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廣東話,你怎麼敢說懂廣東人?

2020-12-11 新周刊

早期的英粵字典。

不了解廣東的性格,就不理解廣東話;不讀懂廣東話,也就不明白廣東人。

文/侯虹斌

廣東是大陸漢語區裡罕見的實行雙語制的省份:沒錯,四川人講四川話,湖北人講湖北話,上海人講起上海話來比誰都囂張;可是,只有廣東,公車報站先粵語再普通話,主流的電視電臺都以廣東話為主,還養著一批譯製人員專門給劇中人配一口字正腔圓的廣東話。不少人選擇看廣東臺的《射鵰英雄傳》,就是因為周迅的公鴨嗓音經過配音後,才開始有點黃蓉的意思了。

廣東話是最典型的向心型方言。據李學魁《廣州方言研究》指出,世界各地使用粵語人數約有七千萬,數量驚人,較許多歐洲國家之人口還要多。每逢春節,很多美國人見到中國人都不是說「Happy New Year」,而是說「Gung Hay Fard Choy」,即是廣東話的「恭喜發財」。不了解廣東的性格,就不理解廣東話;不讀懂廣東話,也就不明白廣東人。

廣東方式第一式:

「我走先」觀念:敢為天下先

1981年,廣東深圳特區剛剛創立,未來的市中心常有耕牛在踱步。

「我走先。」一個習慣的狀語後置正像廣東人的性格,動詞永遠是迫不及待地先走一步。廣東方言的語序正好體現這個地域人群的性格:先做了再說。

廣東人走向海洋、接觸外面的世界,終於發現了老祖宗之法不足守,逐漸養成了反傳統的性格,變恪守道統為經世濟用。不說康梁、孫中山那一輩人的老黃曆,現代史上,從先進機械、鐵路、航空技術、西式醫院、醫療技術、學校到新聞報刊莫不如是。

廣州火車站的白馬商場長年四季都擠滿了全國各地來進貨的人,連虎門、南海這種小地方都能搞起規模盛大的模特大賽;廣東鄉鎮企業像拔節一樣飛速生長,實行「三來一補」等策略賺得盆滿缽滿,多少年之後,江浙一帶才把這種體制發揚光大;廣東流行樂壇上世紀90年代率先出現籤約歌手制,推出了毛寧、楊鈺瑩、李春波等當紅炸子雞,北京等地才如夢初醒抄個不亦樂乎;作為一個被譏為「沒文化」偏於一隅的城市,廣州出了敢於言人所不敢言的《南方周末》,出了中國第一個報業集團廣州日報集團,出了把「主流報紙」打在廣告詞上的《南方都市報》,還出了無數極有分量感的紙媒,當它們叫好又叫座地悶頭大發財的時候,其他地方的媒體還在做春秋大夢呢……

因為沿海,得風氣之先的廣東人便「敢為天下先」。一位城市觀察者認為,如果用一個常用字來形容一座城市,那麼廣州就是「先」字。當然,如果非要別解,這種「快」也可以說是急功近利。

廣東方式第二式:

「食」觀念:務實,不談理想

廣式早茶點心。

廣東人素來喜歡吃。不僅體現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像樣一點的食肆裡都可以看見人頭攢攢地在吃,也不僅體現在「天上飛的只有飛機不吃四條腿的只有桌子不吃」、以至於擔了挑起SARS的惡名;更體現在,廣東人把工作、把生存歸結為兩個字:搵食。生活的意義被簡化為「兩餐飯」。

比起1980年代的「工作」一詞,廣東人不喜歡那麼中庸而騎牆;比起外來人口的「打工」一詞,廣東人也不愛那種「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還對未來充滿憧憬的調調。廣東人講究「嘆世界」,雖然廣東人有錢是出名的,可中國的百富榜裡,廣東人的數目還比不上江浙,反正「長命功夫長命做」,錢是賺不完的,只要吃得好、過得舒坦就可以了。

在正統觀念中,事業是一個人高蹈的社會角色的旗幟,它承載著我們的社會地位、價值取向和革命理想。很少人會像廣東人一樣毫不在乎地暴露自己的形而下,不把事業當作追求,而是當作「休息45分鐘後接著玩」的上課時間。不管是做外企的坐機關的開公司的,無一例外都自稱「食」。哪怕很多人早已不是在求溫飽,而是精打細算下一個一百萬了。

