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親子之間的溝通是保持關係融洽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在進行溝通的時候犯下一些錯誤不僅不利於溝通,反而會影響到他們的發展。
有一些父母在進行溝通的時候經常打斷孩子的話,然後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很多人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不會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讓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
1.分享開心的事情
小明今天在學校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於是回到家之後就馬上和媽媽分享自己的快樂。但是這個時候卻粗暴的打斷了小明的話,然後讓他抓緊去做作業。原本興致高昂正準備和媽媽分享快樂的小明瞬間沒有了興致。
孩子願意和父母分享開心的事情是拉近親子關係的好時機,但是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打斷孩子反而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2.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
由於年齡和經驗限制的原因,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經常遇到一些憑藉自己能力無法解決的事情。有一些孩子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會去尋找父母的幫助,在這個時候父母也要注意不能打斷孩子,否則在孩子再次遇到問題的時候就不會向父母求助,那麼他們就有可能為了強行解決問題而受到傷害。
3.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遭受很多委屈。孩子在受了委屈之後會希望向父母訴說,得到他們的安慰。但是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卻是非常不耐煩的打斷他們,這也會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1.讓孩子性格變得內向
如果在交流的時候經常打斷孩子的話那麼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從而讓孩子的內心發生改變。甚至有很多孩子會因此性格變得內向、膽怯。這對于越來越需要團隊協作的社會來說是非常不合時宜的,所以孩子未來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2.不願意和人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需要不斷的溝通才能得到維繫,如果父母在孩子說話的時候經常打斷他們,就很容易讓孩子對溝通產生懷疑。在這個時候有一些孩子會開始拒絕和其他人進行溝通,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這對於他們的社交影響非常大。
3.讓孩子變得叛逆
如果父母經常打斷孩子的話那麼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不滿,但是很多孩子並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於是這些孩子會故意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來抒發自己內心的不滿。這很容易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採取正確的溝通方式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聽他們把話說完,而不是粗暴的打斷。只有注意了和孩子溝通的細節和方式方法才能讓親子關係得到更好的維繫。
1.學會傾聽
嗯哼是一個不少人都非常喜歡的小朋友,他在生活中和媽媽的互動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興趣。在媽媽讓嗯哼把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他表現的非常不情願,通過溝通之後媽媽了解了他內心的想法,不願意把玩具給其他的小朋友。
傾聽是父母和孩子溝通之間的一個重要方法,只有學會傾聽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
2.積極回應
如果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對方沒有絲毫回應,那麼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失去繼續交流的興趣。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所以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的回應他們的話,這樣才會讓孩子覺得是在交流而不是一個人在訴說,也能讓孩子更有交流的興趣。
3.適當的引導孩子說出內心想法
如果父母想對孩子進行更好的教育,了解他們內心想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引導,讓孩子說出內心的心聲。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更全面的了解他們,然後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對於孩子發展的影響非常重大,但是如果想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就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只有父母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讓孩子願意說出內心的想法。以上幾點都是在和孩子溝通時需要格外注意的事情,大家在和自己家裡的小寶貝進行溝通的時候都可以使用。
本文由貞媽育兒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