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海洋裡,空氣中也有浮遊微塑料 你呼吸了嗎?

2020-12-20 紅星新聞

據《西日本新聞》報導,福岡工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福岡市內的空氣裡檢測出了浮遊的微塑料垃圾。這是日本九州地區首次在空氣中檢測到微塑料垃圾。

但由於空氣中的微塑料比海洋中的體積更小,肉眼完全看不見,很難掌握其移動和擴散途徑及範圍,因此成為當前研究的一個緊急課題。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目前並不清楚微塑料究竟會對人體造成何種影響。

福岡工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首次在日本九州地區的空氣裡檢測出了微塑料。(圖據《西日本新聞》)

日本九州空氣中首次測出微塑料

據了解,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它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實際上,微塑料的粒徑範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是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粒混合體,肉眼往往難以分辨,被形象地稱為「海中的PM2.5」。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有研究論文指出,微塑料不僅只存在於海洋中,也廣泛浮遊在空氣裡,而且隨季風等影響,在全球範圍內移動。

今年3月,福岡工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永淵修客座教授的帶領下,分析了該校東區校園的空氣和雨水樣本,並在樣本裡發現了聚乙烯和聚苯烯的微粒子。這是日本九州地區首次在空氣中檢測到微塑料垃圾。此前,研究人員曾在山嶽地帶的樹冰裡發現過微塑料垃圾。該結果在日本首次印證了此前的研究。今後,該研究團隊將進一步研究這些微塑料的傳播途徑、傳播量等更多情況。

而在今年4月,一項發表在知名地學刊物《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稱,一個歐洲研究團隊在海拔1300多米的庇里牛斯山脈的空氣裡檢測到了微塑料。這表明微塑料不僅能從海洋傳播到陸地,還能在空氣中進行遠距離傳播。

但由於空氣中的微塑料比海洋中的微塑料體積更小,肉眼完全看不見,很難掌握其移動和擴散途徑及範圍,因此成為當前研究的一個緊急課題。

永淵修客座教授從大約30年前就開始致力於研究山嶽地帶的樹冰,試圖從中發現大氣汙染物的變化。他將其當作研究大氣汙染物的一個重要途徑,每年寒潮到來的時候,都要去九州地區的山嶽地帶採集樣本。他表示:「寒潮的移動路線在衛星雲圖上一目了然,只要在樹冰裡發現了微塑料,就很容易判斷出它們的傳播途徑。」

8個國家的人類糞便裡曾測出微塑料

據報導,去年10月23日,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曾發表研究論文稱:「從包括日本在內的8個國家的人類糞便裡檢測出了微塑料。其中1名研究對象的糞便裡發現了9種不同的塑料。」該團隊表示,這是全球首次從人體內檢測出微塑料。其途徑可能是通過食物、飲用水等進入體內。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必須進行進一步研究調查。

雖然研究人員目前並不清楚微塑料究竟會對人體造成何種影響,但在永淵修看來:無論是微塑料還是有害化學物質,只要吸入了人體,都可能會引發健康問題。永淵修表示,自己將帶領團隊到日本鹿兒島縣、大分縣以及韓國濟州島等地區採集樣本,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紅星新聞 蔣伊晉 羅天 編譯報導