廣東還有一個詞「揀工」。工作也當作蘿蔔白菜一樣挑挑揀揀,一看就是扒拉著手指在精打細算。在上世紀90年代初,廣東不少中專、職高的分數線比重點高中還高,皆因那時稍有一技之長的小青年太好找工作了,誰不想提前幾年直接賺錢呢。如此有教無類,廣東人天生就沒有階層觀念,反正大家都是為了兩口飯嘛。

廣東方式第三式:

「炒更」觀念:經濟至上

1983年,廣東東莞剛剛「洗腳上田」、進廠打工的村姑。

「更」指的是夜晚。原來指的是在工餘時間兼職掙錢。很快,這個詞全國都用開了。這是計劃經濟時代大家天天盤著腿坐在機關裡受窮,又不甘心才華在肚子裡爛掉想出來折衷的辦法。

廣東的自然條件歷來惡劣,現實迫使他們必須開拓和進取,勇於創業。廣府民俗與生俱來的氣質就是商品意識強,他們相信,誰財大誰就氣粗。歷史上,廣東最富的是廣府地區,廣府最富是廣州地區,廣州最富是西關地區。因此,所謂粵語,其實就是以廣州西關(上下九、第十甫)為本的。如今,廣州越來越多人說普通話,甚至英語:皆因新區天河集中的眾多頂級寫字樓,都是外來人口,語言也只好向天河傾斜了。現在,只有沒有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才講不好普通話。

炒更也不像前兩年普遍了,好好幹好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比炒更更賺錢也更費神。

廣東方式第四式:

「霸」觀念:市井化

廣東話招牌。

涼霸、浴霸、潔霸,也只有廣東的企業會給產品起這種蠻不講理的名字了,一看就知道是洗腳上田的農夫。不過,「橋不怕舊,只要受」。叫法是否老土是否庸俗不要緊,他們的定位又不是文化人、小資,反正珠三角農民巨有錢,消費能力非常強,這批目標受眾喜歡就行了。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給奶茶更名為形象的「波霸奶茶」,讓人浮想聯翩,一點都不介意自己赤裸裸的庸俗化。

廣東方式第五式:

「飲勝」觀念:討口彩愛迷信

飲勝,意同「乾杯」。

乾杯叫飲勝,因為水為財,「幹」則財走,不吉;豬血叫豬紅,因「血」有血光之災,不吉;豬舌叫豬利,因「舌」與「蝕」廣州話同音,不吉;曆書叫通勝,諱「輸」,改為「勝」;空屋叫「吉屋」忌諱「兇」,改為「吉」。廣東人愛吃生菜、髮菜、蠔豉,就是因為生財、發財、好事的諧音讓這些味道平平的小菜雞犬升天的。

廣東人迷信,但凡商鋪全都供財神,但凡舊式人家全都供觀音,還有金花娘娘、天妃娘娘等眾多神怪。走在西關,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有人在上香有人在燒紙錢。在香港,佛誕節還是法定假期。

廣東人其實很傳統,他們信奮鬥信勤力,也信命。房子動工之前,必然會找風水先生,貝聿銘也坦言設計香港中銀大廈時考慮了風水問題。前亞洲第一高樓廣州中信大廈邊上,有一幢裝修豪華的大廈,任兩邊食肆旺得要排隊它始終是個黑洞一樣的空城,就是因為傳說中它剛好坐落在煞位上。

廣東方式第六式:

「拍拖」觀念:愛情看得輕鬆

廣東人謂戀愛是「拍拖」。

「拍拖」原指一艘帶動力的船和一艘無動力的船並排拖帶著航行,看起來就像男女手挽手地在大街上行走。後來指談戀愛。剛好契合廣東人把愛情當作一種輕快的遊戲。

「相睇」是傳統的廣東人的又一種戀愛方式。相看兩不厭的,就算對上了眼。廣東人忝為「開放地區」,在男女關係上卻是除上海以外中國最保守的:他們實在,但不至於市儈;求安穩,但不甘心太庸常;不愛花巧,一夜情永遠成不了這裡的主流,但男人比哪裡都要受到更大的誘惑……平衡下來,這裡的戀愛竟然變得很純粹,就是一對小戀人到處吃到處玩,一起享受一起happy。「我鍾意你」,就是廣東人全部的愛情表達方式了。愛情在廣東成不了一種信仰,也不是一個改變命運的砝碼。這種輕淺之愛,與生活品質有關,與靈魂無關。

令人想不到的是,「摳女」這種粗俗的講法,居然是來自court這個文雅的舶來語。

廣東方式第七式:

「我明」觀念:惜言如金,不尚空談

「我明」就是「我明白」。

許多詞語在普通話中是雙音節的,在廣州話中則縮為單音節。「我明」就是「我明白」。塵-灰塵,眼-眼睛,嚇-嚇唬,相-相片,睬-理睬,蟻-螞蟻,蟹-螃蟹。而一些虛詞上就省得更狠了。只要不影響理解,能省則省。

如:百二是一百二十,萬七是一萬七千,「這輛車很漂亮」說成是「架車好靚」。「那場火撲滅了沒有?」則成了「場火熄未?」廣東人不喜歡虛文假飾,但求經濟,連口水都不願意浪費。對於講話滔滔不絕卻不著邊際的人,廣東人稱之為「口水多過茶」。

廣東方式第八式:

「甫士」觀念:積極接納外來文化

「甫士」即pose的音譯。

麥兜有個朋友叫麥嘜,這個「嘜」多少中文系的人都讀不出來。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中文。廣東人早已習慣用嘜來代替mark,習慣了「鷹嘜」,習慣了「認住呢只嘜,買有保證」。

廣東跟西人的接觸早,又毗鄰香港,愛學「香蕉人」中英文摻雜的習慣,後來甚至不知字從何而來。「拉仔」、「拉女」什麼意思?原來是最小的兒子或女兒,這個拉字就是英文Last。桑拿是sauna,甫士是pose,菲林是film,蓋世太保是Gestap,奶昔是milk shake,冷衫來自法語的laine,還有嘉年華會carnival,士多啤梨strawberry,蛋撻tart……

廣東方式第九式:

「水貨」觀念:水文化性格

跨境購物的水貨客。

廣東地勢平坦、河汊交錯、氣溫適度、雨量充足,形成一種水文化的性格。不清楚這點,你就不明白他們為何把煲湯視為生活最高享受,把涼茶視為包治百病的良藥。

廣東人將所有水陸交通道路習慣稱為「水路」。就像ship作為「運輸」解時,絕不僅指船運一樣。他們又把水陸路費或運費通稱為「水費」。水貨,也成了泛指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出口的貨物。

交通便利能生財,引申而來,廣州人就喜歡用水比喻錢財。廣府文化就是一種水文化,「有水便有財」的觀念一早深入民心。

廣東方式第十式:

「傾偈」觀念:保留大量古代語言,重傳統

蔣雅文、李逸朗歌曲《傾偈》。

只有廣東人仍然用「頸」來指脖子,用「鑊」來指鍋,用「企」來指站,用「朝」來指早,用「晏」來指晚,說「慳」而不說節省,說「銀子」而不說錢幣,說「卒之」而不說最後,說「於是乎」而不說於是……這些現代廣州話中的意義、用法與許多古漢語一致,讀音也與古漢語語音接近。

粵語保留古音古字歷史,遠較普通話悠久,而且,廣州話日常用語中大量保留了唐以前的文言用語。例如「得閒」一詞早見於屈原《九歌·山鬼》:「君思我兮不得閒」;「睇」一詞東漢揚雄編的《方言》一書就已收入;傾偈,則用了中古時「傾談」、「兩心以外無人知」的意思。粵語的「入聲」韻尾,與《廣韻》的中古漢語是一脈相承的,而普通話的「入聲」韻尾已全部消失。用粵語念唐詩遠比用普通話念起來要押韻、更鏗鏘有力。明快、簡潔、抑揚頓挫就是廣州話的最大特點,如果是女孩說起廣東話,更像是唱歌。

廣東是中國保留最多舊習俗舊傳統的地方。廣東人重視大家庭,人情味濃,廣東對婚嫁喜喪的禮節格外較真,廣東人會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大男子主義的觀念,廣東人迷信講因果報應,廣東人對待過清明中秋上元中元節比誰都要誠懇……

