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救下敵人孩子,從此有了「日本女兒」,四十年後在中國相聚

2020-12-14 騰訊網

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1940年8月,百團大戰打響,聶榮臻元帥指揮所部投入到了對正太路日寇的破襲戰中。在進攻日軍控制的井輕煤礦的戰鬥中,八路軍救起了兩個日本孩子,大的五六歲,小的還在襁褓之中。

1940年8月21日,正在前線指揮戰鬥的聶帥得知部隊在戰場上救了兩個父母雙亡的日本小姑娘,便下命令將她們接到了指揮所。聶帥說:「雖然日寇殘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孩子是無辜的,她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照顧。」

大約過了多半天,兩個孩子被送到了指揮所。聶帥先抱起了襁褓中的嬰兒,看她的傷口被包紮得很好,正安詳地睡著,便囑咐護士要好好護理這個孩子。聶帥知道部隊缺醫少藥,嬰兒受傷更是危險,便囑咐一定要好好醫治。

而後聶帥拉過稍大的孩子,親切地詢問她的名字,知道了小女孩叫「興子」,這個女孩就是美穗子。聶帥見美穗子有些驚恐的表情,便拿出來一個甜梨,洗乾淨後遞給美穗子吃。

隨後聶帥囑咐炊事班煮些粥給美穗子,還讓警衛員上村子裡找哺乳期的婦女,給尚在襁褓中的孩子餵奶。吃飯時聶帥親自給美穗子餵粥,美穗子也漸漸放下了警惕,開始拽著聶帥的褲子,跑前跑後的跟著他。

但當時戰事越來越激烈,日寇掃蕩頻繁,部隊經常轉移,帶著兩個小孩子參加戰鬥肯定不妥。為了兩個孩子的安全,於是聶帥便安排一個老鄉,用挑子將兩個孩子帶到石家莊,交給日軍收養。

怕兩個孩子在路上哭,聶帥便親自在美穗子的框中放上了許多梨子。聶帥還給日軍寫了一封信,向其說明兩個孩子的情況,並在信中呼籲日軍反思所作所為,起來反對日本軍閥發動的這場不義之戰。

兩個小女孩兒被送走後,就再也沒有了消息,聶帥卻時常想起來這件事,還不時地為她們擔心。但是戰事緊張,聶帥也就失去兩個孩子的消息,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聶帥才有燃起了尋找這兩個「日本女兒」的希望。

1980年,《人民日報》發表了姚遠方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的報導,隨後日本的《讀賣新聞》予以轉載,這篇報導在中日兩國迅速引起重大反響,日本《讀賣新聞》社的記者通過認真尋找,終於找到了居住在九州的美穗子。

此時的美穗子已經結婚生子,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同丈夫一起經營著一家雜貨鋪,生活幸福美滿。她的小妹妹,就是同她一起被救出的尚在襁褓裡的孩子,在被送到石家莊後,因傷不幸夭折。

1980年7月14日,美穗子一家特意從日本趕來中國,為的是當面向聶帥致謝,並一同帶來了日本人民的慰問與敬意,當然帶來的還有當年一部分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的歉意。

聶帥接見美穗子時,美穗子激動地熱淚盈眶,一再感謝這位救命恩人。在與聶帥交談時,美穗子送給了聶帥一盒乾貝,說這是北海道漁民託她帶給聶帥的,藉此表達對中國人民的美好祝願。

而後美穗子向聶帥表達了當年在正太路作戰的舊日本軍人的歉意,說這些舊軍人再三要美穗子向中國人民轉告:他們對不起中國人民,非常抱歉。聶帥聽後說:兩國人民要銘記歷史,以史為鑑向前看,願中日兩國化幹戈為玉帛,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見。

這次見面,聶帥與美穗子便以父女相稱,臨別時聶帥送給了美穗子一幅松竹梅 「歲寒三友圖」。寓意未來中日的友誼要像這寒冬裡永不凋謝的松竹梅一樣,保持勃勃生機。回國後美穗子特意將房屋加高,就是為了懸掛這幅畫。

