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聶榮臻長期領導全國科技工作,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別是國防科技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其實,早在戰爭年代,聶榮臻就有培養科技人才的遠見卓識和生動實踐。
林邁可為晉察冀軍區無線電技術高級訓練班的學員們解答問題。
聶榮臻誠懇地向班威廉、林邁可表示:我們盼了幾個星期才把你們盼來啊
1937年,八路軍115師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部建立了晉察冀根據地,很快形成了晉察冀邊區、冀中、冀熱察3個戰略區。在當時各根據地被日偽軍分割的情況下,軍區的指揮主要靠無線電通信來實現。
為解決無線電技術人員匱乏的問題,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指示辦訓練班自己培養。軍區先後舉辦6期訓練班,培訓500多名電臺操作人員,解了燃眉之急。聶榮臻強調,光會用不行,還要研究技術原理,指示把訓練班改為研究組。但由於缺乏導師指導,研究組工作很難深入。
1942年初,聶榮臻收到從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蕭克那裡傳來的消息,燕京大學英籍教授班威廉、林邁可等為躲避日本憲兵的抓捕逃出北平,已經到了挺進軍司令部。聶榮臻當即發電,誠邀班、林一行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做客。
1942年春節後,班、林等人抵達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平山縣吊兒村。聶榮臻推掉所有工作為他們舉行了歡迎會,誠懇地向他們表示:
「我們盼了幾個星期才把你們盼來啊!燕京大學你們一時回不去了,晉察冀邊區有你們的用武之地,中國抗戰需要你們這些大教授的幫助和支持。」
班威廉夫婦後來在《新西行漫記》中描述了當時情景:
「眼前的這許多長官也很像當時我們學校裡的許多同事,絕對不是日本人口中所稱的一群『土匪』。聶將軍給我們的印象,也是近乎大學校長那種優雅的風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一位遊擊隊戰術戰略家的模樣。」
聶榮臻親自陪同「洋教授」參觀晉察冀邊區各方面建設,參加軍民聯合舉辦的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邊區的勃勃生機。一天,他們一同走進一間簡陋的屋子,聶榮臻介紹說,電臺對八路軍來說至關重要,這裡是我們的無線電研究組,現在最缺的就是導師。接著,他鄭重地聘請班威廉、林邁可擔任研究組的導師。
聶榮臻回答:八路軍並不單純是一個戰鬥隊,而且還是一座大學校
聶榮臻禮賢下士,班威廉、林邁可欣然應允,於是他們穿上八路軍軍服,當了無線電研究組(不久更名為高級班)的導師。
從學生的選調到教學內容的安排,聶榮臻都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指示軍區政治部從各分區選調一些上過大學、高中的優秀青年補充到高級班,派人到北平、天津、保定等地購買大學物理、數學、無線電技術教材。
兩位「洋教授」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將其分成甲乙兩個組,甲組9人,乙組17人。開設的必修課有大學數學、高等物理、電工原理、無線電工程等,選修課有高等數學、高等電磁學、光學、天線理論、量子論、相對論等。
班威廉曾向聶榮臻坦陳心中疑惑:
戰事如此緊張,八路軍怎麼從前線把這些急需的人才調回來學微積分這樣的課程,這對遊擊戰事有什麼用處呢?
聶榮臻回答:
八路軍並不單純是一個戰鬥隊,而且還是一座大學校,有條件的同志應該學習各種建設技能。中國在戰後的建設,需要一大批工程師,尤其需要一批有革命理想的工程師。這些優秀青年放棄學業參加抗日,在抗戰中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忠誠,無疑是人才中的精華。我們目前的訓練計劃,就是為我們的未來培養工程師。
班威廉對聶榮臻的遠見卓識深表嘆服。
班威廉深感詫異:怎麼好的學生和人才都到八路軍裡來了
兩位「洋教授」按正規大學的要求進行教學,直接用英語給甲組授課,並經過嚴格考試。甲組學生王士光、林爽將聽課筆記譯成中文,刻印成講義,然後再給乙組講課。學員們互相幫助,學習成績齊頭並進。班威廉深感詫異:「怎麼好的學生和人才都到八路軍裡來了?我在那邊教學很久,為什麼沒有遇到這樣好的學生?」
聶榮臻對「洋教授」關懷備至,晉察冀邊區成立自然科學協會,聶榮臻特地安排班威廉、林邁可任理事,班威廉在邊區自然科學大會上宣讀了論文《液體氦氣在攝氏零點以下271°的特性》。
聶榮臻經常過問「洋教授」生活情況,每逢聖誕節,還要給他們贈送禮品,組織學生們與他們一起聯歡。林邁可妻子李效黎在晉察冀生產時,聶榮臻聯繫一位從北平協和醫院來的產科大夫為她接生,還抱著林的女兒合過影。
由於日軍的「掃蕩」,聶榮臻派出一個警衛班專門保護「洋教授」的安全。高級班隨軍區司令部轉移到平山、阜平兩縣的5個村莊,但教學從未中斷,有時以老鄉棄用的羊圈作為教室,若遇敵機空襲,就在村外樹林裡掛上小黑板繼續上課。
到1944年春節,經過兩年的教學,高級班學生全部結業。班威廉、林邁可先後離開晉察冀。他們對八路軍學生的成績非常滿意,說「完全達到最高級大學的水準」,「可以與任何第一流大學成績相比而毫無遜色」,「我們這裡應當名副其實地稱作『吊兒大學』」。
王士光後來亦稱「高級班是解放區辦的一個大學性質的學校」。
「洋教授」離開後,高級班由他們的學生繼續舉辦,培養無線電人才近300人。聶榮臻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道:
「班威廉、林邁可等人是搞物理學和無線電的,他們在晉察冀辦過無線電訓練班,為我們培訓過無線電技術人材。我國老一輩無線電技術人員和領導幹部,有些就是這個訓練班的學生。」
從高級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戰地大學」走出了國防部五局(飛彈管理局)局長、飛彈事業的奠基者鍾夫翔,國防部五局副局長、彈道飛彈總設計師林爽,四機部副部長、「兩彈一星」地面測控系統的開拓者王士光,七機部副部長、航天事業的優秀領導者梁驥等。
(梅興無 作者單位:湖北鄂州市委辦公室)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