工作也非常忙,再加上有了寶寶之後開銷劇增,所以壓力也大。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基本上幫不上忙不說,也無法體諒閨蜜的辛苦,還常常把「工作氣」帶回到家裡,動輒埋怨閨蜜這沒有做好,那沒有做到位。

而孩子也真的不好帶,也許是自己高齡的緣故,孩子有些體弱,而且總是哭哭鬧鬧的,怎麼哄都哄不住,不把閨蜜折騰得筋疲力盡不罷休。

結果,原本好脾氣的閨蜜,脾氣就像做了直升機一般,一天比一天壞,老公上班不在家的時候,只能自己憋著,只要老公一回家,自己也根本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了,非要發洩一通才痛快!

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產後抑鬱了!

圖片源自網絡

【寶寶的到來,會讓媽媽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化】

誠然,寶寶的到來,會讓媽媽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化,也確實可能會給媽媽的身心帶來一些影響,比如:

有了寶貝之後,夫妻二人世界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有寶寶之前可以隨心所欲去做的很多事情,可能都會因為寶貝的到來而受到約束。

假如寶寶又常常無端地哭鬧,就會增加媽媽的挫敗感,這個時候家人再不能給予足夠的關愛與理解,媽媽的情緒就很容易失控,變得越來越壞,甚至有的媽媽得產後抑鬱的機率非常大。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寶寶的到來,雖然會讓媽媽有幸福感,但也確實是媽媽脾氣變壞的一個誘因。

因此,媽媽要快速的建立與新生寶寶的心理依附感。

圖片源自網絡

【媽媽如何建立和新生寶寶的心理依附】

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後的頭幾天內,與媽媽的身體親密接觸、媽媽的體味、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時,孩子與媽媽形成了一種依附關係,如果這種依附得以加強,母子之間就建立起了獨特的、牢不可破的關係。

1、媽媽要與寶寶多一些身體的接觸

媽媽首先要儘可能與寶寶多接觸。不管在給寶寶餵奶、換衣服或是擁抱寶寶時,就已經與寶寶自動地建立起他所需要的關係。

最重要的是要儘量縮短與孩子分開的時間,尤其在寶寶睡醒的時候,多和他呆在一起。

不妨多抱抱寶寶,當他把自己的小腦袋靠在媽媽的身上時,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媽媽強有力的心跳,這與他在子宮內聽到的心跳是相同的,從而寶寶知道媽媽就在身邊,也會對周圍的環境感到安全。

2、媽媽和寶寶眼睛的接觸必不可少

所有的研究表明,母子間的身體接觸應該從孩子出生後儘早開始,眼睛的接觸也應馬上開始。即便寶寶在剛出生後,由於眼睛不能聚焦,所以看不清楚任何東西,但是他卻能分辨出形狀和輪廓。

研究表明,嬰兒會在出生後36小時內辨認出媽媽面部的形狀與輪廓,而寶寶的注意中心則是媽媽的眼睛。

所以,多和寶寶對視,在對視中,溫柔的對他微微笑,寶寶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對媽媽的依附關係也會自動增加粘粘性。

3、媽媽的味道,寶寶知道

有研究證明,剛出生的寶寶也是可以敏銳的嗅出自己媽媽的味道,努力把自己的頭想要轉向媽媽的方向。這是因為寶寶與媽媽建立關係的第一個紐帶就是氣味。

對於媽媽身體所發出的獨特氣味,寶寶會非常敏感,這種氣味甚至會引起寶寶做出生物學的反應。即當媽媽走進寶寶的房間或搖籃,他會從熟睡中醒來。而別人在他身邊,他依舊會保持熟睡的狀態。

這是因為寶寶能夠準確的識別出媽媽的身體發出的信息素,這是他得到安慰、快樂以及食物的源泉啊!

