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在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

2020-12-17 黨史頻道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2019年12月29日,是聶榮臻元帥誕辰120周年,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我將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關於聶榮臻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繁忙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撰寫成這篇文章,以此來紀念他、懷念他。

一、長夜難眠中南海

聶榮臻戎馬倥傯大半生,既經歷過無數次千難萬險,也經受過無數次艱難困苦,更承受過無數次任重繁忙,但對他來說,這一切都已習以為常,並不覺得無法承受。然而,誰也不曾想到,進入北京城後,工作環境變好了,生活條件改善了,但聶榮臻竟然累倒在中南海的辦公室,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剛進城,我的工作是非常緊張的,代理總參謀長那一段,真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繁忙、最累的時期。」

聶榮臻所說的這段最繁忙、最累的時期,要從開國大典前說起。那時,聶榮臻身兼數職,他既是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後代理總參謀長),又是北平市市長、市軍管會主任,同時,還兼任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區司令員。由於兼職太多,每天工作十分繁重,為了能及時的上呈下達,1949年秋,聶榮臻搬到中南海辦公。從此,中南海聶榮臻的辦公室常常是通宵達旦的燈火通明。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立即派兵進入朝鮮,毛澤東縱觀戰爭形勢,採取了一系列應變的戰略措施。毛澤東於7月7日、7月10日,兩次指示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召開軍委會議,討論國防問題,並就組建東北邊防軍進行部署。

1950年7月13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聶榮臻作為代總參謀長,挑起了落實《決定》部署的日常工作的重擔。首先,聶榮臻及時要求中南軍區以第15兵團部為基礎,組建第13兵團。很快,13兵團所轄的38、39、40軍於8月上旬就到達了東北地區,與已在那裡的第42軍集結待命。然後,8月5日,聶榮臻電令第1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本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待命出動作戰。」由於準備工作需要時間,於是,他一面要求中南軍區儘快完成為第13兵團調配幹部、補充兵員和武器彈藥、落實鐵路運輸計劃等工作,一面於8月18日再次電令鄧華:「請加緊督促,務於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在聶榮臻的督促下,第13兵團按時完成了集結待命的任務。東北邊防軍的迅速組建和做好入朝參戰準備,為志願軍取得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聶榮臻功不可沒。

1950年8月下旬,聶榮臻敏銳地看到美國在積極地調兵遣將,預感到戰局可能很快逆轉,一旦中國被迫軍事捲入,僅靠東北邊防軍的兵力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在請示毛澤東同意後,電令第9和第19兵團預作準備,必要時支援東北邊防軍作戰。此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立即決定,將第9兵團、第19兵團分別調至津浦、隴海鐵路沿線,以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線部隊。

1950年10月1日,南朝鮮軍越過三八線。金日成向中國緊急求援,1950年10月2日至5日政治局連續開會。經過反覆權衡利弊,大家終於同意毛澤東的意見: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7日,美國侵略軍不顧中國方面的一再警告,大舉越過三八線。聶榮臻將情報及時報告了毛澤東和中央軍委。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正式發布了《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參戰。

在這以後,聶榮臻在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擔負起組織志願軍出國作戰任務的重任。從志願軍編組、訓練、集結、運送武器裝備、後勤供應到軍工生產、傷病員安置、兵員補充等等,他都一一親自過問,並與總後勤部和其他有關部門一起組織實施。

在這段被聶榮臻稱之為最為繁忙、最累的工作中,聶榮臻深深體會到後勤保障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具有的重要的戰略地位,正如他所說:「嚴格地說,我們是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才充分認識到後勤工作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的。」

部隊入朝後,有關糧食、彈藥、冬服、藥品、運輸等問題的電報如同雪片一樣飛來,為了及時解決這些問題,聶榮臻將總後勤部楊立三部長和總後勤部參謀主任兼華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周文龍叫到中南海辦公,楊、周二位就在聶榮臻辦公室隔壁與其秘書安東一起安營紮寨。

在楊、周二位部長這個辦公室裡有一大厚本家當帳,武器彈藥、糧食、被裝等物資的數量、質量、型號、存放地點等一目了然。前線電報申請的東西,只要庫存有,就擬好回電,經聶帥籤發後答覆前方,然後,電話通知有關二級部立即調車裝運,業務部門與軍交部門,倉庫與車站緊密配合,辦事效率高,解決問題快,真正做到了聶榮臻所要求的「家裡不斷火(辦公室燈不滅),路上不斷人(運輸物資不停)」。這期間,聶榮臻辦公室經常是燈火通明,他常常是通宵達旦地工作,經常是徹夜難眠。

