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的興衰——大衛·科茲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自由主義在全球蔓延導致的後果在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暴露無遺。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重要流派的積累的社會結構學派(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簡稱SSA),對新自由主義理論及其指導下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深刻反思。近期,SSA的代表人物大衛·科茲出版了新著《新自由主義的興衰》,對新自由主義的內涵、興起、付諸實踐後造成的後果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分析,對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發展和中國經濟改革的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新自由主義與結構性危機

  理論界普遍認為,新自由主義由理論轉變為國家政策的歷史背景是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危機。為何凱恩斯主義被新自由主義取代?滯脹危機在凱恩斯主義向新自由主義的轉變過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基於SSA理論體系,科茲在這些問題上提出了與其他學者不同的見解。

  1、新自由主義是什麼

  佩裡·安德森將新自由主義視為崇拜市場萬能的、迄今最為成功的意識形態,福山則將其視為「新保守主義」意識形態。還有學者認為新自由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更多學者將其定義為一種特定經濟理論範式或政策框架,如強調經濟政策穩定性的貨幣主義及其相關理論,或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政策。基於積累的社會結構理論,科茲將其拓展為資本主義特定的制度模式,包含與之相聯繫的主導思想,其中最根本性的制度變革發生在全球經濟、政府在經濟中的地位、勞資關係及公司部門等四個方面。

  科茲認為,新自由主義理論無法解釋這一時期經濟、政治的重大變化,只是為這些變化提供辯護。如無視市場失靈而一味主張市場化、宣揚市場萬能等等,因此其理論難免存在自相矛盾之處。科茲對新自由主義辯護性本質的認識與馬克思對庸俗經濟學的批判類似,它們都將某一特定製度視作永恆的、不變的,而非從歷史發展的視角辯證認識。

  2、新自由主義為何興起:調節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危機

  理論界關於新自由主義興起原因主要有三種解釋。第一種是新自由主義理論的解釋。該理論認為,國家對經濟的幹預不僅限制了個人自由,還影響了經濟績效。因此,當民眾意識到數十年來國家主義造成的危害,自由市場思想和制度就重新出現。第二種「金融主導理論」的解釋,這種理論認為,作為調節資本主義期間大企業的附屬部門,金融部門於20世紀70年代危機後佔據主導,導致調節資本主義向新自由主義轉變。第三種解釋是「技術決定論」,這種理論在傳統馬克思主義社會變革理論基礎上嘗試從技術變革角度給出解釋,認為新技術特別是信息與通訊技術,瓦解了集中化生產和決策制定的基礎,同時降低了由市場關係協調的分散化生產體系的成本,從而使以自由市場經濟為主旨的新自由主義興起。

  科茲認為,新自由主義理論的解釋歪曲了二戰後資本主義增長的黃金時期正是在國家主義下取得的成績這樣一個事實;「金融主導理論」忽視了新自由主義是得到了非金融資本家的支持才得以發展的事實;而新技術通過收集大量信息降低中央決策的成本,有可能形成一個更加集中的經濟,更富效率且對未預見的事件反應更靈活。

  根據SSA理論,調節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屬於兩種不同的社會積累結構,並提出用結構性危機這樣一個系統性概念來解釋不同社會積累結構之間的轉換。結構性危機,就是除非進行重大制度性重構否則就無法解決的危機。科茲認為,資本主義歷史上每個連貫的制度結構,即每個SSA,均以推動利潤獲取和穩定的資本積累過程為核心。經過十年或數十年,每個SSA都會從推動利潤獲取和資本積累的結構轉變為其障礙,並進入結構性危機時期。危機時期將持續直至新的SSA構建完成。

  因此,作為不同社會積累結構間轉換的過渡階段,結構性危機持續時間或久或短,最終必然會產生一種新的社會積累結構。從歷史上看,凱恩斯主義從自由主義的結構性危機中興起,但逐漸演變為經濟穩定、利潤獲取和經濟增長的障礙,最終在滯脹危機即其自身導致的結構性危機中衰落。解決滯脹危機的制度變化主要發生在勞資關係調整、放鬆對資本在全球流動的限制、市場原則滲透到社會經濟各方面等,而這些制度調整的結果就是產生了一套新的制度體系、另一個新的社會積累結構,即新自由主義制度結構。

