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立春,廣西田野裡常見的農耕自然畫卷

2020-12-18 悅養文化

北京時間2月4日17時3分12秒中國迎來「立春」節氣。立春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也有「春打六九頭」之說。立春時節,在廣西早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眼下多數地方下著濛濛細雨,水潤高山和窪地,寒冷中飄浮著植物即將發芽早春的氣息。

古代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蘊涵萬物起始、一切更生的表達。早在秦漢時期,廣西壯族人民,把立春當作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布新、迎春和農耕開始的重要節日。

宋·陸遊《春耕》詩曰:「今年液水滿西疇,父老人人卜有秋。只要耕犁及時節,裹茶買餅去租牛。」 一年之計在於春,廣西民間在「立春」這天還會安排與全年相關的一些農事活動,如購買種子、修理農具等等。

立春過後,如果雨水豐盈、大地溫潤,廣西田野裡會出現一幕幕美麗的農耕畫卷。

立春同時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細菌、病毒也隨之生長繁殖,常有流行性感冒發生,要格外注意。我們在做好保暖的同時,要勤洗手,出門戴口罩,開窗通風,遠離人群,多喝水,勤運動,吃橙子、葡萄、菠菜、油菜、空心菜、芥菜等水果和蔬菜,從而增強免疫力,避免病毒的入侵。

