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有淚不輕彈,男孩哭就是沒用?這種錯誤的教育觀念該早點拋棄

2020-11-18 圖圖爸爸

文丨圖圖爸爸

提起男孩子,我們首先能夠想到的一定是堅強、勇敢、有責任感這幾個詞彙。

所以,很多父母在培養自家孩子之時,也會思考希望把他們培養成為這樣的人。

而在這之中,勇敢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畢竟從我們所接觸到的一些觀念之中,總是認為男孩子是頂梁柱般的存在。

他們長大之後要成家立業,必須有能力能夠支撐起一個家庭。如果表現得比較軟弱,不堅強就有可能讓這個家族沒落。當然,大部分的父母也比較喜歡這些具有個人品質的人。

古時候還曾有詩認為"男兒有淚不輕彈",這也就說明大家對於男孩子的期望是比較高的。

正所謂"女人是水做的",女孩子本身就是柔弱的存在,,即使哭上幾場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只是一旦看到男孩子哭,都會讓父母感到特別的煩惱,甚至認為這孩子長大之後沒出息。

古時候就是這樣,到現在大家的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可是男孩子真的不能哭嗎?爸爸媽媽教育的方式有沒有錯誤呢?

孩子首先是一個孩子,之後才是男人

"誰讓你哭的?你看你像個什麼樣子,說了男孩子別哭你就不能忍著嗎?你看你還沒有鄰居家的伯伯家孩子勇敢。人家遇到什麼問題從來不會哭鬧,可是你呢?你怎麼就這麼脆弱,我看你上輩子怕是個女孩子吧!"

"男孩子就是要表現得堅強一些,遇到什麼問題想做就做,不要哭。以後再讓我看到聽到你哭,看我不收拾你。要是哭能解決問題,我天天坐那哭。"

"你看周圍的男孩子,哪個像你這樣天天喜歡哭的?你到底有用沒?我們每天辛辛苦苦教育你,讓你堅強一些,勇敢一些,這些話你都當耳旁風了嗎?"

就像我們上面所聽到的一些話,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之時經常會說,在他們心目中認為男孩子絕對不能哭,哭就代表軟弱。

所以當孩子利用哭鬧來發洩自己情緒時,爸爸媽媽也會異常的暴躁,甚至使用棍棒式教育。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攻擊、辱罵,看似是在促使孩子成長,實際上卻影響到了孩子本身的心理性格,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❶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三歲以前,他們就是利用哭鬧來保護自己,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在哭鬧的過程之中,爸爸媽媽會對他們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關心,這會讓他們感到很有安全感。

只是慢慢長大之後,在沒有告知孩子哭鬧不管用情況之時,爸爸媽媽突然對孩子的哭鬧錶現出來厭煩情緒就有可能讓他們受傷,而出現缺乏安全感的情形是最為正常的、普遍的。

❷孩子情緒過於壓抑造成心理疾病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抑鬱症這三個字,但是對於大部分的父母來說卻從來沒有重視過,甚至認為它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大的影響。

有些時候還會對孩子說:"心裡哪有那麼想不開,真是服了。"在他們的想法之中,這些心理疾病就是閒得慌。

實際上,當我們的情緒無法發洩長期累積在內心之時,自然而然就會造成心理疾病,所以,別忽視這個問題。

❸孩子變得不自信

當父母以男孩子不能哭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之時,他們很有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挫折。

如果在這個過程之中無法解決,又不能哭鬧,其實就已經限制了他們本身。加上有一部分孩子可能無法理解自己,甚至認為自己沒有達到爸爸媽媽的期望,那麼就會變得很自卑。

孩子,即使你是男孩子,你也可以哭的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很多人只知前面這一句,卻不知後面這一句所表達的意思。

在生活之中所面臨的問題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如果長時間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懂得如何發洩,實際上就會讓男孩子身體及心理各個方面都遭受到迫害。

在《少年的你》這部電視劇之中,展示了校園霸凌所出現的問題。

其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易烊千璽所飾演的小北在和周冬雨所飾演的學生一起躺在床上談論自己小時候事情。

小北表示自己媽媽從小就拋棄自己,而且還會因為爸爸的離開而毆打自己。

後來沒有辦法,在媽媽改嫁之時,自己就選擇離開,就在這時,鏡頭拉到了千璽的臉上,我們看到了一滴淚水滑落,確實這樣的片段,著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以及孩子對於母親,思念、難道這樣的事情。不值得孩子流下眼淚嗎?難道他不感到心酸嗎?

