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廣告《頭髮是女人的生命》,從悲劇愛情中反映的「物哀」美學

2020-12-20 動漫超神秀

「頭髮是女人的生命」。——日本諺語

在《ASIENCE ~頭髮是女人的生命》這則洗髮水廣告裡,導演為了表達產品的重要性,引入了這樣一句日本諺語。從這句話裡,我們能看出頭髮對於女人的重要性。視若生命的東西,必然會珍視和看重,由此可以聯想到,在頭髮的日常修理和養護上,也會下足功夫。

現在看來,這部2007年出品的動畫短片形式的洗髮水廣告,從故事表現形式和立意上來說,都創意性十足。作品作為一支洗髮水廣告,以公主和武士的愛情作為背景,既表達了頭髮對於女性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不同階層之間不可結合的愛情悲劇,更讓人從櫻花飄落的場景中感受到日本人「物哀」之美。

雖然是一個洗髮水廣告,但更像是一部傳統的日式動畫短片

對於很多人來說,《ASIENCE ~頭髮是女人的生命》這部作品雖然是一個洗髮水廣告,但更像是一部傳統的日式動畫短片,作品除了在故事結局加上了一句洗髮水介紹之外,再無產品相關介紹。但卻通過一句諺語和背後的故事,讓觀眾感受到了洗髮水的重要性,將廣告做到了創意和深意並存。此外作品的製作團隊,日本著名導演、名監製中澤一登執導,他的5部代表動畫作品,在豆瓣上評分都超過了8分。

中澤一登部分動畫作品豆瓣評分

製作公司是Production I.G(製作過《進擊的巨人》、《黑子的籃球》、《強風吹拂》等優秀作品),曾經負責攻殼機動隊監製的平田秀一擔任美術池賴廣(曾獲得過日本電影學院最佳配樂獎)擔任配樂,實力團隊打造,怪不得廣告也拍的這麼溜。作為一支洗髮水廣告,作品更是榮獲倫敦國際廣告獎Television/Cinema部門金獎,被譽為「史上最華麗的洗髮水廣告」。

而作品對故事和洗髮水廣告兩方面的刻畫和融合,也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一方面突出了公主和武士的愛情主題,另一方面借公主的長髮引出了洗髮水的主題,最終再以悲劇的表現形式讓觀眾產生了「物哀」的美感。

明線:公主和武士的愛情悲劇

作為一個動畫短片來說,雖然時長僅1分5秒,但故事完整且主題突出。

作品開頭即點題,「In Japan we have a proverb. Hair is the heart of a woman.」日本有一句諺語:「頭髮是女人的生命。」

故事開場,鮮紅的楓葉、圓月,一個武士站立在那,眼睛眺望著遠方,下一個鏡頭,美麗的公主驚豔回眸望向武士,而武士的眼裡也全都是公主的身影。

高樓雖高,阻擋不了相愛之人的步伐,公主放下了頭髮給武士當做繩索向上攀登,武士抓住了公主的頭髮爬上了高樓,終於相見的兩人,在飛舞的櫻花中得以相擁,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遠處時不時回過頭的白鷹,讓我們產生了懷疑。果然,下一秒身著黑衣,氣勢逼人的父親,留下了一句「Never meet again」,禁止了女兒和武士的來往

公主流淚不止卻也無可奈何,在武士再一次來到高樓之下時,面對又一次抓住了自己頭髮的武士,公主思慮萬千,最終選擇割斷了頭髮,也斬斷了兩人之間聯繫唯一的橋梁,斷髮也斷情

公主斷髮

長發斬斷,武士和斷髮一起跌落至消失,斷髮的公主也隨之倒下,失去了心愛心愛之人的她早已心如死灰,倒在斷髮流淌出的紅色之中。

作品以頭髮為線索講述了公主和武士之間的愛情悲劇,整個故事鏡頭展現不多,但有很多值得細細體味的地方。故事一開頭那句諺語中的「heart」即是指公主的「心」,也指代了公主的「生命」,作品中有兩次武士抓住公主頭髮的劇情,一開始武士抓住了公主的頭髮,公主用頭髮將武士帶到了高樓之上,武士抓住了公主的心,是兩人愛情的象徵

武士第一次抓公主頭髮

而第二次武士再抓住公主頭髮的時候,在父親的禁令之下,受制於「父母之命、門當戶對」等階級條件的影響,考慮到武士的生命安全,思慮良久(這裡武士爬了有一段時間,說明公主也在猶豫)的公主斬斷了頭髮,失去了對武士的「心」,失去了兩人之間的愛情,倒在血泊中的公主,也失去了「生命」

