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配置股市是長牛的重要抓手——「A 股長牛」研究系列未篇

2020-12-22 極簡金融信託網

投資要點

★金融供給側改革,居民財富的權益配置開啟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住房一直是我國居民財富配置的最主要資產,佔比約50%。金融資產方面,可以將 2000 至今的 20 年劃分為四個階段:

2000-2010 存款時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以每年約 20%的速度增長。2001-2013 理財信託:銀行理財和信託產品規模均上升至 15 萬億級別。2014-2018 大資管+網際網路:理財/信託/券商資管規模 80 萬億,貨基 P2P 興起。2019 年以後資產荒:銀行理財規模增長停滯,信託、券商資管、貨幣基金規模縮水,P2P 風光不再;疊加地產調控從嚴,城市房價穩定、成交面積萎縮。★資產荒 1:「天上掉餡餅」10%-20%無風險高收益遠去

2013 年前後,市場上出現了兩個居民理財利器——餘額寶和 P2P。餘額寶 5%甚至 7%的收益率,P2P 20~25%的「無風險」收益,外加簡單方便的操作,吸引來許多投資者。但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深入,餘額寶收益率下行至 2%以內,一年內貨幣基金市場規模縮水 1 萬億。P2P 平颱風光不再、安全性受到懷疑,月成交額由 2500 億降至 400 億。居民需要探索、尋找新的資產配置方向。

★資產荒 2:資管新規出臺,非標夢碎,剛兌打破

2013 年銀監會 8 號文限制表外非標規模,2017 年表外理財納入 MPA 考核,近三年來銀行理財規模停留在 30 萬億幾乎無增長,非標資產佔比降至 17%,理財產品收益率降至 4%,投資吸引力大不如前。

2018 年 4 月資管新規出臺,嚴控非標、打破剛兌。信託和券商資管規模目前已較高點縮水 10 萬億,仍有大量資產等待清理。打破剛性兌付疊加無風險利率下行,利好股票等風險資產。

★資產荒 3:房住不炒,居民 20 年財富配置大拐點

房地產曾經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也是國家刺激經濟的首選。金融市場發展程度低,疊加房價升值預期,導致住宅在我國居民財富中的佔比高達 50%。

2016 年以來,中央提出並多次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一線城市房價保持平穩,二三線城市房價增速放緩。限購限貸限售政策不斷加碼,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中樞下移。

2019 年 7 月,中央提出不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在居民財富配置方面,房地產的地位受到挑戰,權益類資產等方向正在興起。

★美、日經驗來看,中國居民配置增加權益市場。

美國居民總資產的 24%為房地產,股票和基金佔 35%,保險和養老金佔 23%。同樣高儲蓄率的日本,包括住宅在內的固定資產佔 12%,股票和基金佔 9%,保險和養老金佔 18%。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保險和養老金均有較高的入市比例,OECD 國家養老金投資於股票和共同基金的比例達到 45%,美國的共同基金有近 40%被保險和養老金持有,因此美日等國居民還會有一部分資產通過保險和養老金間接配置於權益類資產。隨著我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完善,加大力度引入保險、社保、養老金等長線資金後,我國居民配置於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將會繼續上升。

★權益資產 2005-2019 年實現 350%收益,與一線房地產相當。

傳統認知中股市遠遠跑不贏房子,但其實從 2005 至 2019 年的長周期來看,權益市場上漲3.5 倍,收益率與一線城市房產持平,目前滬深 300 指數 PE 處於 14 倍的估值窪地,未來上漲空間可期。

風險提示:本報告為歷史分析報告,不構成任何對市場走勢的判斷或建議,不構成任何對板塊或個股的推薦或建議。

前言

《A 股長牛》十二篇文章,本篇文章聚焦於 A 股的長期資金面驅動:金融供給側改革促使「天上掉餡餅」的時代過去,低利率下「資產荒」時代到來。隨著中國家庭走向富裕、住房剛需得到滿足,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與日俱增。當保險、社保、養老金等資金「長錢入市」機制打通,從美國 1980 年至 2019 年的「居民配置+長牛」經驗來看,中國居民巨大的配置空間和長期權益資產配置趨勢將有望持續驅動 A股長牛。

具體而言:

