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親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隨著時間成為人父之後,這個理念也得到了傳承,父母們都覺得男孩子從小就應該頂天立地,要有屬於男子漢的陽剛之氣,男孩子哭被家長們是作為「丟臉」的行為。男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有淚不輕彈」的教育,可這種教育真的適合孩子們嗎?
我家之前就實行過這個教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自己越來越覺得這種方法對孩子是有害的。我家孩子一開始還能「止住哭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他變得越來越脆弱,越來越敏感,有的時候孩子還會莫名其妙地哭出來,問孩子為什麼結果他說「以為自己要被爸爸媽媽罵」,一開始我們也納悶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後發現和阻止孩子情緒宣洩有關。
有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灌輸男子漢的概念,每當孩子想要哭的時候都會用嚴厲的語氣去阻止,不讓孩子哭鬧的同時,也讓孩子停止了情緒的宣洩,我們都知道哭能夠很有效的宣洩負面情緒,不讓宣洩也就意味著是讓孩子憋在心裡,一來二去孩子們更容易變得脆弱。
一、為什麼家長覺得男孩子「不能哭」
1.傳統觀念受限。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男性是頂天立地的存在,男孩子哭就等於懦弱無能的表現,所以家長們對男孩子哭鬧都是非常反感的,一旦出現哭的這個行為,家長們就會立刻制止,當男孩子也是孩子啊,他們也需要通過哭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來表達自己的欲望。我們作為家長不能用性別偏見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啊。
2.怕別人笑話。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傳統觀念的影響,會變得「好面子」起來,既然自己的孩子哭是懦弱無能的表現,那麼當其他孩子哭的時候,我們也會自然而然把懦弱和這個孩子聯繫到一起去,因此家長們為了不讓自己的「面子」受損,不讓自己孩子的名聲受損,就會要求孩子不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哭。
3. 希望用這種方式培養孩子堅強的屬性。
在一些家長的心目中,把哭和軟弱聯繫在了一起,既然孩子哭就代表軟弱,那麼不哭是不是就證明孩子堅強了呢?家長們通過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只管孩子表面發生了什麼,不去理會孩子心裡正在發生什麼。
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哭」,哭只是一種普通的宣洩方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用哭去宣洩自己的情緒,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家長們從小就禁止孩子哭,那麼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會患上情緒表達障礙等諸多心理問題。
二、從小被教育「不許哭」的男孩,長大會怎麼樣?
1.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情。
我們剛才說了,哭是宣洩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更是表達自己感情的初級階段,孩子們一開始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家長們一開始就把這項「感情表達的學習過程」抹殺的話,漸漸地孩子們就不會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進而選擇隱藏自己的情緒,大人們有的時候都會因為情緒崩潰而大哭,不應該對孩子太過於苛刻。
2. 難以感受到其他人的情緒。
當孩子們逐漸對自己的情感表達麻木之後,他就會成為一個感情木頭,對自己或其他人的感情,都會變得遲鈍、不被察覺起來。相信有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明明自己都已經氣炸了,但對方仍然感受不到你的情緒,仍然我行我素。這種情感的表達對於今後的情感生活是非常不利的,交男女朋友變得更加困難,今後的夫妻生活也更難相互理解。
3. 孩子容易養成「另類」的宣洩方法。
當哭不能能為自己的宣洩方法,憋住的情緒如何去發洩呢?孩子們自然也會去尋找其他的宣洩方法,打人就成為了最常見的一種宣洩方法,既然不讓孩子們哭,那麼他就會去選擇打人來宣洩情緒,進而養成一種「暴力傾向」,當打人被禁止之後,孩子們又會去尋找「另類」的方法,這容易給父母造成「孩子怎麼一身壞毛病」的錯覺。
愛哭不能和娘娘腔劃上等號,家長們一定要從內心去改變自己的思維,同樣的愛哭也不是成為男子漢的絆腳石,想要讓孩子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更應該靠父母們的教育。
三、會哭的孩子也可以成為「男子漢」,家長要懂得教育
1.家長們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哭」,再對症下藥。
孩子們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哭,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只是他們無法通過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替孩子說。就比如說,在打針的時候,孩子們哭的原因大概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因為對針頭的恐懼,第二種就是怕痛,讓孩子知道自己哭的需求是什麼,那麼下一次孩子就會直接通過語言對父母進行表達。
2. 記得先去安慰孩子。
有的時候說得再多,都不如把孩子擁在懷裡,擁抱給人的鼓勵和安慰是無法任何動作都無法比擬的,孩子們的情緒會更容易的穩定下來,當孩子穩定之後家長們再去詢問哭的原因,同時擁抱也能增加孩子們的安全感,有的孩子會因為突然出現的不安全哭鬧,那麼擁抱就能夠很好的緩解這種情緒。
哭並不是女孩子們專屬,哭只是一種表達情緒,宣洩情緒的一種正確方式,家長們為了所謂的面子和觀念,剝奪了孩子哭的權利,這是不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呢?換句話說只有哭夠了孩子們才會懂得堅強,才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今日互動話題:在你的家庭之中還有「男子漢流血不流淚」的錯誤觀念嗎?你覺得男孩子流淚是件錯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