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媽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分享與關注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全家人終於盼來了自己的小寶寶,一開始見到寶寶時,你可能會覺得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大多數的寶寶剛出生時都是醜醜的,看上去就像個「外星人」,小胳膊,腿可能看上去短得奇怪,鼻子扁平,兩頰可能不對稱,其實,這是因為寶寶剛脫離媽媽的子宮來到這個世界上,還沒張開而已,接下來的幾周,小寶貝就會「蛻變」成為爸爸媽媽心目中可愛的寶寶啦。
但由於小寶寶剛出生,身體還比較柔弱,抵抗力較低下,這時就需要準爸爸,準媽媽的悉心照料與呵護了,尤其是孩子身上的這幾個部門很脆弱,就算再髒爸爸媽媽也不能亂洗、亂摳,不然會傷害到小寶寶的。
1. 囟門
囟門,也就是寶寶頭部前後各有一個地方頭骨沒有合攏,摸上去軟軟的部分,就跟人的脈搏一樣會跳動,且寶寶的頭骨還是開放的,沒有閉合,這是由於在出生時頭骨可以適當收縮,以便順利通過產道,不過沒關係,正常發育的寶寶頭後部的囟門大約4個月左右閉合,而前部的囟門則會在9-18個月閉合。給寶寶洗澡時,媽媽一定要注意動作輕柔,不能用力抓撓,如果發現寶寶頭頂上要是有黃色分泌物(這種痂皮被稱為「乳痂」),媽媽們千萬不能用手指甲去硬摳,更不要用梳子去刮,以免損傷寶寶頭皮而引起感染,可以先在寶寶的頭上塗點嬰兒油,等痂皮軟化後再輕輕揉洗便可。
2. 鼻腔
有些強迫症的媽媽就見不得寶寶鼻腔裡有鼻屎,以為會妨礙寶寶的呼吸,於是就會用手指去摳,去挖,要知道你的手指那麼大個,寶寶的鼻孔那麼小,而且新生兒鼻骨尚未發育完全,鼻道較短,容易受感染,如果媽媽隨意摳挖,萬一力度掌握不好,加上寶寶隨時會亂動彈,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導致寶寶鼻腔紅腫出血,或損傷鼻黏膜,很多時候寶寶鼻屎會隨著噴嚏一起打出來的,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
3. 耳朵
很多寶媽在給孩子洗澡時,都會清理寶寶耳朵裡的分泌物,或者還會給寶寶掏耳屎,寶寶還小,如果媽媽強行用鑷子、耳勺或棉籤幫寶寶掏的話,容易誤傷外耳道皮膚、鼓膜,甚至會增加感染風險。平時只要注意寶寶耳後和耳外部的清潔即可,若發現寶寶耳屎多,老愛抓耳朵的話,建議去醫院讓醫生取出更安全。
4. 肚臍
新生兒的臍帶被剪斷後,一開始的頭幾天可能會有些腫脹,之後會逐漸變幹、萎縮,通常3-7天左右會變乾燥並且自行脫落,有的小寶寶可能需要2周左右。在臍帶還沒有脫落前,媽媽給寶寶洗澡時,一定要注意不能讓臍部沾到水,更不能去摳挖寶寶肚臍裡的分泌物,很容易造成細菌滋生,引起感染或出血的,媽媽們只需要用幹棉籤蘸75%濃度的酒精,從臍窩根部由內向外環形消毒,每天消毒1-2次就可以,直到小寶寶的臍帶脫落。
5. 私處
媽媽給女寶寶洗澡時,要用柔軟的小毛巾從上到下,從前到後進行輕輕的擦洗,如果媽媽們發現女寶的私處有透明或白色的分泌物,不要隨意清除乾淨,或用力擦拭深挖,這種分泌物具有保護私處作用,防止糞漬之類的東西進入陰道。
給男寶寶洗澡時,媽媽則需要輕輕用水衝洗外面即可,且在男寶3歲前不要清洗包皮,過早翻動容易造成生殖器的損傷。另外,在給寶寶清洗時媽媽們不要使用洗護產品,清洗後也不要在寶寶的私處使用爽身粉,以免寶寶的私處受到感染。
新生兒以上的幾個部位還是比較脆弱的,哪怕再髒媽媽們也不能隨意洗,有些時候並不是洗得乾淨越好,太乾淨了小寶寶反而更容易生病,媽媽們可要注意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參考)
-END-
本文原創,抄襲必究。關注本號,一起來學習更多實用的母嬰知識,歡迎大家留言,點讚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