編輯 張尋

相關焦點

  • 微塑料是啥?這些日常用品都有它 是否傷害人體待解
    日本九州大學教授磯邊篤彥稱:「據我們觀測,在太平洋,海洋微塑料富集區和海洋浮遊生物聚集區是重合的,因此按照模型推演,50年以後,海洋微塑料有可能會對海洋浮遊生物整個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傷害       微塑料指的是粒徑小於5mm的塑料,是海洋環境中一種新的汙染物,被稱為「海洋裡的PM2.5」,主要由陸地進入海洋的大塊塑料垃圾分解形成,因為微塑料可以吸附持久性的有機汙染物和重金屬
  • 限塑|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微塑料|嬰兒配方奶粉|塑料...
    微塑料來源,GESAMP Reports and Studies,No. 90;2015人體如何攝入微塑料?目前研究顯示,海洋、冰層、淡水生態系統、土壤、空氣中都含有微塑料。早在嬰兒時期,人在使用奶瓶時,就已經開始攝入微塑料。
  • 海洋微塑料,你關注過嗎?
    7月18日7:30,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海洋中心」)海洋化學室霍城副研究員走到「大嘴巴」前,擺放了採樣瓶和工具箱。  難道今天海上作業需要用到這個「大嘴巴」?這樣能採集到水樣嗎?  站在一旁的霍城看出了記者的疑惑。
  • 微塑料返回人體,毒素不斷積累
    在北極海冰裡,科研人員發現了大量的垃圾,有各種塑料珠子、細絲、尼龍……這些融化的海冰變成海水後,被冰凍的微塑料進入海洋生態系統,並被魚類誤食。經過食物網層層沉積,毒素最終將積累至人體,貽害無窮。
  • 科學小記者 | Wow,海洋中古氣候變化的見證者——浮遊有孔蟲
    在廈門市檳榔中學開展的科學公開課中,‍陳妍如、馬澤原兩位小記者用簡潔凝練又略帶童趣的語言,通過介紹史蒂芬.施泰因克教授關於浮遊有孔蟲的講座,向我們介紹了這樣一群從侏羅紀時代就存在的「大海裡的小巨人」:它們很小卻分布廣泛、它們生命力頑強,對水溫十分敏感,所形成的化石對海洋環境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最後,小記者們還通過問答的形式解答了我們對這一生物的諸多疑問。
  • 人類胎盤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可能來自BB霜、睫毛膏、粉底液……
    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隨著科學家對微塑料的研究不斷深入,我們正在發現一些觸目驚心的真相。比如,從馬裡亞納海溝到珠穆朗瑪峰,從海洋、雨水、河流到空氣,微塑料在地球上無處不在,而且最終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來自義大利科學家,他們在孕婦分娩的新生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
  • 地球環境告急,海洋微塑料無處不在,正以這種方式回到人體
    其實,這樣的垃圾不止中國一家,世界各國所產生的垃圾都在不斷地向海洋中集結。更可怕的是,它們分解成了更小的顆粒,分散在地球各個角落,甚至流入人體內。我們將它們稱作「微塑料」。所謂微塑料,是指那些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相比白色汙染,它們肉眼難辨,蹤跡難尋,還有可能流入食物鏈,最終累積在生物體內。加州大學海洋研究所的調查結果顯示,如今每立方米海水中就有830萬微塑料的存在,幾乎是之前估計的100萬倍。同時,隨著海水的長途漂流,微塑料也被空氣吹向世界各地,又通過降雪留在其他地方的地表。
  • 為什麼塑料讓海洋...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樊英萍博士的研究方向正是微型塑料,她剛剛參與了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浙江省沿海微型塑料汙染分布及監測調查》。科考中,從海水、海底沉積物採樣取得的樣品中發現,微塑料幾乎已成為海洋中無處不在的物質。
  • 從北極到阿爾卑斯 科學家證實:微塑料粒已嚴重汙染空氣
    照片來源:Alfred-Wegener-Institut, Kajetan Deja攝英國衛報報導,研究發現降雪過程中會捕捉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格陵蘭島和斯瓦爾巴群島之間海上的浮冰樣本平均每公升含有1,760個微塑料。歐洲更多,平均每公升含有24,600個。這顯示,風是全球微塑料汙染的關鍵傳輸媒介。
  • 海洋微纖維汙染 這鍋塑料不背
    有證據表明塑料微纖維會危害浮遊動物。圖片來源:Patti Virtue長期以來,汙染海洋的大部分微纖維被認為是塑料,但新研究指出,實際上它們很多是棉花和羊毛這類的天然纖維,而且我們不知道這些纖維是否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巨大的健康風險。
  • 微塑料汙染環境需重視起來 adidas海洋紗線利用海洋塑料利用回收
    微塑料尺寸要比Carpenter發現的塑料顆粒小很多,是長度小於5mm的任何類型的塑料碎片的統稱。當前存在兩種微塑料分類:初級微塑料是指進入自然環境之前尺寸小於5mm的任何塑料碎片或顆粒,包括衣服的微纖維等;次級微塑料是指大型塑料產品通過自然風化過程進入環境後降解而產生的微塑料,來源包括水瓶、塑膠袋等。研究人員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製備嬰兒配方奶粉的標準,將聚丙烯嬰兒奶瓶消毒、風乾,然後倒入加熱到70℃的水。
