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會讓孩子孤僻、叛逆,讓娃把話說完吧

2020-08-08 貞媽育兒記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親子之間的溝通是保持關係融洽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在進行溝通的時候犯下一些錯誤不僅不利於溝通,反而會影響到他們的發展。

有一些父母在進行溝通的時候經常打斷孩子的話,然後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很多人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不會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讓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

父母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會讓孩子孤僻、叛逆,讓娃把話說完吧

一、這些時候不要打斷孩子的話

1.分享開心的事情

小明今天在學校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於是回到家之後就馬上和媽媽分享自己的快樂。但是這個時候卻粗暴的打斷了小明的話,然後讓他抓緊去做作業。原本興致高昂正準備和媽媽分享快樂的小明瞬間沒有了興致。

孩子願意和父母分享開心的事情是拉近親子關係的好時機,但是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打斷孩子反而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父母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會讓孩子孤僻、叛逆,讓娃把話說完吧

2.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

由於年齡和經驗限制的原因,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經常遇到一些憑藉自己能力無法解決的事情。有一些孩子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會去尋找父母的幫助,在這個時候父母也要注意不能打斷孩子,否則在孩子再次遇到問題的時候就不會向父母求助,那麼他們就有可能為了強行解決問題而受到傷害。

3.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遭受很多委屈。孩子在受了委屈之後會希望向父母訴說,得到他們的安慰。但是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卻是非常不耐煩的打斷他們,這也會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父母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會讓孩子孤僻、叛逆,讓娃把話說完吧

二、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會產生什麼後果?

1.讓孩子性格變得內向

如果在交流的時候經常打斷孩子的話那麼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從而讓孩子的內心發生改變。甚至有很多孩子會因此性格變得內向、膽怯。這對于越來越需要團隊協作的社會來說是非常不合時宜的,所以孩子未來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2.不願意和人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需要不斷的溝通才能得到維繫,如果父母在孩子說話的時候經常打斷他們,就很容易讓孩子對溝通產生懷疑。在這個時候有一些孩子會開始拒絕和其他人進行溝通,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這對於他們的社交影響非常大。

父母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會讓孩子孤僻、叛逆,讓娃把話說完吧

3.讓孩子變得叛逆

如果父母經常打斷孩子的話那麼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不滿,但是很多孩子並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於是這些孩子會故意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來抒發自己內心的不滿。這很容易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採取正確的溝通方式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聽他們把話說完,而不是粗暴的打斷。只有注意了和孩子溝通的細節和方式方法才能讓親子關係得到更好的維繫。

父母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會讓孩子孤僻、叛逆,讓娃把話說完吧

三、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1.學會傾聽

嗯哼是一個不少人都非常喜歡的小朋友,他在生活中和媽媽的互動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興趣。在媽媽讓嗯哼把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他表現的非常不情願,通過溝通之後媽媽了解了他內心的想法,不願意把玩具給其他的小朋友。

傾聽是父母和孩子溝通之間的一個重要方法,只有學會傾聽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會讓孩子孤僻、叛逆,讓娃把話說完吧

2.積極回應

如果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對方沒有絲毫回應,那麼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失去繼續交流的興趣。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所以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的回應他們的話,這樣才會讓孩子覺得是在交流而不是一個人在訴說,也能讓孩子更有交流的興趣。

3.適當的引導孩子說出內心想法

如果父母想對孩子進行更好的教育,了解他們內心想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引導,讓孩子說出內心的心聲。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更全面的了解他們,然後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對於孩子發展的影響非常重大,但是如果想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就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只有父母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讓孩子願意說出內心的想法。以上幾點都是在和孩子溝通時需要格外注意的事情,大家在和自己家裡的小寶貝進行溝通的時候都可以使用。

