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管理實用心理學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17607311936(請加微信)
作者:居瀟瀟
原創:薩提亞實用心理學(ID:satirdauquan)轉載請聯繫授權
最近有這樣一則新聞,既暖心,又讓人深思。
一對母子到迪士尼樂園遊玩,也許是因為前一向天氣炎熱,人潮擁擠,6歲的小男孩害怕地哭了起來。
媽媽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白雪公主悄悄來到小男孩身邊,沒有嘲笑,也沒有指責,而是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白雪公主還讓孩子趴在她腿上,輕輕地拍著孩子的背,安撫他的情緒。
很快,小男孩平靜下來,開心地牽起白雪公主的手在廣場上飛奔。
這一幕被一旁的母親悄悄拍了下來發到網上,引來無數人點讚,最溫馨美好的童話故事場景,也不過如此了吧。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 「男兒有淚不輕彈。」就連很多爸媽也下意識地認為,男孩就應該是剛強、堅硬、天不怕地不怕的。
但我們忘記了,在男孩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人之前,他們都曾是一個小男孩,擁有著柔軟脆弱的童心,他們同樣需要呵護、理解和陪伴。
誰說男孩不能流眼淚?養育孩子,從來沒有唯一標準。
01
請抱抱那個哭泣的男孩
在傳統觀念中,女孩子哭「沒什麼大不了」,男孩哭就是「萬萬不應該」或者「流血流汗不流淚」。
「男生不能哭,不然就和女生一樣咯!」
「你看,你再哭小妹妹都在笑話你了,不準哭。」
「我又沒說什麼,你怎麼就掉眼淚了,眼淚這麼不值錢嗎?」
漸漸地,「男生不能哭」成了約定俗成的潛規則。
「臉書」平臺上,曾有一個醫生分享了自己看診的經歷。
一對母子來抽血,男孩11歲了,從沒見過血,結果緊張得哭了起來。
他媽媽就一直對他說「要像個男子漢」,「別像個女孩子似的」。這位媽媽甚至還威脅兒子:「你再哭,我就把你哭的樣子拍下來發給你朋友看。」結果男孩哭得更厲害了。
這時,醫生出聲勸阻,說醫院規定不能拍照,那位媽媽才勉強罷休。
中途,她去了洗手間,男孩一個人在診室,醫生趁機和男孩解釋:「表達自己的情感沒什麼不對,就算是成年男人也有怕打針的。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東西,即使害怕還要去做,那才叫勇敢。」
在這個故事的評論區,無數網友說出了自己的「血淚史」。
一位36歲的工程師說,小時候,自己摔倒之後忍不住哭了,爸爸在一旁立馬冷了臉,說「男子漢大丈夫摔一跤怎麼能掉眼淚」。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自己才6歲,多希望有人能給一個溫暖的擁抱,說一句「別怕,下次小心就好了」。
最高贊的一個評論一語道破真相:「這個世界總是嘲笑那些表露情感的男孩,而當他們長大成人後不會表達、不會感同身受時,人們又開始遷怒。」
對很多男孩而言,哪怕他們已經長成大人,卻依然對過去被粗暴地制止、不被允許哭泣的經歷耿耿於懷。
其實,哭與笑一樣,都是表達感情最直接的方式,這無關好壞,也無關性別,女孩可以哭,男孩也不例外。
每個人的情緒都需要宣洩,當男孩開始哭泣時,他們只是在傳達「我好難過」、「我很感動」、「我需要安慰」,此時只需要一個擁抱,一句善意的安慰,就能把一切負面情緒都消弭於無形。
但成年人往往不懂甚至不屑孩子的情感密碼,只是粗暴地用「男孩不能哭」來一刀切。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一旦無法通過哭泣來宣洩情緒,久而久之,那些被積壓的情緒就會通過其它方式發洩出來,例如打架、暴怒、摔東西。
他們會下意識地覺得,傷心、憤怒、生氣……這些負面情緒本身就是「錯」的。
隨之而來的,是逐漸失去對情緒的感知,成了一個「木頭人」。
允許男孩哭泣,損傷的只是家長的所謂面子和權威,而不允許男孩哭,影響的是他們的一生。
爸媽們,請別再信奉「男孩不能哭」的觀念,孩子不論是哭是笑,都不應該被壓抑。允許男孩哭泣,讓他們學會辨別情緒、接納情緒,才是為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溫柔。
02
男孩也可以「害怕」
除了哭泣之外,害怕這種情緒也常被人認為與男孩無關。
一句「男子漢大丈夫,天不怕地不怕」成了多少小男孩懵懂時接受的訓誡。
但很少有父母會深思,一個什麼都不怕的男孩,真的能長成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男人嗎?