作品最後,公主用染血的手指寫下的「頭髮是女人的生命」引出了最後一個鏡頭,洗髮水廣告。作品是通過悽美的愛情故事來強調頭髮的聖潔感。

暗線:用誇張的手法多次凸顯長發鏡頭,最後引出洗髮水廣告

作為一個廣告來說,作品時長僅1分05秒,但公主的長髮卻多次出現,且每一個長發特寫鏡頭時間佔比都相對比較長,貼合廣告時間短卻寓意深刻主旨突出的特點。

武士看向公主時,深情款款的眼神裡首先映出的是公主一頭秀麗的長髮,隨後延伸出的是公主的長髮背影,最後才到公主的正面鏡頭,跟隨者武士的眼神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公主的一頭秀髮。

而公主回眸的那一瞬間,我們除了驚豔公主的美貌之外,更是對他的長髮印象深刻,黑色瀑布般的長髮被渲染得淋漓盡致,公主頭髮的飄逸和光澤全部展現了出來。

公主正面特寫

隨後,公主放下長發,武士利用頭髮當做繩索爬上了高樓。什麼樣的頭髮能夠讓一個男人當做繩索爬?作品通過一種誇張的方式表現出了頭髮的堅韌,以及頭髮作為兩人之間的橋梁的堅固。

畫面一轉,當武士第二次抓住公主的頭髮想要爬上高樓的時候,迫於父親(階層)壓力的公主選擇斬斷了頭髮。沒想到斷髮之間卻滲出了鮮紅的血液,「頭髮就是女人的生命」,作品用斷頭似的誇張手法表現出了公主斷髮時的畫面,美麗卻又哀傷。

從整個作品來看,除了開頭和結尾,幾乎每一個場景都有公主長發的畫面,從將長發當做繩索來使用,到公主為愛斷髮,從維繫愛情的橋梁到為愛放手的決絕,都是通過長發鏡頭來展現,頭髮主旨突出,與洗髮水廣告聯繫深刻。

多個長發場景刻畫

除了畫面表現之外,作品的背景音樂也極具日本風情,兩人相擁時的喜悅,被壓迫時的逐漸壓抑悽厲到斷髮時的哀傷痛苦,主人公的感受通過音樂一一傳達給觀眾,與畫面相融合,貫穿故事始終,音樂和故事情節體現相得益彰。

而作品中為數不多的,背景中的景物描寫,其實也有其深意。

隱喻:飄落的櫻花和楓葉反映出的「物哀」之美

作品中出現的櫻花和楓葉,也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兩人相擁之時,潔白的櫻花和隨風搖曳的鮮紅楓葉,象徵了公主和武士純潔美好的愛情。而櫻花和楓葉的飄落,則意味著公主和武士愛情的凋零,當公主斷髮倒下之後,鮮血如楓葉飄散,它們的隕落似乎是在控訴那扼殺少女與武士美好愛情的階級制度,也是在哭泣少女為愛犧牲的決絕。

日本最古老的詩集《萬葉集》中,曾用櫻兒來描述為情所苦而殉情的女子,悽美地寫著每年櫻花盛開時,會讓人想起那個叫櫻兒的女孩。日本人常用櫻花消逝的美感,來表現少女的香消玉殞

村上春樹曾說過:「不管是櫻、螢或楓,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失去它的美麗。我們為了目擊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遠也願意前往。那裡存在的不只是純粹的美麗,人們親眼確認它們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鮮豔的色彩在眼前凋零,會不自覺地鬆一口氣。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時,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對於日本人來說,落花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之感,凋落的櫻花更讓日本人動情,這種無常之美會讓人們悲嘆生命短暫易逝,自然變化無常,從而愈加深刻的體會到「物哀」之感。

在人類的美學範疇裡,哀傷總比快樂更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它能讓人感到自己的命運的局限。

作品將公主和武士的愛情悲劇,通過斷髮表現出來,愛而不得是悲,長發被斷是悲,由此衍生出一種特定的美學形式,公主最後旋轉飛舞最後倒在一片紅色的楓葉之中,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思緒從斷髮和失去的愛情中反映出來,增加了美感。

公主的殉死,其實是為了保全武士的生命,也是為了保護他們的愛情。

總體來看,作品通過公主和武士的愛情悲劇,多次長發鏡頭的展現來引申出洗髮水廣告的內在,而背景中飄落的櫻花和楓葉則反映了日本人心目中的「物哀」之美,僅1分05秒的動畫內容引申出了多層含義,值得品鑑。

