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倫敦華人吉他社創始人:在英國讀書和工作經驗

2020-12-25 中英網www.uker.net

編者按:王蒙畢業於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國際酒店與旅遊市場營銷專業(MSc International Hotel and Tourism Marketing)。他在接受專訪時談到自己在英國讀書、工作的經驗,以及吉他社的情況。

據報導,音樂是深受正在英國留學的華人和學生喜愛的藝術形式。

如今,有超過200名成員的倫敦華人吉他社成立於一年前,舉辦演出活動,建立了首個以華人音樂文化為主題的社交圈。

吉他社的創始人王蒙畢業於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國際酒店與旅遊市場營銷專業(MSc International Hot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他在接受專訪時談到自己在英國讀書、工作的經驗,以及吉他社的情況。

你在中國學的是IT專業,又在唱片公司工作過,後來為什麼選擇來英國深造?

王:選擇學IT是家人的原因,覺得這個專業將來找工作比較有前景。我在大學期間就組了一個樂隊,有一個吉他社,對做活動、市場營銷方面非常感興趣。

因此,我大學第三年的時候找了一個和音樂、娛樂相關的實習。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是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就選擇來英國深造。

為什麼選擇牛津布魯克斯大學?

王:其實當時我拿到了幾家英國大學的錄取通知,但是其它院校都是IT碩士預科。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表示,只要我的成績通過了,就可以學市場營銷,就選了這家。我來牛津之後讀了3個月的語言和3個月的預科課程。

Jump media player

Media player help

Out of media player. Press enter to return or tab to continue.

你讀的國際酒店與旅遊市場營銷碩士是兩年制,比較特別。

王:我本來報的是市場營銷專業,但是聽說我校的酒店管理專業非常好,是龍頭專業,在一個獨立的學院裡。

但是,由於這個專業硬性要求申請者有1年工作經驗,我只有半年。

後來經過了3、4輪面試和爭取,我才被這個專業錄取,主要學習跨國酒店和旅遊企業在市場進入時營銷策略的研究。

完成第一年的課業和論文之後,第二年要在學校的安排下或者自己去找與專業相符的工作,然後再交一份報告。

你的工作是自己找的?

王:對,我對學校安排的不是很滿意,就自己找的。

我寫畢業論文的時候,China Contact公司的老闆是受訪者之一,後來就問他有沒有可能提供一個工作機會,後來成功被錄用。

我的畢業論文是研究國際企業在中國使用社交媒體做營銷的研究報告,這家公司的業務與之相符。

你在這家公司具體做什麼?

王:剛開始做了3個月左右的市場調研分析員,正式全職工作以後要負責寫日常諮詢報告,到後期基本上是項目經理,做了包括歐洲之星等客戶的社交媒體市場營銷項目。

在學校學到的能夠很好地應用到工作中?

王:是的。我比較幸運,因為研究的方向和所做的工作結合度比較高。

倫敦華人吉他社成員中有中港臺學生和已經工作的人士

你為什麼要創建華人吉他社?

王:當時並沒有帶有目的性,要做一個東西出來,只是自己在這邊確實沒有一個華人圈子,不知道去哪裡找機會社交。

因為我自己喜歡吉他、喜歡音樂,就在社交網站meetup註冊了一個團體,想看看在倫敦有沒有想玩吉他的華人,大家聚聚,一起聊聊什麼的,就有了倫敦華人吉他社的雛形。

吉他社成立之後是每個月都舉辦活動嗎?

王:一開始沒有每個月一次那麼頻繁。第一次活動時沒有場地,所以我之後去跟一些合作商談,第二次活動就在倫敦唐人街一家餐館的ktv包房舉行。

第二次活動報名的人數已經有4、50人。那之後才固定每個月在市中心Soho區一家酒吧舉辦活動。

吉他社的成員中有學生也有工作的人?

王:200多成員中大概一半學生一半有工作,大陸人所佔比例相對較高,但是社裡還有臺灣人的團體,他們有Big O2樂團—這幾十人也是吉他社的主要構成部分。

除了定期見面,吉他社會舉辦活動嗎?

