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第一章,細節見人品,小事見人心,為人處世之道

2020-12-22 萱萱愛創作

以後,不定期會寫關於「細節見人品」的篇章,今天是第1章,以後會有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N章······

每一章都有不同的真實事例。

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來舉例說明,哪些細節體現人品。

寫這方面的文章,既是整理而構建起自己的思維系統,又是對他人或對自己的一種提醒與勸誡。

(1)辭職見人品

陳川在某電商公司裡是一名美工。陳川平時十分沉靜,寡言少語,不愛與陌生人交流,但底子裡原本是個善良的人。

在這個電商公司裡總共只有2個美工,另外一個美工叫龍雨,是個女孩。

公司有一名客服叫佳佳,客服佳佳拉攏美工陳川站隊,一起排擠龍雨。客服佳佳經常跟陳川說一些無中生有的謠言或壞話,故意往不好的方面引導,使陳川討厭龍雨。

陳川是個耳根子軟的人,加上佳佳平時刻意地對陳川很好,陳川很容易就聽信了客服佳佳的話。

因為客服佳佳的挑撥離間,使得陳川與龍雨之間有了誤會與間隙。

某一天,陳川要辭職,他原本善良的心因為客服佳佳的很多話而變得有點使壞,他故意把自己的電腦弄壞了,然後才離開公司。

他這麼做的就是因為聽取了佳佳的建議,目的就像佳佳跟他說的那樣:電腦裡有很多他以前設計過的圖片,防止辭職後龍雨從他電腦中學到一些東西。

另外,陳川也沒有跟龍雨交接工作。由此他的辭職給龍雨額外增添了很多麻煩。

陳川那天瀟灑地離開了公司,心中暗暗得意。

而老闆出差了,對此事一無所知。

這個公司是個小公司,沒有人事部門,也沒有其他上頭經理,只有老闆一個領導。

故事中的陳川品德修養有待提高,他容易聽信讒言,容易受到旁人的言語影響自己的心思,更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心智並不成熟。

(2)外出買東西見人品

某一天中午時分,公司裡其他人都下班了,小宮、小寧、小於三個人加班打包產品。

打包到一大半的時候,小宮發現紙箱不夠用,小於主動提出說開車出去附近門店買回來,小寧說:「我和你一起去吧!」

於是,小於和小寧一起開車出去購買紙箱了,留下小宮一個人在公司等他們回來。

等了半個小時,小於和小寧一起拿著紙箱回來了。

然後三個一起齊心協力把產品全部成功地包裝完了。

下班途中,小寧和小宮走同一條回家,小於獨自走另外一條路回家。

小寧對小宮說:「中午我和小於出去購買紙箱過程中,小於說肚子餓了要不先吃個飯回去吧,我說小宮還在公司餓著肚子等著咱倆呢,我們兩個這樣在外面吃飯不太好。我們兩個還是先買紙箱回去,然後再和小宮三個一起去吃飯吧。然後小於就沒有說什麼了。我們買完箱子很快就回來了。」

小宮說:「沒事啊,中午你們剛出去沒幾分鐘,我原本想著打個電話給你們讓你們在路上幫我買點吃的回來的,但是我轉念一想又覺得會不會麻煩到你們了,比如你們開車的過程中不好停車,假如紙箱門店附近也沒有吃的,又要中途下車去其他地方給我去買吃的,就不太好,所以我就沒有打電話跟你們說打包食物的事情。」