相關焦點

  • 《源氏物語》:從紫姬的命運說起,看物哀美學在小說中的演繹
    紫式部在小說中極力渲染紫姬的美貌、才情,以及美好的性格,但最後也沒能給紫姬一個好的結局,讓人產生無限惋惜和感慨。紫姬個人經歷以及命運結局,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了日本文學中的物哀之美。物哀美學是日本重要的美學思想,簡單來說,就是世間的好物都不長久,都會走向消亡,既然如此,不如在它最美的時候,好好領略它們的美。
  • 日本美學的四項基本概念:物哀、幽玄、侘寂、意氣
    ——本居宣長 《紫文要領》   物哀比悲哀恬淡。恬淡到什麼地步?恬淡到"靜寂"、"閒寂"甚至"空寂"的地步。川端康成寫《伊豆的舞女》,其中"大學生'我'與舞女兩人邂逅之後,自始至終誰也沒有向對方傾吐一句愛慕的話,而彼此對對方的感情又都處於似覺察又非覺察之間。作者有意識地將似愛情而又非愛情的情感色調淡化、'物哀'化。"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東方文化擅於實現意象與意境,蘊含講究倫理與道德規範的華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學淬鍊的日本哲學。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
  • 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學:海棠花未眠,含有一種哀傷之美
    花的生命極其短暫,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亦是,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不知不覺從人生的盛年漸漸力不從心,由物及人,自然令人感傷。花很美,但花的生命很短暫,「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活著,才是幽微的生命中最曲折艱難的事情。
  • 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學,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一、無常若逝櫻:日民族「物哀」意識的起源 在《<源氏物語>玉小櫛》中,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家本居宣長首先提出將平安時期的美學理論命名為「物哀,」並解釋為「在人的種種感情中,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世間諸多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觸動最深的
  • 《源氏物語》之二:物哀~我該如何愛你?
    甚至連張愛玲都把戰亂寫進愛情,須得傾頹一座城來成就一段愛戀(《傾城之戀》),寫武俠的至高境界也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然而,日本文學中這種家國傾向幾乎難覓蹤影。(即使是《平家物語》這種歷史小說也重點是展現武士個人內心的忠貞。)
  • 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源氏物語》,體現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
    在疫情期間,閒來無事,讀《源氏物語》;感觸頗深,這本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歷70餘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反映了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被譽為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中日文化、文學融合的典範。物哀的審美意向除以源氏掙扎的一生反映出來外,還透過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連在一齊的女性的不幸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 為什麼說讀懂了川端康成的《雪國》,就懂了日本文學中的物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川端康成當年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於瑞典文學院做的演講中就提到過:有的評論家說我的作品是虛無的,不過這不等於西方說的虛無主義;我覺得這在「心靈」上,根本是不同的。事實上,《雪國》的「虛無」是傳承至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當然禪宗思想的影響亦不可忽視。
  • 深度解讀《巴黎聖母院》中的四個愛情悲劇
    導語:世界名著《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大型小說,女主角愛絲梅拉達豔麗、善良、純真,尋覓著美好絢麗的愛情,最終卻被無情的現實所吞噬,為愛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魯迅先生曾說,「悲劇是將人生的美好撕碎了給人看」。
  • 聊聊日本獨特的美學與世界觀在和風遊戲中的反映
    另外說到和風那麼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因研究日本美學而著名的大西克禮,在他的書《幽玄·物哀·寂》中,大西克禮對日本傳統美學的三大關鍵詞「幽玄」「物哀」「寂」進行了系統的剖析與闡釋,:代表著一種存在於語言之外的美感,是一種需要用心去體驗,用心追求自然寧靜,閒散安逸的生活方式。
