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主抓的這所「吊兒大學」由洋教授主講,抗戰硝煙中教微積分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聶榮臻長期領導全國科技工作,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別是國防科技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其實,早在戰爭年代,聶榮臻就有培養科技人才的遠見卓識和生動實踐。

林邁可為晉察冀軍區無線電技術高級訓練班的學員們解答問題。

聶榮臻誠懇地向班威廉、林邁可表示:我們盼了幾個星期才把你們盼來啊

1937年,八路軍115師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部建立了晉察冀根據地,很快形成了晉察冀邊區、冀中、冀熱察3個戰略區。在當時各根據地被日偽軍分割的情況下,軍區的指揮主要靠無線電通信來實現。

為解決無線電技術人員匱乏的問題,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指示辦訓練班自己培養。軍區先後舉辦6期訓練班,培訓500多名電臺操作人員,解了燃眉之急。聶榮臻強調,光會用不行,還要研究技術原理,指示把訓練班改為研究組。但由於缺乏導師指導,研究組工作很難深入。

1942年初,聶榮臻收到從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蕭克那裡傳來的消息,燕京大學英籍教授班威廉、林邁可等為躲避日本憲兵的抓捕逃出北平,已經到了挺進軍司令部。聶榮臻當即發電,誠邀班、林一行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做客。

1942年春節後,班、林等人抵達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平山縣吊兒村。聶榮臻推掉所有工作為他們舉行了歡迎會,誠懇地向他們表示:

「我們盼了幾個星期才把你們盼來啊!燕京大學你們一時回不去了,晉察冀邊區有你們的用武之地,中國抗戰需要你們這些大教授的幫助和支持。」

班威廉夫婦後來在《新西行漫記》中描述了當時情景:

「眼前的這許多長官也很像當時我們學校裡的許多同事,絕對不是日本人口中所稱的一群『土匪』。聶將軍給我們的印象,也是近乎大學校長那種優雅的風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一位遊擊隊戰術戰略家的模樣。」

聶榮臻親自陪同「洋教授」參觀晉察冀邊區各方面建設,參加軍民聯合舉辦的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邊區的勃勃生機。一天,他們一同走進一間簡陋的屋子,聶榮臻介紹說,電臺對八路軍來說至關重要,這裡是我們的無線電研究組,現在最缺的就是導師。接著,他鄭重地聘請班威廉、林邁可擔任研究組的導師。

聶榮臻回答:八路軍並不單純是一個戰鬥隊,而且還是一座大學校

聶榮臻禮賢下士,班威廉、林邁可欣然應允,於是他們穿上八路軍軍服,當了無線電研究組(不久更名為高級班)的導師。

從學生的選調到教學內容的安排,聶榮臻都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指示軍區政治部從各分區選調一些上過大學、高中的優秀青年補充到高級班,派人到北平、天津、保定等地購買大學物理、數學、無線電技術教材。

兩位「洋教授」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將其分成甲乙兩個組,甲組9人,乙組17人。開設的必修課有大學數學、高等物理、電工原理、無線電工程等,選修課有高等數學、高等電磁學、光學、天線理論、量子論、相對論等。

班威廉曾向聶榮臻坦陳心中疑惑:

戰事如此緊張,八路軍怎麼從前線把這些急需的人才調回來學微積分這樣的課程,這對遊擊戰事有什麼用處呢?

聶榮臻回答:

八路軍並不單純是一個戰鬥隊,而且還是一座大學校,有條件的同志應該學習各種建設技能。中國在戰後的建設,需要一大批工程師,尤其需要一批有革命理想的工程師。這些優秀青年放棄學業參加抗日,在抗戰中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忠誠,無疑是人才中的精華。我們目前的訓練計劃,就是為我們的未來培養工程師。

班威廉對聶榮臻的遠見卓識深表嘆服。

班威廉深感詫異:怎麼好的學生和人才都到八路軍裡來了

兩位「洋教授」按正規大學的要求進行教學,直接用英語給甲組授課,並經過嚴格考試。甲組學生王士光、林爽將聽課筆記譯成中文,刻印成講義,然後再給乙組講課。學員們互相幫助,學習成績齊頭並進。班威廉深感詫異:「怎麼好的學生和人才都到八路軍裡來了?我在那邊教學很久,為什麼沒有遇到這樣好的學生?」

聶榮臻對「洋教授」關懷備至,晉察冀邊區成立自然科學協會,聶榮臻特地安排班威廉、林邁可任理事,班威廉在邊區自然科學大會上宣讀了論文《液體氦氣在攝氏零點以下271°的特性》。

聶榮臻經常過問「洋教授」生活情況,每逢聖誕節,還要給他們贈送禮品,組織學生們與他們一起聯歡。林邁可妻子李效黎在晉察冀生產時,聶榮臻聯繫一位從北平協和醫院來的產科大夫為她接生,還抱著林的女兒合過影。

