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成代餐市場實力金主 專家提醒:購買食用代餐食品需謹慎

2020-12-18 中國青年網

漫畫/何朝霞

要好吃、要曲線,也要健康!隨著消費新升級,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代餐食品走入大眾視野,健康的飲食配合有效的運動成為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理念,正逐步演變為當代青年的一種潮流生活方式。

「一頓代餐,7天挑戰十斤。」據餓了麼的數據顯示,復工復產之後,輕食沙拉類的健康食品訂單量增速超過50%。許多代餐食品打著健康瘦身的旗號,從紅人帶貨、跨界聯名、廣告植入等多方發力,營銷方式層出不窮,成為減肥界新寵。然而,在龐大代餐市場上,五花八門的代餐食品魚龍混雜、標準不一,有的甚至質量堪憂。專家提醒,代餐食品不能完全代替主食,消費者購買食用需謹慎。

成分+服務+營銷助推代餐走俏

所謂代餐食品,是指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可以分為替代正餐、便捷飽腹的日常代餐和以減肥塑身為目的的功能代餐食品。其在線上銷售主要是以電商或微商形式進行,線下銷售則多見於超市或零食百貨店。根據CBNData消費大數據,最近一年,營養代餐消費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消費金額和消費人數增速均突破50%。

記者打開淘寶搜索「代餐」二字發現,代餐食品種類繁多,許多代餐食品銷量過萬。以某款低卡雞胸肉為例,其擁有多種口味,月銷已達到10萬+,評價超過26萬,並有多數買家打卡曬圖。

目前,國內的代餐市場正在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在炙手可熱的代餐市場賽道上,細分品類頭部玩家集中發力,佔據大量市場份額;許多微商參與代餐食品銷售,朋友圈廣告接連刷屏……這些結合「宅經濟」打造而成的線上營銷方式為代餐食品消費添了一把「火」。

代餐食品如此風潮湧動,其中離不開成分主導+商家的營銷與服務。

「我們的代餐食品主打高熱量低蛋白,所有的代餐食品包裝上都標明了脂肪含量等成分,且採用小包裝、輕量化的形式,『每日一袋,拎包就走』,既方便又便於消費者控制好每餐攝入量。」位於國金中心的良品鋪子店銷售員告訴記者,消費者對於自身健康關注度和身材要求提高,對於代餐食品的成分也更加講究。為此,公司根據不同消費者需求,更加注重代餐食品品類細分,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比如「良品飛揚」系列產品,公司就推出了爆款零食魔芋粉、低脂雞胸肉、高蛋白牛肉片,價格十幾到二十元不等。

記者注意到,不僅是在食品成分上進行細分,注重服務也成為商家瓜分市場的強力推手。隨手打開一家線上銷售店,便可看到商家提供營養師指導,為消費者的身材管理和日常飲食提供專業建議,分享吃代餐食品效果、秀出顧客身材前後對比,並為顧客提供配套售後服務等。

年輕女性成為代餐市場實力金主

記者發現,在消費人群中,35歲以下、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女性是功能代餐市場的實力「金主」,其中「95後」的貢獻位居C位,消費力不俗的她們更加願意通過嘗試新潮的飲食方式來加強對「顏值」和「體型」的管理。

「95後」女孩盼盼是健身達人,拳擊、遊泳、跑步、瑜伽和普拉提,一直維持均衡多樣的運動種類。今年疫情以來,在家裡花了更多的時間研究更營養、更低脂的食材選擇。

「食材方面,優質的蛋白質我會選用蛋白、雞胸肉、魚類等低脂高蛋白;在碳水的選取方面,會避免精製碳水而更多地選取如全麥、藜麥、蕎麥等粗製碳水食品。在輔食方面,如果你是麥片的愛好者,可以儘量避開含糖含麩質的麥片,而且奇亞籽、亞麻籽、肉桂粉等都是非常有利於抗氧化同時提升飽腹感的食物,這些食品的價格一般在一包50到100元不等,可以食用兩到三個月左右。」談起健康飲食,盼盼說得頭頭是道。

記者在步步高超市看到,貨架上擺出了許多代餐食品,價格低的十幾元,高的數百元,不時有消費者選購。正在購買一款代餐奶昔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希望通過代餐食品減肥,依照商家推薦,無需節食,用奶昔代替米飯即可達到減肥瘦身效果。

體型偏胖的方小姐在微商平臺上購買了一款名叫碧緹福的代餐粉。她告訴記者,根據微商介紹,無需節食與運動,只需要不吃米飯,用代餐粉代替,正常吃菜,即可達到減肥瘦身效果,並且吃一次後便能減重0.5至1公斤。她平時會注重飲食與運動相結合,堅持一個多月後已瘦了5公斤左右。