聶榮臻的秘書範濟生看到首長這樣廢寢忘食地操勞,就預感到他的身體早晚會出事。果然,195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聶榮臻突然暈倒在辦公室裡。範濟生把他攙到沙發上躺了一會。素來身體無恙的聶榮臻沒當一回事,躺了一會就又爬起來工作,繼續處理電文。可是他總感到身體輕飄飄的,怎麼也站不穩。他堅持到下班才請來衛生部副部長傅連暲診斷。經檢查,傅連暲明確告訴聶榮臻,他得了多種疾病,傅連暲要他立即住院治療。由於抗美援朝的事情太多,聶榮臻仍然沒把自己的病當回事,執意不肯,想繼續堅持工作。最後,在傅連暲的再三堅持下,才達成了在家中絕對臥床治療的方案。然而,聶榮臻沒有休息兩天,就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二、一點一滴系深情

面對窮兇極惡的美帝國主義,聶榮臻深知,抗美援朝是我軍第一次出國打的第一場現代化戰爭,美軍是現代化武器裝備武裝的機械化軍隊,我軍卻是小米加步槍剛剛奪取全國勝利的連騾馬化都夠不上的軍隊,我軍如果沒有足夠的後勤保障來保證幾十萬軍隊開展近戰夜戰,不僅難以克敵制勝,甚至很可能被以美國為首的16國軍隊打敗。因此,聶榮臻對後勤保障十分重視,對後勤保障重點他親自一一反覆過問,對後勤保障急需解決的問題親自一一督促落實。

部隊在朝鮮作戰,作戰前線彈藥的補充是頭等大問題。以前部隊是在國內作戰,武器彈藥主要靠繳獲,現在部隊是在朝鮮作戰,彈藥補充要靠國內,而當時國內彈藥生產的能力遠遠趕不上戰場的需要。1951年第一季度,朝鮮戰場需要的彈藥約為1.4萬噸,而我國的生產能力只有1500噸,只能解決10%左右。不足之數,國家向蘇聯購買。大兵團連續作戰彈藥消耗之大非常驚人,1953年夏季攻勢中,我軍對美軍陣地20多分鐘的火力急襲,就消耗彈藥1900多噸。為此,聶榮臻要求華北軍區後勤部千方百計採取大力增加軍工生產,大批翻修繳獲的日、美式炮彈等各種措施,把生產的彈藥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盡最大努力解決前線需要。

部隊在朝鮮作戰,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吃飯問題。由於敵機頻繁轟炸,部隊無法做飯,怕生火冒煙引來敵機,因而只能靠乾糧充飢。對此,周恩來、聶榮臻十分重視,周總理指示政務院調撥了80多萬斤米做炒米。一時間,從北京到天津、石家莊、太原乃至長沙,都架起鍋灶炒大米支援前線。各大軍區機關、部隊、家屬都踴躍參加,尤其是華北軍區更是積極。大家夜以繼日地炒,一共炒了幾十萬斤大米供應前線,解決了前方的急需。

朝鮮氣候寒冷,冬天氣溫常在零下30度以下,迅速解決入朝部隊的棉衣成了後勤保障的重點,周恩來和聶榮臻每天一個電話催促周文龍迅速解決,於是,軍隊、國營被服廠全部發動起來,短短幾十天,就趕製出21.5萬套,其中,東北製作10萬套,華北製作11.5萬套,使志願軍戰士很快都穿上了棉衣。

聶榮臻深知,身冷先從腳冷開始,因此,他時時將棉鞋的製作放在心上。1951年秋,聶帥讓周文龍把製作的各種各樣的棉鞋每樣送一雙給他。有一天,周文龍到聶榮臻處請示工作,一進門碰到了剛從朝鮮戰場回來的李克農,周文龍問李克農有什麼重要的事,李克農拉著周文龍走到另一個房間,只見裡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棉鞋樣品,有布棉鞋、皮棉鞋、帆布棉鞋、掛膠棉鞋、大頭鞋、還有一些高筒鞋??這時,李克農才告訴周文龍,他是被聶榮臻請來當參謀的。周文龍問李克農看中了哪種樣式,不等李克農回答,聶榮臻指著帆布棉鞋說:「克農認為帆布棉鞋好,經穿、耐潮、不怕泥水、跑起來輕快,腳又不臭,周部長你看我們是不是馬上生產。」這時,周文龍才恍然大悟,原來,聶榮臻之所以叫周文龍把各種各樣的棉鞋都找來,就是為了挑選出最佳樣式的棉鞋。後來,周文龍才知道,每位從朝鮮回來的領導,聶榮臻都徵求過意見。裝備前線部隊的帆布棉鞋深受前線戰士的歡迎。