4、媽媽的聲音,唯一無二

對於寶寶來說,媽媽的聲音是一副良藥。

請媽媽保持跟寶寶用溫柔的、撫慰的語音說話或唱歌,令人驚訝的是很小的嬰兒就能欣賞童謠和簡單的歌聲,特別是歌聲中帶有明顯的節奏或韻律時效果更好。

一些研究表明,寶寶如果早期就能常常聽到音樂,他就會有較快理解單詞、掌握單詞的能力,甚至比其他兒童更早地具備講話與讀書能力。

圖片源自網絡

【已經建立良好依附關係的寶寶,是幫助媽媽擺脫煩惱的堅實力量】

大多數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很愛孩子,而有的媽媽對孩子沒有什麼感覺。

這是因為寶寶出生後,媽媽腦內馬上會產生出一種激素,即催產素或催乳素,會引起乳汁的分泌,也能引起母愛的反應。不同的人對激素的情緒反應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媽媽會對孩子的愛比較滯後。

大多數的媽媽都會在48-72小時後漸漸開始對寶寶萌發出愛,這個時候,乳汁也開始大量分泌,媽媽已經為哺育孩子做好了準備。

除此之外,如果媽媽隨著寶寶的成長,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或者身心俱疲,脾氣也很壞。不妨這樣做試試看。

1、找合適的機會發洩一下壞情緒,不要自怨自艾

如果媽媽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妨找個機會發洩一下吧,不要總是自怨自艾,一副受傷害的苦大仇深模樣。

只是無論如何不要對寶貝發脾氣,也不要當著寶貝的面跟爸爸發脾氣。最好是找個不會傷害到任何人的方式來發洩情緒,比如,在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毫無顧忌地喊上幾聲,或者更適合自己的釋放壓力的方法。

2、尋找合適的傾訴對象傾訴苦悶

人都是需要傾訴的動物,尤其是女人。自從做了媽媽之後,仿佛很多朋友都變成了上輩子的交情一般,總是圍繞著孩子、家務轉圈圈。

所以媽媽要學會多和家人溝通,或者找好朋友傾訴傾訴,把鬱積在內心的苦悶情緒釋放出來,自己的心情就會好很多,也許曾經的那股怒氣也就隨之煙消雲散了。

3、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媽媽確實沒有可能尋求他人的幫助,那就試著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

例如多想想那些令你開心的事情,多看看寶寶的成長。要知道,快樂是會傳染的,尤其是一個家庭主婦的快樂,會很快的感染到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親人,當然也包括小寶寶哦!。

當良性循環建立起來,一切也就不一樣了。

4、積極培養自己有一個愛好,或者樹立一個小目標

真正的興趣愛好會讓一個人投入其中,樂此不彼。所以媽媽尤其是全職媽媽,千萬不要緊緊圍繞著家庭、家務和寶寶轉,還要有自己的愛好和生活才好。

圖片源自網絡

要知道,媽媽快樂了,寶寶才會有幸福感。天天看著笑容滿面的媽媽,或者天天對著愁眉苦臉的媽媽,想必寶寶的心情也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寶寶看到皺眉的媽媽、生氣的媽媽、發火的媽媽時,內心的恐懼完全溢於言表;若天天都看到這樣的媽媽,內心恐慌的傷痕必然形成,會對其日後的性格發展以及安全感的建立和信心的樹立,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用一句歌詞,獻給所有的媽媽:要做快樂的自己,不去計較公平不公平!

