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不會說廣東話,老阿姨:很正常,別大驚小怪

2020-12-13 愛唱歌的大雨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語言更是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猶如百花齊放鬥芬芳。

全國人民大部分都在雙語環境中長大。那麼大家都熱愛自己的家鄉話嗎?或者說熱愛自己的母語嗎?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小編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所以在這裡想說一下自己對粵語的一點看法和感想。

廣東的粵語算是人們認知度較高的語言。特別是90年代,香港的娛樂圈文化盛行一時,其中很多粵語歌不僅在內地很受歡迎,還一度延伸到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而廣東也是屬於包容性比較強的省份之一,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外來人口比較多,所以認識粵語的人也就多起來了。

但是到了今天,粵語的存在感似乎慢慢要淡化了。這樣的情況,小編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因為我的孩子已經多次被稱讚粵語講得好

朋友說:「你兒子怎麼會講廣東話?」

親戚說:「光光(化名)的白話說得真好呀!」

陌生人說:「小朋友粵語說得不錯,是本地人嗎?」

看著他們一個個投來驚訝中帶著一點羨慕的目光,我真是哭笑不得,這問題真是把我難倒了。一個人不會講自己的母語,除非是有特殊情況吧,不然真的讓我難以理解呀!

被稱讚多了,原本的難以理解也變得漸漸明白了

孩子不會說粵語,大部分的原因是家長造成的。

我國不是一直以來全面推廣普通話嗎?廣東人說廣東話被自己戲稱為「煲冬瓜」。廣東人說普通話很「爛」似乎已成為標籤,遠近馳名、名傳四方。經常鬧出各種各樣的笑話。尤其是70,80後,60後以前的更不用說了。他們(包括我自己)的普通話真的「很普通」。因此一些父母或長輩為了不落後,也擔心孩子上幼兒園後由於語言環境的不同會被孤立或不適應難以融入集體生活什麼的,自然就煞費苦心,下了不少功夫,即便自己的普通話也「很普通」,仍然要跟著孩子一起「不畏風雨,砥礪前行」(是否有點誇張了)

剛開始可能還會兩種語言交替使用,粵普混合,漸漸地就向普通話【傾斜】,到最後【移形換影】乾脆把普通話作為唯一的日常交流語言。他們就是這樣在無意中「殘忍」的將母語拋棄的,當他們意識到本地人應該會說本地話的時候已經晚了,因為孩子再也不願意說本地話了。

這些絕不是少數的例子,親戚阿玉是在幼兒園當保育員,對這種現象她的認知比我還深刻。她說,學校裡本地的孩子不會說粵語的佔了一大半,真讓人嘆息呀!當然凡事不能太悲觀,值得讓人欣慰的是:現在本地的孩子基本上普通話都說得很標準了,不會再像我們這一代人一樣喜歡「煲冬瓜」了。

而小編作為一個70後的老阿姨,還是比較熱愛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的,是堅決反自己孩子跟他們「走同樣的路」的,是不會拋棄本地母語的。更希望的是:

兩種語言能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碰撞出燦爛的「火花」。

不知道大家都來自什麼地方呢?語言的多樣化是我們的民族特點。無論是什麼地方的母語,我們都應該熱愛和珍惜,讓她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因為每一種地方語言都有它的歷史,文化的沉澱,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母語而感到自豪。