對傷員的後送治療,也是後勤保障的重點,聶榮臻非常關心。為了及時挽救傷員的生命,減少致殘率,他再三叮囑周文龍部長:「凡是重傷員,最好由華北軍區和東北軍區接收,輕傷員可轉到南方一些城市。」按照聶榮臻的指示,華北軍區共接收重傷員9023名,後來,由於重傷員人數增多,北京、天津、內蒙古、太原等部隊醫院全部住滿,聶榮臻知道後,請周總理特批,將北京協和醫院騰出部分床位,專門接收從朝鮮戰場下來的重傷員。

三、一心為國懷大局

在聶榮臻的身上,不僅具有作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所具備的偉大氣魄,更有著共和國元帥無私無畏、一心為國的大局觀。

聶榮臻是華北軍區的老司令、老領導,他不止一次地要求周文龍部長:「軍委總後勤部剛剛成立,機構還不健全,也沒有什麼家底,朝鮮前線需要的作戰物資,華北軍區後勤部要盡最大的力量承擔。當前,抗美援朝是全黨全軍的首要任務,是大局的大局,中心的中心,只要前線需要的物資,我們有的就要給,沒有的想方設法籌措也要給,要盡力滿足前方需要。」

於是,整個抗美援朝期間,華北軍區成了志願軍出國作戰的二線兵站基地。三年間,華北軍區先後裝備出徵部隊3個兵團、9個軍、7個特種兵師團。對抗美援朝作戰進行了不間斷的後勤支援。

一、物資支援。前送彈藥、油料、人馬裝具、廚食具、日用品、副食品、藥品器械等,總計17.2萬噸,5886個車皮。

二、運輸工具支援。其中汽車1928臺,摩託車1225臺,膠輪車2620臺,手推車13013輛,自行車1740輛,擔架1500副。由於敵機轟炸頻繁,有個只有100多臺車的汽車團一次就被敵機炸掉73臺車,有些車輛平均只跑300公裡,在敵機轟炸下,不是車毀就是人亡。華北軍區除及時增運汽車外,還在大同辦了駕駛員學校,在天津辦了汽車駕駛員訓練隊,培養了大量司機,保證了汽車運輸暢通無阻。

三、人力支援。派出大小後勤機構16個,其中,以華北軍區調幹為主組成志願軍後勤第二分部。此外,還派出醫院3個(7500個床位),醫療隊3個,衛生列車3列(包括全套人員和裝備),軍械庫2個,兵站2個,汽車團、騾馬團各1個。上述機構中人員為8977名,其中衛生幹部1937人,汽車司機6745人。

四、關懷備至。抗美援朝期間,入朝部隊調動頻繁,遵照聶榮臻指示,從西南、西北經過華北入朝的部隊,華北軍區盡地主之誼,儘量把這些部隊所缺的彈藥、服裝及所需物資補齊,還邀請入朝部隊營團以上幹部會餐一次,表示歡送。會餐時,華北局領導劉瀾濤往往到場講話,代表華北地區軍民表示一定要做好後勤供應。

這些極大地鼓舞了志願軍的作戰士氣,取得了接二連三的戰役勝利。

抗美援朝中,我軍的作戰行動,尤其是後勤供應始終是在敵人空軍的封鎖破壞下進行的,極其困難。同時,我軍的後勤供應又是在大兵團連續作戰的情況下進行的,面臨的難度顯而易見。面對武器裝備強我百倍的聯合國軍,在黨中央毛澤東的領導下,有聶榮臻這樣身經百戰的共和國老將,滿懷保家衛國打敗美國侵略者的中華情結,高瞻遠矚地運籌帷幄,事無巨細地想前方所想、急前方所急、為前方所為,無私無畏地做好後勤保障,建設了一支堅不可摧、打不爛、摧不毀的強大的後勤隊伍,保證、保障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無往而不勝。

一枝一葉總關情,聶榮臻的愛兵之情、愛兵之心、愛兵之為激勵著志願軍將士奮勇殺敵、奮勇向前。經兩年多的艱苦奮戰,我們戰勝了武器裝備比我們強百倍的美國佬及聯合國軍,聶榮臻為此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崔建東)