上面這個故事中的小宮、小寧都是品德素養比較高的人,都是將心比心、經常為別人著想的人,善解人意。

(3)每天吃了什麼食物見人品

王經理在公司管理著一幫手下,平時手下員工會集體出去吃中午飯,但幾乎每次王經理都不和他們一塊出去。

有時候,某些員工就會發出疑問:「王經理今天又不跟我們大家一起去吃飯,他到底獨自去了哪裡吃飯呢?」

「王經理平時去哪家店吃,你們有誰知道?」

「王經理以前是不是很愛吃肉夾饃呀,可是自從公司搬來這裡後,附近沒有肉夾饃店呀,那他每天中午吃的什麼?」

「王經理是不是性格很害羞啊,所以才不和我們大家一起吃飯呀?可我平時開會看他也不像害羞的那種人呀!」

······

員工們個個都覺得很疑惑。

沒有一個員工知道,王經理並不是真的愛吃肉夾饃,也不是不想和手下員工們一起吃飯,更不是因為害羞,而是因為他經濟拮据。

王經理原本就然後就沒有什麼存款,花了二十多萬的首付在廣州買了房子,其中十萬首付是他自己前些年辛苦打拼且省吃儉用剩下來的,還有十萬首付是他的母親從養老錢中拿出來給他的。

王經理買房後,月供三千,妻子在家照顧小孩子,每個月家裡開支大。

實際上,王經理的工資並不算高,因此他每個月都過得緊巴巴的。

而這些真相,手下員工們毫不知情。

員工以為王經理工資應該會比較高。員工並不知道,原來王經理的工資和他們差距並不大。

平時,手下員工有的女的穿得比較性感,王經理在與她們交流工作上的事情的時候,會儘量把自己的視線端正。

平時,王經理經常自願免費加班,兢兢業業地把公司的事情處理好。

平時,王經理出去吃午飯,別人吃12塊錢的快餐,他吃10塊錢的快餐。他總是能省就省,寧願自己少吃點,也不會讓自己每天多花幾塊錢。那些年輕的95後、00後,他們每天吃午餐花13塊錢、15塊錢,他們每天都對自己很好,絲毫不能餓著自己。而王經理,每天實際上有沒有吃飽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每天花很少的錢吃飯,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正因為多年來這樣省吃儉用而導致自己有了慢性胃病。

公司新生的年輕一代大都懷著自私自利之心,他們很愛自己,對自己很大方,對自己很好,絲毫不會讓自己辛苦委屈。比如平時他們會經常點下午茶犒勞自己。

而王經理作為80後的一代中的一員,他成熟穩重,勤儉節約,每次都獨自把所有的苦咽進肚子裡,對自己很苛刻,對家人的愛遠遠甚於對自己。

而王經理的老婆,和大多數女人一樣有著敏感的心,她時不時會打個電話過來公司「例行檢查」,或者微信催老公回家,她似乎對自己的老公不放心,怕老公被別的女人勾引,有時候,她會教兒子一些話,讓兒子幫她轉達。比如兒子會對王經理說:「爸爸,你要買花花給媽媽。媽媽要花花,花花······」

王經理的老婆絲毫不知道,王經理在公司裡多麼地辛苦,每天多麼地省吃儉用······

王經理是一個品德修養較高的人,他扛得住誘惑、為公司盡心盡力,為家人辛苦付出,撐起家庭的大傘,為家人遮風擋雨。

(4)轉帳見人品

小趙經常會使用支付寶轉帳給別人。

譬如,有一次,小趙和同事小龔開車出去玩,在途中小龔接了她的閨蜜和其他朋友,六個人一起在途中吃了個飯,小龔主動買的單。

小趙悄悄地瞄了眼服務員遞給坐在旁邊的小龔的結算單,看清楚了總共花了多少錢,心中計算清楚了這頓飯每個人平均下來多少錢。

吃完飯後,因為小趙心想假如自己在微信上轉帳或發紅包給小龔,小趙擔心小龔會說不要並且不收錢,所以小趙悄悄地使用支付寶直接打錢給小龔。

這樣一來,錢直接就通過支付寶打給了小龔,小龔也就沒有拒絕的餘地。

小趙和其他人吃飯也是這樣的做法。

有一次,公司領導請大家吃飯。

每個人點了菜。

飯後,小龔問小趙:「你說,我們要不要轉吃飯的錢給領導?」

小趙回答說:「轉吧!雖然我們每個人吃飯的錢並不多,但是對於領導來說,他幫我們付款的錢是他自己辛苦賺來的,那一點小錢也是錢。我的話,我會直接支付寶打錢給他。我不想欠別人的,更不想別人在付錢請吃飯的背後說不定背負著巨大的經濟壓力。領導怎麼對我們,是領導的做人素質。我們每個人對待領導,則是我們每個人的做人素質。這是兩碼事。所以我會把吃飯的錢打到領導的支付寶。」