  • 海洋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一百萬倍
    加利福尼亞周圍海洋中的塑料含量可能比之前估計的要多一百萬倍。 科學家們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估計,每立方米塑料微粒的真實數量是830萬個,而不是之前所說的10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塑料計數方法。它表明,更傳統的方法可能會漏掉一些較小的微塑料,從而低估了塑料汙染世界海洋的程度。 這些傳統的方法包括在水下拖網捕魚。
  • 圖說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恐怖真相
    每年有880萬噸塑料廢物傾倒到海洋中,海洋中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未被汙染的「淨土」。這些汙染物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嚴重。下面我們就以圖說的形式,了解下海洋塑料汙染的恐怖真相。  你知道太平洋和大西洋各有兩個主要的垃圾帶嗎?在非洲和澳大利亞之間甚至還有個南印度洋垃圾帶。這些垃圾帶佔據了海洋中的巨大區域,在那裡垃圾以圓周運動的形式堆積和漂浮。  最大垃圾帶式太平洋垃圾帶,它由8萬噸塑料垃圾組成,其中包括遺棄的漁具、塑料瓶、繩索、籃子、塑料包裝等。平均計算,相當於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扔了250塊垃圾。
  • 最近研究揭示:一個塑料茶包泡出數百億微塑料顆粒?你還敢喝嗎?
    但假如告訴你,權威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一個塑料茶包,會泡出數百億微塑料顆粒,你還敢喝嗎?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一個茶包泡出140億個微塑料?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我們猜到茶包會緩釋塑料。但沒想到,一杯茶裡居然有上百億顆。」研究並沒有透露是哪些品牌的茶包,而且大部分商家並沒有標出製作茶包的材質。不過,有意思的是,當茶包在室溫下浸泡時,釋放出的顆粒就要少的多。你每年吃了多少微塑料?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
  • 食入微塑料對人體有多大影響?看看專家怎麼說
    近日,關於在一些國家的雨水、飲用水、甚至北極冰川中檢測出微塑料的報導,引發社會對微塑料被食入體內後危害健康的擔憂。 那麼,食入微塑料究竟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根據「新京報」對海洋專家的相關專訪表示:事實上,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
  • 關於微塑料的一些事實:腸道菌群受微塑料影響嚴重
    微塑料的種類和來源微塑料根據來源主要分兩類。其中初級微塑料是直接添加在生活品,尤其是護膚品、牙膏和潔面乳中的微小顆粒。第二類是塑料經物理、化學或生物分解的產物,稱為次級微塑料。這些微塑料隨著垃圾的傾倒出現在海洋、河流、海岸線等地從而分散至全球,也出現在飲用水、土壤當中,不可避免地被家禽、家畜、人類或自然界中的動物攝入。
  • 被水生生物吃掉的塑料,給環境研究帶來新視角
    不過,研究人員仍然在此基礎上,將全球海洋的浮遊動物密度與之結合,給出了一張全球塑料風險分布圖。簡單來說,就是用模型預測的可攝入塑料(0.33~1毫米)的密度除以全球海洋浮遊生物的密度(上圖),以及用總塑料密度除以全球海洋浮遊生物的密度(下圖)。
  • 大海中的怪異風景,海洋中也能「下雪」也有白雲甚至是「瀑布」
    「海雪」飄飄如果你有機會乘坐潛艇去作深海科學考查,你就會有可能看到一幅奇妙的景觀:海水中正在下著一場鵝毛大「雪」。1974年,一艘輕型潛艇去北冰洋探測深海水文特徵。潛艇很快鑽入了被堅冰覆蓋的北冰洋,下降到一團漆黑的深海。
  • 一口海水中有四百多顆塑料微粒?海洋汙染比預想嚴重
    科技日報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胡定坤)海中遊泳,嗆水難免。但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 微塑料入侵地球!被你扔掉的舊衣服,成了北極生物的滅頂之災
    在南極的小型無脊椎動物體內,科學家們發現了微塑料的身影,同樣,在南極企鵝的糞便之中,也有同樣的微塑料汙染存在,這意味著,不知不覺之間,微塑料已經成功入侵了南極的生態系統,參與到食物鏈之中。而更早些時候,在2018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同樣在馬裡亞納海溝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這意味著,微塑料汙染如今已經在地球生態圈中無孔不入了。而人類發明它們一直到它們遍布整個地球,僅用了百年左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