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2019年下半年以來,在資金競相追捧的前提下,內地公募基金搶發權益新品愈演愈烈,各家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變得異常忙碌,其中有部分基金經理在原有重擔下今年又新掛帥三隻產品,如權益類基金中,王宗合、蔡向陽、劉格菘3人均在原有基礎之上新掛帥三隻基金暫時並列榜首(劉格菘有一隻新品為老基金新增的C類份額),而魏曉雪、魏慶國、彭煒、程洲、鄒曦等人也是短時間內新發兩隻產品。
在新基金快速發行下,公募基金圈中的明星基金經理「帶貨王」之爭愈演愈烈。截至第一季度末,去年公募狀元劉格菘所管7隻基金的規模達到了約695.81億元,創下了內地公募圈中的一項紀錄(未經證實的傳聞表示,劉格菘所管的基金規模在「五一」後可能已經突破700億大關)。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星基金經理頻頻帶貨的背後,潛在的風險隱患也隨之浮出水面,手中握有明星牌的大公司積極發行權益產品擴充規模,而手中缺乏渠道號召力的基金經理所屬的小公司們,則可能對發行權益類新基意興闌珊。
前四月新品募資金額創出新高 百億公募隊伍急速擴容
今年前四個月,全市場新成立的基金數量達到420隻,數量大幅超越了去年同期的296隻,同時產品的募資總額突破6000億大關,相比去年同期規模翻倍。審視近四個月情況,其中前三個月市場發行火爆異常,而四月份則因股市的震蕩有所降溫。
具體來看,前四個月每月的募資金額均超過千億,而其中最為火爆的是一月份:當月募集成立的86隻基金新品,合計規模就達到了1985.85億份;經歷含有春節因素的2月短暫數量低谷後,3月和4月,公募的每月發行數量均突破百隻,但在募集份額上卻不及1月份鼎盛。整體看四個月的公募發行,權益類產品持續受到以內外資機構為首的投資者追捧,而這其中雖然大概率依然有過橋資金的水分摻雜其中,但是明星帶貨、科技爆款、百億基金、頭部新品等關鍵詞仍然時常出現於新品發行檔期中,從募集結果看,具有上述特質之一的產品,募集效果往往都不俗。
以一日售罄的爆款類基金進行分析,《紅周刊》記者發現權益類基金佔據了相當的比重,數量接近50隻。由於其中有限購和不限購的區別,一日售罄的產品中最為瘋狂的當屬易方達研究精選股票和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混合,兩隻產品一天賣光且突破了百億。在 「日光」名單中,基本上都是易方達、匯添富、廣發、交銀、東方紅這類在權益投資領域頗有建樹的頭部公募的名字,尤其是易方達,其有四隻基金一日賣光獨佔鰲頭,分別為易方達消費精選、易方達高端製造、易方達研究精選、被動型基金易方達中證科技50ETF,前三隻主動型產品的基金經理分別是蕭楠、祁禾、馮波。
由於資金追逐新品的瘋狂,一日賣光現象的多次出現導致內地百億公募隊伍的迅速壯大。曾幾何時,內地的百億權益類公募頗為稀有,而百億規模也基本意味著盈利能力的快速下降,如今隨著市場環境和行業發展快速變化,百億規模或許也僅是未來公募產品一個適中的門檻。《紅周刊》記者結合基金一季報、新基金髮行成立公告進行統計,目前超過百億的主動型權益類公募大約已經有了22隻 。從新發的產品貢獻來看,在大多新品限購的前提下,2020年迄今新成立的百億公募已經達到4隻,平均每月一隻,它們分別是易方達研究精選、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匯添富大盤核心資產、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其中匯添富的兩隻爆款基金經理分別是鄭磊和王栩。
相比頭部公募權益新品受到追捧的熱度,狂熱的資金對於存續的績優老產品同樣青睞有加,兩者合力造就百億公募隊伍壯大。《紅周刊》記者利用WIND數據進行統計,劉格菘今年1月22日募集成立的廣發科技先鋒在一季度末就已經達到了248.38億,這一數字傲視內地主動權益類公募;規模排在亞軍的是成立15年的老牌明星基金興全趨勢投資,該基金3月31日的最新規模約為186.94億,兩者之間的差距大約有60億,該基金憑藉長期穩定的業績回報吸引了投資者青睞。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均是易方達的產品,消費行業和研究精選的規模也均突破了150億。
在百億公募現任的基金經理中,任職時間最長的無疑是富國老將朱少醒,自富國天惠精選成立以來一直掛帥,其執掌的富國天惠成長精選兩類份額終於在去年四季度歷史性地突破百億,這是該產品自2005年成立以來的首次,年化收益也一直穩定地維持在20%的水平線上。
