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嫦娥五號,中國科技的最美模樣

2020-12-22 環京津網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中國新聞網)

「太陽帆板展開!」隨著調度崗位的一聲號令,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的大廳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萬裡高空,嫦娥舞袖,壯美!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是11月中國科技的最美模樣。今天,嫦娥「五姑娘」最美!

美在充滿希望,創造了五個首次。希望是人生的陽光,希望之光是最美麗的光芒。嫦娥「五姑娘」充滿希望,創造五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在我國都是首次。這些首次是對我國航天技術的大檢驗,這些希望點燃我們太空之旅的新徵程曙光。

美在打造極致,譜寫航空傳奇。標緻是美麗的名片,極致是美麗的「頂流」。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今年航天發射的重磅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實現包括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在內的一系列高難度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器組成,也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月球探測器。這些極致的特徵,讓嫦娥「五姑娘」備受關注和崇尚。嫦娥五姑娘寄託著中華民族的美麗夢想。

美在顏值氣質都是榜樣,飄逸科技芬芳。嫦娥5號,有分量,8.2噸,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月球探測器器,內涵很厚重;嫦娥五號很秀美,四大護法穿糖葫蘆,從上到下依次是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嫦娥五號很勇敢,著陸地點就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這個位置過去還沒有人類探測器,無論著陸還是載人的,還是返回的,都沒有去過;嫦娥五號很堅強,將經過11個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飛行程序非常複雜,技術性能要求嚴格。嫦娥「五姑娘」必然成為我國探月工程的鏗鏘玫瑰。

再赴廣寒約,中國千年夢想悄然實現;九天摘玉盤,中華民族探索創新精神碩果光芒四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詩人李白的《古朗月行》道出了人類對神秘月球的濃烈好奇心,正是在這種好奇心的引領下,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連戰連捷,嫦娥一號圓了中國人千年奔月夢想,嫦娥二號首次實現中國對小行星的飛越探測,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嫦娥四號完成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如今嫦娥五號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還有將來的各類探測器還將實施第二次採樣返回、月球極區資源詳查以及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和技術利用。中國邁向星辰大海的步伐有條不紊,中國探月工程抒寫人類奇蹟。

今天,嫦娥「五姑娘」最美,譜寫壯美,續寫瑰麗,充滿魅力,我們都愛!

