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刷朋友圈、公眾號等各大社交平臺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些推文去鼓勵人們自律:《自律的人最可怕》《越自律越自由》……像這樣標題的文章比比皆是,每次刷到這樣的推文,如果恰好自己在玩手機,拖延正事,消磨時間,就會莫名感到焦慮——「哦原來優秀的人都是管得住自己的,而我總是拖延,不自律,這樣註定失敗……」,或者被這樣的文章鼓勵,下定決心自己也要做到像文章的主人公那樣管住自己,每天早睡早起,健身,讀書……
但事實是,大部分人都是「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去。
坦白說,自律的人確實都不會混得太差,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他們會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完成任務,也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拒絕各種誘惑。不斷去學習,不斷讓自己成長。
但我們必須得認清一個事實——自律是極少數人才能堅持下來的好習慣。生活中大多數人還是經常被自己拖延、不自律、愛玩、懶惰的壞習慣反覆折磨。而我們,大部分都是屬於大多數。
比如在為大型考試備考的前期,不少人都是處於比較散漫的狀態的。雖然每天都有計劃好的任務,但總是會因為早上起晚、中午多看了一集劇或多看了一小時的綜藝、睡了一下午等各種原因完不成計劃,推延任務。
比如計劃好自己這一年要把4500個CET-4單詞都背完,下了個墨墨背單詞,然後算了算,設置了每天100個單詞的任務量,信心滿滿,覺得一定能堅持下去。但是大概率的情況是,堅持了一周後,有一天忘記背單詞打卡了,之後就逐漸放棄並擱置此任務。
再比如計劃好要減脂塑形,每天健身。計劃好每天做60個卷腹和一小時有氧,或者下個Keep,添加好每天要做的任務;甚至信心滿滿地去健身房辦張年卡,對自己能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寄予厚望,押下重賭。但真實的情況卻是,運動堅持第一天,信心滿滿,鼓勵自己再接再厲;第二天,肌肉微微酸痛,皺著眉忍著把健身任務完成了,或者把任務減量了;到了第三天,肌肉太酸痛了,今天休息一天8,健身力度太大容易傷到自己,我要循序漸進地來……接著這一天之後,可能就漸漸地把健身計劃拋之腦後了 ……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自律」這麼難?
1.身體與大腦不願邁出舒適圈的本性。
我們必須要認清楚一點——「懶惰是人類的天性」。人類從遠古時代至今,使用工具不斷進步、革新,到如今的人工智慧時代,都是因為我們需要發明一些東西替我們工作,能少費力就少費力。有一句話調侃得很在理,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絕對不坐著。
除此之外,我們做決定通常是非常傾向於「即時回報」的。像看劇、玩遊戲、睡覺這種事情,我們能馬上獲得快樂、獎勵、刺激,感到輕鬆舒適,並且實施起來毫不費力;而學習、健身等事情則實施困難,需要我們付出自己的注意力與體力,回報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的。
2.自律習慣帶來的「邊際效益遞減」影響。
「邊際效益遞減」是經濟學中的專有名詞,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你做一件事,收到的回報越來越少,到最後幾乎看不到了。比如健身,你一開始每天做有氧減脂、無氧塑形,一周兩周你的脂肪能很快減下去,體重數變少,身材也是肉眼可見地變得苗條。但是後來慢慢地,你多餘的脂肪減下來了,下一步只能訓練肌肉線條,這個過程如果想要得到肉眼可見的體態改變,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否則收效甚微,其實這個原理和之前一篇文章提到的「進入回報付出曲線放棄區」是差不多的道理。
3.基於目標實現的「功利進取心態」而非享受過程「養成習慣」。
通常情況下,我們決定要自律做成一件事情,比如一年後要成功專升本、一年讀完100本書、半年背完2000個英語單詞,等等,然後再把大目標化成每天都要完成的小目標,我們始終做的是「完成任務」,覺得自己做完這些,就能達到這樣的目標,而如果達不成這樣的目標,那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沒有意義的;再加上這些任務的回饋都是半年、一年之久,基本上,我們就是在「強迫自己堅持」。
這無疑是個極其痛苦的過程,而且往往堅持不下來。
因此,我們不要去強迫自己堅持,逼迫自己自律,更好的方法是自驅,也就是訓練自己,讓學習、看書、健身這類事情成為習慣,像吃飯睡覺呼吸一樣自然。
而從自律走向自驅,其實很簡單。
首先,你要明白,自己的目標不是專升本、看完100本書、背完2000個單詞或是「瘦成一道閃電」就戛然而止了。
恰恰相反,你最終要達到的,是通過專升本,來開闊自己的視野,訓練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進入一個更好的圈子,擺脫只玩樂不思考的懶散狀態。
是希望看完100本書後能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能做到和別人侃侃而談,能邏輯清晰有條理地像你看過的書一樣把自己的觀點和故事講給別人。
是背完2000個單詞後能看懂英文的文章,甚至略懂一二西方文化,能夠摸索出自己記憶單詞的規律,知道這個單詞為什麼是這個意思,為什麼這樣發音,這樣拼寫,或許在學習其他語言時能以此為經驗學得更快。
也是通過健身,變瘦這樣一個過程,懂得很多健身的基本常識,明白大致的動作以及肌肉發力原理,為什麼這樣做可以塑形那樣做可以減脂;養成健康的體魄和豁達的運動精神……
其次,從令自己最舒服的狀態開始,哪怕從每天只背1個單詞,做1個伏地挺身開始,就像小時候學說話一樣,一點點進入狀態,但每天都接觸,絕對不要達到逼迫的程度。我們不追求量,只追求「今天做了這件事,明天還要做」的積極狀態。
總之,養成良好的習慣,變得更優秀,與其逼迫自己,追求自律,不如將其慢慢內化為習慣,形成自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