那麼,對於公募基金經理而言,究竟是選擇做穩健的長跑型選手還是百米衝刺的短跑型選手呢?其實,哪一種選擇都沒有錯,畢竟公募行業基金經理更新換代速度飛快,長期居於金字塔尖的掌門人鳳毛麟角,在壯大產品規模的前提下犧牲掉部分的短期業績,這種選擇也是一種現實的思路。
附表 部分權益類百億公募名單一覽
明星基金經理頻繁帶貨搶鏡 廣發劉格菘晉身「帶貨王」
在上述最新的百億公募現任基金經理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名字就是去年的狀元劉格菘。《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從去年12月迄今,廣發基金所發行的權益新品中,已經三次出現了擬任基金經理劉格菘的名字:2019年12月25日,廣發科技創新募集成立,基金經理為劉格菘;今年1月22日,廣發科技先鋒募集成立,基金經理為劉格菘;今年3月,公司的老牌LOF基金廣發小盤成長新增了C類份額,基金經理為劉格菘。
如是計算,將A\C兩類合併統計的話,劉格菘目前已經成為「一拖八」的基金經理,甚至二級債基廣發集嘉也歸屬於他的名下,該產品由於是劉和另一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判斷劉可能是負責其中股票投資的部分。從當初將迷你基金雙擎升級打造成一飛沖天的冠軍產品,劉格菘如今已經站在700億的巨量門檻前,其如何來管理好八隻產品將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不過,長量基金分析師王驊認為劉格菘的一季報似乎已經有了很好的答案:「雖然讓他成名的是科技股,但從背後的邏輯看,他追求的是行業或者個股的α,並不是科技行業的β。從一季度的持倉上看,醫藥板塊加倉最多,也符合他認為的醫藥行業的供需格局比較穩定,龍頭公司從中長期看有比較好的成長性,會中長期持有的判斷;而網際網路、新能源等行業仍有景氣向上和國產替代的機會。因此劉格菘的投資外延相對較廣,規模較大的問題似乎也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一季度的持倉也可以看到不同產品的持倉也與去年全年相對一致的情況有所不同,各只基金有了自己的著重點,例如雙擎升級可能會更關注於數據中心這一板塊。」
但是在差異化的思路逐步顯現的背景下,各只基金業績「齊頭並進」的局面未來很難存在,劉所管的基金未來或許要經歷一個分化加劇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3月2日,廣發基金分別為劉格菘管理的兩隻基金新配了一位基金經理,某種意義上有分擔劉的重擔意圖,但是這兩隻基金未來的思路是否還是劉格菘的風格則是需要觀察的。
與劉格菘不太一樣的是,鵬華的明星基金經理王宗合今年以來就三度掛帥,而從王的一季報重倉股來看,作為公募圈中價值投資的一面旗幟,王宗合所管理的基金重倉思路大體雷同,那就是重配核心資產,特別是重配白酒股。
2月28日,鵬華優質回報募集成立,基金經理為王宗合;4月29日,鵬華價值共贏募集成立,基金經理為王宗合;而目前仍未募集完成的鵬華成長價值,基金經理還是王宗合。《紅周刊》記者匯總一季報重倉股,汾酒、五糧液、古井貢、瀘州老窖、茅臺等白酒龍頭股基本上在其管理的每隻基金中都會上榜。在成長價值募集完成後,王宗合也將成為一拖九的基金經理,即將達到單人管理10隻的上限了。
除這兩人外,其實今年最快掛帥三隻新基金的掌門人是華夏基金的蔡向陽。2月17日,由蔡向陽管理的華夏翔陽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型基金開始募集,募集規模上限80億元,最終首募規模21.2億元。3月2日,由蔡向陽管理的華夏睿陽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開始募集,發行總規模為13.68億元;3月9日,蔡向陽再發1隻新基金華夏興陽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發行總規模為37.56億元。
綜上所述,擁有明星基金經理對頭部公募而言固然是一件幸事,但是基金公司切莫涸澤而漁,畢竟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有其天花板,如果過度使用,這些明星基金經理一旦因精力原因而出現某一產品失誤,則很可能將令其多年打造的明星光環失色,屆時恐是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