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的應用有助於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然而,應用於自律不足的學生身上,常常會出現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課堂、達不到教學效果的困境。
怎麼辦呢?來自遼寧師範大學的戴心來教授與碩士研究生張承寧認為,不如順著學生愛玩的特點,通過遊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學習。
設計基於遊戲化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下圖所示。
該模式在分為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在課前階段,教師的任務主要是錄製教學微視頻與製作課件、教學遊戲的設計與開發、統計遊戲結果。學生的任務包括觀看教師錄製的微視頻與知識學習、了解遊戲規則、進行遊戲活動挑戰關卡。
教學活動課包含6個環節:① 複習知識;②總結問題;③創設遊戲情境分小組;④協作與挑戰;⑤總結與評價;⑥獎勵。課後階段,教師統計遊戲結果、總結與反思,學生活動主要是鞏固與複習學過的知識,總結與反思。
上面也提到,基於遊戲化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分為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那麼在每個階段該怎麼開展呢?兩位作者在論文裡也給出了詳細的建議。
教師課前需要錄製教學微視頻並製作教學課件,形成目標明確的微視頻且時間儘量控制在10min以內,視頻內容要精煉。教師課前還要進行遊戲的設計與開發,通過小遊戲來檢測學習狀況,利用學生普遍感興趣的遊戲因素設計遊戲,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優化課堂學習質量。
在學生依次完成微視頻學習、進入遊戲闖關後,教師要統計遊戲結果,了解學生間個體差異,為課堂分組提供依據。學生課前觀看微視頻與課件,之後進入遊戲闖關,學生完成遊戲檢測後,達到對知識的自主吸收與應用,初步形成了對知識的建構。同時,這一過程讓學生形成沉浸感,深層次參與遊戲活動,形成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以《從世界看中國》疆域教學的一個知識點——認識中國行政區域為例,教師可錄製教學微視頻,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是中國地圖全貌,明確各省份的全稱、大致形狀等。之後,教師可通過Flash設計檢測小遊戲,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Flash小遊戲界面
這個小遊戲要求玩家通過右邊顯示的行政區域名稱找出該行政區域在地圖中的位置,如滑鼠點擊行政區域位置正確則屏幕左下方的當前成績增加十分,點擊錯誤則不得分。
本遊戲實現了個體知識建構,遊戲流程如上圖所示。完成遊戲檢測後,學生可利用電腦或者筆記本記錄遊戲中發現的重難點問題,比如安徽與浙江這樣相似形狀的省份難以區分,教師通過 QQ或者微信在線回答學生的問題,教師統計遊戲結果並排名,要求學生在整個遊戲過程中記憶各省份的方位、形狀等信息。
兩位作者認為,課中教學階段又可以分為以下六部分:
(1)複習知識
教師可通過中國行政區域地圖或者PPT形式,引導學生劃分行政區域,明確全國省級行政區個數(34個)。並且讓學生根據圖形進行記憶,如浙江省是六角形,福建省是斜的平行四邊形。
(2)總結問題
教師對課前階段遊戲環節進行記錄,選擇出較典型的問題,如浙江與福建這兩個省的形狀總是區分不清,將這類問題呈現出來,讓學生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3)創設遊戲情境與分小組
課上呈現上一環節中學生所遇到的典型問題,並組織學生進入遊戲情境,劃分小組成員,最多由5名成員組成一個小組。教師採用聯想記憶,用各種圖像圖形代表各省區域輪廓,如下圖所示。每組選出兩位代表,教師給出一個行政區域名稱,一位學生形容行政區域的輪廓,另一位學生答出是哪一個行政區域。
(4)協作與挑戰
小組在課堂上討論協作,課上展開團隊式合作遊戲,通過此種有趣的學習方式與環境引導學生提煉並內化知識,建構知識意義。這一過程有助於 培 養 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
(5)總結與評價、獎勵
各小組分別選出一名代表發言。小組代表發言的內容可以是記憶方式、記憶方法等。比如有些小組形成「海南最小、新疆最大」的記憶方式。組織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也進行總結與評價,並對優質小組進行獎勵。
在完成教學之後,教師在課後應及時總結學生的問題、發言狀況、小組表現。與學生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問題 的 辦 法,反思教學成果,形成教學日記,總結經驗。學生課後應反思學習行政區域輪廓圖所遇到的問題,回顧課前個人闖關與課上團隊闖關中的表現,總結經驗與教訓,為下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文獻來源
[1]李瑩,戴心來,張承寧.基於遊戲化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研究[J].軟體導刊(教育技術),2019,18(0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