大規模的社會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配置權益資產,是股市長牛的重要驅動力之一,1980 年以來的美股是最好例證。1979 年,美國經歷近 10 年的經濟滯脹、股市滯漲,彼時《商業周刊》寫下「股市已死」的著名文章,但 1974 年個人退休帳戶(IRAs)和 1980 年 401K 養老金計劃相繼出臺,從 1980 年至 2019 年,美國居民對股市資產配置佔比從 26%增長至 34.5%,配置總額從 2.7 萬億美元增至 46 萬億美元,金額擴大 17 倍,同期標普 500 迎來長牛,漲幅 28 倍。

比較美日中三國情形,目前國內居民權益配置空間巨大,A 股長牛具備蓬勃潛力。中國居民資產配置於地產比例在 50%左右,遠高於美國、日本:美國居民 24%為房地產,35%為股票和基金,23%為保險和養老金;同樣高儲蓄率的日本,12%為固定資產,9%為股票和基金,18%保險和養老金。過去二十年,國內先後經歷存款時代(2000-2010 年)、理財信託時代(2001-2013 年)、大資管+網際網路時代(2014- 2018 年),2019 年以後,金融供給側改革下,我們進入「資產荒時代」,低利率背景下,權益資產成為大類資產配置中的較優選擇。

居民住房剛需逐步解決、長錢機制打通將成為居民配置股市的重要驅動。從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家庭資產負債調查來看,當居民家庭擁有越多住房,配置於非地產資產的比例大幅上升。隨著房地產長效機制逐步形成,居民住房剛需逐漸得到解決,中國居民配置權益資產的需求存在一定潛力。其次,美國居民大幅配置權益資產與其 1980 年前後養老金、稅收等長錢入市制度建設密切相關,隨著我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完善,加大力度引入保險、社保、養老金等長線資金後,我國居民配置於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將會繼續上升。

1. 金融供給側改革,居民財富的權益配置開啟

2000 年以來,我國人均 GDP 由 8000 元增長至 70000 元,居民總資產由 30 萬億增長至 350 萬億(2016 年)。但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住房一直是我國居民財富配置的最主要資產,佔比約 50%。

金融資產方面,可以將 2000 至今的 20 年劃分為四個階段:

2000-2010 年 存款時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以每年約 20%的速度增長。2001-2013 年 理財信託:銀行理財和信託產品規模均上升至 15 萬億級別。2014-2018 年 大資管+網際網路:銀行理財、信託、券商資管規模接近 80 萬億,貨幣基金和 P2P 興起。2019 年以後 資產荒:銀行理財規模增長停滯,信託、券商資管、貨幣基金規模縮水,P2P 風光不再;疊加地產調控從嚴,城市房價穩定、成交面積萎縮。金融供給側改革帶來新一輪資產荒,居民將開啟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

2. 資產荒 1:「天上掉餡餅」10%-20%無風險高收益遠去

時間撥回至 2012、2013 年,市場上出現了兩個居民理財利器——餘額寶和 P2P。

餘額寶 5%甚至 7%的收益率,P2P 20~25%的「無風險」收益,外加簡單方便的操作,吸引來許多投資者。

但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深入,餘額寶收益率下行,2020 年收益率降至 2%以內,吸引力大幅下降。P2P 平颱風光不再、安全性受到懷疑。居民需要探索、尋找新的資產配置方向。

餘額寶收益率由 5%降至 2%以內,貨幣基金規模較峰值縮水超過 1 萬億。

2013至 2014 上半年,餘額寶 7 日年化收益率 5%左右,14 年初時甚至接近 7%。

2014年底至 2015 年,央行連續降息降準,餘額寶收益率首次下行跌破 3%,貨幣基金總規模增長停滯。

2018 年央行再次連續降準,存款基準利率保持 1.5%的低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充裕,餘額寶收益率又一次持續下行。

2020 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流動性寬鬆、利率普遍下行,2020 年 5 月 13 日餘額寶降至 1.6%。貨幣基金資產吸引力隨之下降,截止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全市場貨幣基金總規模 7.1 萬億,較 18 年時的高點已經縮水超過 1 萬億。