雖然我們對孩子寄予厚望,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是流眼淚本身就是一個正常的情感表達,不流眼淚的人才是在刻意地控制自己,終將有可能在某一天全面爆發。

再來說一說,鄰居家的孩子明明在高中的時候,竟然選擇離家出走,回到家裡面也不願意和其他人說話。

最後經過醫生診斷說是孩子得了抑鬱症,一家人感到十分的害怕、擔憂。

後來我們才了解到,其實從小明明爸爸就對他說:"男孩子就要有個男孩子的樣。男子漢大丈夫,遇到事情不能哭。"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從來也沒有和爸爸媽媽傾訴自己的難處與痛苦。

殊不知,將這些痛苦自己深深吞咽下去之後,就影響到了自己內心情緒。孩子慢慢長大之後,他們很有可能無法控制住。

長時間如此,自然而然養出心病,精神錯亂。孩子不能哭鬧以及不想哭鬧或者不敢哭鬧,是三種不同的境界。

爸爸媽媽應該助推孩子走上不願意哭鬧的情形,而不是阻止孩子哭鬧,畢竟這是孩子正常的情感表達。

當我們過度強迫孩子之時,其實就使得親子關係更加冷漠,因為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會進行一定的思考:

我媽反正不理解我,我跟他們說什麼都不行。

爸爸媽媽不愛我,就算我哭也不能有什麼作用。

哭鬧本身就是表現一個人脆弱的情形,爸爸媽媽看到孩子的哭鬧,其實應該選擇安慰孩子,而不是冷眼相待。

畢竟孩子最為依賴的就是父母,父母表現出來冷漠的狀態,甚至無視孩子訓斥孩子就會讓他們感到很痛苦。

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上認為孩子的情緒如果長時間累積在身體之內無法發洩,總有一天會傷害到他們。

所以,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就應該去發現他們是否會因為情緒而受傷?

長時間訴說"男孩子有淚不輕彈"的話語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壓抑,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才是作為父母應該選擇的。

1、給予相應的回應。當我們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哭鬧的時候,最想要的是什麼呢?絕對不是別人將我們的問題指出來,也不是別人對我們進行訓斥,而是一個簡單的擁抱。

成年人既是如此,更何況是小孩子呢?他們對於爸爸媽媽的渴望更加明顯,所以父母也不要因為自己家是個男孩子,就不願意和他們擁抱。

我們也希望大家孩子受傷之時,千萬不要考慮他們的性別,而是以孩子現在心情不適為重點。

2、引導孩子發洩情緒。發洩情緒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為什麼一定要讓自己的身體受此傷害呢?

特別是一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很有可能走向極端的道路,相信這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

那麼當我們出現情緒問題之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很多人可能會選擇跑步、聽音樂、聊天、吃東西,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可以教會孩子的。

如果孩子因為情緒不適就出現抑鬱症、自殺等傾向,只會讓他們的生命走上盡頭。

而上面所說的一些較為輕鬆與愉快的方式,希望大家可以介紹給自家孩子,並且在生活之中踐行。

3、讓孩子正確的面對自己,同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父母長時間的標籤化,也會讓孩子對於自己的認知產生一定的偏差,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只是他們應該表現出來比較堅強的狀態,懂得問題的解決,而不是長時間被問題困擾。

當男孩子出現哭鬧情緒時,爸爸媽媽在給予安慰之後,了解清楚孩子哭鬧的原因,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解決方式,相信一定能夠讓他們正確的面對自己。

在具有成就感之後,孩子也會不斷地嘗試超越自己。之後遇到問題,相信也不會以哭鬧來解決。

任何人都是從脆弱到強大,父母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強忍自己的情緒,不表達出來的話,那麼最終受傷害的可能會是孩子自己。學會引導孩子處理情緒,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相關焦點