本文由貞媽育兒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語言表達能力從娃娃抓起,不要盲目打斷孩子,讓孩子把話說完
    張女士在一旁就看的著急了,直接就三言兩語告訴婆婆剛剛回家路上孩子碰見路上有人碰瓷了想給你說呢。婆婆聽懂了,張女士也說完了,可是留下孩子一個人還懵懵懂懂的傻愣著,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張女士是個急性子,生了個女兒卻是個慢性子,所以從女兒會說話以後,張女士經常著急等不下去都會幫女兒把想說的話說了。
  • 讓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最好的修養
    生活中的父母,像極了視頻中的評委,很多時候,多點耐心給孩子,孩子會比你想像中優秀。有這樣的小故事:媽媽的嗓子出現了問題,做了小手術,醫生要求至少10天不能說話。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
  • 盤點12種父母消極行為,導致孩子叛逆
    批評孩子,就代表著你否定孩子的思想、孩子的體會感受、孩子的觀點和他們的價值觀。從孩子的角度,他們經常會把批評當作貶低。只要你罵孩子、嘲笑孩子、批評和責備孩子,就都是在貶低孩子。貶低無益於親子間的有效交流,同時還會中傷孩子的自尊心。被父母打壓的孩子,經常會感到無助。正確的做法是,對事不對人。
  • 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孩子也有話語權,他想說話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機會表達。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斷話頭的孩子,慢慢就變得沉默了,他也就懶得跟父母說話交流了。這是因為父母的「禁令」讓他覺得自己的意見根本不受重視,說了也是白說。
  • 經常打罵孩子會使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們快點住手吧
    》中透露自己小時候就是在父親的棍棒下成長的,只因為年少叛逆,調皮,每次出問題,父親總是喜歡用武力解決,雖然聽起來很同情郎朗的遭遇,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郎朗卻成名了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長大後的郎朗非但沒有怨恨父親,反而父親很是愧疚,而郎朗卻說: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他理解小時候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 家庭教育: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其實,孩子的思維比大人簡單得多,往往能從複雜的事情中看到本質的東西。孩子也有話語權,他想說話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機會表達。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斷話頭的孩子,慢慢就變得沉默了,他也就懶得跟父母說話交流了。這是因為父母的「禁令」讓他覺得自己的意見根本不受重視,說了也是白說。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便會逐漸降低。
  • 請一定要讓孩子把話說完!這3個理由,建議父母看看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就著急打斷孩子,迫不及待的表露態度和下結論,甚至對孩子施加評判。,當你打斷的不僅僅是話,更是溝通情感的連結。 讓孩子把話說完,是每一個父母該有的耐心。我們不必成為會說的父母,卻可以成為被信任的父母。
  • 家長老對孩子進行比較,打擊孩子的自信,孩子會變得孤僻不愛說話
    尤其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這時候孩子變得很敏感,家長教育不當,常常會變得不愛說話。,閨蜜為了哄小黃不再哭鬧,經常說一些明天就帶小黃玩,這樣孩子在爺爺奶奶家就不再哭鬧。家長和孩子交流溝通不暢會導致孩子出現孤僻。我們這一代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支配下長大,現在別人家的孩子更為厲害。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能幫助家長幹活,課外活動還經常能拿獎。家長自己的孩子,在家長眼裡全是缺點,這樣看不到孩子的優點,總是拿缺點打擊孩子,這樣孩子就會變得自卑、不愛說話。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粗暴制止孩子說話,會使他產生"不被尊重、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的心理,進而委屈沮喪,導致對父母進行報復——故意不聽父母的話。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可以說,尊重孩子的權利,這比什麼都重要。
  • 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父母這樣教娃「快起床去刷牙、洗臉!」「你就穿這樣的衣服出門嗎?像什麼樣子?」「別忘了下午去上課!」哈佛教授曾說過:「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光是哈佛教授,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認為:「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的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嘮叨、講大道理。
  • 孩子把話講完,是做父母最高級別的涵養
    與我聊聊天吧,這兒太黑了。」大姐回應他:「我說話有什麼作用,你又看不見我。」男孩說:「沒事兒,有些人講話就擁有光亮。」講話這件事情,或許大家成人感覺稀疏平常,多講一句少說一句沒有什麼。但是針對孩子而言,講話是她們與全球取得聯繫的方法。有些人跟她們講話,有些人能聽她們講話,都能給他產生巨大的考慮。
