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令人髮指!海洋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一百萬倍

2020-12-18 騰訊網

加利福尼亞周圍海洋中的塑料含量可能比之前估計的要多一百萬倍。

科學家們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估計,每立方米塑料微粒的真實數量是830萬個,而不是之前所說的10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塑料計數方法。它表明,更傳統的方法可能會漏掉一些較小的微塑料,從而低估了塑料汙染世界海洋的程度。

這些傳統的方法包括在水下拖網捕魚。大部分研究使用的網孔足夠細,可以將浮遊生物從海水中分離出來,但似乎不足以捕獲小於333微米(即1 / 3毫米)的微塑料。微塑料被認為是小於5毫米的任何東西。

但是通過使用表面海水樣本和salps,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小組收集了10微米大小的塑料微粒。從透視角度看,一張紙的厚度是100微米。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微塑料,就是用網收集樣品。但是任何小於這個網孔的東西都在逃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海洋生物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珍妮弗·布蘭登在一份聲明中說。布蘭登在大學讀研究生時發明了這種方法。

Salps是一種凝膠狀的透明生物,其大小從幾毫米到幾米不等。當它們成熟時,它們經常聚在一起形成更長的鏈條(或輪子)。它們是濾食動物,從周圍的水中吸收食物(和微塑料)。因為過濾器上的氣孔只有5微米,它們可以吸收無限小的顆粒。

研究人員利用斯克裡普斯遠洋無脊椎動物標本庫收集的樣本,研究了多年來在北太平洋探險期間收集的樽海鞘樣本,以查明它們攝入了多少微塑料。研究小組發現,與333微米以上的粒子相比,研究中包含的微型粒子要多出5個數量級。

這些結果可能意味著,其他在海洋其他部分發現了不同水平的微塑料的研究也可能低估了它們的豐富程度。例如,據《衛報》報導,在南印度洋發現的每立方米42個顆粒,以及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交界處發現的每立方米307個顆粒。

與在海平面收集的海水樣本相比,研究小組發現,在salps中發現的微塑料「明顯更小」。他們還觀察到,與垃圾帶附近採集的樣本相比,靠近陸地採集的樣本中顆粒更豐富,這可能可以用徑流汙染來解釋。

雖然微塑料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還沒有被廣泛了解,但研究表明,它對食物鏈下遊的動物有有害影響。例如,一項研究表明,接觸聚苯乙烯微塑料會影響牡蠣的繁殖。

