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決策,感性溝通

2021-02-25 EIDC 情感智能發展中心

在決策的時候,人們會特別強調理性,但是我們知道,真正能夠驅動人們去執行決策是情感因素。如果我特別認同這項決策,我就會義無反顧地堅決執行。如果這個決策我參與了,我的想法被考慮了,我也會支持這個決策。

情感推理是一種決策的智慧,當我們做決策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慮事實信息還要能夠考慮到利益相關者的情感信息,從多個角度全面的思考作出決策判斷並且與利益相關者溝通決策。

 

作為一位管理者,我們可能已經習慣做決策之前要收集信息,更多的是數據、事實等剛性的信息,有時會遺忘了受決策影響的人,他們的感受。

只有當心情順暢了,決策被徹底執行的程度才會大不一樣。也就是說除了數據信息之外,如何通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讓決策更有效,這就是情感推理。

掌握情感推理能力,可以讓決策更容易被執行。對領導者來說,沒有什麼比擁有這一能力更有利於提升團隊執行力。

 

01

事實世界與情感世界

 

我們所處的商業組織可以說由兩個世界組成,一個是事實世界,一個是情感世界。事實世界的規律可以在財務報表中展示出來,比如說:銷售額、毛利率、生產量、成本、稅費、合格率、進度等等。

在事實世界中我們可以搭建架構、設立標準、建立流程,通過設定良好的機制並進行考核。事實世界也可以說是一個能看到底線的世界,會展示結果,會有輸贏,就好比運作企業,要麼盈利、要麼虧損。

 

事實世界的結果是有人做出來的,有人就有情感,所以情感世界的能量會直接影響到事實世界的成果。

情感世界中的感覺是無序的,有色彩的,裡面充滿著好奇心、承諾、意願、責任心、靈活性、創造力、團隊精神等。當然也有:沮喪、失望、憤怒等負面的情緒。

這個情感世界是一個可以超越底線創造可能性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是這個世界的核心,雙贏思想在情感世界特別重要。

 

只有情感世界經營好了,情緒生產力才能夠出現,創造力會大大促進事實世界的成果。由於有兩個世界的存在,所以當我們做決策的時候就需要考慮事實數據和情感因素的平衡。

企業戰略、目標、制度和流程都屬於事實數據的範圍,自我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屬於情感因素,所以在決策時就需要考慮事實數據和情感因素的取捨。

 

情感世界需要通過溝通和交流情緒才會流動起來,當情緒流動起來的時候,能量就會產生,就像是當你關注一個人並展示出你的關心,告訴他你的真實想法,他配合的意願就有可能大大提升,決策的質量也會很不一樣。

 

 02

情感推理的五個步驟

 

情感推理可以用五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事實

理解所有與決策有關的事實和技術數據,包括所有相關的人和財務資源、團隊規章制度和流程、公司、政府的法律法規、企業的戰略以及一切和企業運營有關的信息,如財務報表、客戶資料、核心技術、研發成果、質量標準、合同、專利等。

 

第二步:利益相關者分析

誰是利益相關者,只要是這個決策將會影響的人都是利益相關者,比如:外部的利益相關者有客戶、供應商、渠道夥伴、政府機構等。內部的利益相關者有:員工、老闆、各個部門的同事、自己,有時還可能是同事的家人。

 

要考慮到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感受、需求和其他相關信息,分析每個利益相關者對決策的支持程度,支持程度高的就有可能參與的程度也會高。

 

第三步:自我

你自己的感受、需求和其他相關的信息,自己的感受不可以忽略,因為這也會影響到你的工作熱情和激情。如果自我感受好,就會大力推動決策的執行。

如果自己感受不好,而是一味照顧他人的感受,很有可能在決策執行的過程中,自己失去動力,也不能做好積極帶頭作用。

 

上面三個步驟都是對信息的分析,包括了事實數據信息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感受信息,只有能夠充分地把信息都考慮清楚,後面綜合決策的質量才能有保證。