  • 背景音樂很日本,但唯獨沒想到的是居然是廣告!!!
    日本動畫一直都給人一種製作精良的印象。今天介紹的這部短片,是一部典型的日系動畫。 本片曾獲倫敦國際廣告獎金獎,由負責監製《殺死比爾》中人設的中澤一登所導,宣傳花王洗髮水。這支動畫廣告,充滿了日式唯美空寂之感,在一唱三嘆的中巧妙嵌入產品理念。
  • 水墨動畫中的美學探析,如果喜歡,趕緊看過來!
    一、傳統水墨動畫中的美學體現  水墨動畫沒有輪廓線,由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渲染,渾然天成,一個個場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畫。角色的動作和表情優美靈動,潑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壯麗,柔和的筆調充滿詩意。水墨動畫體現了中國畫「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特點,意境深遠。
  • 日本文化的精髓:陰翳——所謂「物哀美」
    日本的美學有其非常獨道的一面,我們把它叫做「物哀美」。物哀:物の哀れ(もののあわれ)是平安時代出現的一種美學思想。其最高峰是《源氏物語》,其靠情緒感受自然的思想被後人奉為物哀經典。我上述提到的「物哀」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們總喜歡透過一些相關的事物反觀與其有聯繫的事物所表達出來的意向,並通過賦予這些意向以內涵從而表達自己的情感。人們透過陰翳能夠看見光明,這正是陰翳的美好之處。也是日本物哀美的一個淺易表達。此外陰翳本身又是藏納汙垢的最好之處。日本人生性不喜歡展露其不雅之處,如打嗝、放屁、排便等,甚至他們總覺得這些事連說出來都要不得。
  • 《哈爾的移動城堡》:宮崎駿導演動畫電影中的美學世界
    影片以戰爭為背景,利用線性敘事結構為觀眾演繹了一段戰火中的唯美愛情故事。影片製作精良,畫面色彩豐富,曾提名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雖然陪跑失敗,但是僅國內就超過100萬人在豆瓣打出9.0的高分,成為大眾心中的經典動畫電影。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幼年生活在戰爭時代,他目睹戰爭帶來的破壞和百姓的流離失所。
  • 《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臺》:對動畫版梁祝的美學分析
    本文是根據《美學原理》內容對動漫梁祝進行的美學分析,主要從審美領域和審美範疇出發進行具體分析。祝英臺作為閨閣中的小姐,機智聰慧,敢於向男女不平等的世俗理念發出挑戰,這從她的女扮男裝求學和在戲劇河伯娶親的環節裡質疑「女子難養也」時可以看出。另外,祝英臺在門第觀念嚴重的社會中並不嫌棄梁山伯的出身,反而為其人品和才學傾倒,最後為了愛情甘願犧牲奉獻自己的生命。從這兩個人物的愛情身上可以看到一種崇高的精神,在面對這種精神美和靈魂美的同時使觀眾內心受到震撼,從而產生一種神聖感。
  • 《狼殿下》:美學意義上的悲劇被降格了
    創作者將美學意義上的悲劇,在作品中置換為了庸常生活中的悲慘。  熟悉古希臘悲劇發展的人都知道,悲劇英雄,體現的是其面對命運不屈的挑戰,典型形象如索福克勒斯筆下的俄狄浦斯王。而在該劇中,這種「悲劇感」之所以廉價,是因為它完全淪落為男女情愛的「虐戀」套路。坦率來說,感情戲的一大看點,即是男女主角之間遇到的阻礙,但最終還要堅持在一起。
  • 浸潤在悲劇中的美學:人物離合之間,體味塵世的百態
    生長在這兩種不同土壤的美學,結出來的果實就有了不同的特點。從文學意義上,我們從悲劇的角度探討美學。人們都說,有震撼人心的悲劇通常是最具感染力的,這種的鮮明性讓我們更加容易了解到,美學是什麼。所以我們看到古今我國有關愛情的敘述,沒有外國的來得直白。像《桃花扇》中描寫李香君和侯方域初相見時,李香君本是青樓女子,遇人無數,見到侯生的時候,也會嬌羞,聽到侯生誇她的時候,也會嬌羞地跑回廂房裡面。至於抗爭宿命,就是對自己處於危難時候的擺脫,佛教相信,一切都可以"苦盡甘來"、"轉危為安"。
  • 這三種類型的女人,愛情就是生命,最理想的結婚對象
    總之,人的性格可以系統地進行分類,而這三種性格的女人,愛情就是生命。人因為自己的性格不同,對待愛情的態度也會有差異。有人把愛情當做遊戲,有些人把愛情當做工具,還有一些人把愛情當做玩具,而另一些人把愛情當做生命。而把愛情當做生命一般的女子,就是男人最理想的結婚對象,如果有幸遇到這樣的女子,請一定抓住機會。第一種溫柔似水的女子。
  • 30年前的愛情經典,再看一遍仍然不過時
    01,關於「物哀」物哀,是日本古代美學的一個審美範疇,深深的滲透在了日本民族文化創作中。「物」指的是萬事萬物的鬥轉星移和時空變化,而「哀」則表現為一種心境和感慨。元天慶先生指出:「物哀是日本的一種文化符號,是一種美學的形態。」在最原始的歌謠及《萬葉集》時期,「哀」是一個感嘆詞,常常出現在表達愛憐與同情的語境當中。表現悲傷而美好的審美基調。
  • 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從梁祝與羅朱的愛情悲劇來看,他們都是以殉情結束了生命,用悲傷的結局印證雙方的感情,給後世留下唏噓感嘆。一段不被家長,不被世俗所容納的愛情,必定是以悲劇收場,在祝英臺的花轎路過梁山伯的墳前時,墳墓炸開裂出一道縫隙,祝英臺在最後一刻撲向她心中的愛情聖堂,以最悲傷的形式成就了一段傳奇,她與梁山伯雙雙化蝶而去。梁祝的悲劇反映了封建禮教對於男女青年的迫害,兩情相悅的年輕人由於家庭地位的懸殊只能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