原載:《中華魂》2020年第4期

相關焦點

  • 聶榮臻的讀音怎麼讀 關於聶榮臻元帥的生平簡介
    「聶榮臻」這三個字還有另一種讀法,就是中文的諧音。「聶」的諧音字可以讀成「捏」,捏泥人、捏土都是比較常見的字;「榮」字的諧音可以讀「容」,容許容嬤嬤也是比較常用的字;「臻」這個字的諧音可以讀「真」。聶榮臻出生在四川,字福駢。他還有個小名,叫作聶雙全。說到聶榮臻簡介,就不得不提聶榮臻在軍事上的成就。
  • 賀龍帶籃球隊找聶榮臻打比賽,賽後聶榮臻立即提拔了鄭維山
    孫毅曾向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推薦鄭維山,認為他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眼下正是用人之際,應該重用。但聶榮臻當時對鄭維山不了解,並沒有立即起用,只給了他一個教導團政治委員的任命。1938年年底,侵華日軍對晉察冀北嶽區瘋狂「掃蕩」之後,突然又殺回冀中平原。鐵蹄過處,狼煙四起。
  • 聶榮臻親筆給日軍寫下600餘字書信
    聶榮臻拜託老鄉把美穗子送回日軍控制的石家莊。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供圖 前不久,央視《信中國》欄目中,表演藝術家唐國強朗讀了一封聶榮臻寫給日軍的信。這封信的內容不是戰事,卻是關於兩個日本小女孩。 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觀眾無不被聶帥的至仁至義所感染。 聶榮臻為什麼要給日軍寫信?這封信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 為救日本孤女,聶榮臻給日軍寫下親筆信
    聶榮臻拜託老鄉把美穗子送回日軍控制的石家莊。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供圖 前不久,央視《信中國》欄目中,表演藝術家唐國強朗讀了一封聶榮臻寫給日軍的信。這封信的內容不是戰事,卻是關於兩個日本小女孩。 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觀眾無不被聶帥的至仁至義所感染。 聶榮臻為什麼要給日軍寫信?這封信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 聶榮臻:曾經手為4位元帥和鄧小平分配工作
    關於自己在武漢的這段經歷,事隔半個多世紀後,聶榮臻在他1983年由戰士出版社出版的個人回憶錄裡,作了描述。 1926年9月上旬,北伐軍佔領漢陽、漢口,「武昌守敵遂孤懸江東」。此時,聶榮臻的身份是廣東區黨委軍委特派員。 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城,北伐軍攻克武昌。聶榮臻隨先頭部隊進城,他回憶道:「城門還沒完全打開,我就扒著堆積的沙包鑽了進去」。
  • 聶榮臻:曾經手為4位元帥和鄧小平分配工作(圖)
    關於自己在武漢的這段經歷,事隔半個多世紀後,聶榮臻在他1983年由戰士出版社出版的個人回憶錄裡,作了描述。  1926年9月上旬,北伐軍佔領漢陽、漢口,「武昌守敵遂孤懸江東」。此時,聶榮臻的身份是廣東區黨委軍委特派員。  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城,北伐軍攻克武昌。聶榮臻隨先頭部隊進城,他回憶道:「城門還沒完全打開,我就扒著堆積的沙包鑽了進去」。
  • 李立三說你得聽中央委員的,聶榮臻頂了他一句,他無話可說了
    除了前敵委員會,還有一個前敵軍委會,由聶榮臻擔任書記,聶榮臻當時並不是中央委員,黨內地位沒有李立三高。 聶榮臻牢牢記住了周總理的囑咐,到達九江後,他第一個先找到了他的老同學葉挺將軍,傳達了南昌起義的通知。7月20日,在九江召開了一個碰頭會,也叫談話會。 參加這次會議都是當時集結在九江的同志們,比如中央委員李立三、譚平山、鄧中夏等等,周總理還沒有趕過來,他當然沒有參加會議。聶榮臻和葉挺都參加了這次會議。
  • 李立三要提前發動南昌起義,聶榮臻說,我們得聽中央的命令
    除了前敵委員會,還有一個前敵軍委會,由聶榮臻擔任書記,聶榮臻當時並不是中央委員,黨內地位沒有李立三高。(年輕時期的聶帥)周總理給聶榮臻布置了工作任務,那就是迅速去九江,通知我們的同志,做好南昌起義的準備,尤其是第一個要通知葉挺將軍。周總理最後交代說,讓同志們聽中央的部署,什麼時候起義,要等中央的命令。
  • 抗美援朝志願軍三易司令員 攻打臺灣胎死腹中
    朱德、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等參加。周恩來傳達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成立東北邊防軍的決定,初步商定東北邊防軍的有關事宜。  7月10日,第二次國防會議正式通過《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草案)。7月13日毛澤東批示同意。《決定》的主要內容是由作為軍委預備隊的第13兵團組成東北邊防軍。第13兵團所屬的38、39、40、42軍以及配屬的炮兵、空軍等共25.5萬人,必要時支持朝鮮人民軍作戰。
  • 聶榮臻元帥晚年想念他的「女兒」美穗子,登報尋找竟震動整個日本
    文|種花知興衰1980年7月14日,聶榮臻元帥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美穗子,當美穗子見到聶榮臻元帥那一剎那,她淚流滿面,激動不已!而此時聶榮臻副委員長已經八十高齡。(聶榮臻元帥會見美穗子)美穗子是日本人,但媒體為什麼會把她稱之為聶榮臻的「女兒」呢?