 

第四步:解決方案

結合前面三個步驟,考慮好了所有的信息就可以作出綜合性的決策,這就是多維度、全面的分析後作出的決策,數據信息和人的感受信息都被充分的考慮周全了。

 

第五步:溝通決策

這是情感推理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為這一步是在情感世界中完成,要運用情感表達中的合作與協作的技巧,與每一個利益相關者溝通決策並達成一致意見。有共識才可能夠承諾。

 

03

情感推理案例分析

下面是一家化工公司CEO決策時用到的情感推理案例:

 

新上任的CEO準備讓來年的銷售業績翻倍。

 

第一步:他研究了公司近年來的銷售業績以及各大區的人員配置狀況,公司運營的數據、生產能力、產品質量、銷售渠道等信息,掌握了事實和技術型的信息。

 

第二步: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感受,銷售總監、銷售經理、客戶、供應商、公司內的各個部門都是利益相關者。

銷售總監和銷售經理可能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說明業績翻倍的難度,而且目前最重要的是改變銷售總監和銷售經理們的思維模式。

他利用聚餐的輕鬆場合,與銷售總監和銷售經理們交流,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是銷售出身,能夠感同身受銷售的困難,並傾聽每一位經理的具體情況,以及把自己過往的經驗和大家交流,讓大家感受到領導層的關心和支持。

 

第三步:自己的感受,什麼都不做是不可以的,自己是有追求的,高標準是自己堅守的價值觀,無論有多難,一定要發展。

 

第四步:綜合前面收集的信息,以及與銷售總監和經理們的互動,找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出了綜合性的決策。

 

第五步:在第二天的銷售會議中,與銷售總監、銷售經理們一起溝通這個決策,並且大家集思廣益,探索執行決策的各種具體的辦法。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他們實現了業績翻倍的願望。

 

我們都希望在工作中提升決策的質量,情感智能中的一項重要的能力就是情感推理,善用理性決策,感性溝通就能大大提升決策的精準度以及後續的執行效率。

 

-END-

延伸閱讀:硬核丨排名前六的職場技能線上認證 正式上線

          

情感智能發展中心(Emotion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Center, 以下簡稱EIDC)設立於2019年2月,前身為LPA中國。EIDC致力於情感智能與領導力的評估、培訓與發展,運用心理學原理以及國際領先的情感智能與領導力技術,幫助企業實現可衡量可發展的企業文化,提升競爭力,幫助領導者使工作變得更有意義和更滿意。EIDC目前設有廣州研發中心、上海認證中心、蘇州賦能中心以及廈門發展中心四個辦公室,每年在中國廣州、上海、北京、昆明、廈門、蘇州、杭州等多個城市以及澳大利亞墨爾本、雪梨等地開設課程,成功為眾多大型跨國公司及職場人士提供領先的情感智能評估、情感智能培訓及發展計劃,以及相關領導力培訓。希望進一步學習情感智能的朋友,可以直接掃二維碼或點開原文連結有微課哦!

