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一位做扒房的朋友拿離安利了一些高級牛排的食材,也是因為疫情的原因,他本來準備應對春節高消費人群的高級食材,因為商鋪所在商場採取的停業方案,所以這些食材也就被我們幾個損友瓜分了。說實話心裡有些不好受,平時不怎麼佔朋友的便宜,這次人家如此割愛,心痛之餘問了一句他冰櫃裡藏的高檔紅酒要不要也處理掉?這位朋友差點掄我一銅鍋......
這次拿回來兩塊牛排,分別是在扒房裡售價破千一份的M5澳洲眼肉和售價近兩千的澳洲和牛一塊。我一直覺得對於美食有一個亙古不變的理論:越好的食材越不需要複雜的加工。今天咱們就通過一個簡單的、直接的對比,來看看在高級扒房裡上千塊錢一份的牛排到底有多厲害?國家對牛肉進口有嚴格的管制,而某些國家(日本)對牛肉的出口也有非常嚴格的管控,因此在國內能吃到的高檔牛排,常規的渠道就只有澳牛。當然澳洲也有和牛的品種,因此那些號稱自己是幾級的和牛,其實也都是澳洲的品種。當然你要是特別有錢,當然也是可以買到性價比不那麼合適的美國牛排,而且可能你買到的相當於在美國頂級牛排的價格卻只能吃到工薪牛排的貨色啦。
不嘮叨了,咱們趕緊進入正題。先看看這塊澳牛M5的眼肉,關於肉本身的位置、口感啥的那些掃盲內容不多說了,現在掃盲都上度娘!牛排之前是放在冷凍的冰櫃裡的,拿回來就放在冰箱的冷藏室裡大概一天一夜的解凍,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了。
肉從密封袋裡取出以後,先用廚房用紙洗一下化凍後肉表面的血水和化凍後的汁水。
貼近看一下這塊肉的肉質和紋理,白色的脂肪部分越是均勻、細膩地排列在肉裡,那說明這個牛排的品質越高。為什麼說日本的牛喝啤酒、聽音樂、做按摩,就葛優癱一輩子,因為不活動所以肌肉群都變成了脂肪群了啊!這塊肉的品質屬於中等吧,不屬於特別高檔次的那種,所以外面的扒房也不都是超級貨哦,你花上千買的牛排可能和大型高檔超市裡賣的一兩百的牛排品質上相差不大!
網上很多的介紹都建議用黃油、橄欖油來熱鍋。直到有一次我看了一個美國的美食節目裡,西餐的名廚建議用正好烹飪的這塊牛排上的脂肪來熱鍋。這樣能最大限度避免黃油、橄欖油自己的口味去影響牛排的口感。因此這次咱們也來一個「原湯化原食」!用小刀切一些脂肪來煉油。
小刀切下兩塊肥肉,反正這塊肥肉也沒人愛吃,倒不如物盡其用了!
之前做炒鍋的PK的時候,很多網友說兩個鍋做不同的菜那就不是公平的比較。所以這次為了公平的對比,所有的烹飪方式都是一摸一樣的,配料也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統一的都不加牛排醬料,就吃最原味的!
先進行一個簡單的「醃製」,牛肉表面撒上海鹽和黑胡椒,這個就是山姆超市買的最基本的研磨瓶裝調料。當然很多人說黑胡椒不應該這樣撒,否則煎的時候會糊掉,而且搞得鍋很難刷,口感更差。其實扒房大廚兄弟說,先撒的話更進味,而且那一丁點的焦糊味並不影響什麼,大部分人是能接受的。好吧既然有了專業指導,那我就先撒為敬!兩面都撒一下,然後放置一小時。
牛排鍋,這個小玩意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一個鑄鐵的小鐵鍋,網上到處都是,價格也是千差萬別。唯一的竅門就是儘量買厚一點的,能買多厚就買多厚的!進口的大部分還是比國內的品質要好,所以儘量買進口的。千萬別被國內那些善於炒概念的廠家各種奇葩概念忽悠了,這個就是鑄鐵的最好,什麼不粘、塗層、高科技塗層,一律沒用!