P2P 暴雷聲不絕於耳,收益率由 20%降至 9%,月成交額由 2500 億降至 400 億。

2013 年網貸平臺蓬勃發展,P2P 產品收益率可以達到 20~25%的水平,吸引了許多資金入場。到了 2017 年,即使 P2P 利率已經降至 10%,這一收益水平也明顯高於存款、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彼時 P2P 月成交額達到 2500 億元,但監管缺失、平臺運作不透明等風險也在不斷積累。

2018 年 6 月至 7 月,有近 300 家P2P 平臺爆出無法兌付、老闆跑路等問題,其中不乏錢爸爸、牛板金等百億級別平臺。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的短短一年半時間裡,P2P 累計問題平臺數量由 2000 餘個上升接近 3000 個,雖然仍有 9%的收益率,但 2019 年 12 月成交金額降至僅 400 億元。

3. 資產荒 2:資管新規出臺,非標夢碎,剛兌打破

曾經銀行開展非標業務如火如荼,為理財產品提供了穩定的支撐。

2013 年銀監會8 號文限制表外非標規模,2017 年表外理財納入 MPA 考核,導致近三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停留在 30 萬億的規模上幾乎無增長,非標資產佔比降至 15%,理財產品收益率降至 4%,投資吸引力大不如前。

一直以來,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投資領域、風險計提都有著嚴格的限制,能夠繞開監管的非標業務便得到了銀行的青睞,通過表外理財資金投資非標無需考慮 75%的存貸比要求,通過同業業務投資非標僅需計提 20%的風險權重(傳統信貸的風險權重為 100%)。

2013 年 3 月 25 日,銀監會 8 號文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應不超過理財總額的 35%和銀行總資產的 4%,銀行理財中非標資產佔比開始下降。2017 年起,銀行表外理財正式納入 MPA 考核範圍,銀行理財總規模增長明顯放緩。2017 年至2019 年,銀行理財規模基本維持 30 萬億左右,非標資產佔比 17%,理財產品收益率由 6%降至 4%。

信託、券商資管成為前幾年的投資新寵,在曾經「大資管」時代下迎來飛速擴張。

2018 年 4 月資管新規出臺,嚴格非標資產投資要求,禁止資金池,抑制通道業務,利好股債等標準化資產。信託和券商資管規模較高點已經縮水 10 萬億,仍有大量資產等待清理。打破剛性兌付疊加無風險利率下行,利好股票等風險資產。

2017 年 5 月,證監會發言人首次提出全面禁止券商資管開展通道業務。

2017 年 11月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發布,2018 年 4 月資管新規正式出臺。

資管新規對非標資產定義範圍更廣,界定標準更加清晰,並且明確禁止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槓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受通道業務監管收緊的影響,券商資管規模自 2017 年至 2019 年縮水近 6 萬億,信託資產規模自 2018 年至 2019 年縮水約 4 萬億。

傳統通道業務佔據信託資產的 60%以上,這意味著目前仍有大量資產等待清理。因此未來信託和資管這一投資途徑可能面臨縮窄,信託、資管包括銀行理財的資金會更多地投向標準化資產,利好股票、債券、票據等品種。此外資管新規堅決表態打破剛性兌付,在無風險利率下行、國債收益率僅 3%的情況下,更加利好股票等風險資產。

4. 資產荒 3:房住不炒,居民 20 年財富配置大拐點

房地產曾經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地產產業鏈曾經是國家刺激經濟的首選。

成熟的金融市場和豐富的金融產品長期缺位,疊加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升值預期,導致住宅一直是我國居民財富配置的大頭,佔比達 50%左右。

2016 年以來,中央提出並多次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國家維持住房價格穩定的態度堅決,一線城市住宅平均價格保持平穩,二三線城市房價增速放緩。

限購限貸限售政策不斷加碼,一二三線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中樞下移。2019 年 7 月,中央提出不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在居民財富配置方面,房地產的地位受到挑戰,權益類資產等方向正在興起。