歡迎朋友們評論留言,相互討論哦!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廣東人為什麼不敢輕易說廣東話?
    廣東人就必須承傳廣東話嗎?Why not?方言也算是本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活在語言和民俗中,講方言也算是傳承,值得發揚啊。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朋友的朋友圈說他是廣東人,但卻不敢輕易說粵語。回到老家,又被鄉親們說,我的家鄉話不純正。反正別人眼中我說的都是不純正的粵語。有時候在一些平臺,看到廣東人用普通話錄視頻的一些博主,經常會被一群廣東人吐槽一個廣東的博主:不會說廣東話就不要說自己是廣州人啦!
  • 廣東人怎麼不會說粵語?湛江人:真的不會,不要「為難」我們
    大概沒有確切統計數據,若言方言——粵語,不少其他省份的人認為,廣東就一種粵語方言,而且廣東人都會說廣東話,其實是誤解,廣東方言眾多,僅湛江就有不少方言,且區別與北方地區(口音不同,但能正常交流),相互間交流如同「雞同鴨講」,其中不少人不會說廣東話,甚至聽不懂,所以,如果認識某些湛江朋友,別「為難」他們:「你不是廣東人嗎?怎麼不會說廣東話?」他們真的不會。
  • 不懂廣東話,你怎麼敢說懂廣東人?
    不了解廣東的性格,就不理解廣東話;不讀懂廣東話,也就不明白廣東人。文/侯虹斌廣東是大陸漢語區裡罕見的實行雙語制的省份:沒錯,四川人講四川話,湖北人講湖北話,上海人講起上海話來比誰都囂張;可是,只有廣東,公車報站先粵語再普通話,主流的電視電臺都以廣東話為主,還養著一批譯製人員專門給劇中人配一口字正腔圓的廣東話。
  • 廣東話禁忌知多點,見廣東朋友(對象)的媽媽,千萬別喊「伯母」
    我們知道過年要說吉祥話,廣東話也有不少「禁忌」,若與廣東朋友(對象)回家見其媽媽,見面打招呼,勿以廣東話稱呼「伯母」。伯母則對朋友、同學、同事等熟人的母親的尊稱,不以粵語稱呼「伯母」,與廣東話發音和禁忌有個,粵語「伯母」音似「百無」,易被理解為「什麼都沒有」——不吉利,所以不以「伯母」稱呼,而是「百有」。
  • @廣東人,別說這些廣東話歇後語不知道,有失廣東人「身份」
    據說,當年康有為上書變法,光緒深知國家危急存亡,亟待變法,當康有為論述變法之時,對維新變法極度重視的光緒,卻也一臉「懵逼」,因為康有為是廣東人,官話不好,說的廣東話,光緒聽不懂……中國眾多方言之中,廣東話是最重要之一,廣東話又稱粵語、廣府話、
  • 【粵語文化】廣東話的歷史
    以後每周周三給大家講一點跟粵語文化有關的東西,增加一點粵韻~廣東話與普通話的交融 當年(80年代),為了促進南北交流,強制推行普通話.廣東及廣東人都對外來人口和外來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時至今日99%的廣東人聽得懂普通話,80%的會講普通話,正常交流已經不存在問題,但在那個時代大概只有10%的老廣會講普通話,可見廣東人在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反而進入廣東生活的外來人員
  • 唐話被廣東話代表
    周松芳早期海外華人,特別是美國的華人,絕大多數是廣東人,其中又絕大多數來自臺山等四邑之地,由於這種特殊的來源,及多屬下層平民,識見有限,常常認為所有中國(唐山)人都是像他們一樣的「唐人」,都應該說他們一樣的「唐話」,由此引出無數的趣事軼聞,而從中卻也可以見出一部廣東人的向外拓展的奮鬥史與精神史。
  • 作為廣東最靚的仔,為什麼不會說粵語?
    在很多廣東人的日常生活中時常都會發生這麼一組對話,讓廣東人心裡口苦芬芳,甚至想順著網線把聊天的人打一頓。外省人:你是廣東人嗎?你會說粵語嗎?廣東人:● ● ●外省人:廣東人不是說粵語的嗎?廣東人:● ● ●外省人:你怕是個假的廣東人吧。。。
  • 「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也不想學」廣東話,正在新一代中消失
    01我是廣州人,但我不會講粵語還記得之前那個刷爆廣州人朋友圈的採訪視頻鏡頭裡一個00後的小學生略帶委屈說出一句:「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via.你好嘢vide這不是個例,放眼現在「我是廣州人,不會講廣東話」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有媽友也表示
  • 華人最多的外國城市:滿大街都說廣東話,當地居民很無奈
    一說到出國旅遊,除了日本韓國,就不得不提我們另一個周邊的國家,不是泰國,這個國家就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在之前也是很多中國人愛去的一個地方,但是說到馬來西亞就讓人想起來另一個城市,這個城市似乎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地方,那麼「華人」到底多到什麼地步呢?據說在當地,本土語言早就被拋棄,廣東話溝通起來更加簡單。這個城市就是怡保市。
  • 光而不耀話廣東
    他奉行「和輯百越」政策,毛澤東曾說他是「南下幹部第一人」。為促進融合,趙佗脫掉中原官服,穿戴越人服飾,給中原朝廷上書時也自稱「蠻夷大氏老」。歷史上,廣東曾長期是犯人流放之地。如唐代的韓愈,因反對憲宗皇帝大辦佛事勞民傷財,寫了《諫佛骨表》,被貶到廣東潮州當刺史。侄子前來送別,他寫下「夕貶潮州路八千」「好收吾骨瘴江邊」的詩句,意思是潮州有瘴癘之氣,他已做好赴死準備。