布蘭登說:「(塑料)不斷分解,但在化學上仍是塑料,不會回到生態系統。」

相關焦點

  • 一口海水中有四百多顆塑料微粒?海洋汙染比預想嚴重
    科技日報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胡定坤)海中遊泳,嗆水難免。但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nbsp&nbsp&nbsp&nbsp但這似乎並不是最可怕的。關鍵問題是,我們迄今仍不了解相關的健康風險,很難評估攝入量對人類的危害。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關於塑料微粒在生活中有多泛濫好像已經見怪不怪,我們知道它累積在食物鏈裡、出現在海鹽、自來水、世界各個角落,甚至是人類排洩物中。接下來,我們又該用什麼方式來讓大家談論這個議題呢?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源於人造衣服纖維、牙膏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
  • 我們的天空、海洋、島嶼,都已被塑料佔據
    過去的研究已經表明,塑料微粒可以隨著河流一路進入海洋,對沿途的水生態系統造成影響。但人們不相信塑料微粒能通過大氣輸運,進入到未被人類開發的區域,此前也缺少相關方面的研究。海洋塑料已成規模人類活動與垃圾排放,讓大量塑料湧入海洋,其中體積大的最終會分解為微粒。而人們一度認為無比純淨的海冰中,已有數以萬億計的塑料微粒——每立方米海冰含240個塑料微粒,這一密度約是大太平洋垃圾漂浮帶塑料微粒的2000倍。
  • 塑料微粒早已進入我們身體
    該研究報告稱,這些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自人造衣服纖維、牙膏、沐浴露等日常洗護用品中的塑料微粒,以及被我們丟棄的各種塑料垃圾。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並最終成為人類食物鏈的一部分。  目前,已經在114種海洋生物的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其中一半都上了人類的餐桌。
  • 娃娃可能喝下大量塑料微粒
    在使用含有聚丙烯的嬰兒奶瓶衝泡標準配方奶粉時,奶瓶可能會釋放出塑料微粒。一項新研究強調了進一步搞清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必要性,因為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仍然不足。相關論文10月19日刊登於《自然—食品》。聚丙烯的年產量佔非纖維塑料產量的20%,是食品製備中使用最廣泛的塑料。但是,人們對這類容器釋放塑料微粒的情況知之甚少。
  • 人類糞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我們丟的垃圾,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身體裡......
    當時不少讀者留言說這種說法過於極端和危言聳聽了,塑料汙染的影響還沒到這一地步。可萬萬沒想到,在近日發表的一項先導性的研究報告中,奧地利科學家宣布首次在人類的大便樣本中發現有塑料微粒。這一重磅新聞,引發了全世界各國權威媒體和科研雜誌的爭相報導。塑料從汙染海洋環境、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到真正開始危害人類,這一切都來得太快了。
  • 知否|飲用水空氣中都含塑料微粒,它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人們對塑料微粒如何影響人體仍然知之甚少。這給世界衛生組織帶來了困難,該組織近日發布了一份關於飲用水中的塑料微粒的研究狀況的詳盡報告。它得出的結論是:就目前有限的科學研究來看,沒有證據表明飲用塑料微粒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協調員,布魯斯·戈登(Bruce Gordon) 幫助完成了該項報告。「我們從審查過的數據中得知,我們正在攝入塑料微粒。
  • 用茶包=喝塑料?最新研究:一個茶包能泡出上百億塑料微粒
    其中,無紡布和尼龍以塑料為原料製作而成。因為成本低、耐熱、在熱水中不易變形等實用性原因,製造商們很喜歡這兩類茶包。尤其是尼龍茶包,透明度高、韌性強,花茶等對「賣相」要求高的茶品,多使用這一材料。且,溶液濃度越高,水蚤體內的微粒越多。影像學發現,50%溶液中的水蚤,體內有大量顆粒(白色箭頭)並且,這些水蚤的形態也會發生改變。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這個結果讓他們極度震驚。「我們猜到茶包會緩釋塑料。但沒想到,一杯茶裡能有上百億顆。
  • 研究:塑料經海水浸泡後危害高出10倍,更輕而易舉入侵動物細胞
    德國研究小組警告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淹沒在水中的5.25萬億塑料垃圾將會滲透到海洋生物中,造成的危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為了研究環境如何影響塑料微粒,研究小組研究了在不同水環境下的微塑料顆粒,包括:在人工池塘的淡水、來自水族館的海水、放置了2-4周的無菌超純水。然後,他們將這些顆粒暴露在老鼠細胞中大約3個小時,觀察它們是如何滲入細胞的。
  • 到2040年,海洋塑料垃圾可能增加2倍,達到6億噸
    段落翻譯:預計到2040年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將會達到2900萬噸。這一研究項目不僅闡明了全球在治理塑料汙染方面極其失敗,還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以此大規模減少未來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倘若這種變革能實現,當然能否實現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皮尤慈善信託基金的專家稱未來20年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會因此減少80%,變革僅基於現有的方法及技術手段就可實現。
  • 嬰兒可能喝下大量微塑料:含有聚丙烯的奶瓶普遍釋放塑料微粒
    在使用含有聚丙烯的嬰兒奶瓶衝泡標準配方奶粉時,奶瓶可能會釋放出塑料微粒。一項新研究強調了進一步搞清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必要性,因為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仍然不足。相關論文10月19日刊登於《自然—食品》。聚丙烯的年產量佔非纖維塑料產量的20%,是食品製備中使用最廣泛的塑料。但是,人們對這類容器釋放塑料微粒的情況知之甚少。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科學家十分擔憂,人類正自食惡果!
    根據《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刊載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塑料微粒。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嬰兒。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儀器檢測了6個人類胎盤,結果發現4個胎盤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徑為5到10微米,共計12顆。
  • 研究發現,嬰兒每天可能會從奶瓶中攝取百萬個塑料微粒
    微塑料現在幾乎在地球上的每個環境中都可以找到,但科學家們對我們每天使用的產品是如何除去這些塑料微粒的卻知之甚少。我們通常認為,用這種塑料製成的瓶子在準備配方奶時用熱水消毒和搖晃,是剛性和穩定的。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使用聚丙烯瓶的嬰兒配方奶粉使世界各地的嬰兒平均每天接觸到100萬個塑料微粒。與之前的估計相比,這是一個驚人的大幅增長。
  • 人類大便中首次出現塑料微粒!隨手丟棄的垃圾,終究回到了我們身體裡
    來源:環球旅行(ID:Viphuanqiu)原標題:《人類糞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那些貽貝、大蝦、海蟹們,開心的吃了微塑料,燒烤攤上,人們又吃了貽貝、大蝦、海蟹。當初我們扔掉的塑膠袋、棉籤、尿不溼的分解物,在地球上轉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了我們的嘴裡、胃裡、血液裡。
  • 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是人類自食其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因為環境的關係以及我們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像新生兒的健康程度真的受到了影響,什麼新生兒先天疾病又或者畸形嬰兒等。就在前段時間《國際環境》雜誌中刊載了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在人類的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微小的塑料顆粒。
  • 嬰兒可能喝下大量塑料微粒
    圖片來源:都柏林三一學院在使用含有聚丙烯的嬰兒奶瓶衝泡標準配方奶粉時,奶瓶可能會釋放出塑料微粒。一項新研究強調了進一步搞清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必要性,因為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仍然不足。相關論文10月19日刊登於《自然—食品》。
  • 海洋垃圾到底害死了多少海洋生物!
    據非營利性組織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諸如瓶子和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容器是在海灘附近發現「最多的垃圾」。  據國外媒體報導,想像一下這樣一片區域,是紐約曼哈頓的34倍。再想像一下這麼一大片區域漂浮得全是沒到你腳踝的塑料垃圾——眼之所及都是蘇打瓶和塑膠袋。這是總重約190億磅的垃圾。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微塑料已被確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程度要看涉入的量有多少,現在科學家仔細在計算每種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最新研究發現,海洋生物其中的軟體動物,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是所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的類別。微塑料是由較大的塑料顆粒分解產生,有些是作為清潔劑或美容產品的添加劑直接生產的,最終通過廢水進入水道和海洋。一旦到達海洋,微塑料就時常被野生動物吃下吐,常常讓動物因難以消化而死亡。
  • 海洋塑料,要分解有多難?
    對於已經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難降解塑料,它們大多被人類工程師有意設計成經久耐用的結構,分解速度慢到令人髮指。在海洋等環境中,塑料可以在紫外線、溫度、水流、砂石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漸遭受物理破壞、化學分解和生物降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