2016 年國慶前後,北京、上海等 20 餘城市陸續出臺限購政策,10 餘核心一二線城市配套出臺了限貸政策。同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2017 被稱為地產調控最密集的一年,年內超過 100 個城市及相關部門累計發布超過 250 次地產調控政策,同時積極試點開展租購同權、住房租賃改革等。2018 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一二線城市嚴控房價,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各地注重差別化調控,全年約 20 個城市出臺或升級了限購政策,約30 個城市出臺或升級了限售政策。2019 年,持續的地產調控成效顯著,地方政府的調控手段愈發成熟合理。各地政策鬆緊不一,在可以有效控制房價的基礎上,一些城市因地制宜放鬆了部分政策。在 7 月的政治局會議中,中央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5. 美、日經驗來看,中國居民配置增加權益市場

從居民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成熟的金融市場和豐富的金融產品長期缺位,我國居民只能將絕大部分資產配置於住宅。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2000 至2016 年,住房資產佔比從接近60%下降至46%,股票和基金佔比由5%上升至14%。

從中國居民具體的金融資產配置結構來看,主要集中於理財、存款等低風險資產,保險、股票、基金等其他資產配置比例低,未來潛力巨大。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 3萬餘戶城鎮居民資產負債調查,2019 年,城鎮居民 74%的金融資產配置於理財產品(26.6%)、存款(39.1%)、公積金(8.3%),對於保險、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僅維持在 5%上下,未來潛力巨大。

當國內家庭逐步走向富裕、解決住房剛需問題後,其他資產配置比例有所提升。

據調查顯示,擁有一套住房家庭的總資產中住房資產的佔比為 64.3%,有兩套住房家庭的住房資產佔比為 62.7%,有三套及以上住房家庭的住房資產佔比為 51.0%。未來隨著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落地,國內家庭住房剛需得到解決後,可能會進一步分散投資,增配金融資產。

參考美日等發達國家經驗,「長錢入市」背景下,中國居民配置於權益類資產的比例有望繼續上升。

美國居民總資產的 24%為房地產,股票和基金佔 35%,保險和養老金佔 23%。同樣高儲蓄率的日本,包括住宅在內的固定資產佔 12%,股票和基金佔 9%,保險和養老金佔 18%。

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保險和養老金均有較高的入市比例,OECD 國家養老金投資於股票和共同基金的比例達到 45%,美國的共同基金有近 40%被保險和養老金持有,因此美日等國居民還會有一部分資產通過保險和養老金間接配置於權益類資產。隨著我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完善,加大力度引入保險、社保、養老金等長線資金後,我國居民配置於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將會繼續上升。

6. 權益資產 2005-2019 實現 350%收益,與一線房地產相當

傳統認知中股市遠遠跑不贏房子,但其實從 2005 至 2019 年的長周期來看,權益市場上漲 3.5 倍,收益率與一線城市房產持平,目前滬深 300 指數 PE 處於 12 倍的估值窪地,未來上漲空間可期。

2005 年至 2019 年,上海市二手房成交均價從 1.3 萬元上升至 6 萬元(數據截至2018 年 8 月,結合圖 13 的一線城市房價來看,目前應該大致維持 6 萬元的水平不變),漲了 3.5 倍;滬深 300 全收益指數從 1100 點上升至 4900 點,也漲了 3.5倍。估值方面,目前滬深 300 指數 PE 僅 14 倍,低於歷史上 70%時間的估值水平,A 股正處於價值窪地,未來上漲空間可期。