相關焦點

  • 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學會提問》與《故事思維》
    是的,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看到他人悲慘的遭遇我們會報以同情,我們感動於悽美的愛情故事。可是,我們與人相處、和人交流的時候,卻往往缺乏共情能力,總是好為人師,明明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而且論據充分,可對方就是不聽,許多本應該解決矛盾的有效溝通最終演變成激化矛盾的雞同鴨講。如此看來,我們的確是感性的,但卻缺乏共情能力,也就是缺乏感性思維。
  • 企管之道:服務設計的理性與感性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顧客大排長龍是一種罪惡,排隊買車票,排隊繳費,排隊報稅,大概不會有幾個人感到舒服,可是從感性的角度來看,排隊有時可以帶來安心,帶來等待的刺激感,排隊玩遊戲,排隊吃美食,排隊要籤名,不排隊就不夠熱鬧,就不可能激起粉絲的興致,排隊買到的東西比較好吃,同時帶來的失望也更大。企業在進行服務設計時,不能單從理性的角度來思考,許多時候感性要素的影響更大、更深遠。
  • 在理性權威中訴諸感性表達*
    疫情防控期,訴諸感性類評論佔比高於理性權威類;進入復工復產期後,訴諸感性類評論佔比明顯下降,恢復了往日以理性權威為主的輿論引導模式(見圖1)。從上述趨勢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民日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輿論引導上出現「在理性權威中訴諸感性表達」的特徵。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再論理性與感性:產品設計是科學還是藝術?
    我們需要先用理性方法在B端需求鏈上進行目標拆解,再用感性方法在C端需求鏈上進行方案構建。增長、商業化這類產品崗位常常遇到此類問題,因此更需要兼具BC的思維。有理性、無感性的產品設計:擁有邏輯嚴謹的推理,但落地時的方案對用戶毫無吸引力;有感性、無理性的產品設計:擁有良好的細節體驗,但方向不明確,導致競爭上的失敗。
  • 感性的、理性的,英文怎麼說?
    小雅和英美友人感性的、理性的-美國朋友語音示範00:30來自你和寶寶說英語(1) Emotional感性的;使人感動的She's a very emotional person.她是個非常感性的人。She always lets her emotions dictate her decisions.她的決定總是被感情所左右。
  • 感性和理性相互依存
    之前說到人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更可以是兩者共存的,我們也應該明白一點,既然感性和理性本身不存在衝突,那就必然存在和他們有衝突的東西。是什麼跟感性對立,又是什麼跟理性衝突呢?跟感性不對付的,其實是我們心中或許終將存在的麻木。不管一個人如何感性,就像大家都說的那樣,假如遇見的事情多了,看得多了,又或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很多巨大的變故,於是人就會變得麻木,甚至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
  • 感性和理性,完美的哲學定義
    我們總是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其實這只是一個階段,同理,理性也可以上升到感性,這就好比先是有雞,還是有蛋,只能說感性弱於理性,因為作為生命體其感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先是有雞,才後來有蛋,因為從繁殖行為來看分為胎生和卵生,而胎生的前提是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所以胎生是經過卵生階段的,而胎生是由於體內存在子宮繁孕的條件
  • 外語學習的感性和理性
    從標題不難看出,我要說的是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從感性和理性的角度來劃分許多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是可以的,但不管感性還是理性,能做得好,關鍵還是一個字:做。 做了,做多了,自己自然知道怎麼做了。 在語言學習裡的感性就是「語感」,如果學習音樂的話就叫「樂感」,創作時就是「靈感」,想想還有什麼「感」。總之,「感」是極為重要的,雖然上天賜予的「感」是居多的,即便如此,我們也會通過訓練來提高她。 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語感呢?和我們交朋友一樣:經常在一起,多交流,你了解他(她)的想法,她(他)也了解你的想法。
  • 高考美文——齊桓公的「理性」與「感性」
    要麼感性過度,容易被身邊人所左右,而失去了獨立判斷的能力和意願。齊桓公能重用管仲,一方面是感性的表現,因為他相信鮑叔牙的判斷,相信鮑叔牙的無私舉薦必然是國家社稷之福。另一方面是理性的表現,無論胸懷再大的人,在面對曾經有可能致自己於死地的對手,多少還是會有隔閡,但理性告訴齊恆公,一切不過是「各為其主」,「對事不對人」才是王者的氣度。