相關焦點

  • 美國新自由主義興衰的權力邏輯
    美國新自由主義興衰的權力邏輯 2017年08月10日 08:20 來源:《紅旗文稿》  作者:王學軍 程恩富 字號 內容摘要:由於新自由主義一貫主張「小政府、大市場」,因而常常給人們造成新自由主義單純主張限制政府權力
  • 女性主義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與反思
    在今天的學術語境中,新自由主義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變量,大有代替現代性、全球化而成為一個重要的分析與批判視角和工具的趨勢。其他學者則指出新自由主義正讓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不安定與危險的處境中;還有學者受酷兒理論的啟發,轉向情感研究,試圖探索人的情感(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在公共生活中的意義,並通過情感的術語來探索新自由主義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在本文中,筆者將特別聚焦女性主義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與反思。新自由主義對婦女生活的影響在左翼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學者那裡,已經有了理論與經驗上的批判與檢驗。
  • 國外左翼學者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
    哈耶克和弗裡德曼在整合既有自由主義理念基礎上,擎起了新自由主義旗幟。美國學者瓊斯在研究哈耶克、弗裡德曼與新自由主義誕生之間關係時,明確提出:「新自由主義政治是跨越大西洋的,但是其核心卻只是一個經濟主張,即對新凱恩斯主義的貨幣主義的批判和對自由市場的推崇。與這個經濟主張聯繫在一起的,並且對新自由主義的政治成功是有極其重要意義的,是對所謂的『縱容的社會』的拒斥。」
  • 什麼是批判新自由主義的……合理邏輯與多種語境
    一周書記李公明丹尼爾·斯特德曼·瓊斯的《宇宙的主宰——哈耶克、弗裡德曼與新自由主義的誕生》(賈擁民譯,華夏出版社,2014年5月)全面描述了跨大西洋新自由主義思想的歷史演變,並對新自由主義公共政策在英
  • 新自由主義之後還是新自由主義?
    反對新自由主義的聲音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伴隨左右,但是在本次危機後無疑達到了一個頂點。不僅作為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新自由主義成為眾矢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遭到了極為嚴厲的批判和質疑,而且在西方課堂上多次遭到學生抵制,其中包括有名的2011年哈佛大學曼昆經濟學罷課事件。
  • 黑格爾的自由主義批判
    《黑格爾的自由主義批判:語境中的權利》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定價:68.00元 ———— * 在《黑格爾的自由主義批判
  • 一部批判新自由主義的力作-光明日報-光明網
    由楊萬東等人完成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本土派」與「海外派」的對話》一書,通過「對話」方式,深入淺出地解析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面臨的問題、成因與出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對於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中的新自由主義傾向的批判。
  • 吳易風:西方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
    在大蕭條中,西方懷疑、責難、批評「新古典經濟學」經濟自由主義的學者日益增多。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尖銳批判「新古典經濟學」否定經濟危機和大量失業的可能性時說:「這一理論所假設特殊情況的特徵,恰好不是我們實際生活在其中的經濟社會的特徵,結果是,當我們試圖把這種理論應用於實際時,它的教義就起誤導作用,而且是災難性的。」
  • 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成績單」
    如今30多年過去了,新自由主義付諸實踐的效果究竟如何,它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經濟「成績單」?弄清這個問題,對我們進一步認識新自由主義的本質和危害,具有重要的警醒意義。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在拉美一些國家爆發債務危機之際,美國迫使阿根廷等國接受以新自由主義為基礎的「貝克計劃」;此後,美國政府及其主導下的國際金融機構還更多地利用貸款的附加條件,強制拉美國家進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生劇變後,原蘇東地區一些國家在美國的支持下紛紛重用以蓋達爾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者,全面執行「休克療法」等新自由主義政策。
  • 新自由主義並不「新」