相關焦點

  • 繪本《田野裡的自然歷史課》首發 科普中華農耕文明
    近日,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和易書科技紙上博物團隊聯合策劃研發的《田野裡的自然歷史課》新書首發活動在北京舉行。    據出版方介紹,這套自然科普繪本以3—12歲的兒童為受眾目標,從日常生活入手,以一名Q版鄉野小女孩「丫丫」為固定主角,通過簡潔明了的故事將每冊的內容串聯起來,為小朋友了解中華農耕文明打開了一個切入口
  •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時間:2020-02-03 2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
  • 2月3日立春「百年一遇」 丁酉雞年是閏年長達384天
    2月3日立春「百年一遇」 丁酉雞年是閏年長達384天 2017-023日立春發生在1897年,距今已有120年。
  • 鄉村田野綻放希望之花——寧鄉市稻花香裡農耕文化園活動剪影
    青山綠水碧波漾,鄉間田野稻花香……綿綿翠色 向天際延伸,賦予這片土地生機與希望。山水匯聚之處,往往靈氣逼人,適宜萬物生長,寧鄉市雙江口鎮稻花香裡農耕文化園亦是如此。苗木、稻蝦在這裡「如魚得水」,遠離城市喧囂而來的遊客也很快「隨遇而安」。
  • 語言學家的田野與田野裡的語言學家 ——序《輶軒使者: 語言學家的田野故事》
    中華文脈延續數千年從未間斷,田野調查的傳統始終滋養著中國語言學的發展,一代代「輶軒使者」在語言學的田野上耕耘,春種秋收,碩果盈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又先後實施了「中國新發現語言」調查研究、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中國瀕危少數民族語言調查、《中國語言地圖集》編制、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等重大語言項目,新中國的「輶軒使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語言資源的壯美畫卷。
  • 人勤春來早,湖湘農事忙
    隨著疫情態勢逐漸好轉,湖南農民按下「重啟鍵」,踏春、農耕、清掃等一幕幕忙碌場景,成了「湖湘農事」APP上的靚麗風景線。幾天前,安化縣小淹鎮肖家村的肖自然與春天合了一個影。遠處,山峰巍峨。太陽興許是見了肖自然害了羞,悄悄地躲在了大山後面,只露出一點點春日特有的餘暉。而山峰下的油菜花田在這餘暉的照耀下,莫名顯得更加豔麗,像極了春姑娘穿的花裙子。桃江縣灰山港鎮萬功塘村的舒娜正「走在希望的田路上」。
  • 農耕研學成長營 | 割稻穀知曉「光碟」的意義,博物館裡尋覓上海「第一稻」
    遺址博物館為我們呈現了上海人類文明發展的完整畫卷,也讓孩子們對農耕文明有了理論上的了解,第一「稻」意義非凡,我們要去真正的稻田裡收割農田樂趣!02.古稻田裡收割豐收喜悅,田間勞作的少年悟出了「粒粒皆辛苦」的真諦這一片自然森林實踐基地裡,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400畝古稻田,金秋豐收季,風景這邊獨好。
  • 暑假好時光,「田野少年」自然大課堂鄉村遊研學等你體驗!
    鄉村公園規劃「十裡八村」、「芳園百裡」、「夢裡水鄉」等景區,擁有南湖、北湖、森林公園、文昌塔、乾坤閣、風清樓、思源廣場、發展廣場、山洞酒窖、田野農博館、田野開心農場等景點,配套田野山莊、遊客服務中心、山上酒吧、山下酒吧、清風茶樓、田野綠道等設施,集「鄉村觀光、鄉村遊憩、鄉村體驗、鄉村度假
  • 它的花莖「30釐米高」,人稱「麥冬草」,田野裡常見,根莖價值高
    另外,還有一種奇特的植物,可能大部分的花友都沒有見過,它的花莖「30釐米高」,經常被稱為「麥冬草」,喜歡在田野裡生長,植株的根莖價值是比較高的。將麥冬草盆栽在漂亮的花盆裡,經過60天或者3個月的養護,植株的根系會很多,枝葉看著不僅油綠,還很旺盛,所以觀賞價值就和綠蘿、月季、吊蘭、桂花、常春藤、文竹、蟹爪蘭、白掌、竹芋等花卉一樣高,這種植物也比較好養,畢竟它在野外都能長得旺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種麥冬草吧。
  • 光明早報:2月3日立春罕見「早到」;美聯儲聲明暫不加息
    ●天文專家:2月3日立春很罕見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通常2月4日是立春的正日子,但是今年的立春卻是2月3日。天文專家表示,3日立春很罕見,上一次發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再下一次則發生在2021年。
  • 玄學咒語丨2016年2月4日立春是幾時
    2月3-5日(農曆正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下面,我們一起道長看看2016年2月4號立春時間。 2016年2月4號立春時間  2016年立春時間(2016年2月4日 17:46 - 2016年2月19日 13:33)  陽曆時刻:2016年2月4日 17:46:00  陰曆日期:臘月(小) 廿六 星期四
  • 定製租賃展活力 日立建機助力廣西旱改水項目
    定製租賃展活力 日立建機助力廣西旱改水項目 近年來,面對中國客戶日益增長的租賃需求,日立建機在全線布局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業務創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租賃服務模式。
  • 廣西華僑農場「變形記」:從農耕到工業化
    廣西華僑農場「變形記」:從農耕到工業化 圖為越南歸僑鄭鞏(中)夫婦接受記者採訪(中新社發 洪堅鵬 攝)   中新社南寧2月1日電 題:廣西華僑農場「變形記」:從農耕到工業化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林浩  馬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中新社記者走進越南歸僑鄭鞏的家,他家相機櫃裡存放著三部相機。今天看來顯得老掉牙的相機,述說著這位歸僑35年的生活變遷。
  • 七年級春天優美段落寫作素材:春到田野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七年級春天優美段落寫作素材:春到田野,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寒冷的冬爺爺走了,春姑娘又帶著她自己的魔法棒來到了人間。   2隻要春姑娘輕輕地揮一下魔法棒,她所處的地方就會綠油油的一片。瞧,她首先來到了廣闊的田野,「譁」的一下,從小麥到玉米,從棉花到高粱,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
  • 《在希望的田野上》姊妹篇《在收穫的田野上》出爐 謳歌小康畫卷
    四十多年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用音樂記錄了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被譽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音樂裡程碑。四十多年後,這首歌曲終於有了「姊妹篇」。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作詞曲波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楊青山作曲、劉琦編曲,由中央音樂學院二級教授、著名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在收穫的田野上》近日出爐,因其接地氣兒的描繪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瑰麗畫卷,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譽。
  • 鄭州高新區溝趙辦事處開展「我是自然小行家」農耕文化閱讀體驗活動
    為幫助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從遊戲中了解農耕文明、感受田野樂趣、親近農業文化,8月22日,鄭州高新區溝趙辦事處紫錦社區聯合河南省新華書店有限公司共同開展2020「新時代鄉村閱讀季」農耕文化閱讀體驗系列活動。
  • 346 一號農場自然農耕體驗之旅
    ,利用現代農業、物聯網技術、田園景觀、農耕文化,提供各類農業科普培訓和有機農耕參與式體驗服務。  ②、一號農場有機科普館參觀,看農場宣傳片,開展有機農耕文化課堂講座(上午90分鐘)  有機科普館是整個農場的縮影,物聯網智慧農業設備設施隨處可見,是真正的有機農業與高精尖科技的完美結合。
  • 《田野狂歡》三亞水稻國家公園首亮相 情懷演繹歡度元宵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三亞2月1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劉麗萍)「吃飯」,這件原本很大、很重要的事,只因為每天要做,漸漸地被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甚至淡漠了它對生命的意義……2月11日元宵夜,在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首度亮相的
  • 原創農耕繪本《我愛我的家鄉》在農交會上首發
    11月28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推薦讀物、農耕文化原創少兒繪本《田野裡的自然歷史課——我愛我的家鄉》在第十八屆農交會中國鄉村文化振興高層論壇上舉行了首發儀式。唐珂司長作為該套繪本的總主編致推薦辭,他強調:「今年9月,農業農村部、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教育主題活動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農事節慶的教育價值。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兩年來,展示出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展現出各地多彩的小康美景,得到了全國億萬民眾的喜愛和歡迎。
  • 壯瑤人民農耕文明的結晶:廣西龍勝龍脊梯田農業系統
    該書彙編原農業部發布的第一、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39項,接下來將要介紹的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農業系統 便是其中之一。龍勝龍脊梯田系統是以壯、瑤文化和壯美景觀為特色的南方山地梯田生態系統。楊廣森 攝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桂交界之處。如果不是龍脊梯田,這個深藏於桂北山區的小城,恐怕還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