王:去年的活動形式以自由社交為主,發報名表出去,鼓勵大家組樂隊或組合上臺演出。來參加活動的人不見得之前就是吉他社的成員,但是參加了一次之後,下一次一般還是會來,入社的人越來越多,就慢慢形成了一個圈子。

我們今年想在倫敦舉辦或者是樂器或者是歌唱比賽,因為社團中有的成員有自己的音樂公司和錄音室,所以就打算一起做這件事。

在英國組織這種活動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王:對於這個圈子裡的人意義蠻大的。雖然它的流動性比較高—有人是從美國來倫敦的交換生,只停留3個月,也有人知道吉他社的時候已經要回國發展,只能參與一、兩次。有蠻多這樣的例子。

儘管如此,包括我本人在內的所有人的反饋都是,在倫敦有一段這樣的回憶確實非常難得,因為大部分學生在這邊的文化生活比較匱乏。

尤其是讀一年制碩士的人,第一沒有時間,第二,如果讀本科還會有些社團,而碩士生的文化生活除了看電影、參加英國人的活動之外是比較空缺的。

有一個自己的小團體、比較親密的圈子的話,整體的感覺和生活體驗會大大不同。

你現在已經回國發展,之後有什麼計劃,還會繼續參與吉他社的活動嗎?

王:我回國之後都有一直參與吉他社的事物,但具體運營就交給了現任社長、之前樂隊的鼓手袁皓桐。

我現在主要是與中國的一些唱片公司聯繫,想看看能不能把一些資源帶到英國,通過吉他社這個平臺在這邊做一些更有影響力的大型活動,包括一些演唱會、與明星的同臺演出、歌唱或者樂器比賽等等。

我同時也在做一些創業項目,也想參與英國貿易投資總署(UKTI)的天狼星計劃(Sirius Programme),獲得創業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相關焦點