專家提醒

代餐食品不能完全代替主食

分析發現,相比於以往垃圾食品銷售火爆,代餐食品已出現銷量上升的趨勢,俘獲了不少跟風減肥者的心,背後體現出代餐食品研發行業的精細講究以及對產品服務的追求。

根據眾多消費者反映,網上銷售火爆的代餐食品配料、口味不一,減肥效果因人而異,但關鍵仍然要搭配運動。有些產品不一定真的能達到減肥效果,甚至並不健康,使用後拉肚子、停用後體重反彈也屢見不鮮。

專家表示,「健康與美」始終是代餐食品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因此,功能代餐產品在快速、便捷地為人體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也應以其原料食材的科學配比幫助消費者實現更高效的體形管理和健康管理。

專家建議,代餐食品雖然具有飽腹感,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部分主食,但也不乏營養失衡等缺點,甚至存在虛假宣傳、誇大功效矇騙消費者等行業亂象,長期用代餐食品代替主食不利於健康。吃代餐食品的同時,也應當注重補充其他營養物質。想要真正成功實現減肥塑形,依靠的仍然是自律而非代餐的捷徑。(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叢笑 實習生 朱珍)

(來源:長沙晚報)

相關焦點

  • 「懶人版」健身餐走俏 食品企業紛紛湧入代餐市場
    將花甲粉內的主食材粉絲換成熱量更低、更適合減脂人群食用的魔芋粉,在威化餅中加入飽腹感更強的奇亞籽……三湘都市報記者注意到,當健身餐、減脂餐行業進入下半場,企業開始在食用便捷程度及口味上下功夫,以瞄準更「懶」的健身人群。
  • 為減肥每天食用代餐食品,半個月後醫生告知其肝功能嚴重衰竭!
    首份行業白皮書披露:2018年,中國代餐企業的數量已經增長到406家,市場規模達到60億元。 那麼,究竟什麼是「代餐食品」?有什麼作用?其效果如何,真的能夠代替正餐食品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謹慎看待「代餐食品熱」
    12月2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消費調查報告》,指出長期食用代糖代餐食品並不健康,人工甜味劑會擾亂腸道菌群引發消化腺體的錯亂,長期只吃代餐食品會導致營養失衡,對身體造成損害。這一消息一經發布,再度引發公眾對於代餐食品質量的擔憂。
  • 要美味也要健康,代餐市場正在興起
    7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超級零發布了《功能營養代餐市場消費趨勢》,解析功能營養代餐的四大消費趨勢。營養代餐消費市場快速增長年初的一場疫情,讓「健康」的價值重新回歸大眾,全民健康意識升級成為後疫情時代的重要趨勢。
  • 「代餐」成減肥圈新寵 專家:長期食用易造成營養不良
    代餐,目前已經成了減肥圈的新寵,主打「熱量低、飽腹感強」的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產品層出不窮。那麼讓減肥人士趨之若鶩的代餐類產品,究竟能不能減肥?食用代餐相當於變相節食「用代餐減肥,主要是通過降低熱量和營養需求來達到瘦身目的,使用量不當會影響健康。」
  • 發力代餐市場 百事桂格通過營養學會代餐食品團體標準
    來源:經濟日報用水衝泡粉末的奶昔替代一餐,食用方便、快速獲得飽腹感,隨著體重管理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大量的代餐食品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記者了解到,目前代餐食品市場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代餐產品品類混雜,代餐被概念化了,有的消費者認為吃任何食物都可以替代日常飲食,算作代餐,存在「誇大宣傳的情況」,很多產品如西式糕點、餅乾、雞胸肉等等,既沒有控制產品總熱量,也不能提供多種營養,也稱為代餐;市場上代餐食品缺乏統一的規範。
  • 代餐產品真的能夠減肥嗎?長期食用健康嗎?
    現代社會很多人已經不愁衣食住行了,所以人們開始轉向關注自己,希望保持苗條身材,各種代餐產品應運而生,加上近期一段時間,很多人因為疫情原因,在家期間體重大幅增長,因此,代餐食品成了很多年輕人追捧的爆款產品。所謂代餐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見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
  • 「減脂餐」做起「健康生意」,食品企業紛紛湧入代餐市場
    記者 黃亞蘋 攝將花甲粉內的主食材粉絲換成熱量更低、更適合減脂人群食用的魔芋粉在威化餅中加入飽腹感更強的奇亞籽……三湘都市報記者注意到當健身餐、減脂餐行業進入下半場企業開始在食用便捷程度及口味上下功夫以瞄準更「懶」的健身人群
  • 代餐市場,風口已至
    市場足夠大形形色色的價格不菲的代餐食品,正被以90後為主的減肥大軍所推崇。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
  • 潮流代餐的崛起,為何從「幹掉」垃圾食品做起?
    它們升級了代餐產品口感上的體驗,並且將上班族、科技人群作為主打,助力代餐向受眾更廣的健康食品「升維」。2013年就成立的Soylent,迄今獲得5次融資,成長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明星創業公司,國內的ffit8也要把潮流代餐打造成後浪的「新零食」。聚焦年輕人吃什麼這個大問題,會不會再催生一個獨角獸呢?