相關焦點

  • 真·星際監工丨她到了她到了!嫦娥五號帶著「挖土機」到月球啦
    漫長的「太空旅行」開啟後,12月1日23時11分左右,經過了近200個小時的飛行,「嫦娥五號」終於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人民網評: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閃耀自立自強信心
    經歷23天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號懷揣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一趟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一次智慧與勇氣兼備的無畏探險。歷史將使命賦予嫦娥五號,嫦娥五號也不負眾望。接過中國人探月夢想的接力棒,嫦娥五號實現了地外天體採樣、起飛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收穫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陽系行星的寶貴科學樣品,也奏響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終章強音。嫦娥五號代表人類時隔40多年後再次完成月球「挖土」的壯舉,點亮著航天人無數個不眠之夜,折射出中國創新的熠熠星輝,也激蕩起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
  • 嫦娥五號獲得巨大突破,印度再次敗下陣來,印媒又開始酸了
    【撰文丨為你寫詩/編輯丨小懶】 自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以來,中國探月工程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項第一,包括首次無人採樣和儲存、首次從月球上取下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軌道上無人交會對接等。然而,當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時,也有人提出質疑。
  • 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接近第二宇宙速度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那麼你知道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嗎?12月16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嫦娥五號返回器在接近大氣層時,飛行的速度將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公裡。這個速度相當於民航客機高空巡航速度的約45倍、汽車在高速路上行駛速度的300多倍。
  • 科技無國界 多國盛讚「嫦娥五號」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2011年9月26日,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拍攝到橙色與藍色對流層過渡處的景象。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綜合編譯 胡文利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正面成功著陸。
  • 最新嫦娥五號作文素材,考點,角度,時評……
    為了始終能夠「看見」太空飛行器和月球,需要建設更多深空測控站,實現全天候對嫦娥五號凝望。當嫦娥五號軌道器攜返回器由月球向地球呼嘯而來,在接近地球大約5000公裡高度時將返回器釋放。隨後返回器將獨自以每秒約11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這是能夠脫離地球引力場束縛的最小速度,也比從近地軌道返回地面的神舟載人飛船返回艙要快得多。
  • 小明問嫦娥丨嫦娥五號「四件套」 上天都要幹點啥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個「四件套」,目前已經一分為二,分為了「軌返組合」和「著上組合」,它們各自承擔什麼功能?在月表採樣過程中,它們會分分合合怎樣變身?你可能還有很多問號沒有解開?接下來,我們就跟隨出了名的「問多多」小明同學一起,來問問嫦娥五號吧。小明:「嫦五」姐姐,我看你這造型有點像……糖葫蘆?
  • 辛苦了,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圖說: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來源/東方IC1克與2千克第一個故事,很勵志。故事的開頭發生在半個多世紀前,主角並不是我們。當看到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非常激動,他為嫦娥「五妹」的表現打了100分。葉培建今年75歲了,但年齡並不妨礙他在嫦娥「五妹」月球之行的20多天裡日夜陪伴、密切關注。葉培建說,我國無人探月起步較晚,設計嫦娥五號的時候,就考慮要將水平提得高一些,也要為今後的載人登月奠定基礎、摸索技術。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胡喆、彭韻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示意圖(12月17日攝)。
  • 月軌上「浪漫牽手」: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黑科技」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題:月軌上「浪漫牽手」: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黑科技」  作者 郭超凱  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中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搜索回收分隊供圖  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回顧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入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在軌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接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階段。各環節順利進行,離不開航天科研人員的科技保障。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神舟飛船從2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返回,嫦娥五號則是從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飛回,速度要快得多。」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採用神舟飛船同樣的防熱技術和返回方式,一不小心,返回器可能會撞毀或者燒壞。漫漫徵途,不能在家門口摔倒。
  • 嫦娥五號軌道器或變軌探索金星,「嫦娥」與「維納斯」的約會
    嫦娥五號返回艙已返回地球,並攜帶1731克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計劃取得了圓滿成功,但是當嫦娥五號升空時,它的重量為8.2噸。最後,只有返回艙返回地面。 它僅重幾百公斤。剩下的7噸負載去哪兒了?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對你們的卓越功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習近平強調,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
  • 視頻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平穩著陸?這次它帶了一頂大傘
    視頻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平穩著陸?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01:46)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17日消息,嫦娥五號返回器已經搭載著珍貴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而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傘究竟是一面什麼傘?製作降落傘又需要什麼工藝呢?總臺央視記者 陶嘉樹:嫦娥五號這次探月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從月面上採集的月壤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即將大功告成!美媒又說酸話:中國太空技術離美國差遠了
    (11月24日發射升空的攜帶"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但是這麼偉大的科學進步,在美國媒體的口中,就立刻變了味,美媒認為中國正在"假借發展太空技術之名,偷偷發展太空軍事力量,甚至要打破現如今全球戰略平衡",總之有些美媒就是見不得中國好。
  •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北京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行歡迎儀式
    2020年12月17日晚,北京,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了它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0多名五院航天人夾道歡迎「嫦五」和任務試驗隊隊員凱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經過一天的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京,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在航天城玉琮廣場隆重舉行歡迎活動,500多名五院航天人夾道歡迎。12月17日晚,北京,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了它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飛控試驗隊凱旋
    2020年12月17日凌晨,經過23天地月採樣旅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預定區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圓滿收官。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親致賀電,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全體嫦娥五號參研參試隊員備受鼓舞。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孟佔峰說。 如何降溫?出發時通體雪白,但返回地球時,由於受到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燒灼,嫦娥五號變「黑」了。 「再入的速度提高1倍,再入熱量將提高8到9倍。」
  • 作文素材‖2021高考備考熱點素材——從「嫦娥五號」看科技夢想
    從「嫦娥五號」看科技夢想【專題導引】【新華時評】北京時間17日凌晨,在白雪皚皚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次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人類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與勇氣兼備的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