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冊丟失無法清算,股東擔責,這項規定讓小股東很開心

2020-10-31 胡開盛律師

法律知識要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從條文內容來看,對於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需要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並沒有區分大股東、小股東,而是全部股東。這就意味著,如果帳冊丟失,公司無法清算,需要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小股東也可能承擔全部的債務。

如此問題就來了,有的公司小股東,其股權比例極小,出資幾百萬元,但最終因公司無法清算,需要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結果承擔了幾億元的債務,小股東承擔的責任風險,遠大於投資帶來的收益,導致利益明顯過度失衡,違背民事活動中的公平原則。

但是,2019年《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發布,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權利義務極度失衡的裁判,針對司法實踐中存在的濫用現象,該紀要第五節進一步明確了帳冊丟失無法清算,股東擔責時,必須具備因果關係才能適用。

尤其是對公司小股東的擔責特別進行了分析,糾正司法實踐中小股東擔責導致的利益失衡現象。對於小股東是否擔責主要強調了兩點:1、小股東證明積極地履行了清算義務或者未在公司擔任職務,也未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的,則不屬於怠於履行義務的情形;2、小股東如果沒控制或保管公司的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的,即使存在怠於履行義務的情形,也因與公司的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滅失不具有因果關係而不承擔責任。

因此,《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五節的規定,及時規範了《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18條第2款的濫用現象,尤其對小股東擔責存在的利益失衡現象進行了糾正。

案情摘要

電子公司成立於2001年4月6日。根據電子公司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該公司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其中科技公司以貨幣出資250萬元,佔公司註冊資本5%的比例。

2004年2月23日,法院就新技術公司與電子公司一般擔保合同糾紛一案做出民事判決書,判決電子公司向新技術公司償付本金19190591元及利息。2006年10月30日,電子公司被工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電子公司未向新技術公司清償前述債務,新技術公司向法院提出對電子公司進行強制清算的申請,法院於2011年3月29日做出民事裁定,該裁定書載明,因按照登記地址不能通知電子公司及其三名法人股東,電子公司的自然人股東王某園已死亡,且沒有電子公司的任何財產、帳冊及重要文件,無法進行清算,裁定終結清算程序。

2011年,新技術公司以科技公司及另外三名法人股東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四被告作為股東連帶承擔電子公司對新技術公司所負債務及利息。訴訟期間,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股東資格確認糾紛訴訟,要求法院確認其不是電子公司股東,新技術公司遂撤回關於對科技公司的起訴,針對其他三名法人股東的清算責任糾紛法院繼續審理。

後法院做出民事判決:三名法人股東向新技術公司連帶清償債務19190591元及利息。經過強制執行,新技術公司受償的數額為13643860.2元。科技公司請求確認不具有電子公司股東資格的訴訟請求亦被法院判決駁回。

新技術公司提出訴訟請求:科技公司連帶清償電子公司對新技術公司所欠債務5546731元及利息,訴訟費100408元。

裁判觀點

法院審理認為:科技公司是否應對新技術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問題是案件爭議焦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該條規定的立法本意是防止公司的股東、董事在公司應當進行清算的情況下而不清算,故意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旨在強化清算義務人依法清算的法律責任,因此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前提是其存在怠於履行義務的消極不作為,且因此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

該案中,科技公司作為電子公司持股5%的小股東,在電子公司清算事由發生後,科技公司正常營業的情況下,新技術公司未提交證據證明其通過必要的途徑通知過電子公司清算事由,科技公司提交的證據亦表明其通過聯繫其他股東等方式試圖履行清算義務,並不存在怠於履行清算義務的行為。

科技公司作為小股東,未在電子公司擔任高級管理人,未參與電子公司的經營管理,不掌握電子公司財務情況,不是電子公司的控股股東,其沒有能力掌握電子公司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對於電子公司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導致無法清算不負有責任,也不足以造成公司無法清算給新技術公司造成損失。新技術公司要求科技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裁判結果