可是,廣東又是一個講究實際不理虛儀的地方。他們敢於除舊迎新,對於外來的語言、文化、管理方法甚至制度,接受得比誰都快。

相關焦點

  • 廣東人為什麼不敢輕易說廣東話?
    廣東人就必須承傳廣東話嗎?Why not?方言也算是本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活在語言和民俗中,講方言也算是傳承,值得發揚啊。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朋友的朋友圈說他是廣東人,但卻不敢輕易說粵語。回到老家,又被鄉親們說,我的家鄉話不純正。反正別人眼中我說的都是不純正的粵語。有時候在一些平臺,看到廣東人用普通話錄視頻的一些博主,經常會被一群廣東人吐槽一個廣東的博主:不會說廣東話就不要說自己是廣州人啦!
  • 唐話被廣東話代表
    較早記錄這種觀感的是蔣夢麟先生,他1908年赴美留學,有一次想到廣東人開的雜貨鋪買點東西,必須得說廣東話,但現學的廣東話又太蹩腳,沒法使店員明白,只好拿一張紙把它寫下來,「旁邊站著一位老太婆只曉得中國有許多不同的方言,卻不曉得中國只有一種共同的文字,看了我寫的文字大感驚奇,她問店裡的人:這位唐人既然不能講唐話(她指廣東話),為什麼他能寫唐字呢?」
  • 廣東不說粵語的兩個地區,他們說的話大部分廣東人也聽不懂
    廣東的簡稱粵,在以粵語為主方言的廣東,很多人以為廣東是說粵語的省份,其實不全是,廣東還有一部分地區是不說粵語的,他們說的話很多廣東人也聽不懂。那麼,他們說的是什麼話呢,很難聽懂嗎?除了說粵語的地方,廣東還有兩個地區不說粵語,他們說的話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之一。在粵北地區,也就是廣東省北部地區,包括韶關市、清遠市、梅州市、河源市和雲浮市。粵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仍有80%左右的人的語言是客家話 ,客家話在粵北地區仍是分布最廣的方言,大多數人也認同客家文化。
  • 廣東不說粵語的兩個地方,方言使用很廣泛,但連廣東人都聽不懂
    特別是廣東,你們以為的廣東話就是粵語,其實廣東人不一定就是說粵語的,還有很多地方不說粵語,他們說的話就連廣東人都表示聽不明白。粵語是廣東的主流方言,在廣東,只要你會說粵語,就能夠縱橫廣東的大多數地方,因此粵語又是廣東的代表,稱為廣東話。
  • 在廣東呆了五年,為何聽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
    不過,在廣東呆了四五年,到頭來才發現,根本聽不懂粵語,更別提會講粵語了。為何那些在廣東呆過的老鄉都會講一些粵語?而自己呆了這麼長時間,粵語連入門都不會,只知道「我好鍾意你」「撲街」「靚仔」等零零碎碎的詞。不光是自己,周圍的年輕朋友,很多都表示聽不懂、也不會說粵語。
  •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為何四川話接受度高於廣東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為何四川話的接受度依然高於廣東話?確實,四川人都認為自己講不好普通話,自嘲「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所以,老一輩四川人和沒出過川,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四川人,基本都不會講普通話,沒有這個環境也沒這個需求。
  • 廣東這兩個地方堅持不講粵語?方言自成一派,廣東人都說聽不懂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博大精深,不同的地方有方言,小編曲最喜歡的方言是廣東話,當時我迷上了Beyond的粵語歌曲,廣東話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的廣東省中、廣東省的北方和廣東省的西南,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廣東人都說廣東話,有些地區完全不說廣東話,那個方言被評為中國最難的方言。
  • 【粵語文化】廣東話的歷史
    以後每周周三給大家講一點跟粵語文化有關的東西,增加一點粵韻~廣東話與普通話的交融 當年(80年代),為了促進南北交流,強制推行普通話.廣東及廣東人都對外來人口和外來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時至今日99%的廣東人聽得懂普通話,80%的會講普通話,正常交流已經不存在問題,但在那個時代大概只有10%的老廣會講普通話,可見廣東人在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反而進入廣東生活的外來人員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卻聽不懂你說什麼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快來看看,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大多數廣東人都會說或者會聽,不過每個地方的粵語都有不同的口音。陽江方言的音調有11個之多,它的音調要高昂與尖銳,因此不懂陽江話的人,聽起來像聽到一群人在吵架一樣~常用語狂忙 = 心急慄疾 = 忙亂發野 = 發怒
  • @廣東人,別說這些廣東話歇後語不知道,有失廣東人「身份」
    據說,當年康有為上書變法,光緒深知國家危急存亡,亟待變法,當康有為論述變法之時,對維新變法極度重視的光緒,卻也一臉「懵逼」,因為康有為是廣東人,官話不好,說的廣東話,光緒聽不懂……中國眾多方言之中,廣東話是最重要之一,廣東話又稱粵語、廣府話、