  • 想說粵語?來看看對廣東話、白話、廣州話和香港話的正確理解
    而粵語是「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們所講的語言,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粵語』了。」這僅是字面上的意思,但不能說它是錯的。這跟「阿拉伯數字」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但它又叫「『阿拉伯』數字」的道理是一樣的。粵語因是在廣東省內流行,且佔有主流地位,所以又叫「廣東話」是科學的。其實在粵語族群,民間對這種語言的稱呼為「白話」,以別於當時讀書所用的文言文。
  • 廣東不說粵語的兩個地區,他們說的話大部分廣東人也聽不懂
    廣東的簡稱粵,在以粵語為主方言的廣東,很多人以為廣東是說粵語的省份,其實不全是,廣東還有一部分地區是不說粵語的,他們說的話很多廣東人也聽不懂。那麼,他們說的是什麼話呢,很難聽懂嗎?除了說粵語的地方,廣東還有兩個地區不說粵語,他們說的話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之一。在粵北地區,也就是廣東省北部地區,包括韶關市、清遠市、梅州市、河源市和雲浮市。粵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仍有80%左右的人的語言是客家話 ,客家話在粵北地區仍是分布最廣的方言,大多數人也認同客家文化。
  • 為何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你以為廣東人只講一種粵語啊!
    為何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你以為廣東人只講一種粵語啊!很多外省人都認為廣東人全部都說粵語,甚至直接把粵語稱作廣東話。其實,廣東方言差異極大,細分的話連民系都分為好幾個,每個民系的方言又分成很多「次方言」,這些「次方言」甚至還不能互相通話。
  • 在廣東呆了五年,為何聽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
    不過,在廣東呆了四五年,到頭來才發現,根本聽不懂粵語,更別提會講粵語了。為何那些在廣東呆過的老鄉都會講一些粵語?而自己呆了這麼長時間,粵語連入門都不會,只知道「我好鍾意你」「撲街」「靚仔」等零零碎碎的詞。不光是自己,周圍的年輕朋友,很多都表示聽不懂、也不會說粵語。
  • 廣東話、白話、廣州話和香港話的正確理解
    粵語因是在廣東省內流行,且佔有主流地位,所以又叫「廣東話」是科學的。其實在粵語族群,民間對這種語言的稱呼為「白話」,以別於當時讀書所用的文言文。這是老百姓對自己所講語言的稱呼,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對粵語最恰當的表述。粵語源於古越語和古漢語的混合,這大抵已是不爭的事實了。這正解釋了為什麼粵語和壯語甚至是泰語都有明顯的親戚關係(因為大家都有古越語的基因)。
  • 【培訓】廣東話速成
  • 廣東話真甜!
    哈哈,這個也很有趣啦,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是老絲兒。濟南都是叫老師兒 老師兒 老師兒,河南也是。網友C:賣衣服的阿姨把去買衣服的小姐姐叫乖乖,感覺自己萌乎乎的。四川這邊都是喊妹兒 妹妹 還有喊崽崽的,還是有喊乖乖的,比如賣衣服的,么妹兒是家裡面的人或者比較熟的人才叫,陌生人之間都喊妹兒。
  • 廣東話百科:飲勝(「飲勝」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百科:飲勝點樣讀:飲勝(jam sing)乜意思:話你知:在粵語中,「飲勝」意為乾杯。由於廣東人喜歡「以水為財」,認為「幹」字有乾枯、枯竭的意思,寓意不好,因此廣東人習慣用「飲勝」替代「乾杯」。「飲勝」之後千萬別開車:開車不喝酒 但你的愛車可以「喝」點版權聲明:以上作品均屬於新華網(廣東)原創「廣東話百科」系列產品。新華網(廣東)合法擁有「廣東話百科」系列的版權,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違反上述聲明者,新華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未末談廣東:廣東話——粵語
    粵語(Cantonese),又被稱作廣東話、廣府話、唐話,俗稱「白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聲調語言。但首先要聲明的一點是,粵語並不是廣東的專有語言。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是太古「南海盤古國」所在地。考古證實廣東於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所以無論從那一方面來看廣東,其地位都是極高的。從1989年開始,廣東國內的生產總值連續居於全國第一位,已成為中國的第一經濟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