小龔說:「麻煩你把領導的支付寶名片發給我,我也把飯錢打給他。」

小趙說:「嗯。一會發給你。」

那天,小龔和小趙都各自把吃飯的錢直接通過支付寶轉帳給了領導。

相關焦點

  • 夜讀|細節見人品,小事見人心
    夜讀 | 細節見人品,小事見人心 05:56主播 | 吳煒玲有句話說:「品現於事,心藏於身。」我們很難從表面上真正了解一個人。但可以從生活的細節中,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真心。古語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人品,永遠是第一位。細節,最容易被人忽略,也最能看清一個人的人品。水不試,不知深淺;人不交,不知好壞。人們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
  • 細節見人品,小事見人心(夜讀)
    文|一鳴(富書專欄作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被幸運之神眷顧。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決定自己命運的往往不是運氣和機遇,而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細節和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因為那些貌似不起眼的舉動,往往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面貌。
  • 紅包見人品,更見人心
    而是不願在交往時,讓別人心裡不舒服,這是為人處世的智慧。紅包是錢也是情。是錢,就不能裝傻;是情,就不能重利。一個人在紅包上佔的便宜,往往敗在了人情上。他的一位自媒體朋友,每次來轉載他的文章時,都會發一個紅包。畢竟是小事一樁,所以他從不領紅包,但他領的是心意。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紅包成為了現在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
  • 細節,看清人品;小事,看清人心!
    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就能讓我們看清一個人的人品,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能讓我們看清一個人的人心。往往是細節上的東西,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本性,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最容易讓我們看清一個人的真面目。有句話說得好,細節決定一切。
  • 細節見人品,人品決定運氣好壞
    決定人生命運的,往往不是運氣和機遇,而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細節。它體現著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和格局。常言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品難測,滲透在身體裡,不易看透;人心難防,隱藏在皮囊中,不易看清。
  • 「兩靜兩動」的為人處世之道
    在這個充滿現實與喧囂的社會上,學會為人處世能讓一個人在生活中避開很多麻煩,在職場上混的如魚得水,同時也能讓自己跳脫出紛繁喧囂的世故,不在庸人自擾。都說方是做事之本,圓是為人之道,懂得方圓的人就懂得立世之本。方為矩,是框架,是做事之本做事要有規矩;圓,是光滑潤澤,包容寬和,圓絕對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 一歲孩子媽媽給同飛機乘客準備耳塞,細節見人品,又暖又有素質
    一歲孩子媽媽給同飛機乘客準備耳塞,細節見人品,又暖又有素質一歲孩子媽媽給同飛機乘客準備耳塞,細節見人品,又暖又有素質一歲孩子媽媽給同飛機乘客準備耳塞,細節見人品,又暖又有素質但因為嬰幼兒沒有自控能力,其在公共場合喧譁喊叫、哭鬧也是情有可原的,只要父母態度好,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諒解,也不會介意,畢竟所有人都曾幼小過,也都將會或已經為人父母。大家都是可以感同身受的,不會太在意。
  • 君子為人處世之道
    老子《道德經》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君子天下無敵,不是誰都打得過,是跟誰都不打,埋頭做自己的事,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誰跟誰爭呢?根本就不在一條賽道上。 本章中的「群而不黨」的「群」,是合群。
  • 河北唐山樂暢公益:細節見人品 小事見人心
    據了解,張剛先生就是這樣在小事中做大事的人。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這就是張剛先生一直以來的人生信條。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世上所有的福氣,都是你積累的人品和善良。」張剛先生深以為然。
  • 為人厚道,是一種積福之道
    人活一生,無論做人還是做事,講的是厚道,厚道的人有一顆善心,做人坦坦蕩蕩,為人規規矩矩,也是最靠譜的人。老老實實才是真,厚厚道道才是本。為人厚道,在於務實。為人厚道,才是實實在在的人品根基。厚道的人,一定踏實可靠,從不追求虛名浮利。厚道之人,始終安於當下。安心於自己所處環境,誠心誠意地培養自己仁厚的品德。處於富貴中,就按富貴的狀況行事;處於貧賤中,就按貧賤的狀況行事。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積累能力、積聚人緣,行事自有天助。為人厚道,在於細節。
