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耗陽氣6個惡習,
再不戒掉就晚了!
我們還是從日常生活中找找原因吧。反思一下,冬天我們常做的7件事裡,有多少件做錯了,白白耗散了自己的陽氣呢?
1、子時不睡,陽氣不復
中醫認為最佳的睡眠時間為亥、子、丑三個時辰,也就是從晚上21點到凌晨3點。這6個小時相當於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最宜入睡休養。尤其是子時(23點~1點),我們最好是在睡眠中度過。
為什么子時一定要睡覺呢?子時是晚上23點到凌晨1點,此時陰盛極,陽始生,這樣的陰陽態勢在一年之中是冬至,在一天之中就是子時。子時正是生機復元的時候。錯過了子時,一天都會沒精神。
《靈樞·營衛生會》說:「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明明白白說子時就是人身血氣相會、萬民皆臥,大家都睡覺的時刻。
有的領導人日理萬機,一天只睡幾個小時還精神充沛,最關鍵的是,子時一定要睡。出家人過午不食,每天也要幹活,凌晨三點就起床,也是子時務必睡覺。
如果子時不好好休息,去熬夜甚至去夜跑,精氣神就無法歸藏了。就是像冬天裡的蜇蟲、蛇類,如果提前發其蟄藏,輕則打不起精神沒有活力,重則「僵僕」,直挺挺的倒下,容易猝死。
2、嗜食辛辣,陽氣升散
冬季飲食裡,我們有個很常見的誤區,老覺得吃辣暖身,不會感冒。殊不知,嗜食辛辣會使人精神亢奮,過分耗散陽氣,導致陽氣虧虛。
我們說的「養陽」,並不是簡單的吃陽性辛熱的食物,而是要順應天時,順應陽氣的性情去補養。
比如內經說「春夏養陽」,春夏季陽氣在表,是往外、往上生發的趨勢,所以可以適當吃點辣,多運動出汗,讓陽氣升散疏達。
但到了秋冬,尤其是冬季,陽氣潛藏在下,就像樹木,枝枯葉落,陽氣都潛藏到根了。這時候要養護陽氣,就得順從陽氣沉潛的特點,別輕易去動耗它。
愛吃辣其實就是饞,要說解表散寒它真不如生薑。麻辣火鍋之類偶爾吃吃解饞還行,別老吃。真要著涼了一杯溫通茶就能很好的解決,效果比辣椒好多了,家裡有老人孩子體質不好容易感冒的話,最好常備。
冬天要是怕冷防感冒,最好還是用些取暖設備,穿暖和些,尤其是雙腳要保暖,羊毛襪毛毛拖都用上。清溼中於下,溼寒之氣都是從腳底傷人的。不要輕易耗用寶貴的陽氣去禦寒散寒。
3、運動大汗,陽氣耗散
我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這話倒是沒錯。但也有不少事與願違的情況,不僅沒有從運動得益,反而傷身害命。平時堅持鍛鍊看起來身強體健的人,甚至本身就是運動員,倒下就是大病,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為什麼運動起了反作用呢?盧崇漢先生在《扶陽講記》中提到「動能生陽,也能耗陽」,運動的本質是加強氣血的流通,適合陽氣足但氣血不暢,比如飲食厚膩、久坐不動、思慮過度的人。
但要是氣血虧虛的話,還是不要劇烈運動了。平時為了追求形體健美,強行加大運動量也要不得,這會導致「形勝氣」,看起來壯實臟腑裡氣血卻虛得不行,這是主夭亡的。《四診抉微》說「形勝氣者夭」,就是這個道理。
4、熱澡過度,腠理開洩
天氣冷了,很多人一洗澡就浴霸開得大大的,水溫調得高高的,恨不得呆在衝涼房裡不出來。趁著冬寒去汗蒸桑拿泡溫泉的人也是,到處人滿為患,大冬天的非得把自己弄得大汗淋漓不可。
要知道,洗澡是會耗散身體氣血的。冬天人體氣血一般都表虛裡實,洗澡汗蒸一類,會使得腠理開洩,把陽氣都趕到體表去,臟腑氣血不足,神就失守,所以時不時會聽說桑拿汗蒸有人休克的事。
最直接的感受,很多人都覺得冬天洗澡後皮膚變得特別幹,甚至會幹得發癢。這正是氣血耗散的緣故,血虛風燥了。
大後天冬至入九,最冷的一段時日,哪怕大南方一周兩三次澡也夠了,或者水溫低些,不超過45度,洗澡時間不超過15分鐘。溫泉桑拿一類也是,不要持續超過15分鐘,注意補水。
另外還要注意,以下這幾種情況都是洗澡的大忌:
吃了個十二分飽,頂著肚子進衝涼房
啪啪後覺得渾身不爽,非得衝一衝
剛運動完一身汗,趕緊洗洗
餓了老半天肚子咕咕叫,先洗個澡再吃飯
剛起床就往洗澡間跑
總之記住三點:洗澡不要太熱太久,氣血不穩不要洗澡,出汗不要直接洗澡。
5、房事不節,腎陽虧損
從談性色變到現在我們能大大方方的聊這個話題,確實是一大進步。但隨之而來的房事傷身也成了不少人的健康困擾。
現代人的性生活比以前明顯增多了,電腦、電視、書籍、雜誌,無處不在的性暗示性刺激。《老子》裡講「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現在目見耳聞的都是「可欲」,使人體的腎陽長期浮越在外。
連看和聽都是調動腎氣的,更不用說房事了。冬天本該封藏的季節,啪啪啪要節制一些,給陽氣以充分的休養。
6.濫用藥物,傷陽伐正
很多朋友都知道抗生素危害了,也不會小病小痛就濫用抗生素。但還是要提醒一下:抗生素性寒溼,又有強大的殺菌能力,五行應金,主殺伐,最傷肝脾之陽,所以可能帶來胃寒、納差、嘔吐、腹痛、腹瀉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