  • 憑什麼男孩有淚不輕彈?請記住,他也有哭的權利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有太多的焦慮,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質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諸如男孩究竟是富養還是窮養,男孩是不是就不能哭泣,哭是不是代表他就膽小呢?女人可以哭,男人同樣可以哭。可我們年少的時候,身邊總會有人對男孩說,不可以哭,不可以流淚,你是男生,男生有淚不輕彈。可他除了是一個男生,他還是一個普通的犯人。
  • 男孩不該用哭來表達情緒嗎?
    「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有多認同這句話?作為父母,你會不會這樣教育你的兒子?若你會覺得男孩子確實不該愛哭,那麼,在他多大的時候,你就會想要給他這樣的觀念?而你又為什麼覺得需要給他這樣的觀念?如果在男孩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不斷地給他機會教育,告訴他不許哭、不該哭、不能哭,那麼,他到底是會慢慢成功地養成了控制自己負面情緒的習慣,或是會用別的方式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 「男孩不許哭」是錯誤的教育,愛哭男孩「共情力」強,更善解人意
    導讀:「男孩不許哭」是錯誤的教育,愛哭男孩「共情力」強,更善解人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男孩不許哭」是錯誤的教育,愛哭男孩「共情力」強,更善解人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是男孩,不準哭!」錯誤的養男孩觀念正在傷害我們的孩子
    然而這些錯誤的養育男孩的觀念,正在一步步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變得敏感、膽小、不自信。下面四個養育男孩的錯誤觀念,有很多父母卻還在做!這個世界對男孩最大的傷害,可能就是不允許他們哭。認為男孩只要哭了,就是一個懦夫,以後長大不會有出息的。其實,男孩也有哭的權利,通過淚液把這種負面情緒流淌岀來,是很正常的一個反應。這種應激反應是人類進化一個必然結果。如果我們教孩子抑制這個過程,那就意味著,我們限制了男孩的一個自然情緒的流露。
  • 「男兒有淚不輕彈」,莫再對兒子說不能哭,這3點隱性傷害很嚴重
    許多父親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隨著時間成為人父之後,這個理念也得到了傳承,父母們都覺得男孩子從小就應該頂天立地,要有屬於男子漢的陽剛之氣,男孩子哭被家長們是作為「丟臉」的行為。男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有淚不輕彈」的教育,可這種教育真的適合孩子們嗎?
  •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引言吃完晚飯帶孩子去小區散步,十幾個小朋友成群結隊、有說有笑地在小區的娛樂區嬉戲打鬧,玩兒得不亦樂乎。其中有個騎自行車的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石凳子,瞬間摔倒在旁邊,手肘磕到凳子上破了皮,滲出血滴,對他來說應該是挺疼,男孩一邊抽泣一邊抹眼淚。他爸爸趕過來時不但沒有安撫他,反而當著眾多家長孩子面前大聲說道:「男兒有淚不輕彈!不就被磕到了麼?這有什麼好哭的!把眼淚憋回去!」孩子聽完呆在一旁,收了收剛剛悲傷的情緒,強忍住沒讓眼淚掉下來。
  • 「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騙了多少家長?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 「男兒有淚不輕彈。」就連很多爸媽也下意識地認為,男孩就應該是剛強、堅硬、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我們忘記了,在男孩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人之前,他們都曾是一個小男孩,擁有著柔軟脆弱的童心,他們同樣需要呵護、理解和陪伴。誰說男孩不能流眼淚?養育孩子,從來沒有唯一標準。
  • 男孩喜歡粉色就是原罪?你所謂的性別教育,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偏見
    最近網上一部輕喜劇橫空出世,成為了關注度極高的一部黑馬劇,那就是《傳聞中的陳芊芊》,這個故事的發生背景是在一個架空的時代,和傳統的古代社會不同的是,重女輕男才是那個時代的選擇,大家都把生女兒當成是一種驕傲。利用這樣反諷的手法,藉以抨擊傳統封建重男輕女的思想是多麼的錯誤。
  • 家有男孩該怎麼教育?謹遵「兩允許三不要」,孩子將來會很優秀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在傳統觀念裡,大家都普遍認為男孩比女孩難養,或許是因為男孩天性比較頑劣,長大後要承擔的責任較為重大,家有兒子的父母常常是操碎了心,到底該如何教育男孩呢?儘管男女在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可是眼觀當今社會,任何人想要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立足,都必須具備獨立自主、有責任心、不怕吃苦、堅強樂觀、自信充滿智慧的品質,為此,父母應該學著改良和升級這種觀點。