  • 講紅色故事 講革命精神|晉察冀|聶力|聶榮臻|日軍|日本_歷史|美穗子
    「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聶榮臻於1899年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1940年,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他,曾親筆寫了這封信給日軍官兵,表達對一對日本小姐妹的關愛。為何聶榮臻會為了她們寫信給日軍呢?
  • 聶榮臻主抓的這所「吊兒大學」由洋教授主講,抗戰硝煙中教微積分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聶榮臻長期領導全國科技工作,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別是國防科技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其實,早在戰爭年代,聶榮臻就有培養科技人才的遠見卓識和生動實踐。林邁可為晉察冀軍區無線電技術高級訓練班的學員們解答問題。
  • 鄧小平與聶榮臻:從巴黎到蘇聯,到中國革命最前線,70年革命友誼
    ▲鄧小平(左)和聶榮臻都是四川人,兩人私交甚好。1920年10月,當鄧小平和中國赴法勤工儉學學生一起到達巴黎時,歡迎他們的人中,有一位於一年前來法勤工儉學的四川同鄉,他就是聶榮臻。從那天起,這兩位四川同鄉便結下了非同一般的長達70餘年的革命友誼。
  • 百團大戰中,聶榮臻救下了日本小孩,40年後帶全家來中國謝恩
    在百團大戰中,聶榮臻等人救出了兩位日本孤女。多年以後回憶此事,聶榮臻依然無法忘懷,不久便在報紙上刊登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的一篇文章,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隨後找到了這個孤女美穗子。這兩人的交往,成為了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聶榮臻與美穗子的故事還要追溯到1940年,抗日戰爭期間。
  • 聶榮臻這個低級失誤,造成戰鬥失敗,失去了重地,自己還遭到替換
    這時候的賀龍和聶榮臻雖然有比傅作義多得多非常有優勢的部隊。但是他們還是判斷失誤,因為聶榮臻始終都沒有弄明白,到底應該攻打什麼地方,用什麼辦法,往什麼方向去攻擊。具體發生了什麼呢?於是,董的部隊拼了命地和解放軍部隊展開了戰鬥,就是為爭取救援的時間,此時聶榮臻犯了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那就是派出非常多的兵力跑去打前來援助董部隊的兵力。就是因為這樣,圍攻集寧的部隊一下子少了很多人,董的軍隊非常快就打下了整座城。
  • 猛將要走,聶榮臻苦勸不住,請朱老總親自出面才把他留下
    沒想到,聶榮臻不放人,堅持要他留在華北。聶榮臻留不住人,就請求朱老總親自出面,朱老總苦口婆心,這位猛將才終於答應留在華北。大家可能比較好奇,是誰這麼大的面子呢?他就是一代名將鄭維山。鄭維山為什麼願意同劉鄧大軍南下作戰呢?那明明是很苦的,他卻為什麼說是要回家了?原因有二。
  • 「抗美援朝」改變了當時中國的政治走向?
    同時,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敏銳地發現抗美援朝為解決國內問題帶來的良機。毛澤東指示鎮反「不要浪費時機」對於是否參加抗美援朝,毛澤東是經過了反覆思考、多次猶豫的。聶榮臻回憶:「對於打不打的問題,毛澤東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
  • 聶榮臻為送日本孤兒寫信給日軍:人民本無仇怨
    本報記者 於青  本報7月初刊載了駐日本記者孫東民採寫的獨家報導《戰時悲喜事今日美穗子》(詳見本報7月1日三版、4日七版、9日三版),文中提及1940年聶榮臻將軍為送日本孤女寫給日軍官兵的一封信及信中部分內容,來源於日本友人的傳抄書信
  • 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強調的,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讓世界傾聽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聲音:寫在《抗美援朝戰爭史》英文版...
    《抗美援朝戰爭史》是經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批准編寫的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戰爭歷史的鴻篇巨製。該書出版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成為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參考著作,並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外文出版社與軍事科學出版社聯合推出三卷本《抗美援朝戰爭史》英文版,適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