    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萌芽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20世紀初的風雲變幻,導致資本主義嚴重的危機,特別是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競爭為特徵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主張把資本主義,市場體制與一定程度的國家幹預相結合的凱恩斯主義取而代之。
  • 高和榮: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義
    曾經鼓吹新自由主義的福山就客觀地說過「美國的貧富差距在過去30年裡迅速擴大」。這就是說,新自由主義語境下的平等不是所有人員的平等,而是資本的平等,權力也就成了資本的工具,誰的資本雄厚誰就擁有更多的自由與權力,資本主義所標榜的橄欖型收入結構遠未形成。英國學者吉登斯早就指出,新自由主義模式下的社會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平等。
  • 新自由主義波動性套利
    但是終極答案在這本書裡:大衛哈維老師的《新自由主義簡史》。我一直覺得社會學和人類學,並不比自然科學離真理更遠。做金融,一定要讀點社會科學,因為很多終極答案都在這裡。 「新自由主義」是什麼? 這幾年來熱度越來越高、且大多數人難以察覺的詞就是它了。
  • 高度警惕新自由主義
    而新自由主義在凱恩斯主義後重拾的「自由」,正是資本主義國家以經濟打包政治,繼而為其意識形態服務的「自由」。在經濟上,新自由主義是發展中國家通向災難的理論推手。西方國家到處推行新自由主義的動機,並不在於幫助他國發展經濟,而是「圈地掠奪」本性的國際延伸,是「利益至上」思維的世界複製,更是在「本國優先」前提下國內危機矛盾的全球轉嫁。在政治上,新自由主義是推進世界資本主義化的策略手段。
  • 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但追根溯源,新自由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長期泛濫,應是造成這場危機的罪魁禍首。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作者簡介:   2008年,西方爆發了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破壞程度最嚴重、影響範圍最廣泛、持續時間最長的全球性經濟危機。
  • 作為意識形態的新自由主義:起源、實質與影響
    本文分析了新自由主義的起源,解釋了其存在目的,並詳述了其出現後的一系列後果,最後指出新自由主義的實質及其危害。文章認為,相對於主張經濟自由並讓監督它的國家為其劃定範圍的自由主義而言,新自由主義則強調市場自由是國家進行組織和治理所必須遵循的原則。
  • 新自由主義的衰落與社會主義的未來
    美國的新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現狀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自由主義受到英國柴契爾政府和美國裡根政府的追捧,逐漸取代凱恩斯主義成為西方經濟學的主流。30多年來,新自由主義盛行於英美等發達國家,成為美國歷任執政者所推崇的經濟範式與政治綱領。
  • 第二波女性主義是新自由主義的共謀嗎?
    女性主義的社會轉型能量被引導至「以差異為前提」的政治想像——當新自由主義奮起反撲社會保障制度時,女性解放運動把關注移到了文化政治的範疇。但當新自由主義促成當代社會危機時,女性主義的社會動能再度復興,加入了其他的解放力量,旨在使失控的市場能受到民主控制,而這也是剛開啟的第三幕。
  • 史蒂芬·鮑爾 埃米利亞諾·格裡馬爾迪 | 新自由主義教育與新自由主義課堂
    一、引言  我們將在這篇文章中思考新自由主義,或者更準確地說,思考「新自由主義化」。我們將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即一間學校一個課堂裡的一名學生(莎拉),來展現「實際存在的新自由主義」[1]。  在另一個相關意義上,這一時刻也是新自由主義的交點。它是主體性與利益、權力統治與數字經濟的交點——一個完美的新自由主義雙重體。新自由主義是一種經濟關係的全球結構,同時是一種存在狀態。
  • [摘編]吳易風:高度重視西方新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影響
    [摘編]吳易風:高度重視西方新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影響 2014年11月27日 14:59 來源:光明網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易風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力圖通過多種途徑用他們的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主張來影響中國改革
  •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法國左翼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性研究
    法國左翼從政治經濟學、生命政治學、意識形態等角度,分別對新自由主義的資本壟斷、政治霸權、虛假民主等危害進行相關研究,並提出替代性方案。其研究維度及替代方案雖多停留在學理層面,但不乏頗有見地之處。當下中國正處於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關鍵期,釐清法國左翼對新自由主義批判研究的理論路向,對我們認清新自由主義的實質及危害,堅定「四個自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