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詞閱讀指導(三十三)《雨後丹鳳門登眺》元好問

2020-08-29 水煮月亮1

雨後丹鳳門登眺

元好問

絳闕遙天霽景開,金明高樹晚風回。長虹下飲海欲竭,老雁叫雲秋更濃。

劫火有時歸變滅,神嵩何計得飛來。窮途自覺無多淚,莫傍殘陽望吹臺。

《雨後丹鳳門登眺》題目的意思就是雨後登丹鳳門遠眺。登高望遠,看到什麼了?接著是句往下看。

「絳闕遙天霽景開,金明高樹晚風回。」首聯照應題目,「霽景開」雨過天晴,「絳闕」指「丹鳳門」,點明登臨地點。「金明高樹晚風回」已是所見之景,金明池附近的高樹在雨後的風中來回搖擺。


「長虹下飲海欲竭,老雁叫雲秋更濃。」承上句是看到的景象,長虹高掛藍天,老雁鳴叫晚秋。「海欲竭」,「秋更濃」是作者的想像和感受。這裡顯然與背景有關了,雨後本應是「海不竭」,為什麼作者這樣說呢?這個問題最後再說。「老雁叫雲秋更濃」也是作者的感受,雨後天晴,天現彩虹,老雁高飛,大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意境,可作者偏偏感受到了秋意更濃,值得仔細分析,可能就是詩的主旨所在。

「劫火有時歸變滅,神嵩何計得飛來。」世界的劫火有時而至,到時一切將歸於變化毀滅,就如那號稱神嶽的嵩山,有什麼辦法能讓它飛來?「神嵩」是用來阻擋「劫火」的。由此看前幾句,便明白「劫火」應是雨過天晴前的「雨」。這雨給人帶來的是災難,是「劫」,這樣自然理解了雨後的金明池附近的高樹在雨後的風中來回搖擺的原因了,隨之的「海欲竭」,「秋更濃」也有了答案。雨後的大地,破敗不堪,老雁受了刺激,叫聲悲哀。這是詩的表面意思,聯繫當時的國家現狀,詩的主旨自然顯現。

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八月,詩人應召入朝,任尚書都省掾,全家也隨同遷居汴京。是時,戰爭形勢日益惡化,蒙古軍三路齊發,右翼直指金朝首都汴京。第二年正月,金兵在鈞州(在今河南禹州)三峰山全軍潰敗,蒙古大軍趁勢長驅直入,於三月包圍了汴京。四月,金哀宗遣使求和,這才得以解圍。蒙古退兵之後,詩人趁雨後天晴,登上汴京官城的北門丹鳳門眺望四處,只見兵燹過後,滿目瘡痍。詩人想到國家將亡的命運,想到圍城期間三女阿秀的病夭,國恨家愁一齊湧來,心中不由得哀痛欲絕,揮筆寫下了這首詩篇。

圍城蒙軍剛剛退走,雨霽天晴,詩人為了消散滿胸鬱結,遂至丹風門登眺,然其胸中鬱結並未隨烏雲廓散而有所減少,反而因胸有亡國悲哀,使所眺之物無不染上亡國悲哀的色彩。故該詩觸景生情,意在筆先,賦中有比,象中含興。