由於日軍的「掃蕩」,聶榮臻派出一個警衛班專門保護「洋教授」的安全。高級班隨軍區司令部轉移到平山、阜平兩縣的5個村莊,但教學從未中斷,有時以老鄉棄用的羊圈作為教室,若遇敵機空襲,就在村外樹林裡掛上小黑板繼續上課。

到1944年春節,經過兩年的教學,高級班學生全部結業。班威廉、林邁可先後離開晉察冀。他們對八路軍學生的成績非常滿意,說「完全達到最高級大學的水準」,「可以與任何第一流大學成績相比而毫無遜色」,「我們這裡應當名副其實地稱作『吊兒大學』」

王士光後來亦稱「高級班是解放區辦的一個大學性質的學校」

「洋教授」離開後,高級班由他們的學生繼續舉辦,培養無線電人才近300人。聶榮臻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道:

「班威廉、林邁可等人是搞物理學和無線電的,他們在晉察冀辦過無線電訓練班,為我們培訓過無線電技術人材。我國老一輩無線電技術人員和領導幹部,有些就是這個訓練班的學生。」

從高級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戰地大學」走出了國防部五局(飛彈管理局)局長、飛彈事業的奠基者鍾夫翔,國防部五局副局長、彈道飛彈總設計師林爽,四機部副部長、「兩彈一星」地面測控系統的開拓者王士光,七機部副部長、航天事業的優秀領導者梁驥等。