  • 五月天倫敦開唱做客英國專訪 成為首登BBC的華人樂團
    五月天召開倫敦演唱會發布會  五月天召開倫敦演唱會發布會  五月天召開倫敦演唱會發布會  據臺灣媒體報導,五月天明年2月21日將在倫敦開唱,他們前天已飛往英國宣傳。北京時間11月5日晚9點,五月天登上英國BBC直播電視節目《Impact》接受專訪,暢談14年的音樂之路。五月天也成為首位登上BBC的華人樂團,這也是他們繼上月,登上日本指標性音樂節目《MUSIC STATAION》之後,再度登上國際媒體。隨後五月天還召開了倫敦演唱會發布會,五名成員用全英文交流,氣氛十分高漲。
  • 英國華人最多的城市排名:倫敦第一,誰是第二名?
    不少國家都有大量華人面孔,就是人口只有6000多萬的英國,也有60多萬華人;其中包含22萬中國留學生,僅留學英國的中國小學生就有1.5萬人。那麼,這些華人喜歡在英國哪座城市生活呢?據初步統計,這幾十萬華僑華人,大多聚居在倫敦、利物浦、伯明罕、格拉斯哥、愛丁堡、曼徹斯特、卡迪夫等大中城市。
  • 英國倫敦醫美診所專訪 Ai Beauty
    英國倫敦的午後,走進倫敦市中心牛津街精緻的二級保護古董建築,我們到了這家英國倫敦最大的華人醫美整形診所 Ai Beauty Clinic,坐在一樓舒適的沙發上,等待今天的採訪對象——英國Ai Beauty Clinic鼎鼎有名的醫美微整諮詢團隊,就英國亞裔醫美整形潮進行採訪。
  • 英國人口調查:劍橋和倫敦金融城華人比例居首
    英國本地白人種族人口佔全人口比例下降7個百分點至80%,其他種族中比例較大的為亞裔6.8%,華人人口佔總人口比例為0.7%,相較2001年的0.4%幾乎翻倍增長。  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華人總人口所佔比例為0.7%。其中英格蘭總體華人比例為0.7%,威爾斯總體華人比例為0.4%。
  • 外媒:打破亞裔參政天花板 英國華人積極為華人權益發聲
    他曾是英國的首位華人警察,後來成為英國首位華人總督察,他同時也是黑人警察協會(Black Police Association)的創始人之一。劍橋大學畢業後,他曾擔任T-Mobile高級副總裁、Vodaphone高級主管,並在諮詢和網絡銀行等行業擁有豐富工作經驗。
  • 英國首位華人市長陳德梁:他要為一戰華工在倫敦立碑
    新華社倫敦12月7日電 (天下人物)英國首位華人市長陳德梁:他要為一戰華工在倫敦立碑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英國下議院議員史蒂芬蒂姆斯7日在英國議會提出一項動議,呼籲上、下議院所有議員籤名支持為一戰華工立碑。立碑計劃也獲得了英國負責信仰和社區事務的內閣部長伯恩勳爵的支持。
  • 倫敦中醫針灸學院院長:新冠治療讓英國人重新認識了中醫
    英國倫敦中醫針灸學院院長王天俊教授,自2020年3月率先組織發「英國中醫抗疫援助行動」。至今該團隊100多名中醫已經諮詢援助了上萬人,用中醫中藥治療兩千多人,其中確診新冠病人約500人。近日王教授接受專訪,介紹了中醫藥在英國抗擊新冠疫情的貢獻以及未來的發展。
  • 「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英國區選拔賽倫敦舉行
    中新社倫敦6月29日電 (趙星一 張平)「2019年文化中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英國區選拔賽,29日在倫敦舉行。資料圖:2019「文化中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巴西賽區決賽。中新社記者 莫成雄 攝「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英國區選拔賽由倫敦華埠商會承辦,經多年來努力發展及推廣,該活動在英國華人社會中已獲廣泛認可與關注。
  • 「英國」華人親述:說說"我"在倫敦的買房記 少走彎路~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自會考慮購房,但對於很多的買家來說,可能別說在英國買房,就是國內也沒買過,所以不清楚其流程,費用及購房渠道等成了很多打算購房者的絆腳石。整體來說,和國內一樣,粗略分為新房和二手房,由於很多中國人其實都喜歡新房,所以今天主要根據自己的親身買房經歷和大家分享下在英國特別是倫敦買新房的步驟及所需費用。
  • 華聞周刊:英國華人親歷,在倫敦買房遇到的那些坑
    中新網2月3日電 英國《華聞周刊》近日刊文稱,當你幻想自己的dream house時,眼前會出現怎樣的場景?是在寬敞的大床上醒來,端著酒杯俯瞰泰晤士河,還是在小小的陽臺上讀一本好書,和心愛的人窩在沙發上看電影?在倫敦這座城市,租金日漲,奇葩房東或室友也不少,大家或多或少會產生想要自己買房的衝動。可是因為對政策的不了解,許多華人買家容易掉進英國買房的大坑。
  • 一個汽車人的「輪迴」 專訪華人運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磊
