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何朝霞
要好吃、要曲線,也要健康!隨著消費新升級,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代餐食品走入大眾視野,健康的飲食配合有效的運動成為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理念,正逐步演變為當代青年的一種潮流生活方式。
「一頓代餐,7天挑戰十斤。」據餓了麼的數據顯示,復工復產之後,輕食沙拉類的健康食品訂單量增速超過50%。許多代餐食品打著健康瘦身的旗號,從紅人帶貨、跨界聯名、廣告植入等多方發力,營銷方式層出不窮,成為減肥界新寵。然而,在龐大代餐市場上,五花八門的代餐食品魚龍混雜、標準不一,有的甚至質量堪憂。專家提醒,代餐食品不能完全代替主食,消費者購買食用需謹慎。
成分+服務+營銷助推代餐走俏
所謂代餐食品,是指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可以分為替代正餐、便捷飽腹的日常代餐和以減肥塑身為目的的功能代餐食品。其在線上銷售主要是以電商或微商形式進行,線下銷售則多見於超市或零食百貨店。根據CBNData消費大數據,最近一年,營養代餐消費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消費金額和消費人數增速均突破50%。
記者打開淘寶搜索「代餐」二字發現,代餐食品種類繁多,許多代餐食品銷量過萬。以某款低卡雞胸肉為例,其擁有多種口味,月銷已達到10萬+,評價超過26萬,並有多數買家打卡曬圖。
目前,國內的代餐市場正在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在炙手可熱的代餐市場賽道上,細分品類頭部玩家集中發力,佔據大量市場份額;許多微商參與代餐食品銷售,朋友圈廣告接連刷屏……這些結合「宅經濟」打造而成的線上營銷方式為代餐食品消費添了一把「火」。
代餐食品如此風潮湧動,其中離不開成分主導+商家的營銷與服務。
「我們的代餐食品主打高熱量低蛋白,所有的代餐食品包裝上都標明了脂肪含量等成分,且採用小包裝、輕量化的形式,『每日一袋,拎包就走』,既方便又便於消費者控制好每餐攝入量。」位於國金中心的良品鋪子店銷售員告訴記者,消費者對於自身健康關注度和身材要求提高,對於代餐食品的成分也更加講究。為此,公司根據不同消費者需求,更加注重代餐食品品類細分,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比如「良品飛揚」系列產品,公司就推出了爆款零食魔芋粉、低脂雞胸肉、高蛋白牛肉片,價格十幾到二十元不等。
記者注意到,不僅是在食品成分上進行細分,注重服務也成為商家瓜分市場的強力推手。隨手打開一家線上銷售店,便可看到商家提供營養師指導,為消費者的身材管理和日常飲食提供專業建議,分享吃代餐食品效果、秀出顧客身材前後對比,並為顧客提供配套售後服務等。
年輕女性成為代餐市場實力金主
記者發現,在消費人群中,35歲以下、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女性是功能代餐市場的實力「金主」,其中「95後」的貢獻位居C位,消費力不俗的她們更加願意通過嘗試新潮的飲食方式來加強對「顏值」和「體型」的管理。
「95後」女孩盼盼是健身達人,拳擊、遊泳、跑步、瑜伽和普拉提,一直維持均衡多樣的運動種類。今年疫情以來,在家裡花了更多的時間研究更營養、更低脂的食材選擇。
「食材方面,優質的蛋白質我會選用蛋白、雞胸肉、魚類等低脂高蛋白;在碳水的選取方面,會避免精製碳水而更多地選取如全麥、藜麥、蕎麥等粗製碳水食品。在輔食方面,如果你是麥片的愛好者,可以儘量避開含糖含麩質的麥片,而且奇亞籽、亞麻籽、肉桂粉等都是非常有利於抗氧化同時提升飽腹感的食物,這些食品的價格一般在一包50到100元不等,可以食用兩到三個月左右。」談起健康飲食,盼盼說得頭頭是道。
記者在步步高超市看到,貨架上擺出了許多代餐食品,價格低的十幾元,高的數百元,不時有消費者選購。正在購買一款代餐奶昔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希望通過代餐食品減肥,依照商家推薦,無需節食,用奶昔代替米飯即可達到減肥瘦身效果。
體型偏胖的方小姐在微商平臺上購買了一款名叫碧緹福的代餐粉。她告訴記者,根據微商介紹,無需節食與運動,只需要不吃米飯,用代餐粉代替,正常吃菜,即可達到減肥瘦身效果,並且吃一次後便能減重0.5至1公斤。她平時會注重飲食與運動相結合,堅持一個多月後已瘦了5公斤左右。
專家提醒
代餐食品不能完全代替主食
分析發現,相比於以往垃圾食品銷售火爆,代餐食品已出現銷量上升的趨勢,俘獲了不少跟風減肥者的心,背後體現出代餐食品研發行業的精細講究以及對產品服務的追求。
根據眾多消費者反映,網上銷售火爆的代餐食品配料、口味不一,減肥效果因人而異,但關鍵仍然要搭配運動。有些產品不一定真的能達到減肥效果,甚至並不健康,使用後拉肚子、停用後體重反彈也屢見不鮮。
專家表示,「健康與美」始終是代餐食品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因此,功能代餐產品在快速、便捷地為人體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也應以其原料食材的科學配比幫助消費者實現更高效的體形管理和健康管理。
專家建議,代餐食品雖然具有飽腹感,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部分主食,但也不乏營養失衡等缺點,甚至存在虛假宣傳、誇大功效矇騙消費者等行業亂象,長期用代餐食品代替主食不利於健康。吃代餐食品的同時,也應當注重補充其他營養物質。想要真正成功實現減肥塑形,依靠的仍然是自律而非代餐的捷徑。(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叢笑 實習生 朱珍)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