1986年5月5日,美穗子夫婦再次來華探望聶帥。美穗子說:「父親(聶帥)要為我促進中日友好出力,希望促成我的家鄉都城市和父親的故鄉江津市結為友好城市。」

1999年,聶帥誕辰100周年,在美穗子地四處奔走之下,以及中日兩國的積極推動下,終於促成了兩座城市結為友好城市。事後美穗子激動地說:「我終於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以德報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有時候看來是好的,在聶帥尋找「日本女兒」那時看也是好的。但放到現在來看,好像就未必了,對於現在的日本,則更適合原話了:「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出錯,也想讓更多人知道老一輩人的故事,請把它推薦給更多人吧。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未經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百團大戰中,聶榮臻救下了日本小孩,40年後帶全家來中國謝恩
    救下美穗子楊仲山看到之後,便冒著炮火把小女孩給救了出來。晚上的天氣寒冷,他怕孩子會凍著,還給她披上衣服。第二天,炮火終於漸漸停了,楊仲山便和營長匯報了自己救出日本小孩的事情,營長聽後還表揚了他。8月21日,楊成武接到了一通電話,三團團長向他說了救出日本孩子的事,楊成武便讓他們把孩子送到指揮所。見到孩子之後,楊成武便給聶榮臻報告了這一情況。
  • 80年前,聶榮臻元帥救下一日本女孩,後來她如何報答?
    但是,即使在抗日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我們的革命戰士仍然保持著善良的本性,對於無辜的日本民眾,我們不僅沒有進行傷害,反而救下了他們的性命。聶榮臻元帥救下的日本女孩1940年,正處於「百團大戰」期間,此時日軍和我軍的戰鬥正異常激烈。8月,八路軍對日偽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 聶榮臻元帥晚年想念他的「女兒」美穗子,登報尋找竟震動整個日本
    文|種花知興衰1980年7月14日,聶榮臻元帥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美穗子,當美穗子見到聶榮臻元帥那一剎那,她淚流滿面,激動不已!而此時聶榮臻副委員長已經八十高齡。(聶榮臻元帥會見美穗子)美穗子是日本人,但媒體為什麼會把她稱之為聶榮臻的「女兒」呢?
  • 講紅色故事 講革命精神|晉察冀|聶力|聶榮臻|日軍|日本_歷史|美穗子
    「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聶榮臻於1899年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1940年,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他,曾親筆寫了這封信給日軍官兵,表達對一對日本小姐妹的關愛。為何聶榮臻會為了她們寫信給日軍呢?
  • 百團大戰中,聶帥為兩日本女孩給日軍寫信!40年後,她登門報恩
    聶榮臻與唯一女兒聶力(女將軍)因為不放心小嬰兒,待確定孩子已沉睡後,他輕輕對身邊的警衛員說:「你把醫生找來。」醫生來了後,他說:「要好好給孩子治療。另外交給你個任務,到村子裡看看有沒有哺乳期的婦女,請個來,趕快給她餵奶。」醫生敬了個禮說:「是,我馬上派人去找。」
  • 為救日本孤女,聶榮臻給日軍寫下親筆信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供圖 前不久,央視《信中國》欄目中,表演藝術家唐國強朗讀了一封聶榮臻寫給日軍的信。這封信的內容不是戰事,卻是關於兩個日本小女孩。 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觀眾無不被聶帥的至仁至義所感染。 聶榮臻為什麼要給日軍寫信?這封信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 鄧小平與聶榮臻:從巴黎到蘇聯,到中國革命最前線,70年革命友誼
    ▲鄧小平(左)和聶榮臻都是四川人,兩人私交甚好。1920年10月,當鄧小平和中國赴法勤工儉學學生一起到達巴黎時,歡迎他們的人中,有一位於一年前來法勤工儉學的四川同鄉,他就是聶榮臻。從那天起,這兩位四川同鄉便結下了非同一般的長達70餘年的革命友誼。
  • 聶榮臻親筆給日軍寫下600餘字書信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供圖 前不久,央視《信中國》欄目中,表演藝術家唐國強朗讀了一封聶榮臻寫給日軍的信。這封信的內容不是戰事,卻是關於兩個日本小女孩。 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觀眾無不被聶帥的至仁至義所感染。 聶榮臻為什麼要給日軍寫信?這封信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 1980年,一日本女人到北京拜訪聶帥,還稱呼聶帥為父親,這是為何
    聶榮臻元帥是中國近代最有名的開國將領,他在戰爭時期帶領部隊多次取得勝利,為國家的獨立和統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在1980年的時候,有一個日本的婦女來北京拜訪聶榮臻元帥,還將其稱為父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日本婦女她到底是誰?