風險提示

本報告不構成任何對市場走勢的判斷或建議,不構成任何對板塊或個股的推薦或建議。

相關焦點

  • 李大霄談股市 A股喜迎春節大紅包 牛味濃了牛到了
    均線系統亦已形成金叉,承接節前證監會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刺激,大盤出現了罕見的強勢。  外資大舉進入,一月創600億歷史新高,整體超7000億,2019年外資持股將超公募基金成為第一大持倉機構,外資完美地抄走了中國股市的大底,國內經濟增長有望緩中趨穩,財政增長和貨幣政策正在發力,基建投資和鼓勵消費政策已經出臺,貿易問題有望找到解決方案,股票市場已經上升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高度,一系列積極的股市政策頻密推出,上市股市回購大量進行
  • 牛在唐代到底有多麼重要?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但是,前人很少研究唐代的耕牛和牛耕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唐代農業的認識。因此,有必要把「牛」和「耕」結合起來,進一步探討耕牛和牛耕在唐代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有助於揭示唐代社會鼎盛局面出現的原因。耕牛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在中國古代,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與國家的興衰密切相關。
  • 上證編制規則調整,奠定指數長牛基礎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資本市場歷史地位不斷提升、外資持續流入,多個利好將推動A股優質資產繼續上漲,中國投資者也將大概率迎來有效指數的長牛。一、股市概覽01 A股市場上周主要市場指數大幅上攻,成長風格優於價值,創業板表現全場最佳。
  • 美股註冊制百年長牛 A股的條件也理應可以
    美股註冊制百年長牛看未來A股。周末消息面比較大,本文重點通過市場規律,給大家分享市場自然規律趨勢,分享筆者研究和對未來前瞻的淺析。僅供參考!但要重視,因為你可以找找整個市場,沒有人給出如此科學的方向。1、註冊制後一定是長牛嗎?我的觀點:一定不是。那我們A股可以長牛嗎?目前來看,找不到牛不了的信號。為何?
  • 中歐基金:牛短熊長或將成為過去式
    資本市場環境來看,長期困擾我國股市的所謂「牛短熊長」、脈衝式上漲正在消失,這些為IPO常態化發行和投資牛短熊長或將成為過去式,是資本市場不斷深化改革的必然結果。當前在行業配置上,可以關注汽車、家電等品類的基本面復甦機會。
  • 中國股市:幾輪牛熊市下來,那些為股市瘋狂的人結局到底怎樣了?
    當然幾輪牛熊下來,通過炒股還實現財富自由的股民實在太少了,萬分之一的概率;當然也是不能排除股市大神,不管牛熊都是可以保持利潤穩步增長,也就是股市大神,才能幾輪牛熊後實現財富自由!A股市場有逐漸走強的跡象,長達五年時間的熊市也基本上告一段落了。
  • 李湛:從歷史找規律,當前A股處於牛熊周期什麼位置
    股市牛-熊周期一般約8年,牛市前期橫盤震蕩調整期約為半年至1年半,且牛市持續時間越來越短。牛市上升階段回調的次數不超過3次,熊市反彈的次數不超過3次。目前A股市場在量能以及均線形態上,屬於20日等重要均線右側橫盤調整、量縮價跌階段;周期結構上屬於下行調整通道。指數的靈敏度及其估值修復彈性表明,滬深300對外部衝擊的敏感度相對弱、防禦性強,創業板的反彈修復能力相對較強。
  • 從牛熊周期看股市和幣市誰的機會更多?
    這些增長的數據也是股市堅挺的重要支撐。最近,幣市和股市的聯動性很大。上午股市下跌,幣市也跟下跌。下午股市上漲,幣市也是眉飛色舞。前兩天回調的熱點幣,又開始繼續上漲。ADA和LINK首當其衝,價格馬上又要突破之前的高位,真是強勢。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強者恆強!在股市裡我們都知道,要買就買強勢股。那什麼是強勢股呢?
  •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論文
    ▋第五牛博士論文論文在還沒答辯之前已經發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鑑於論文很長,該期刊必須像小說一樣連載。▋第三牛博士論文最牛投稿論文就是讓編輯滿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看懂這篇論文的匿名審稿人,最後只能發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 解讀牛家譜--中國數字科技館