相關焦點

  • 從依附關係看寶寶的安全感,4種依附類型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
    ● 6周-7個月:非選擇性依附(indiscriminate attachment)隨著成長,寶寶會開始注意不同人物,對主要照顧者出現依戀感,並且開始感受主要照顧者與旁人的差異。四大依附類型●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當主要照顧者(主要依附對象,多為媽媽)在身旁時,孩子會以媽媽為中心,主動地去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但只要照顧者離開,寶寶會產生強烈不安感,而開始哭鬧,當照顧者回來時,小孩會主動靠近尋求安撫。
  • 依附關係影響寶寶的一生!
    如何使一個孩子願意分享,甚至有好的情緒人格,關鍵在於「依附關係」。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與幼兒成長息息相關,且影響非常深遠!專家學者研究顯示孩子的成長、學習、人際關係、就業,甚至是婚姻都跟依附關係有著密切關聯。
  • 寶寶看到媽媽離開大哭,不是不懂事,而是在建立「安全依戀關係」
    二寶正坐在沙發裡吃東西,看到媽媽,馬上笑臉相迎,開心地說著「媽媽要接寶寶回家了」。看到寶寶這種情況,那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很慶幸,二寶雖然會在媽媽離開時哭,但是情緒會很快平穩下來,在看到媽媽時也能表現出開心的樣子。從心理學上來說,二寶已經和媽媽建立起了安全依戀關係。
  • 「媽媽,我只要你」,若寶寶比502膠還粘人,「聰明媽媽」這樣做
    學會分離「三部曲」,媽媽與寶寶之間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第一部曲:分離前,媽媽與寶寶提前做溝通和鍛鍊很多情況下,媽媽不得不面對與寶寶分離的情況,在此之前要與寶寶進行溝通。媽媽要讓寶寶知道媽媽不是不想陪伴他,而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解決完很快就會回來的。另外,要在合適的年紀習慣於與寶寶分離,鍛鍊寶寶離開媽媽的能力,不要等到寶寶該上學了還離不開媽媽,難道還要媽媽陪著去上課嗎?
  • 「媽媽,我只要你」,若寶寶比502膠還粘人,「聰明媽媽」這樣做
    文/暮沐媽咪(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同事曉英說,她自從做了媽媽就如同變成了一個「超人」,需要操心寶寶的各種大小事宜,每天的生活就是圍著孩子轉。她形容自己的寶寶就像個502膠一樣非常粘媽媽。學會分離「三部曲」,媽媽與寶寶之間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第一部曲:分離前,媽媽與寶寶提前做溝通和鍛鍊很多情況下,媽媽不得不面對與寶寶分離的情況,在此之前要與寶寶進行溝通。
  • 蜜友邦妮的父母課堂|安全依附,建立孩子情感根基
    嬰幼兒出生後,腦部神經元快速地發展,但是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還沒有很清楚的建立起來,嬰幼兒在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過程中,會慢慢形成親子間的依附模式,這些依附互動的經驗會在孩子的腦袋裡形成情感的基本運作模式,這個模式將會影響孩子如何面對環境與他人,因此情緒發展對於嬰幼兒發展來說相當重要。
  • 強生潤膚露安全嗎?強生嬰兒的媽媽春天是如何給寶寶護膚保溼
    春天的天氣比較乾燥,很多人都會在春天出現一些過敏症狀,尤其是寶寶這個特殊的群體,稚嫩的皮膚,在春天很容易出現乾燥過敏的症狀,有過敏症狀的寶寶皮膚會有瘙癢的情況,很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強生嬰兒提醒媽媽們,春季也要給寶寶做好護膚保溼工作。
  • 記敘文寫作訓練:雲中即景
    解答此類題的前提是要讀懂題目,對題目進行適當分解。一般來說,一道作文題可分解為標題、材料、要求三部分。當然,並不是每道作文題都有三個部分。作文要符合題意,就必須對試題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準確、細緻、全面的審查、只有這樣,在行文的時候才能不折不扣地按照要求表述,否則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總粘著媽媽,要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留言裡,有一些寶媽吐槽,孩子整天粘著自己不放,導致不能去做一些家務活或者自己的事情,本想讓孩子自己玩一會兒玩具,不到2分鐘,他又鬧著:「媽媽,陪我一起玩!」