  • 日本遺孤美穗子來華省親(組圖)
    分為「抗日烽火遍地燃」、「百團大戰震敵寇」和「中日友好譜新篇」3部分,展示了中國軍民在百團大戰中的英勇事跡及美穗子獲救的全過程。  跨越65年的握手  本報駐京記者 程福俊  65年後,美穗子和楊仲山相聚在北京,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王文康/攝  1980年7月14日,聶榮臻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美穗子。
  • 【主題誦讀】聶榮臻: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
    【主題誦讀】聶榮臻: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 2019-09-20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聶榮臻在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
    那時,聶榮臻身兼數職,他既是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後代理總參謀長),又是北平市市長、市軍管會主任,同時,還兼任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區司令員。由於兼職太多,每天工作十分繁重,為了能及時的上呈下達,1949年秋,聶榮臻搬到中南海辦公。從此,中南海聶榮臻的辦公室常常是通宵達旦的燈火通明。
  • 流浪狗的孩子被救,母子相聚時它笑了,感謝你救了我的孩子
    不是都說公犬才更有攻擊性嗎?為何總有人說母犬更容易傷人呢?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大家都清楚,在母犬生下奶狗後,它會變得很敏感,對小奶狗有很強的保護欲。
  • 聶榮臻為送日本孤兒寫信給日軍:人民本無仇怨
    本報記者 於青  本報7月初刊載了駐日本記者孫東民採寫的獨家報導《戰時悲喜事今日美穗子》(詳見本報7月1日三版、4日七版、9日三版),文中提及1940年聶榮臻將軍為送日本孤女寫給日軍官兵的一封信及信中部分內容,來源於日本友人的傳抄書信
  • 1980年,一日本婦女來華尋親,再見到聶帥後,為何稱他為父親?
    1980年,一位日本婦女特意來華拜訪聶帥,並親切的稱呼他為父親,這讓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疑惑,兩個不同國籍和身份的人,究竟有什麼交集,而他們的父女關係又從何說起呢?這個日本婦女的身份又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帶給中國人民非常沉重的痛苦,但是在那個時候,八路軍也留下了不少佳話。其中就有開國元帥聶榮臻的故事,這個故事就要從1940年開始說起。
  • 他是救下孩子的人,6年後卻被孩子父母送進派出所
    家住上海青浦區的陳燕(化名)就碰上了一件令她五味雜陳的事:6年前女兒差點被壞人猥褻,幸虧當時輔導班的經理褚某及時發現,救下了孩子後來女兒的救命恩人,卻用各種藉口騙了自己23萬元無奈之下,她只能選擇了報警.
  • 聶榮臻的讀音怎麼讀 關於聶榮臻元帥的生平簡介
    說道聶榮臻怎麼讀,大家或許心有疑惑。聶榮臻小時候出生在四川的江津一個叫吳攤的小鎮裡附近的石院子裡面,家裡的人當時給他取名字都感覺很難取,幾番周折後,聶榮志的媽媽就決定回自己的娘家借書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順便也徵求下自己爸爸的意見。
  • 日本人的她為愛毅然嫁到中國,從不教孩子日語,生下一女家喻戶曉
    抗日戰爭在國人心中永遠都是一個無法磨滅的傷痛,這一場戰爭中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甚至痛失至親,所以一提起日本人大家心裡就會有一些芥蒂。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與我們印象中的日本人有著千差萬別,在她心中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生完孩子也從不教孩子日語,生下一個孩子家喻戶曉。
  • 八路軍功臣槍殺日本醫生,聶帥下令處決,36年後真相大白
    點擊象這幅聶榮臻和被救助的日本小女孩,照片中兩位主人公在幾十年後仍有聯繫,它的拍攝者是沙飛。這幅八路軍在長城抗戰的照片也是沙飛攝製。14歲時加入過北伐軍,擔任電臺報務員,幾年後離開了軍隊。1935年加入黑白影社,從此開始攝影。次年,他看到塞拉耶佛事件的照片,他對妻子說:「攝影是可以記錄歷史的,我要當攝影記者。」於是,他來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從此他成了文藝青年,命運陡然改變。在上海,他見到了魯迅。沙飛的友人中有些和魯迅早有往來,他因此對魯迅有些推崇。
  • 溥儀的日本皇親弟媳有多美?婚前想自殺後來加入中國國籍,不許女兒嫁日本人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日本侵略中國後,扶持溥儀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