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訊一評,解讀你關心的樓市動態:
01 中國內地25大城市綜合實力排行,這一城成MVP
近日,中國社科院課題組發布了《「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從政治、金融、科技、交通、貿易、教育、文化、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等10個維度,為中國內地各大城市進行綜合評估。除了GDP以外,還應當結合其他諸多維度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真正實力。
幸福策評:為何一線城市只有這4城?看完這份榜單你就懂了
報告將城市分為國家中心、重要中心、潛在的重要中心三類,從綜合實力來看,劃分為三大梯隊:
國家中心(1個):北京;國家重要中心(3個):上海、廣州、深圳;潛在國家重要中心(8個):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在不同的領域,哪些城市更為突出?
首先,北京是唯一的國際政治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在這一塊的指數都為0。而在國家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上,上海自然是榜單上當之無愧的第一。在國家科技中心城市方面,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名列前五。為何深圳坐擁眾多高新產業,在排名上卻落後於武漢、廣州?主要是因為深圳雖然高科技產業眾多,但缺乏一流高校和一流研究機構,在報告中將學術報告等指標列入其中,讓深圳吃了不少虧。
此外,在交通、醫療、對外交往、信息、教育等方面,四座一線城市也相對領先。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成都、武漢、重慶、南京、西安等城市也有不俗的表現。然而為何四座一線城市是按照「北上廣深」這個順序排的座次呢?又為何一線城市就是這四城,其他城市究竟差在哪裡?
整體來看,在10大榜單中,北京奪下7項第一、3項第二,堪稱城市中的MVP。上海緊隨其後,奪下3項第一、5項第二、1項第三。其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交通中心指數均位居首位。廣州是名副其實的綜合實力第3城。雖然GDP被深圳超越,但廣州在各領域都不存在明顯短板。深圳則是經濟突出,但綜合實力稍遜一籌,在文化中心排名中甚至墊底。
來源:國民經略
02 權威定調!陝西告別西安單核模式?
日前召開的「陝西榆林·跨國公司再次握手 共話未來」座談會上,榆林主官提到:「榆林作為陝西省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西安、榆林「雙核」戰略即將納入全省「十四五」規劃,榆林發展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凸顯。」這是否意味著,陝西從單中心向雙核模式正式轉軌?
幸福策評:西鹹合併時機已錯過?雙核戰略為何選中這一城?
數據顯示,2019年陝西的GDP為25793.17億元,相當於深圳的水平,常住人口也只有3876.21萬人。與湖北、四川等強省會省份相比,陝西的總體規模體量實在不算大。這就導致其無法發展多中心,即便強求也會致使資源的分散。因此一直以來,陝西都是在做大做強西安上集中發力。
2019年西安的經濟總量為9321.19億元,全省佔比從十年前的32%,提升到36%左右。而且今年前三季度,西安的首位度進一步增長到37.9%,再創歷史新高。由於西安是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GDP唯一未破萬億的城市,和鹹陽距離近,且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坊間關於推動擴容的呼聲極高。但如此一來,省內各城市的落差將進一步拉大。
前不久,高層定調:「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在政策的號召下,陝西若是想要雙核驅動,哪城是最合適的人選呢?無外乎是榆林。一方面,榆林發展勢頭迅猛,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達到5.2%,比五十強城市中增速第一的西安還高。另一方面,遠離關中,獨居塞上,可以避免了西安的同質競爭。加之有黃河戰略的後期政策利好,對於提升榆林的城市能級帶來不少助益。
都市圈時代,想要做大做強,未必只有擴容一條路可走,打破邊界、分工發展,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來源:西部之城事
03 10年後,樓市會有哪些變化?
住房市場自1998年住房改革以後,就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一方面人均住房面積增加,從原先的6.7平增長到目前的近40平;另一方面,房價的上升速度也不容小覷,從先前的2000多元一平,到當前邁入了萬元大關。
同時在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假房源頻頻出現、爛尾樓屢禁不止、供需缺乏平衡性、房價整體過高等。有人會問,10年後樓市會有哪些變化呢?
幸福策評:郊區吃香,學位房涼涼,未來購房怎麼選?
1.居住向郊區擴展,有錢人或更願意住郊區
雖然我國當前的城市化率大概在60%左右,距離發達國家80%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是有個別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已經超過了80%的臨界線。當城區開發已經較為充分,甚至開始出現一些「大城市病」時,就不免向更遠的郊區發展:轉移部分產業和配套設施,以分散主城區的壓力。由此一來,人們也更願意喧囂的鬧市,而選擇住進郊區的低密度住房,比如洋房,甚至別墅。
2.學位房降溫
學區房之所以熱,主要在於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性。隨著多校劃片的普及,名校分校的遍地開花,以及新學校師資力量的積累和成長,學校與學校的差距會逐步縮小。與此同時,雖然國家鼓勵生二孩、三孩,但實際上,新生嬰兒出生率越來越低,如此一來,對於教育資源的需求也會相應下降。
3.高層住宅、存量房市場分化
未來,人們對於居住舒適度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品質好、居住環境好的房源依然有市場,而相對應的,老舊小即使是位於市中心,可能也不再吃香。
來源:專聊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