「窮途自覺無多淚,莫傍殘陽望吹臺。」國猶如此,自身自然窮途,面對國讎家恨,淚已不多,不能再登吹臺面對殘陽。

相關焦點

  • 除了「問世間情為何物」,或許我們更應該讀讀元好問的其他詩詞!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讀者或觀眾,可能沒有興趣去讀、去背這首詩詞的原文,更懶得去了解元好問是個什麼樣的人,還有那些詩詞作品了。今天,小仙就和大家聊聊元好問,一個被我們忽視了很久的大詩人。首先就從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問世間情為何物」說起。
  • 詩詞鑑賞:元好問詩詞 《摸魚兒·問世間情為何物》經典賞析
    詩詞賞析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參加科舉考試。因為出身名門,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顯露出文學才華。8歲時,因做詩而獲得「神童」的美譽。雖然文採出眾,但是官運艱澀,多次參加科舉也未中選。這次他再一次參加科考,在赴試途中遇到一個獵人。這個獵人將一對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隻,另一隻在空中盤旋哀鳴,確信伴侶已死,便也頭朝地撞死。
  • 【解讀詩詞】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摸魚兒·雁丘詞》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詞作。這首詠物詞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而作的,寄託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全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悽惻動人的戀情悲歌。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 元好問的《雁丘詞》寫於陵川
    元好問7歲能詩,少小年紀便以詩才在家鄉秀容(山西忻州)顯露頭角,獲得「神童」美譽。14歲時,其父元格為給他選擇學風濃厚之地,飽學鴻儒之師,毅然辭掉中都的京官不做,帶元好問登臨太行,「就陵川令之選」 ,從學於世代業儒的大教育家郝天挺。在郝天挺門下,老師不但教元好問經史子集、諸子百家,還一反當時普遍認為的「欲令科舉,詩非所急」的說法,常命他作詩:「先生工於詩,嘗命某屬和。」元好問受老師影響和指點,詩才愈為精進。所以能寫出後世盛傳不衰的《摸魚兒·雁丘詞》。
  • 詩人元好問,人生百年有幾
    生於憂患,當知憂患之苦;生於安樂,自然情義深重,元好問就是這樣一個人。元好問,鮮卑拓跋氏之後,前半生為金朝人,後半生成了蒙古國人。然而生在亂世之中的人,是幸或是不幸都是生命中難以預料的。然而,生逢亂世,人生的磨難和人世的命運都是自己無法掌控的,元好問又若奈何!21歲前,元好問過的是學生和公子哥兒的優裕生活。這20來年,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顯露出文學才華,雖然四次科考均鎩羽而歸,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學問大為長進。
  • 《元好問的廉吏觀》的「衝擊波」
    由此,我大腦不斷翻轉,最後得出不要懼怕這個小小的甲亢,應該繼續寫作,把研究元好問寫作當作今後寫作的一個重點,思路是:先給元好問寫一個綜合性的東西,然後再從不同側面去寫。我深深知道,作為家鄉人,我們對元好問的研究十分局限,所發表的詩文僅僅局限在我們本地,並沒有將元好問推向更遠更高的地方,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元好問的研究作品,好多重要報刊雖有發表,但卻是外地人,極少我們本地人;我們本地人是該有些作為了,因為我們本地人研究元好問、寫元好問似乎情理更通,更接地氣。也許是由於工作原因,我經常有閱讀黨報黨刊的習慣。
  • 30句中秋節的詩詞佳句
  • 元好問《摸魚兒》丨(26)每天10分鐘跟徐子讀詩詞
    金國開始的時候滅掉了北宋,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可以說是漢族的奇恥大辱。當然,在金國的土地上也生活著很多民族的人,這些少數民族的人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很深,甚至被完全漢化了,這其中也有不少是詩文的高手,可以成為文學家,只不過,這些人經常被咱們忽略。今天咱們讀的這首詞的作者元好問就是一個。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賞析,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論詩三十首》是元好問用絕句形式闡發詩歌理論的組詩。這句「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就是出自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中的第十一首。詩歌通過臨摹《秦川圖》的比喻,來反問人們,真正去過長安的又有幾個?從而強調親自體驗,實踐的重要性。
  • 【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詩詞賞析】 今天我們要品味的,是讓無數人為之痴狂的元好問的代表作《摸魚兒·雁丘詞》。當然,它也有一個詞牌名,叫《邁陂塘·雁丘詞》。有的詞牌啊,不止一個名字,比如說『摸魚兒』,他又叫『邁陂塘』。當然我們有時候也稱這首詞叫《摸魚兒.問世間情為何物》。一聽題目你就知道為什麼我會說,這是一首讓無數人痴狂了的傑作。
  • 【林州歷史文化2017一期】牛揆丨新發現元好問寫的詠林州詩 《寶巖紀行》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林州歷史文化」,「關注」後再點擊
  • 60.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而元好問就代表了金朝詞壇的最高成就。他的詞被認為既有蘇軾、辛棄疾的豪邁剛健,又兼具了周邦彥和秦觀的風流蘊藉,可以說是豪放中寓婉約,剛健中含婀娜。再進一步來說,元好問甚至可以當之無愧的被視為是金代文壇的領袖人物。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生於1190年,也就是明昌元年。明昌是金章宗完顏景的第一個年號。有意思的是金朝是女真族統治的王朝,而元好問也是少數民族,他的祖上是鮮卑族。
  • 元好問很著名的一首詩,寫心中偶像陶淵明,短短28字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來看元好問的一首詩,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最早知道元好問是從哪一首詩詞或者文章開始的呢?下面這首詩就是元好問評價陶淵明詩歌風格的作品。【臨其詩境】這首詩從整體上看,更像是一位粉絲寫給偶像的作品,是為了回應當時詩壇上一些不好的聲音。金元之際的詩壇走上了齊梁宮體詩的老路,崇尚雕琢粉飾、矯揉造作,視野狹窄,格調不高。
  • 詩詞鑑賞:(元好問)人生長恨水長東,浩歌一麯酒千鍾。
    【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金】元好問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長東。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麯酒千鍾。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作 者】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注 釋】①北邙山:在河南洛陽縣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
  • 問世間情為何物,元好問完美詮釋。一切皆與金庸筆下一女有關!
    元好問在古代詩詞中,描寫愛情的作品比比皆是。下面小編來說一說元好問的《摸魚兒·雁邱詞》。《摸魚兒雁邱詞》作者是元好問,相傳此人是北魏太武帝的後代,自幼聰慧異常,在詩、文、詞、曲方面的成就極高,可與兩宋名家一爭長短。
  • 閱讀對高考的指導作用
    你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在你12年的學習生涯中直線下降,等到高考那一刻已經後悔莫及了! 讓我們直擊高考面臨的現實問題:a閱讀能力差意味著做不完題而孩子之間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根本差別是來自孩子的閱讀速度、閱讀廣度和閱讀的深度。現在,你不想讀書也得讀,最怕的情況就是從小沒養成讀書的習慣,讀不進去書,讀不懂書。
  • 雨後風涼暑氣收,庭梧葉葉報初秋 8首詩詞帶你踏入秋天
    雨後風涼暑氣收,庭梧葉葉報初秋。
  • 16歲的元好問寫下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人
    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的著名文化代表人物,被譽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雖然相比於「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這些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而言,元好問留給我們的印象確實沒有那麼深刻。但是我們從後人給予元好問的稱譽就可以看出來,他的才學絕非等閒之輩,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 【名家解讀】【金】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而元好問就代表了金朝詞壇的最高成就。他的詞被認為既有蘇軾、辛棄疾的豪邁剛健,又兼具了周邦彥和秦觀的風流蘊藉,可以說是豪放中寓婉約,剛健中含婀娜。再進一步來說,元好問甚至可以當之無愧的被視為是金代文壇的領袖人物。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生於1190年,也就是明昌元年。明昌是金章宗完顏景的第一個年號。有意思的是金朝是女真族統治的王朝,而元好問也是少數民族,他的祖上是鮮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