    「近日,華人運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30年來,丁磊經歷了做汽車人—做政府官員—再做汽車人的一個輪迴,在此過程中,他內心的中國汽車夢一直在燃燒著。讀書期間,丁磊需要接觸大量實驗設備。當時學校有一臺從國外進口的雷射發生器,需要由外國的工程師安裝。等到工程師安裝調試完後,丁磊負責送他們去機場。不料送機的國產品牌轎車在路上遭遇熄火,司機怎麼也發動不起來,最後不得不找人幫忙推車。「那時汽車產業在國內剛剛興起,由於工業基礎差,常常被外國人看不起。
  • 英國華人社團向英國NHS捐贈防護用品
    NHS捐贈防護用品  中新社倫敦5月16日電 (高天胤 張平)英國華人社團16日向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捐贈7萬隻KN95口罩、5000件防護服。  此次捐贈活動是以英國華人社團與英國浙江會名義舉行的。捐贈儀式在倫敦郊外一NHS醫用物資倉儲中心舉行。倫敦華埠商會主席鄧柱廷、英國浙江聯誼會暨商貿會主席李雪琳、英國浙江聯誼會暨商貿會會長黃萍與英國聖託馬斯醫院集團首席採購官大衛·勞森(David Lawson)等一同出席了捐贈儀式。
  • 英國新移民政策將生效 對華人和留學生有何利弊?
    倫敦華埠商會法律顧問鄧漢聲律師細看稀缺工作職位,涉及計算與數學相關領域的華人數目可能相對較多,其他領域則與華人的關聯性較低。而此次移民草桉所新增的數碼技術與醫療領域的短缺職位,最大受益族群是印度人,因為印度人的英文能力皆達母語程度,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
  • 英媒:英國中餐廳創始人講述從業60多年來的故事
    近日,英國英中網刊登文章,講述了英國著名中餐廳「潘記」的創始人潘偉廉(Bill Poon)從業60多年來的故事。在英老一輩的英國華人應該都對「潘記」或者「Poon’s」這個名字很熟悉。潘記的創始人潘偉廉(Bill Poon)在退休16載後,依然在英國的中餐業,是傳奇般的人物。潘偉廉從13歲開始就進入了餐飲這個行業,到了他這一輩,已經是第七代從事這一行業。60多年來,他對烹飪的熱愛和認真絲毫不減。上世紀60年代,為了追愛,潘偉廉從香港來到英國。
  • 英國《英中時報》:崢嶸70載,倫敦中國城的中國故事
    中新社記者 付強 攝中國僑網9月28日電 英國《英中時報》9月27日發表題為「2019國慶特輯:崢嶸70載,倫敦中國城的中國故事」的文章。文章通過採訪生活在英國的26位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背景、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華人,講述了那些不為人知的中國城的中國故事。
  • 在倫敦市中心的唐人街感受當地華人的商業社區
    在倫敦,有個唐人街,稱為倫敦華埠,它位於寸土寸金的倫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市的蘇豪區。倫敦的華人社區最早出現於19世紀,最初集中在倫敦東部的船塢區,當時只有幾家破舊的店鋪,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漸遷移到位於倫敦市中心蘇豪區這裡的沙夫茨伯裡大街南部和爵祿街。
  • 英國品牌maharishi 創始人Hardy Blechman專訪(圖)
    英國時尚品牌 maharishi 創始人 Hardy Blechman 近日就在接受雜誌 《PORT Magazine》 的專訪中圍繞 Camouflage 迷彩這一元素展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當中他談及迷彩的起源、發展、運用以及與當下的關係
  • 9華裔候選人參加英國「雙十二」大選 傳遞華社聲音
    2000年,Alan Mak加入保守黨,協助英國前外相黑格競選,並以志願者身份參與保守黨競選、募捐及政策制定等工作。  他曾是倫敦2012年奧運會火炬手,並擔任多個慈善機構的主席和信託人。他曾參與英國鐵路、輕軌和倫敦公交等交通規劃項目,在倫敦金融城工作10餘年,現專職做投資工作。  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奶爸」王鑫剛多年來熱心公益,參與政治,從2014年到2019年每年都競選英國地方議員,並於2015年和2017年參與英國大選,現任職薩裡地方議員。
  • 倫敦封城了,那些回來又去了英國的留學生和他的家長們會怎麼想
    這上孩子對於傳統的中國文化和認知變的陌生,因為他們從小就在英國留學,接受的是英式教育。長大以後對於祖國沒有什麼感情。這些從小在英國留學的孩子最後入籍英國,變成外籍華人,他們自認為身份優越高人一等。這樣的父母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同時他們也不是合格的父母,沒有盡到做父母應盡的責任。
  • 英國語言學校總監教你如何學好英語
    編者按:倫敦商業金融學院舉辦了「LSBF HOPE」演講活動,LSBF英語語言學校總監費伊德魯裡(Fay Drewry)也發表了「如何在倫敦學好英語」的演講。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費伊-德魯裡早年曾經在西班牙學習,近年又曾經在中國一些城市工作過,培訓英文教師。記者專訪了費伊德魯裡,請她為中國同學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