  • 關於養男孩,你的觀念可能是錯的,別再用錯誤的方法要求男孩了
    文/鵬爸育兒經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重男輕女」的觀念已經被大大削弱了,一般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父母都不再有這樣的觀念。對於父母們來說,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就算有些父母會格外偏愛男孩或者女孩,也只是因為個人喜好。不過男孩女孩的教養方式在生活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差距的。
  • 家裡有男孩,這三句話「爛」肚子裡也別輕易說,開玩笑也不行
    一、男兒有淚不輕彈很多有兒子的家庭,經常會把「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掛嘴邊,聽著似乎很有道理,畢竟男人要承擔責任。但家長忽視了一點是男人要承擔責任,而非男孩。男孩終究是孩子,孩子在3-6歲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不能學會正確表達、正確釋放壓抑的情緒,將來很可能是一個情商低的人。
  • 男孩,哭吧哭吧不是罪!
    麥考比和傑克林合作出版的《性別差異心理學》,書中寫到:男孩的腦幹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有更多的多巴胺,在男孩長到4歲時,體內睪丸激素激增到之前的2倍,這樣的生理結構使得他們比女孩的精力更旺盛,自控力更差,破壞力更強。
  • 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而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觀念也經常充斥我們的周圍:男孩子不塗指甲油;女孩子才穿裙子;娃娃是女孩子玩的,男孩子都玩小汽車;粉色代表女孩,藍色代表男孩。因此,在撫養男孩時,很多家長也自然而然地會教育孩子「男孩有淚不輕彈」、「別動不動就哭,一點都不像男孩」。在教育過程中,對男孩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會採取更直接粗暴的方式。
  • 男孩要像男孩樣,不許哭,你還這樣要求孩子嗎?
    在一個節目中,秦昊跟嘉賓談起自己對養育孩子的看法,他說自己養女兒一定會寵女兒,而如果養兒子,對兒子就要嚴厲,教育兒子堅強,不能哭。養育男孩的父母,都可能對孩子說過:男孩要像個男孩樣,要堅強,不能哭。所以,男孩摔倒了,不準哭;受了委屈,不能哭,因為你是男孩,要像個男子漢樣,不能夠輕易掉眼淚。
  • 男孩不好管?這幾句話不要輕易對兒子講,當心毀了娃
    家裡的錢以後都是你的中國傳統的觀念就是家裡有東西都是「傳男不傳女」,尤其是家裡的錢財,基本不會傳給女孩。有些家長會直接告訴兒子「以後咱們家的房子、車子和錢都是給你的,姐姐妹妹一分都不給。」這會讓孩子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可以隨意支配家庭財產。
  • 最好的教育:是給男孩多一點擁抱,給女孩多一點力量
    如果孩子哭了,你會怎樣做?要他停下來?還是哄他? 一個朋友的回答甚是經典,他:「如果是兒子哭,我會要求他馬上停下來,不想兒子像女生一樣哭哭啼啼。如果女兒哭了,我會馬上過去哄她,看不得女兒哭。」 的確,我們一向的教育觀念是男孩要堅強、要硬朗、男兒有淚不輕彈;而女孩可以撒嬌、可以示弱、可以任性,女生天生就是被呵護的對象。
  • 4歲男孩穿裙子上學,性別教育≠給性別貼「標籤」
    當男孩提出要穿裙子去上學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多半是:孩子沒事吧?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男孩怎麼能穿裙子呢?那是女生才穿的! 在我們的固有思維裡,女孩子和裙子就是掛鈎的,而男孩穿裙子是鮮少的,若是穿了裙子那也很有可能是「娘娘腔」。
  • 男孩天生需要忍受「委屈」?男孩女孩不一樣!
    眼看小男孩就要抓住小女孩了,誰知突然一個踉蹌,他撲倒在地,當即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一旁的爸爸趕緊安慰道:「起來,沒事,別哭了!」誰知小男孩趴在地上蹬著雙腿,哭得更委屈更大聲了。 可是小男孩不為所動,繼續哭得稀裡譁啦的。 爸爸終於按捺不住了,上前一把拉走小男孩,開始不耐煩地怒斥道:「男子漢,摔一下有什麼好哭的啊!」
  • 男孩愛哭並不是壞事,長大後3個方面更突出,父母該開心
    在父母的心中,男孩子就應該有男孩子的樣子,受到挫折和委屈不能哭,要堅強,如果哭了就是懦弱的表現,可是男孩子哭真的是壞事嗎?3)自我調節能力強在父母的眼中,男孩子就應該堅強,所有事都自己扛,也會有些家長認為「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孩子就不應該哭。
  • 男子漢不能哭,要堅強?心理學:男孩也會有女性情緒不該被限制
    有不少家長認為男孩子就應該有男孩子的樣子,時常會給孩子灌輸「有淚不輕彈」,男孩就應該有男子漢的氣概。在孩子摔倒的時候,不是先去安慰孩子的情緒,而是不斷的跟孩子強調,他是小男子漢不應該哭。遇事要堅強勇敢,不應該退縮,甚至於有不少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種情緒的時候,還會覺得孩子一點都不陽剛,「娘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