  • 韓紅:在感性和理性之間
    01「憨的自在」感性戰勝理性在韓紅身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感性戰勝理性]的一面。人紅是非多,登上明星勢力榜首的韓紅,最近面對的非議也不少。說她「作秀」、扒她黑料、潑她基金會髒水…甚至有人專門錄製視頻指責韓紅,因為天天刷屏都能看到她,希望韓紅可以低調一點,「做好事不留名」。
  • 「感性」和「理性」思維的區別在哪裡?
    「感性思維」,是中國「感性文化」影響下的典型思維方式。其實,感性是所有人的初級認識手段,所以,它的存在絕不只限於中國人才有。感性的特點,就是易變,無原則,走極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等表現。總之,一切憑自己的感覺辦事。
  • 理性·感性·美好 ——科學共文學一體
    違背了科學的理性,始歡終棄乃至人人唾棄,可謂可悲!照耀人類穩步前行的明燈的是科學的理性之光,保障人類美好生活獲取的手段是理性的科學之術,以理性之光和科學之術來加持生活,人生之路愈走愈為光明和坦蕩!文學的感性能讓我們活得歡,過得順,玩得樂。車爾尼雪斯基曾說:「文學是人類精神的教科書。」
  • 你是一個感性還是理性的人?丨擁有幸福的關鍵
    「理性的人永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感性的人永遠只會跟著感覺走。」  在評價自己或者他人的時候,我們經常使用的一對概念是理性和感性,比如你是一個理性的人,還是一個感性的人?據說,第一眼看到正面的是理性的人,第一眼看到側面的是感性的人。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趣味的測試,並不嚴謹。要判斷自己的類型,更靠譜的方法是分析自己生活中的表現。
  • 感性地面對、理性地思考、建設性地表達
    一、感性地面對 「人情味」似乎是當代社會主動邊緣化的一種感覺,所以,如今「感性」越來越成為被大家忽視乃至鄙夷的姿態,在很多場景下,令人唏噓的是,「感性」正在日漸等同於矯情。然而從理性層面來看,兩者都可以讓人吃飽,並且後者明顯還更有效率,更方便,甚至更經濟實惠。如果你從時間利用效率和經濟學角度去理性考量,很自然地,就喪失了生活中那閃著幸福金粉的感性味道。 我一直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感性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換句話說,在這急匆匆的人間,能讓我們感受到些許美好的事情,不就是把原本粗糙的事情費勁心思和時間雕琢成精細嗎?
  • 理性與感性,現實和初心
    出乎意料的是,Alice很痛心地認為這不合理,她表情嚴肅地說了一段話,大致意思是:她不能理解胚胎不能稱之為生命這個邏輯;醫學生是關注和探索生命的年輕人,不能因為一些現實的因素,就失去了對生命基本的尊重和感性的認知。這理論太新鮮了。感性?感性和這個專業無關。
  • 男人是偏理性的,女人是偏感性的,是這樣嗎?
    男人是偏理性的,女人是偏感性的,是這樣嗎?回歸情感,我覺得現在的女人越來越多的更加自主獨立,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女漢子,而越來越多的男人活的更加細膩有生,故被我們所所成娘。我個人覺得大多數女人的性格是偏感性的,大多數男人是偏理性的,事實情況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 每日一題——理性決策模型與有限理性決策模型​(公共政策學)
    在整個決策過程中,決策問題、決策目標、決策標準以及外界影響因素都是明確可知的,作為決策者的人始終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動都是理性活動。決策者在對各個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後,選取其中一個預測結果與目標最為一致的方案作為決策的最佳方案。
  • 名師論壇|語文的感性學習和理性學習
    語文的感性學習和理性學習華東師範大學 巢宗祺在我們的語文教育中一度盛行偏於「理性」特點的學習方式,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這種特點,一是在關於語文教育的文件和文章中,描述語文學習行為的,主要是一些表達理性含義的詞,如「理解」「分析」等;另一方面是語文學習的具體行為,例如,小學生學習新詞,要求記住它的釋義,考試就要考詞語解釋;要求記住它的語法規則和語用規則
  • 感性和理性,終究是感性勝了
    果然還是感性戰勝了理性。
  • 理性與感性的對決(2018年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點評)
    理性與感性的對決   ①從古至今,世間從沒有停止過理性與感性的碰撞。我認為,《論語》中「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感性的代表,《孟子》中「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是理性的代表。感性與理性碰撞,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在我看來,理性戰勝感性,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