  •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和太陽寶寶一起玩
    2.畫好光芒的紅、黃、藍太陽各一個,膠棒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出主題   出示圖片   ①教師:「今天,老師把太陽寶寶請來了,你們看太陽寶寶怎麼啦?」   ②教師講述太陽寶寶的光芒和笑臉到哪裡去的故事。
  • 兒時的依附關係一路影響人際發展,8招讓親子關係永遠是保鮮期
    在14~18個月大左右,則是進入『分離焦慮』的高峰,寶寶只要一下沒看到特定對象,就會大哭且難以安撫。這段時間則因寶寶對於照顧者的離去需要時間調適,媽媽可以提前向寶寶預告自己要離開,並且給予其他安撫物品,協助寶寶學會調適這樣的改變,並且不排斥分開的時刻。
  • 大地的光芒是太陽給予的,而你的光芒需要自己照耀!溫暖送給你
    七、若要優美的嘴唇, 要講親切的話; 若要可愛的眼睛, 要看到別人的好處; 若要苗條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給飢餓的人; 若要美麗的頭髮, 讓小孩子一天撫摸一次你的頭髮; 若要優雅的姿勢, 走路時要記住行人不止你一個。八、不要太高估自己在群眾中的力量,因為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
  • 在寶寶三歲之前,媽媽和寶寶應該建立哪種依戀關係更好呢?
    壯壯2歲,隨時隨地都要媽媽陪。玩得好好的,只要媽媽一轉身想去做點兒別的事情,壯壯就大聲哭喊。在家裡要媽媽陪,到了外邊,也時時刻刻不離媽媽身邊,有點什麼需求也必須媽媽出手才行。媽媽和寶寶本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寶寶如此黏著媽媽,也難怪媽媽著急啊!那麼,寶寶這種依戀行為能夠改變嗎?
  • 建立寶寶安全感,你做對了嗎?
    作者:寶寶知道 富貴兒媽媽安全感真的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話題。昨天群友貼了一個帖子,說女人找老公必須要找有房的,嫁了人的也會因為老公沒房,賺得少導致離婚,原因是沒房沒錢,沒有安全感。引發群裡熱議,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 搞定「睡渣寶寶」,媽媽只需這樣做
    搞定「睡渣寶寶」,媽媽只需這樣做 2020-12-26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依附理論系列(三)
    :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當中提到了一些關於近代依附研究的基礎概念,這一篇則要開始深入地探討近年來依附理論的研究結果。而為什麼焦慮型依附的人會如此焦慮呢?那是因為,他們所依附的對象,有時會給予回應,但有時又不給予回應。試著想像你是一個小嬰兒,你的媽媽在你需要喝牛奶的時候,有時會給你牛奶喝,但有時卻放任你在那邊哭鬧也不理你,那麼你一定會覺得很難受吧!但是有時候你的哭鬧又能喚起媽媽的注意,因此你總會不斷地哭鬧,直到媽媽注意到你的需求為止。
  • 寶寶愛上鑽洞,專家:給孩子建立空間感,別錯過「空間敏感期」
    成人已經建立了空間認知:我們看一眼就知道哪個箱子能裝的更多,哪一個能裝的少。自己能鑽進哪一個?但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卻要親身體驗,才能建立諸如"我在箱子裡""我在箱子外"或者"這個箱子能裝得下我"的概念。大寶剛開始鑽箱子時會卡在小箱子裡,可是幾次之後,他會先看一眼箱子,然後作出判斷,只會鑽進適合自己的箱子。
  • 5歲女孩墜樓殞命,只因母親這樣做,這5個方法培養寶寶的安全意識
    危險是處處存在的,我們爸媽一定要從小就好好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寶寶只有懂得隨時隨地注意和保護自己的安全感了,這樣他們才是真正的長大。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寶寶的安全意識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五個可以迅速培養寶寶安全意識的方法。寶寶安全了,我們放心,也更開心。
  • 如何與新生兒建立親密感?早期的陪伴很重要
    就是因為嬰兒只與媽媽建立了親密感,而排斥其他人進入他的世界。如果家庭成員想與新生兒建立一種親密感,需要做的有很多方面。新生兒已經將食物和媽媽融為了一體,吃飯的時候必須得有媽媽的陪伴,才能吃下去。因此家庭成員要想順利的幫媽媽,接過餵養寶寶的任務,在新生兒出生後,不管他在做什麼,都要頻繁地出現在他的眼前,讓他感受到,自己也是與他親近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