綜上,法院判決:駁回新技術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例評析

科技公司作為電子公司持股5%的小股東,其既不是公司董事會或者監事會成員,也沒有證據顯示其參與過公司經營或者選派人員擔任該公司機關成員,在此情形下科技公司沒有怠於履行義務。

即使是科技公司怠於履行清算義務,科技公司作為電子公司持股5%的小股東,不掌握電子公司的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電子公司的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的滅失與科技公司是否怠於履行清算義務沒有因果關係。據此,科技公司亦不應對電子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不過,該案如果是在《九民紀要》發布前做出的,法院肯定會判決科技公司對電子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因為此前無論大小股東,一律擔責任。《九民紀要》的發布,讓廣大的小股東很開心。

文章中引用案例是為了更好的解讀和分析法律知識,作者已對案例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整理、彙編和刪減,案例中的法律觀點僅供學習交流所用。讀者朋友有任何的問題或建議,請直接留言!

相關焦點

  • 公司欠錢不還,無法提供帳冊清算,律師支招追責股東!
    導讀:公司欠錢不還,人去樓空無財產執行,申請對公司強制清算,又無法提供帳冊資料,最終導致清算終止,在這種情況下能否突破股東有限責任,讓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下面筆者就通過一則相關的實務案例進行分析解讀。
  • 股東清算責任之----4.強制清算程序是否應作為股東清算責任之訴的前置程序
    實踐中,多數債權人會把強制清算程序作為股東清算責任之訴的前置程序,但法律對此並沒有規定。理論上,將強制清算程序作為股東清算責任的前置程序,更能體現法律對公司法人獨立人格的尊重,更能體現股東有限責任制度的意義。但實際上,強制清算並不總是具備操作可行性,對那些明顯已無法清算的公司而言,先提起強制清算以獲得無法清算的裁定並沒有多少實質意義。
  • 重要帳冊遺失!股東哭了:沒想到後果這麼嚴重!
    重要帳冊遺失!股東哭了:沒想到後果這麼嚴重!判決:葉某、王某怠於履行清算義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二)》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 公司帳冊丟失,導致不能清算,董事應承擔連帶責任|公司法權威解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第二款: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對其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 股東怠於履行清算義務案件若干疑難問題梳理
    4.控股股東基本缺席,小股東抗辯較多 根據公司資本決的特點,控股股東勢必會掌握公司的主要財產、帳冊,決定公司的經營事宜,對公司清算程序的啟動和順利進行較一般股東而言更具決定性和便利性。同時,控股股東對公司解散事由的出現以及清算義務的履行較一般股東而言應負有更大的責任。
  • 合夥成立的公司吊銷未清算,30萬元債務需要股東償還嗎?
    三年後,C公司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了營業執照,但C公司遲遲未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且出現了部分公司帳冊丟失的情況。(二)》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
  • 一次講清楚:股東怠於對公司的清算,有啥嚴重後果?
    三、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主張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 公司解散清算中的股東責任
    (二)連帶清償責任1、怠於履行清算義務,導致公司財產、帳冊等重要文件滅失,無法清算公司股東等清算義務人就公司債務向債權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構成要件規定為:一是行為要件,即公司股東等清算義務人「怠於履行義務」的消極不作為行為,根據《九民紀要》第14條的規定,「怠於履行義務」,是指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在法定清算事由出現後
  • 公司吊銷六年未清算 500萬元債務股東還
    2011年8月,白雲公司申請法院對夏天公司進行強制清算,但夏天公司的清算義務人以及公司帳冊、重要文件下落不明,無法查清其財產情況,強制清算程序被迫終結。白雲公司認為,夏某、喬某、耿某怠於履行清算義務,應對夏天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請求法院判令夏某、喬某、耿某連帶清償債務500萬元。
  • 公司註銷,股東仍被追責的4類情形
    程序上兩步走(一)對於拖延清算尚未註銷的「殭屍企業」1、如果遇到企業已經被吊銷營業執照或經營期滿,符合清算條件而不清算時,債權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清算。2、強制清算過程中,發現股東無法聯繫,或帳簿丟失無法清算的,可依據《公司法解釋(二)》第18條,要求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承擔賠償責任。
  • 破產終結後,債權人能否要求怠於履行清算義務的股東連帶清償?