  • 孩子叛逆全是他們的錯嗎?父母應該怎樣與叛逆的孩子相處?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的話題。1.孩子的叛逆行為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說,促使和引發孩子叛逆的因素有很多,諸如父母對孩子的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同伴壓力;孩子對自身形象不佳的焦慮等等,都可以是促使和引發孩子叛逆行為的相關因素。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孩子種種的不聽話,叛逆,其實都是對父母不恰當的教育和錯誤溝通的反饋。孩子叛逆,往往意味著整個家庭都需要改變了,而不止是孩子。看見,是改變的開始。心理學有研究,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正面動機,父母如果不能看到他這一點,孩子的生命力就會得不到釋放和引導,會走向兩個方向:攻擊別人或攻擊自己。只有看見孩子叛逆背後的動機,才能給予合適的幫助與引導。理解,是打開孩子內心的通道。
  • 孩子「嚴重叛逆期」的8年,父母說話有「四忌」,別無知害了娃
    此時父母會發現孩子愛頂嘴,喜歡跟父母反著來。這是因為孩子的自主意識得到加強,不喜歡受父母的約束。 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青春叛逆期。通常發生在孩子的11到18歲之間。這個叛逆期也可以稱之為嚴重的叛逆期,長達8年之久,在三個叛逆期中,表現最為明顯。孩子的反抗也更為激烈。
  • 孩子「嚴重叛逆期」的8年,父母說話有「四忌」,別無知害了娃
    通常發生在孩子的11到18歲之間。這個叛逆期也可以稱之為嚴重的叛逆期,長達8年之久,在三個叛逆期中,表現最為明顯。孩子的反抗也更為激烈。1、說話不專注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模式,並不是在青春期才初現端倪,確切地說,溝通的短板會在青春期徹底爆發,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要認真跟孩子說話,孩子在幼兒園得了一個小紅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自然現象,興衝衝找父母顯擺,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 孩子說話囉嗦結巴,因為父母不善引導,學會3點教孩子好好說話
    張女士在一旁就看的著急了,直接就三言兩語告訴婆婆剛剛回家路上孩子碰見路上有人碰瓷了想給你說呢。婆婆聽懂了,張女士也說完了,可是留下孩子一個人還懵懵懂懂的傻愣著,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張女士是個急性子,生了個女兒卻是個慢性子,所以從女兒會說話以後,張女士經常著急等不下去都會幫女兒把想說的話說了。
  • 孩子孤僻別擔心,父母注意這些事,孩子告別「獨行俠」
    秀秀最近收到了粉絲們的私信,說自家的孩子性格非常孤僻,平常總愛皺眉頭,也不愛說話,總是自己一個人吃飯玩耍,被其他的孩子起了外號「獨行俠」。這位孩子才五歲,要知道,這個年齡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性格怎麼會孤僻呢?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秀秀了解到,這對父母的事業心很強,一直忙著做生意,孩子一直由爺爺奶奶照看,這樣疏於對孩子的關心,孩子性格孤僻也就再所難免了。
  • 經常被吼罵的孩子會怎麼樣?家長的吼罵,會給孩子帶來三大影響
    有時候吼罵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父母,變得更加膽怯。或者有的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不聽話。有時候對孩子吼罵並沒有效果,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那麼對孩子大吼大罵到底會造成哪些不好的影響呢?1、會讓孩子變得膽怯、不自信當孩子被罵的時候,其實心裡是非常害怕的。如果父母經常吼罵孩子,孩子在這樣壓抑的憤怒的環境中成長,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得不到肯定,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所以遇到事情不要急於責備孩子,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再好好引導孩子。
  • 你有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嗎?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關鍵的,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就要做好引導,做好榜樣,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清楚孩子到底想要什麼。所以你回絕了孩子,你的聲音裡充滿了抱歉,可你卻沒有停下手裡的動作。孩子於是只好怏怏離開,把要說的話憋了回去。有時候孩子會重複說一個問題,不要覺得以前說過了就打斷孩子,或許孩子有了新的想法和認知呢。傾聽不只是豎起耳朵就可以,而是要用心和耐心。可很多家長很難做到真的認真聽孩子說。他們擺出一副認真的姿態,卻總是撇嘴皺眉嘆氣,表情裡充滿了不以為然甚至不屑一顧。
  • 父母認知:孩子叛逆,是因為父母經常使用這樣的語言
    周星馳原本不會說話,被反派大律師說得,簡直「生無可戀」。後來,苦練口才,達到把直得說成彎的,才找回自己的場子。「不」語言,屬於是負面的語言,自然會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1、長期聽「不」語言的孩子,自尊水平都比較低,不太自信。不要講話!不準玩手機!不準吃別人家的東西!這些話,講起來是否特別有力量感?給人感覺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