(梅興無 作者單位:湖北鄂州市委辦公室)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聶榮臻親筆給日軍寫下600餘字書信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供圖 前不久,央視《信中國》欄目中,表演藝術家唐國強朗讀了一封聶榮臻寫給日軍的信。這封信的內容不是戰事,卻是關於兩個日本小女孩。 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觀眾無不被聶帥的至仁至義所感染。 聶榮臻為什麼要給日軍寫信?這封信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 為救日本孤女,聶榮臻給日軍寫下親筆信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供圖 前不久,央視《信中國》欄目中,表演藝術家唐國強朗讀了一封聶榮臻寫給日軍的信。這封信的內容不是戰事,卻是關於兩個日本小女孩。 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觀眾無不被聶帥的至仁至義所感染。 聶榮臻為什麼要給日軍寫信?這封信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 免費數學書精選:微積分、線代……數學教授分類整理,精心推薦
    1、CLP Calculus Textbooks這是一本微積分教材,由Joel Feldman、Andrew Rechnitzer和Elyse Yeager編寫,用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大學微積分課程。Matt Boelkins主講,是免費微積分教材中較新的內容之一。
  • 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抗戰紀錄片 重溫硝煙歲月
    齊魯網8月28日訊重溫硝煙歲月,銘記抗戰歷史。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專題節目、欄目,將抗戰紀念報導推向高潮。  紀錄片《抗戰中的紅色之鷹》沿著當年蘇聯援華航空隊在中國戰場的足跡,遠赴俄羅斯、日本實地拍攝、搜尋史料,還原蘇聯援華航空隊員在中國的戰鬥經歷和故事。
  • 微積分教學的幾點淺見
    ——林開亮龔昇教授1958 年我調到中國科技大學教書,大多時間是教微積分,教了八年之後,於 1966 年對微積分教學產生了一些想法,於是寫了一篇關於微積分教改想法的文章,刊登在《自然辯證法通訊》1966 年第 1 期上,並且按照這個想法寫了一本微積分教材《簡明微積分》(第一版 1978,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3、第三版 1997,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這本教材中國科大一直用到現在
  • 聶榮臻在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2019年12月29日,是聶榮臻元帥誕辰120周年,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我將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關於聶榮臻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繁忙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撰寫成這篇文章,以此來紀念他
  • 講紅色故事 講革命精神|晉察冀|聶力|聶榮臻|日軍|日本_歷史|美穗子
    「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聶榮臻於1899年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1940年,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他,曾親筆寫了這封信給日軍官兵,表達對一對日本小姐妹的關愛。為何聶榮臻會為了她們寫信給日軍呢?
  • 一張珍貴的歷史合影: 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李富春等1924年在巴黎
    凡是讀過《鄧小平傳》的人,應該對書中一張歷史照片印象深刻。照片中,人物有31名,鄧小平站在最後一排右三位置。那時的鄧小平很年輕,時年20歲,戴著一頂鴨舌帽,眼睛凝視前方,目光炯炯。一起合影的,還有周恩來、聶榮臻、李富春、冉鈞、傅烈等革命前輩,氣宇軒昂,從容篤定。這張照片攝於1924年的法國巴黎。
  • 林邁可:支援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 使世界聆聽到延安之聲
    他經行的道路由京郊妙峰山至雁北太行山,現已成為著名的紅色旅行路線——「林邁可小道」。1938年7月,林邁可經秘密通道,潛入山西五臺山,見到了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在聶司令的殷切要求下,林邁可為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檢修了所有的無線電通信設備。他高超的技藝,給聶榮臻留下了深刻印象。林邁可是共產黨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 讀書報國,文化抗戰——抗戰烽火中的同濟大學
    在戰時服務團具體組織下,開辦民眾夜校,校長由工學院機電系學生李嶽擔任。董林肯、陶亨鹹、翟立林、竺伯康等幾十個同學擔任教員。他們利用暑假編寫講義,在給工人和店員教識字、講語文時,講解《論持久戰》,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贛州公園內展出巨幅抗日戰爭形勢圖,大張旗鼓地宣傳抗日救亡。
  • 「逼」出全英文聽課:大學生喜歡洋教授
    洋教授在大學生中還是很受歡迎的。眾多大學生告訴了記者,他們喜歡洋教授上課的幾個理由。「逼」出全英文聽課全英文授課,是洋教授比國內教授更受學生青睞的首要原因。
  • MIT Kleitman 教授:這是初學者該了解的微積分
    在機器學習的數學基礎中,概率論與線性代數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我們常忽略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微積分。似乎我們只要了解簡單的多元微分,那麼也就能學習機器學習了。但這只是一個錯覺,我們不論想要具體了解最優化方法,還是希望窺探反向傳播的法則,微積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 聶榮臻的讀音怎麼讀 關於聶榮臻元帥的生平簡介
    第二天夫妻二人把來的原因跟父親講了以後,就找書看了起來看了一本書叫隨身寶,翻到最後一頁時看到了『百福駢臻得雙全』這句話,然後告訴了嶽父和妻說聽著很吉利,所以就給他的名字取為聶榮臻,聽後大家都紛紛贊同。聶和榮這兩個字很多人都認識;但臻字平常用的比較少,那聶榮臻怎麼讀的呢?
  • 六祖壇經與禪宗講座 鄭振煌教授主講
    六祖壇經與禪宗講座 鄭振煌教授主講 2013-05-01 11:06:14  來源:大公網佛教
  • 聶榮臻為送日本孤兒寫信給日軍:人民本無仇怨
    本報記者 於青  本報7月初刊載了駐日本記者孫東民採寫的獨家報導《戰時悲喜事今日美穗子》(詳見本報7月1日三版、4日七版、9日三版),文中提及1940年聶榮臻將軍為送日本孤女寫給日軍官兵的一封信及信中部分內容,來源於日本友人的傳抄書信
  • 錢鍾書曾是湖南這所學校的英文系主任
    事實上,抗戰期間在湖南成立的中國第一所獨立師範學院——國立師範學院,就是湖南師範大學的前身,目前漣源市一中還保有部分舊址。更令人驚訝的是,錢鍾書小說《圍城》中三閭大學的原型,就是當年的國立師範學院。不過,《圍城》中的人物原型,與真實的歷史人物是否一樣?在這裡教過書的錢鍾書發生了什麼樣的趣聞?讓我們一起挖挖吧!
  • 微積分詩(李尚志教授著釋) | 傾聽李尚志教授的聲音 NO.11 |優才名師講壇系列
    繼昨日本平臺登載李尚志教授寫的「微積分詩」的四首之後,非常意外、驚喜地收到了李教授關於這四首做的注釋,今結合這四首詩重新刊登。走近數學名師李尚志教授 |走近優才| 向李老師學數學No.1各種函數複雜紛紜,猶如無邊苦海,何處是岸?一次函數最簡單。
  • 關注| 這個從泰和走出去的人,被稱為「抗戰捐軀教授第一人」
    今天,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子下面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抗戰捐軀教授第一人」 姚顯微姚顯微,字達人,原名名達,1905年生於江西省興國縣1940年10月,國立中正大學創辦,校長特聘姚顯微為研究部研究教授,繼為文史系教授,主講和編寫《中國通史》。日軍侵略江西1942年5月,日軍進犯江西,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中正大學被迫遷至江西泰和。姚顯微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憂心如焚。他奮然投筆從戎,慷慨陳辭:「數載以來,賴無數將士浴血抗戰,已深陷敵人泥淖矣!
  • 慕尼黑大學教授主講「禪師棒喝」 帶領聽眾禪修
    2013年9月8日周日下午,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的Michael von Brück教授主講『禪示天地』特展系列活動─『禪師棒喝』第二場大師講座『禪法相遇-牧師與禪師』。Michael von Brück教授集神學家、日本禪師與瑜珈老師於一身,靈鷲山佛教教團顯月法師在引言時特別表示,從前學禪的人必須一步一腳印,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向一個又一個師父學習,學完回來還得自己印證。
  • 賀龍帶籃球隊找聶榮臻打比賽,賽後聶榮臻立即提拔了鄭維山
    孫毅曾向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推薦鄭維山,認為他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眼下正是用人之際,應該重用。但聶榮臻當時對鄭維山不了解,並沒有立即起用,只給了他一個教導團政治委員的任命。1938年年底,侵華日軍對晉察冀北嶽區瘋狂「掃蕩」之後,突然又殺回冀中平原。鐵蹄過處,狼煙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