    這個案件裡有個小股東,真的是小股東,根本無法主導操作任何會議或決議,在清算過程中,也兩次發函給大股東要求其主持和組織公司的清算工作。結果,這家公司的主要帳冊不知所蹤,公司無法進行清算。於是,所有股東被公司債權人告上了法庭,債權人要求全體股東因為怠於履行清算義務而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這個小股東也在列。
  • 公司清算全流程及股東的風險防範,一文全讀懂
    在公司面臨終止的情況下,負有清算義務的主體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程序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等做全面的清理和處置,從而為公司的終止提供合理、合法的依據。股東未履行清算義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法律依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十八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 股東清算責任糾紛專題——第一部分
    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或者惡意處置公司財產,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或者未經清算即辦理註銷登記,甚至以虛假的清算報告騙取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法人註銷登記,以及存在其他違反公司法和司法解釋規定的行為,公司債權人有權向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和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以及其他負有清算義務的人員提起清算責任糾紛訴訟,主張上述人員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或者連帶清償責任。
  • 被迫離崗 股東申請法院指定清算組對公司清算
    ,公司一股東向法院申請,要求法院指定清算組對公司進行清算。據悉這是在公司法司法解釋二正式實施以來,北京市首例股東申請法院指定清算組對公司清算案。  今年年初,王先生與他人參股成立一家註冊資本為兩百萬人民幣的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當時的股東為三人,王先生佔20%的股份,其他兩人分別佔40%的股份。在公司成立後王先生擔任總經理,其他兩人分別擔任董事長和財務監管。
  • 公司破產股東得承擔哪些責任,是什麼?
    但是在股東出資不實和股東抽逃出資或未依法清算等情形下,股東也需要對公司破產帶來的債務承擔責任。  《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九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  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後,惡意處置公司財產給債權人造成損失,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 十大優秀案例(六)| 股東怠於履行清算義務所負之債是否是夫妻共同債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並及時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 【研究】廣東融關 | 股東申請公司強制清算實操指南
    時間拖延日久,導致公司的公章、營業執照、財務帳冊丟失,已經無法自行清算。因為財務資料丟失導致公司無法清算,部分公司的股東甚至被追究了清算義務責任,並需要對公司的負債承擔巨大的連帶清償責任。[1]公司未及時進行清算的,會對相關主體(股東、法定代表人等)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筆者認為,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公司應及時自行進行清算。
  • 公司清算後未書面通知債權人,股東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公司的終止對公司股東,公司的債權人、債務人以及公司職員的各種利益產生重大影響,所以說,合法合規的清算程序是保證債權人的利益,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信用關鍵。如果在清算過程中忽略了一些小細節,股東需要承擔不利的後果。
  • 公司清算責任相關規定解讀及九民紀要發布後最高院裁判規則精釋
    ,必須證明「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這一事實狀態的存在,對於公司是否確實存在無法清算的事實,在司法實踐中往往舉證比較困難。此時,不應當認定股東「怠於履行清算義務」。如果案件事實如本案中兩名股東所述,即其從未參與過公司實際經營管理,在其已經委託律師要求控股股東進行清算但由於控股股東控制公司導致無法對公司進行清算的情形下,按照《九民會紀要》規定的精神,應當認定控股股東「怠於履行義務」,對於既未實際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又沒有控制權的小股東,應當免除其清算義務。
  • 股東清算責任之----5.強制清算程序作為前置程序時對股東清算責任訴訟時效的影響
    在強制清算不必然成為股東清算責任訴訟前置的情形下,如果債權人選擇了先行申請強制清算,股東清算責任訴訟時效有可能會被無法清算的一紙裁定所架空。如前例,假設債權人在執行終結後的第17年先行申請了強制清算並獲得了法院無法清算的裁定,而後又在法定訴訟時效內提起了股東清算責任之訴,股東超過訴訟時效的主張能否得到支持?這就要看實踐中審判法官對「無法清算」判斷標準的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