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丨冬已至,陽氣始,養生進補正當時

2020-12-24 浙江省中山醫院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睡好子午覺

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

中醫養生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需要小心保護,精心調養。冬至時節睡好「子午覺」不但有助於一天之中陰陽之氣的更替,更有助於一年之中陽氣的生長,以期下一年的陽氣充足,少生疾病。

冬保三暖

所謂的三暖是指頭暖、背暖、腳暖,這三暖對養生很重要。

頭暖

頭部若暴露在寒冷氣候環境中,會使血管緊縮,全身肌肉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腸胃不適等症狀,對於體質差的老人和小孩來說,外出時最好戴一頂合適的帽子,以防寒冷侵襲。

背暖

背與內臟相連,若收到寒氣襲擊,容易引起頸部、腰背部不適。建議外出可以穿件厚的羽絨服或背心,對暖背有益處。

腳暖

腳部保暖也非常重要,一旦腳部受寒,寒氣就會從腳下直逼人體內,引起人體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活動緩慢,容易誘發感冒、心腦血管等疾病。尤其是女孩子,更應該注重腳暖,因為腳部保暖對痛經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足浴

古人云「冬季燙腳,丹田溫灼」。中藥足浴不僅是冬季暖腳的一個好方法,同時還可起到刺激經穴(足部66穴及臟腑反應區),疏通經絡、暢達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

足浴時要保持水溫40℃左右,每次20-30分鐘,以全身微汗為宜。可結合適當物理刺激如按摩腳趾、揉搓腳心等,效果更佳。

注意事項

1、嚴重心臟病、高血壓、出血性疾病患者及孕婦不宜;

2、飯前、飯後30分鐘內不宜;

3、足浴後飲用適量溫開水;

4、足浴藥物引發過敏反應時及時停用。

冬季常用足浴方

頭眩失眠

磁石30g, 夜交藤、黃芩、菊花各5g。

四肢不溫

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g,乾薑、小茴香、吳茱萸各6g。

頸背酸痛

乾薑、牛膝、秦艽、獨活、徐長卿各30g,肉桂20g,紅花15g。

膏方進補

冬至後,一陽復生,人體攝入的養分利用吸收率高,較易蓄積並發揮功效,是虛體病人補養腎臟、延年益壽的最佳時機,民間諺語「冬季進補、開春打虎」。

膏方,具有「補中寓治、治中寓補、補治結合」的特點。根據患者體質而立,辨證組方形成平補、溫補、清補、澀補、調補之劑而達到調理體質、延年益壽、抗衰老等養生功效。

冬季常用

十全大補膏——補益氣血

茯苓膏——補益脾腎、抗衰老

龜鹿二仙膏——補腎壯陽、益髓填精

首烏延壽膏——補益肝腎、延年益壽

相關焦點

  • 杏林e+ | 24節氣養生——立冬:冬之伊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早在《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確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八個節氣,它清晰準確地標誌了四季轉換的過程。
  • 今日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此時的養生重點在身上三個位置
    今日冬至,這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其實在曆法時代之前,冬至就被古人看作新年,當時的人們通過天象觀測發現冬至點,並以此作為年度時間循環的起點,由此可見這個節氣的重要性。時至今日,冬至也有「亞歲」「小歲」的稱謂。
  • 夏至節氣養生及測量
    夏至三候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每年陽曆的6月21-22日。夏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過了夏至日,白晝逐漸縮短,黑夜漸長。夏至後高溫天氣的日子增多,但還不是夏季最熱的階段。夏至的候應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 大雪至,寒冬始,養生重在「藏」
    12月7日是「大雪」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時節,雪花紛飛,正式標誌著仲冬的開始。
  • 小兒推拿李波:霜降節氣至,養生正當時,節氣推拿呵護寶寶健康
    小兒推拿李波:霜降節氣至,養生正當時,節氣推拿呵護寶寶健康!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 冬天已至,你對冬至了解多少呢?國人的節氣,窩冬的時候。
    冬至節氣|古人說「冬至大過年」, 除了餃子湯圓,冬至還能怎麼過? 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始;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24節氣養生家常菜丨冬至養生第一米——玉米
    武漢廣播電視臺科技生活頻道「三餐」美食,聯手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共同推出24節氣養生家常菜,從今天起,我們將以舌尖上的二十四節氣為節點,介紹二十四節氣美食養生「法寶」,從「吃出健康來」的角度,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傳達健康養生理念。
  • 冬至節氣 | 過冬至,幸福至!
    二十四節氣 冬 至 冬至,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 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 2016年11月7日迎立冬節氣 立冬養生注意事項及立冬養生食譜
    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立冬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
  • 冬至養生好,「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陽氣始生 日南至 日短之至 日影長之至 故曰「冬至」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 二十四節氣養生藥膳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 遠在春秋時代. 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你知道民間流傳著哪些二十四節氣美味食譜麼 一 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 宜食辛甘發散之品. 不宜食酸收之味. 肝主春. 肝屬木. 木性可曲可直. 條順暢達.
  • 24節氣養生之立冬進補攻略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立冬單從字面上可解釋為: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冬季的來臨。早在《呂氏春秋?但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結束之意。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說是只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那麼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我們到底該注意些什麼?
  • 「節氣養生」藏養開啟立冬後,小雪養生正當時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它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群芳譜》云:「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 「地寒未甚」,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故稱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云:「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反映了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
  • 關於「冬」的第一個節氣來了 這些習俗和養生知識快收好
    視覺中國供圖 圖文無關11月7日7時14分,我們迎來了「立冬」節氣。「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在這一天,杭州人還有踩冬醃菜的習俗,四五株大白菜放在缸底,均勻地撒上鹽,使勁踩兩腳,再反方向擺上一排大白菜,撒上鹽,再踩兩腳……醃一個月左右,冬醃菜就好吃了。很多杭州人的烹飪習慣是將它和冬筍搭伴,這就是「炒二冬」。
  • 二十四節氣|小寒養生
    「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小寒」則是與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相比較而言的,古人認為,小寒時天氣寒冷,但還未到達極點。小寒過後即進入最為寒冷的「三九天」。小寒的三候小寒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
  • 大雪節氣:養生篇(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大雪節氣」】我們再往後看,大雪時節應該怎麼養生?
  • 新春到,如何順應節氣調養身體?送你全年養生月曆收好不謝
    冬季屬腎,順「天時」,養生的關鍵是「養腎防寒」。人體養生要隨著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的規律,宜藏陽,藏精,養精蓄銳,為來春的生機勃發做準備。飲食宜「滋補」,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 節氣微科普丨小雪養生:顧護陽氣,散寒進補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羅鑫 殷舒月)11月22日是小雪,小雪是入冬後的第二個節氣。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陰氣旺盛陽氣隱伏;二候天氣上升,萬物失去生機;三候閉塞而成冬,萬物氣息飄移幾乎停止。由此可見,「小雪」預示著冬天真的到了。
  • 立冬節氣如何養生保健
    養生導讀:立冬節氣如何養生保健?立冬到,意味著一年的冬季開始。中醫認為,冬季養生講究「藏精」,即要收斂神志,養精蓄銳。那麼, 立冬要如何養生保健呢?下面介紹從飲食起居多個方面介紹立冬養生法則,並推薦5個適合立冬吃的食譜,看看吧。
  • 立秋節氣養生及測量
    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立秋三候立秋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或9日立秋。立秋之後,穀物成熟,天氣逐漸涼爽,但夏天的暑熱並沒有一下子消退,餘熱還在延續,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當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於 22℃時,秋天就真的來了。立秋時節正是夏秋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