  • 「新寵」代餐食品的亂與患
    資料圖 目前,我國對於代餐食品的監管尚處空白,也沒有具體的生產標準,消費者如果盲目食用,確實存在安全隱患,有關部門應加強對代餐食品市場的規範化管理和監督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郝若希 從減肥藥、減肥茶到瘦身霜,被體重困擾的劉榮
  • 減肥=代餐?專家:部分廣告存誤導嫌疑,不建議長期食用
    △ 某網紅博主關於代餐奶昔的介紹代餐粉、代餐棒、代餐粥、代餐歐包、麥片、芝麻糊 …… 五年後市場上的代餐食品已經讓小雨花了眼。琳琅滿目的產品背後是巨大的市場潛力。除了資本入場,老牌食品也開始在代餐領域布局。2020 年 6 月,百事發布了一款桂格品牌的代餐奶昔。2020 年 4 月,雀巢也推出了新的代餐品牌。此外,市面上新興網紅代餐品牌也在花式營銷,提升品牌知名度。營養專家:長期服用代餐有一定隱患在 " 萬物皆可代餐 " 的市場中,代餐究竟有沒有標準可依?
  • 代餐的真相究竟是怎樣?
    對這些人來說,蛋白粉等傳統健身食品口味實在一言難盡,而且食用不方便,不符合他們的需求。更好吃、更方便的代餐食品自然迎來了機會。 2、 長期食用會導致營養不均衡 代餐的營養成分比較單一,大多數代餐都會以「高蛋白」為賣點,長期食用可能導致缺乏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造成營養不均衡。 3、 普通消費者對代餐盲目消費 減肥涉及到許多專業的營養學知識。吃了代餐還需不需要吃飯?代餐是要吃到飽還是半飽就行?
  • 海口女子吃代餐食品減肥,差點人財兩空!專家這樣說…
    「 在對健康生活和苗條身材的追逐下,眼下各種號稱低卡、減肥的代餐食品風頭正盛,在直播帶貨的熱潮下,不僅銷售火爆,還吸引大量企業和資本入局。 然而,專家表示,這種的減肥可能有效,但是打破營養均衡和食物的膳食,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更大。
  • 代餐成為新的潮流趨勢,Smeal代餐奶昔成爆品
    2019年8月的CBNData發布的《中國線上代餐趨勢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代餐消費已成為全民大趨勢。代餐食品的整體銷售保持穩步增長且呈現大於50%的增長率,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消費佔比接近五成。值得關注的是,在消費者群體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是95後,且85%的消費者購買代餐的原因是健身需要。
  • ——代餐市場的機會
    一個更為廣闊的代餐市場正在中國強勁而迅速地鋪開。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食品發布的《天貓食品行業趨勢分析報告》指出,從銷售體量及消費者人數上來看,代餐食品的整體銷售均有著穩步的增長且呈現大於50%的增長率。
  • 吃代餐減肥致肝衰竭 代餐食品的副作用還有哪些
    據醫生表示,代餐食品是用高纖維的食品去添加人的飽腹感,代替了我們正常食物的攝入,達到了減重的目的,但是因為現在網購產品的不規格化,很多的商家為了爭取更多的利潤在代餐食品裡面添加了對人體有害的藥物成分。  代餐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取代我們日常正餐的食物,常見的一切代餐食品會有代餐粉、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
  • 奶昔、蛋白棒等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市場,國內尚無強制規範標準
    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元市場,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營養師顧中一表示,目前市面上很多產品配方單一,並不符合代餐的標準。而截至記者發稿時,這一新興市場中尚無任何強制規範標準。翻出花樣:新老品牌齊入局在工位常備一盒代餐粉,已經成了上班族苗宇的日常生活習慣。下班後,他不去食堂吃飯,衝一杯代餐奶昔就是晚餐。
  • 市消協:長期食用代糖代餐不健康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實習記者 藺雨葳)12月2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市消協)發布《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消費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全網共監測到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輿情信息2741845條。
  • 縱有千億市場,代餐破圈尚遠
    認真研究營養學知識後,Rob Rhinehart將人類生存必需的35種物質,以粉末的形式混為一體,只需加水便能變成一杯營養液,代餐飲料品牌Soylent由此誕生。據悉,為了驗證「取代食物」的願景,他本人甚至「以身試法」——一個月內只服用Soylent。由於比較符合矽谷網際網路人的工作、生活節奏,Soylent迅速火遍矽谷,隨後風靡全球,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