    如果走過紐約百老匯的街頭,你會看到一座英勇威猛的巨牛雕像,這就是股市從業人員的保護神——華爾街牛。在西方人看來,牛是財富與力量的象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還是紮實、勤懇、堅韌、永不言敗精神的完美體現。帶著千百年來對牛這份美好的敬意與崇拜,我們穿越時空,來尋訪牛的祖先。
  • 註冊制牛可期 當前主要任務是消化強壓力區
    恰好上周五秦國安提到過「註冊制牛」,這個開門紅,是不是預示註冊牛已經啟航?上圖是上周五盤中我的發言,設定了2862這個關鍵點。今日滬指開盤2871就翻越2862,開盤點2871即全日最低點,全日跳空、放量上漲,故市場以短線強於我們預期的姿態,不經歷沉魚落雁,就實現了中線趨勢反轉,6月果然成註冊牛轉勢月,中國股市註冊牛可期!
  • 中國「牛」品種 豐富「牛」味道——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
    晉南牛、渤海黑牛、魯西牛、郟縣紅牛、夷陵牛、文山牛、雲嶺牛、新疆褐牛……12月2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上,代表全國各地最優質的牛種生產的優秀牛肉產品經過推送和選拔,最終匯聚一堂,呈現百家爭鳴。
  • 債市的牛熊轉換:論價格和基本面的關係
    牛熊切換之慘烈,令人唏噓。這篇文章,將和大家一起復盤,回顧這一輪牛熊切換是如何發生的,並重點解析債市和經濟基本面的關係。牛市的尾巴只要沒人關心,就沒有趨勢。1999年的時候你會賣空納斯達克指數嗎?我認為,這次市場調整跟出口超預期的關係應該不大,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關心牛熊切換的人多了。
  • 牛聽聽讀書牛:兒童智能燻教,神奇的繪本互動閱讀
    讀書牛的臉上貼有一個臉龐的貼紙,揭開後就是一個LED顯示屏,臉廓上還有一個斜向下的攝像頭,通過它可以實現讀書牛最重要的繪本翻讀和點讀功能,具體細節後面再介紹讀書牛的所有按鍵都集中到頂部,通過它們實現對讀書牛的一系列操作!
  • 海外多國進入技術性熊市,牛熊到底如何穿越?10年長跑誰最強,看最新...
    放眼全球,美股三大股指和歐洲主要股指均已陷入技術性熊市,牛熊的輪迴在十年長牛的美股身上依然得到了印證。這場10年長跑,像極了龜兔賽跑。曾有無數的業績明星閃亮一時卻又轉而黯淡,而最後生存下來的頭部基金,穩健增值成為其穿越牛熊的唯一秘訣。
  • 肖鋼:監管部門不應把股市上漲看成政績
    這將對整個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這是註冊制要穩妥推進、要試點的重要原因。肖鋼:監管部門不應把股市上漲看成政績肖鋼表示,全社會廣泛存在「牛市情結」,其原因在於:在上漲市中市場參與者都獲得了好處。在「牛市情結」下,政策以寬鬆基調為主,呈現刺激政策多、控制政策少的特徵,導致股票市場發展政策驅動特徵。但監管部門把股市上漲看成政績是不應當有的情結。
  • 【牛】轉乾坤!盤點與【牛】有關的英文單詞和短語!
    告別變化多壓力大的鼠年,終於迎來嶄新且充滿希望的牛年(Year of the Ox),期待「牛」轉乾坤。牛是昔日農業社會裡的重要角色,農民需要牛來幫忙耕作下田,牛吃苦耐勞且勤奮,因此擁有一定的地位與形象。而在西方世界,牛也象徵力量、財富。我們可以從紐約華爾街外面的金牛銅像(Charging Bull)窺知一二。
  • 繪本推薦 | 聰明豆系列《咕嚕牛小妞妞》
    咕嚕牛小妞妞適讀年齡:3-6歲播講:小石姐姐《咕嚕牛小妞妞》是聰明豆系列繪本中的其中一本,這個故事幽默又富有深意,能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讓我們看到父母自己的童年經驗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長輩的經驗並不一定對,也讓我們警醒:父母自身未處理的過去陰影,會影響父母對於孩子的想像和親子關係。
  • 美國的牛很強壯,西班牙的牛很聰明,中國的「牛」能站著走!
    直到老死被宰殺,聽說塗了牛眼淚還能看見鬼呢。其次就是西班牙的牛特別有名,他們家的牛都很喜歡紅色。美國的牛並不算很出名。美國的《公牛歷險記》,講述的是一頭居住在西班牙的黑牛費迪南德,因為身體太龐大了引起了西班牙小鎮上居民的恐懼,他們就將費迪南德送到培養鬥牛的農場。
  • 臺灣知名休閒農場-飛牛牧場案例詳解
    臺灣飛牛牧場及其功能設計  臺灣飛牛牧場是一家以乳牛養殖為主的休閒農場、地處臺中苗慄縣通霄鎮與三義鄉間、向東南離三義交流道約20km、西北約10km則可達通霄鎮市區,飛牛總面積約120畝,包括了牧草種植、乳牛養殖及約50畝的營業面積,飛牛牧場分為農業經營體驗區、休閒活動區、農業景觀及自然生態三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