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要教孩子什麼?

2020-09-05 happier0923

幾乎每個父母都很焦慮,從孩子出生起,就計劃著如何去培養教育孩子。甚至有的從孩子半歲其就開始早教。之前也聽說一個家長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讓孩子看書,孩子就趴在床上看,但孩子連支撐起頭部都比較費力。

我們希望孩子強,希望孩子有能力,可是強大的表現是什麼?是懂得很多知識麼?還是自己可以掌控自己,並且有能力去處理遇到的挫折?

前兩天聽了一個講座,講家庭教育。想起人們經常說起的一句話「最重要的教育是家庭教育」。

在孩子出生的頭一兩年,我並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只是不理解,他在1歲認識藍色紅色跟3歲認識藍色紅色究竟有什麼區別?而且知識內容,學校都會去教,在孩子小的時候,早一年知道,跟晚一年知道又有什麼區別?

看到別人的孩子5歲可以識得6000字,3歲可以完全英文溝通,好焦慮,有沒有?

我們只看到了別人的結果,卻把別人的結果當成的目標。認為我的孩子3歲也要識字上千,要如何如何。

可是別人的孩子可以坐下來安安靜靜的看書1-2個小時,而且不需要家長的督促,你的孩子可以嗎?在這些優秀的孩子身上,他們早已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自律的品質。這才家庭教育的核心。

這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是需要花費更長時間才能培養起來的。另外,他面對挫折與打擊時的態度,也決定了他是否可以走的更遠。難道這些,不應該才是他最應該擁有的嗎?

給孩子不僅僅是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品質和習慣的培養。這是學校裡老師教不了的,也是最難學習的。我們都知道,短期內能學會的價值往往比長期養成的品質的價值低的多。

要知道,他總會長大,如果他沒有這樣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即便你勉強灌輸給他一堆知識,等到他長大有能力反抗了,就一定會反抗。我們看到的這樣的例子還少麼?