記得兒子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我去接他回家,老師看到我之後,把我拉到一邊小聲地說:
「涵涵媽媽,我覺得你家孩子膽子有點小,你們家長平時在家要多讓他鍛鍊鍛鍊。」
我聽得一頭霧水,只好先答應了。
回家的路上,我旁敲側擊地問兒子,他們最近都在幼兒園做什麼了。
兒子慢條斯理地回答:「老師今天讓我們走一個獨木橋,晃的好厲害,我沒敢上去,樂樂也沒敢。」
這下我算知道,老師所謂的「兒子膽子小」是什麼原因了。我又問他:「那你為什麼沒敢上去呢?」
兒子反問:「我覺得上去可能會摔跤,媽媽你不是說,我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受傷嗎?」
我摸了摸他的小腦袋,肯定了他的做法,又和他約定:「下次如果你覺得你有把握了,就試一試,好嗎?」兒子開心地答應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和世界相處的方式,大人眼中所謂的「害怕」、「膽子小」,只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習慣。
看到新鮮事物衝上去嘗試,固然是勇氣,但仔細觀察,反覆衡量,謹慎做選擇,也未必就是膽小。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就比較謹慎,平時在家也很少咋咋呼呼,強行讓他們去表現衝動和冒險的一面,反而是違背天性的。
和一味地鼓勵孩子「要勇敢」、「不要怕」相比,讓孩子明白「什麼時候要勇敢」、「什麼情況要懂得畏懼」更重要。
莽莽撞撞去挑戰不熟悉的事物,就是勇敢嗎?
沒有畏懼,沒有底線,不考慮後果,就是不害怕嗎?
父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別急著給自家孩子貼標籤,先搞清楚來龍去脈,再給男孩們必要的鼓勵和支持,孩子自然會願意邁出探索未知的第一步。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教育孩子同樣如此,有無畏的勇氣,也有敬畏的底線,才是真正的男子漢所要追求的勇敢。
03
男孩的細膩很珍貴
如果有人問,對男生的負面評價有哪些,「娘炮」、「娘娘腔」幾乎是不可避免要被提到的關鍵詞。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娘」這個詞本身就是對男女雙方共同的歧視。
與其動不動就給男孩貼上「娘」的標籤,不如好好珍惜男孩性格中細膩溫柔的一面。
短片《男孩別哭》就為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個小男孩的遭遇。男主角原本聰明又害羞,性格內向,長得瘦瘦小小,還有點愛哭。
明明他心靈手巧,作品常常被老師表揚,卻因為「男孩子怎麼和女生一樣喜歡手工」而被同學欺負。
就連父親也時常對他看不順眼,告訴他「男孩打架天經地義」。漸漸地,耳濡目染之下, 他也開始試著用暴力報復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
他狠狠地揍了撞倒自己的同學,他狠狠地咒罵班上的女生,他以為這就是「男子氣概」,卻不明白,自己原本的細膩有多可貴。
影片最後的一句話發人深省。男孩就該有男孩的樣子,還是他們能有更多樣子?
那些針對「男孩不能娘」的刻板印象,一步步為不合理的暴力行為找到藉口,最後傷害的,可能是男孩自己。
為了孩子的無限可能,請不要讓所謂的「男子氣概」成為男孩成長路上的枷鎖。愛孩子,就讓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04
教養孩子是每位父母一生的功課,多少人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
面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自以為是的幹涉,而是看見和接納。
看見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或積極或負面的情緒,接納孩子的與眾不同,接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
如果男人的一生註定布滿荊棘,那就趁他們還是男孩的時候,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包容,多一點溫柔吧!
作者:居瀟瀟,願與你一起,瞰見廣闊世界。首發平臺:薩提亞實用心理學(ID:satirdauquan),傳播薩提亞、NLP、催眠、家排、NLP教練技術等實用心理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轉載請聯繫授權。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
ID:satirdauquan
簡介: 親子|婚姻|個人成長|管理實用心理學
關注回復「2」得100多篇婚姻家庭熱文
薩提亞育兒
——————————————
ID:satirxlqinzi
簡介: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盡在薩提亞育兒!
關注每天和孩子共聽一首睡前故事!