  • 「讀了增廣會說話」,從《增廣賢文》中學為人處世之道
    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它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增廣賢文》的解釋是「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和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
  • 厚黑學心計最警醒的20條為人處世之道!不叫的狗,咬人最兇
    厚黑學告誡我們,千萬不要體會到了人情的冷暖,才後悔沒有早一點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厚黑學最警醒的20條為人處世之道,一起來看看吧!1、能容忍眼前的侮辱,放下架子,顧全大局,這叫厚。2、如果認準一個目標,那麼就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後要穩。
  • 南懷瑾老師:為人處世千萬記住,聰明精明不可外露!
    「若道老君是智者」,如果說老子本身真有智慧,「如何自著五千文」,他為什麼又寫了這本五千字的書呢?他到底是智人還是笨人?這是白居易對他的幽默表達。現在也不管老子是智或笨,他仁慈地告訴我們修養的方法,「塞其兌」,「兌」是卦名,兌卦代表了嘴巴,上面有缺口的。老子說修道的人第一要不多說話,要含默不言。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 可讀
    先做人,後做事;先為人,後處世。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煉內功,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品質修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人生在世,處世為人,離不開做人與做事,懂得了做事先做人、處世先為人的金科玉律,也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 識人術:「小事見格局,細節看人品」,你的言行決定了你的格局!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有一些人,老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幹大事的人,對於一些小事和細節都不屑一顧,其實這就是一種很愚蠢的想法。聰明的人都知道「小事見格局,細節見人品」的道理。一個人的人品如何,都是通過這些細小的生活細節來表現出來的,一個人能否幹成大事和我們平時一些小事的一點一滴的積累和經驗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說,你的言行決定了你的格局有多大,也決定了你的成敗,這一點都是真實的道理和經營總結。
  • 古人的成語智慧,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
    一次仲由在孔子家中彈瑟,孔子聽後認為仲由的彈奏充滿殺伐之音,並不符合儒家中正溫柔的禮樂追求,於是說道:「仲由喜歡彈瑟,技藝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內室,為何要在我家裡彈呢?」  意思是讚揚仲由已經有了一定成就,但還沒到精微之奧的最高境界。  後來「登堂入室」一詞就被用來形容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達到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 「吃魚見人品」,看他第一筷子夾哪裡,就能知道他的性格與人品
    其實在日常的飲食生活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比如說吃魚這件小事,老人們常說:吃魚見人品。看他看他第一筷子夾哪裡,就能知道他的性格與人品,所以我們想要看清對方的人品如何?帶他去吃魚就知道了!一般清蒸魚也好,紅燒魚也罷,魚頭都是會留在最後,把肉吃完之後就剩下魚頭了,如果他第一筷子先夾魚頭,那就表示這個人比較聰明,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會主動去爭取。
  • 中國處世三大奇書至理良言三十句!人生不可不讀的處世寶典!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
  • 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令人讚嘆
    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令人讚嘆!人活一世,有一種方式一定要學會,那就是為人處世。有些人工作生活中因為處事不夠圓滑導致諸事不順,遇到困難也極少有人幫助,可以說這樣的人為人處事做的不夠好。特別是從校園剛出社會的毛頭小子,剛從浪漫的校園生活走進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由於初來乍到,涉世不深,導致人際關係非常之差,才能也得不到全面的施展。要想做到輕鬆為人,巧妙處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叫做「逢人減歲,遇物加錢」,也是教大家為人處世的方法,希望這句話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提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