鍋的加熱就是最粗暴的辦法,大火加熱,就算冒煙了都沒問題!就是繼續加熱!大廚兄弟說你起碼得把鍋燒紅了吧......不過我覺得真的燒紅了也不行啊,反正就是你覺得鍋裡的熱氣都已經讓廚房的溫度熱了一個等級,那就差不多了。
肥肉塊兒可以先放進去了。不用擔心肉會糊掉,沒事的,這個糊不了的!大概就是煉油的過程,能看到肉逐漸萎縮,而牛肉逐漸滲出。
當牛油開始充盈到鍋裡的每一個縫隙的時候,就可以準備下牛排了。
牛排下鍋以後,轉為中火。能看到牛排在「滋滋」聲音中逐漸有了一些顏色上的變化。
煎牛排的時候,隨時關注一下牛排側面肉色的變化,牛排到底煎多久翻面?這個其實也沒任何一個大廚能給到明確的數字,只能是自己來掌握。但是從側面看肉色的變化是一個竅門。
一般來說,翻兩次面就可以了,也就是兩面各煎兩次。其實這個油煙特別大,感謝國產油煙機的強大,讓我能拍清楚照片。
注意看上面三張圖牛排側面肉色的變化,到了這個階段就差不多可以出鍋了。五成熟妥妥的!口感是最好的時候!
這塊澳牛M5眼肉就建好了,扒房廚子說,一般煎好以後放一小會兒,肉會膨脹一點點,看起來會顯得更大一點,不過自己家吃沒那麼多的毛病,煎好了就趁熱趕緊吃吧!
家裡沒特別準備專用的牛排刀,不過好的食材最關鍵,工具都是其次的!
看這個肉色和肉質,是不是很誘人?五分熟的肉質是最好的,真的是口感特別棒啊!這個肉不要放醬汁,記得早先開飯莊的姥爺說過,你吃的飯館裡的菜,要是醬油和鹽味道特別重的話,大概率是食材不新鮮!所以這麼好的肉為什麼要用醬汁去侮辱它呢!
肉中間的位置,肉汁充盈,真的能吃到高級牛肉的爽快感!
能看到肉汁的!那不是血水,謝謝!原味的牛排口感就是這麼棒!!!
小孩子的話,其實日本小孩也就這麼吃牛肉,也沒說要求大廚做全熟啊。當然你如果太擔心小孩子不能吃半生的肉,算了就別給孩子吃了,等他長大了掙錢了,他會吃的比你還高級的!
以上就是第一塊澳牛M5級眼肉,咱們抓緊時間看看第二塊,M8級澳洲和牛的味道如何?這塊和牛的烹製方法和前面一塊的眼肉是完全一樣的!重複的過程我們就略過,只展現最關鍵的區別哦!和牛的肉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好的和牛能做到入口即化,吃起來完全不像牛肉的口感。
看看這塊和牛牛排的肉質,所謂的雪花紋理,看到這塊肉是不是就完全理解了呢?這不叫肥瘦相間,而是肥瘦相融啊!不誇張的說,這塊肉光賣相就值得兩千的價位了吧?
忍不住多看幾眼!肉質簡直就是藝術品啊!我慶幸疫情讓我們有這麼一個趁火打劫的機會,不然平日裡哪有渠道吃到這麼高級別的牛排啊!
同樣的調料,同樣的醃製一小時,既然對比就儘量公平!
再次細緻觀察一下這塊和牛的肉質,煎完就看不到這麼高級的質感了!欣賞啊!
還是切下和牛的肥肉來熱鍋,這個脂肪層明顯就不如眼肉的厚重,不過出油的速度倒是快了許多!
下鍋以後,隨著烹出的味道,能感到和眼肉不一樣的感覺,沒有那麼油膩的味道,反而聞到了另一種清新,我猜那是人民幣的清香!
依舊是兩面各煎兩次,成熟的速度和眼肉類似,看來並沒有因為雪花肉的質感而讓肉本身的質感發生變化。肉質還是槓槓的!
雖然看不到了雪花質感,但是不是也是一看就刺激的口水直流啊!
這是五成熟的M8級和牛的質感,明顯感覺肉汁比眼肉的更豐富!而且真真做到了入口即化啊!
原味的味道,這塊和牛的味道上面,口感更細膩了些。但我覺得可能熱愛牛排的人們可能不會太喜歡這種綿密的口感,怎麼說呢,就是不太像牛肉了,沒有那種會咬不動、會塞牙的痛快感覺。
不得不說,M8級的和牛與M5的眼肉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入口即化的感覺是真的存在的,我不去評價和牛的味道更像是什麼肉質,因為這種口感真的是無法形容啊!大概這才是吃到好牛肉的快樂感覺吧!
比較的結果自然是貴的、級別更高的更好吃!當然扒房兄弟說,M8隻是一個入門級而已,上面更好吃的級別裡,極品的存在就是讓那些對牛排追求極致的人,能夠體會到的快樂!好吧我聽出來他這句話的背後充滿銅臭氣的炫耀了。
總體來說,和牛比普通牛肉更好吃!級別高的更好吃!這個道理真的沒錯!我看了看扒房的菜單,有一道價格是9800的牛排,大概如果疫情再持續一段時間,我也能趁火打劫到那塊肉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