所以,不必太過執著於知識教育,放下焦慮,放下攀比心理,用耐心把孩子養成一個自信自律、獨立勇敢的人吧!這樣,即便你不在他身邊了,他依然可以自信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孩子到底要學什麼?
    父母課堂上,講師時常會問父母的一個問題是,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勇氣、有擔當、有毅力、孝順、成功、聰明、熱情……這些屬於道。我們到底要教孩子什麼呢?是床前明月光嗎?是1+1=2嗎?是ABCDE嗎?是藝術?這些我們統稱它為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 教師節,一個幼師的自白:我們到底應該教給孩子什麼?
    我們到底給予了孩子什麼? 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我們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就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性格。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教師專用教案 我們有一套系統的教師教案, 讓我們有目的地、系統地
  • 我們到底該教孩子什麼,才能幫他走出未來生命的迷宮?
    我們到底該教這個嬰兒什麼,才能幫助他在2050年或者22世紀的世界裡存活,甚至大展身手?他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周圍的一切,走出生命的迷宮?然而,我們並不知道2050 年的世界和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模樣,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人類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
  • 專家回答:孩子上幼兒園學的肯定不是知識,幼兒園到底「教」什麼?
    其實我們父母還是很糾結,就目前這個特殊情況以及自己本身的一些考慮,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幼兒園?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問那麼幼兒園能教給孩子些啥?我們通常認為的應該是幼稚園的一些知識什麼的讓孩子們事先熟悉。僅而已,那麼幼兒園真的是教給孩子們知識了嗎?這裡或許與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下面給大家做一個深度解析。
  • 專家回答:孩子上幼兒園學的肯定不是知識,幼兒園到底"教"什麼?
    其實我們父母還是很糾結,就目前這個特殊情況以及自己本身的一些考慮,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幼兒園?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問那麼幼兒園能教給孩子些啥?僅此而已,那麼幼兒園真的是教給孩子們知識了嗎?這裡或許與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下面給大家做一個深度解析。讓大家了解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到底有啥&34;。
  • 我們到底該教孩子什麼,才能幫他在22世紀走出生命的迷宮?
    我們到底該教這個嬰兒什麼,才能幫助他在2050年或者22世紀的世界裡存活,甚至大展身手?他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周圍的一切,走出生命的迷宮?然而,我們並不知道2050 年的世界和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模樣,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人類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們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 語言編程、學說中文,但可能到了2050 年,人工智慧比人類更會寫程序,谷歌翻譯應用也能讓只會說「你好」的外國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話、粵語或客家話來交談。那我們該教什麼呢?
  • 我們在清華大學到底要學什麼?
    我們來清華大學學習,截止今天已六天了,正如有的學員所說,我們的課程安排比清華的學子們還要緊張。收穫自然不少,但我們在清華到底學會了什麼呢?很多人都認為是知識,我來清華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但事實呢?並非如此!
  • 夫妻相處到底要給孩子的一生教會什麼?
    到底要教會什麼?你們覺得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難不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難處,就是你的孩子將來到了社會上,他有非常重要的是面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的不容易。大家在家庭中你跟孩子的關係,你跟老公的關係,老公跟你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都是相同的,所以就是夫妻的相處模式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其實第1點是教會孩子人與人之間該怎麼相處。
  • 我們教給孩子的,到底是「仗勢」,還是「勇敢」?
    四、自信有主見,就是勇敢媽媽問孩子,剛剛那個小哥哥把你的滑板車搶走了,要不要媽媽幫你要回來?孩子說:我自己去拿,我要告訴他,沒有經過別人同意就隨便拿人東西,是不對的!「選擇」的鍛鍊,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起,小到讓孩子自己去買喜歡的零食,大到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讓孩子知道:任何選擇,都要為結果負責就可以了。而父母,將是他們選擇最大的支持者。
  • 每個家長都要碰到 學齡前孩子到底要不要教認字?
    開學在即,一年級的家長們關心,要不要提前給孩子教點字?  有人說,不教不行,大家都在教,不教要輸在起跑線上。  有人說,不能教,教多了孩子產生驕傲情緒,養成不認真學習的習慣。  到底教還是不教?  暑假為開學做準備的孩子不少   認字是其中一項內容   武林廣場附近的紅太陽培訓中心,有很多為開學做準備的孩子。
  • 到底教給孩子什麼 才能讓他一生受用?
    裡面有幾句說:東邊有孩子生病/就去看護照顧/西邊有母親勞累/就去幫她找起稻束/南邊有人垂危/就去告訴他莫要怕做錯事哥白尼也被舅舅嚴厲批評,並讓他無論如何都要向同學道歉。在面對大家都嘲笑某同學時,我們是不是也要加入其中?這些看似都小事的生活片段,都會在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後,成為我們性格和人生習慣的一部分。最終,都會奠定以下兩個問題的核心部分: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想,這不是許一個願望、講一個道理、列一個指南就能完成的事。
  • 支離破碎的家庭,到底給了孩子什麼
    支離破碎的家庭,到底給了孩子什麼支離破碎的家庭,到底給孩子的是什麼?是不是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孩子表面強大,內心充滿對愛的需求,他是一名一年級小學生,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自己跟著父親,孩子平時屬於特別調皮但又很機靈的孩子,老是闖禍,但他情商很高,闖禍後又花言巧語的去把對方哄好,人也大量。但是在要放寒假的時候他的脆弱也暴露了出來。
  • 當我們在為孩子吵架時,我們到底在吵什麼?
    從最一開始,為給孩子選擇奶粉,到給寶寶什麼時候添加輔食,再到要不要專門買寶寶餐椅等等,都和丈夫意見不和。娟娟以前覺得,丈夫和她意見總是統一的,怎麼生了寶寶後就總不統一了。就這樣夫妻倆總會因為寶寶的事吵架,時間很快寶寶快兩歲了。
  • 6歲前的孩子,家長到底應該教他們些什麼?
    把學習知識當做早教,認為早教就是讓孩子去提前去學習小學、初中之後要學習的東西,這樣實際上是在摧殘孩子,是錯誤的做法。那麼,既然早期教育很重要,家長到底應該教孩子什麼呢?1.教會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孩子上了高中、大學之後生活不能自理,不會繫鞋帶、不會疊被子,甚至連剝雞蛋殼都不會。這就是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教好,過分溺愛,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導致孩子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
  • 關於孩子挑食,我們到底在擔心什麼?
    大多數父母在談到孩子挑食這件事,都會把它當做一種缺點。後臺裡,也經常會有家長們問起「讓孩子別挑食」的妙招。但其實,我們仔細想想,許多成人也挑食。有的人不吃蔥姜蒜、有的人不吃西蘭花、有的人不吃香菜、有的人不吃雞蛋……如果我們遇到一個挑食的成年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班?早教班的真正用處其實並不是「教」
    事實上,早教不一定要上早教班,早教機構鼓吹的「開發右腦潛能」「促進孩子智力發育」「鍛鍊社交能力」都只是噱頭而已。所以,根據格塞爾的實驗研究,那些所謂的能提高孩子智商和認知能力的早教機構,基本沒有什麼用。唯一有用的是給家長營造了一個時間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互動的的機會。
  • 以身作則|《我們教了孩子什麼》連載一
    在大量的信息中,我們只看到智能與才藝的訓練,集體迷失在分數與外顯的光環裡,卻忽略了身為人的一個特質。每一個孩子都是那麼獨特,如果為人父母都能珍惜孩子的存在,視之為美玉瑰寶,用智慧去愛護他、琢磨他,則所有的孩子必定都能展現出最美好的一面,擁有最自在的生活。雖然完成這樣的目標是一條不輕鬆的漫漫長路,但我們都不容遲疑,Just do it。
  •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當這些小天使受到傷害時,是所有父母最不願面對的事。近期,孩子被欺凌事件的持續曝光,更是不斷地提醒父母,壞人真的存在,應對的方式刻不容緩。面對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說:先要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 教你圖卡交換系統④|小孩,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階段三-B是複雜的分辨,孩子要學會在自己都喜歡的多樣選擇中挑出當下自己最想要的物品或者活動。這個階段需要引入對應檢核,以確定孩子真實想要的東西。在階段三-A,由於我們可以確定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所以當孩子拿著圖卡來交換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判斷孩子是否做對了,應該對他進行獎勵還是糾錯,當孩子做對的概率達到80%以上,我們便可進入複雜分辨。
  • 孩子學思維,到底學的是什麼?
    都說思維決定人生的高度,越來越多的富人開始從孩子起培養孩子的思維,他們知道,不光教孩子知識,教孩子學習的方法,更重視孩子的思維方式的培養。更是有廣告打出了2歲開始就學思維了。那到底思維是什麼?著名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要經歷4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出生到18個月左右),前運算階段(18個月到7歲左右),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左右),形式運算階段(13歲以後),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模式接近成人的思維模式。而這個年齡剛好是孩子上初中的年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