  • 廣東人怎麼不會說粵語?湛江人:真的不會,不要「為難」我們
    大概沒有確切統計數據,若言方言——粵語,不少其他省份的人認為,廣東就一種粵語方言,而且廣東人都會說廣東話,其實是誤解,廣東方言眾多,僅湛江就有不少方言,且區別與北方地區(口音不同,但能正常交流),相互間交流如同「雞同鴨講」,其中不少人不會說廣東話,甚至聽不懂,所以,如果認識某些湛江朋友,別「為難」他們:「你不是廣東人嗎?怎麼不會說廣東話?」他們真的不會。
  • 2019海外春晚,外國人說相聲,還教你怎麼講廣東話,他真有這實力
    2019海外春晚,外國人說相聲,還教你怎麼講廣東話,他真有這實力近日,2019年海外春節晚會上的一段單口相聲《巧學中國話》短片成為了不少網友討論話題,片中的外國人以」北京人真的講不了廣東話「、」怎樣學也不太像「為話題,用自己的流利的北京話與廣東話,向觀眾趣談之間的差異,並得到一致的好評。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廣東話排第二
    這裡所說的鬼話並不是侮辱溫州人的意思,據說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部隊相互之間聯繫由於保密需要,都是派兩個溫州人,進行電話或者步話機聯繫,而日本鬼子的情報部門,總是也翻譯不出這發音極其複雜的溫州話,可以說當時的溫州人就像美國大片中的風語者一樣,為抗戰勝利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所以說鬼話並不是說溫州人說的話是鬼話,而是日本鬼子聽不懂的話。通過這個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溫州話有多麼難。
  • 說粵語,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如果你不主動跟別人說粵語,對方一般不會首先使用粵語跟你交流。即使他們跟你說粵語,一聽到你用普通話回復,也會自動切換到普通話頻道。早幾日,一篇討論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的文章廣泛流傳。熱文指出,廣州人到香港,只要說粵語超過3分鐘,就會被聽出來不是香港人。 非粵語地區的朋友表示十分驚奇,明明通用粵語的地方,口音和用詞竟有這麼多不同之處。
  • 廣東人不會說廣東話,老阿姨:很正常,別大驚小怪
    那麼大家都熱愛自己的家鄉話嗎?或者說熱愛自己的母語嗎?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小編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所以在這裡想說一下自己對粵語的一點看法和感想。廣東的粵語算是人們認知度較高的語言。特別是90年代,香港的娛樂圈文化盛行一時,其中很多粵語歌不僅在內地很受歡迎,還一度延伸到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 廣東最難懂的兩種方言,不是粵語,就連廣東人都未必能聽懂
    我們都知道,廣東省是我國國內經濟第一大省,在我國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廣東的很多東西也受到人們的格外關注,除經濟發展和建設外,廣東的美食以及方言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小編今天要說的是廣東最難懂的兩種方言,不是粵語,就連廣東人都未必能聽得懂,你可知道是哪兩種?這兩個地區分別是廣東北部的一些城市和廣東潮汕地區,他們講的分別是客家話和潮汕話。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看看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
    (純屬主觀意見,不喜勿噴)粵語,又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大多數廣東人都會說或者會聽,不同地方的粵語有些字表達不一樣,而且都有不同的口音。陽江方言屬粵方言的一個分支,主要有陽江話和陽春話兩種,都屬粵方言高陽片中的一種次方言。陽江話以陽江市區的陽江話為代表,據老一輩的人說,陽江話又以陽江城三鋪街的話最為正宗。
  • 國內最愛講方言3大城市,廣東粵語上榜,還有一個遊客表示聽不懂
    這也就難免會在去到一些城市旅遊的時候當地人會用方言跟你交流,這要是聽得懂還好,要是聽不懂那就很懵了。就像國內這3大城市一樣,當地人幾乎都是直接用方言交流,其中廣東的粵語上榜,還有一個遊客直接表示完全聽不懂。廣州市。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
    在這裡,我們整理了一份小編們認為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快來看看,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陽江方言屬粵方言的一個分支,主要有陽江話和陽春話兩種,都 屬粵方言高陽片中的一種次方言。陽江話以陽江市區的陽江話為代表 ,據老一輩的人說,陽江話又以陽江城三鋪街的話最為正宗。
  • 汪洋談「去粵語化」:我都在學廣東話 誰敢廢粵
    汪洋談「去粵語化」:我都在學廣東話 誰敢廢粵 中新社廣州8月5日電 在4日廣東省舉行的迎接亞運會倒計時100天的誓師動員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稱,他認為「推普廢粵」是偽命題,子虛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